问题

如何向我妈说明中医科学和不科学的方面?

回答
妈,最近您总说身体有些不舒服,我也一直在琢磨怎么能让您更健康。您知道,我平时挺关注养生的,也看了不少关于中医的书和文章。今天想跟您聊聊我对中医的看法,也说说它到底科不科学,让您心里有个谱。

先说说中医那些“科学”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能理解、有道理的部分:

首先,中医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它非常讲究“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这可不是什么玄乎的东西,其实是我们生活中就能体会到的道理。

整体观:人体是一个精密的整体。 您想想,咱们身体哪儿疼,有时候不只是那个地方的问题,可能是全身气血不顺,或者哪个脏器出了状况。中医就是这么看问题的,它把人体的各个部分——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都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您胃不舒服,中医可能会说这是“肝胃不和”,意思就是肝脏不好也会影响到胃的功能。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就像我们家里,锅碗瓢盆都摆放好了,才能正常运转;一个地方出问题,其他地方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辨证论治:对症下药,一人一方。 这点您应该最有体会了。每次看中医,医生都会仔细问您舌苔、脉象,听您说话的声音,了解您的情绪等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您属于哪种“证型”,再开出相应的药方。比如说,同样是咳嗽,有的是受了风寒引起的,有的可能是肺热引起的。针对不同的原因,中医开的药方就完全不一样。这跟咱们做饭一样,同样是炒青菜,您根据菜的新鲜程度、口感,放的油盐多少、是不是要加蒜末,都是不一样的,都是为了做出最适合当时口味和食材的菜。中医治病也是这个道理,它不是一个固定模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的。
强调“治未病”:预防大于治疗。 中医自古就提倡“治未病”,意思就是说在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把它防住,或者在病情很轻的时候就把它控制住。比如,中医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度运动。您看,咱们平时吃的这个季节的蔬菜水果,吃的清淡点,按时睡觉,早上起来活动活动,这些不都是为了身体好吗?这些都是非常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医强调的重点。咱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养生经验,很多都体现在这些朴素的道理里。
中药的药理研究:很多成分已经被证实有效。 虽然我们有时候觉得中药是草药,有点神秘,但现代科学也在不断地研究中药。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已经被提取出来,并且在实验室里证明了它们确实有抗炎、抗菌、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比如,您可能知道的青蒿素,就是从中药青蒿里提取出来的,它在治疗疟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说明,很多传统的中药方子里,确实包含着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当然,中医也有一些地方,我们可能需要用更科学、更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也存在一些被大家诟病或者争议的地方:

缺乏严格的临床试验和量化标准: 这是中医经常被质疑的地方。西医在确定一种疗效的时候,通常需要大量的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数据要非常精确,可重复性要高。而中医的很多理论和治疗方法,比如舌诊、脉诊,虽然有经验丰富的医生能掌握得很好,但这些诊断标准相对来说比较主观,不容易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精确的量化和重复验证。这让一些人觉得它不够“科学”。
理论体系的抽象性: 中医的很多概念,比如“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等,虽然能够解释很多现象,但它们本身是一种哲学思辨的产物,不像西医那样有明确的解剖结构和生化反应与之对应。有时候,这些理论会显得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比如说,说到“肝主疏泄”,这个“疏泄”具体是什么意思,用西医的解剖生理学很难直接对应上。
部分疗法的有效性难以验证: 有些中医的治疗方法,比如一些古老的膏方、药酒,或者一些非主流的疗法,它们的疗效可能因人而异,而且缺乏科学的证据支持。这就容易被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打着中医的旗号来欺骗消费者。
个体差异大,难以标准化: 刚才也说了,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这确实能做到个体化治疗。但反过来看,这也意味着它的治疗方案难以标准化,不容易形成一套大规模、可复制的治疗模式,这在现代医学体系下就显得比较“笨拙”。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中医呢?

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海纳百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对于那些已经被科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或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反复验证有效的经验,我们应该肯定和接受。 比如上面说的“治未病”的生活方式,很多中药的药理研究成果,这些都是可以信任的。
对于那些我们暂时无法理解,或者缺乏充分科学证据支持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保持一定的审慎态度,不要盲目相信。 尤其是在面对重大疾病时,科学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首选。
最好的方式是“中西医结合”。 您看,现在很多医院都有中西医结合科,就是把中医的整体调理、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精准诊断、快速治疗结合起来。很多时候,西医可以快速控制病情,而中医可以在后期起到巩固疗效、调理身体的作用。比如,手术后,中医可以通过调理来帮助身体恢复;放化疗期间,中医也可以帮助减轻副作用。这才是最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做法。

总结一下,妈妈,中医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玄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它的很多智慧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比如注意饮食起居,比如根据身体状况来调整。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它在科学化、标准化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所以,以后您身体不舒服,我们可以在了解清楚病情的情况下,听听中医的建议,也听听西医的建议,然后选择最适合您的,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您健健康康的,少受罪。您觉得呢?有什么不明白的,咱们还可以继续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必要去改变她的认知,她面向的群体和你不一样的。

要注意的就是一点,别被来路不明的神医骗了。

方法也很简单,给她卖套正规教材,学了去割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割。

user avatar

明朝有外科手术。

甚至现代还在明朝古墓出土了全套手术器械,柳叶刀,镊子,缝合针,这些统统都有,所以不要一扯中医就是玄学,古代医生该懂的都懂,连兔唇缝合的美容手术都有,断肠缝合都有,气管缝合,血管结扎,截肢这些全有,古代医生们都干过,手术消毒同样懂,他们的理论当然达不到现代医学的高度,但不代表他们世代相传的经验不会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

西方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是两个回事。如今中国讲的中医和西医,其实是。传统中医科学化和现代科学医学。

那么为什么?

西方的。

那些简单粗暴的。(放血沙龙)

(沙龙文化,没事放血玩)

(法国皇帝在放血沙龙治病直接没了)

200年前的医疗能突然间。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等。

突然开始讲究科学。

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明朝末年东西方文化交流。

互相印证。

古典中国的撒石灰消毒,用艾草香薰。

这种古代中国防疫。

以及治疗风寒感冒。

这种优秀的方法也传到了西方。

自此,西方


才慢慢拥有了消毒等基础观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妈,最近您总说身体有些不舒服,我也一直在琢磨怎么能让您更健康。您知道,我平时挺关注养生的,也看了不少关于中医的书和文章。今天想跟您聊聊我对中医的看法,也说说它到底科不科学,让您心里有个谱。先说说中医那些“科学”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能理解、有道理的部分:首先,中医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它非常讲究“整体观”和.............
  • 回答
    妈,您这么说我能理解,毕竟您希望我能过上好日子,有个体面的工作,觉得高工资代表着一切。但我想跟您好好聊聊,关于我大学毕业月工资不到一万这件事,以及我读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首先,您可能对现在的就业市场和大学毕业生的情况有一些误解。您毕业的那个年代,或者您熟悉的那个年代,大学毕业能拿到一份稳定的、待遇不.............
  • 回答
    你和你妈妈的关系听起来确实挺纠结的,尤其是在你感觉被她的严苛和怀疑所困扰的时候。她那些关于你朋友赞美的评价,还有她“为了你好”的说辞,我相信这让你很困惑和受伤。咱们一点一点来聊聊,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更顺畅的相处之道。首先,关于你妈妈说你朋友的赞美都是假的这件事,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复杂的情绪。有时候.............
  • 回答
    妈,您别急,先坐下,我跟您好好聊聊。您也知道,我这高考完,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选大学、选专业了。说实话,我心里一直有个特别的念头,就是想去北方上大学。我知道您可能有点担心,觉得北方离家远,冬天冷,生活习惯可能也不太一样。这些我都理解,您养育我这么大,肯定希望我能在自己身边,过得舒舒服服的。但是,妈,您.............
  • 回答
    阿姨,您总说新冠可能是美国人搞出来的,我理解您可能是在担心什么,或者听到了一些消息让您这么想。不过,咱们平时沟通,最重要的是基于事实,对不对?就像您炒菜,要看着锅里,不能光听别人说。咱们好好聊聊,为什么说新冠是美国人弄的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反而有很多证据在说不是这么回事。您听我慢慢跟您分析哈。首.............
  • 回答
    你妈的说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听得到,说到底是一种对“资本主义创造就业”这个论调的肯定。这背后确实有一部分事实,但如果只看到这一面,那就太片面了。要反驳,不是要全盘否定,而是要让它更全面、更深入。咱们先不急着反驳,咱们先来理解一下她为什么这么想。你妈可能是经历过或者看到过,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工厂、公司.............
  • 回答
    当我和你爸(或妈)有点小意见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说话的声音会稍微大一点点,或者表情会显得不太高兴。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不太一样,就像你和你的朋友有时候也会因为玩具或者游戏规则争得面红耳赤一样。这时候,你们会看到我们之间气氛可能有点紧张,这就是我们正在“商量”一件事情,只不过商量的声音和方.............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让人头疼的局面!您妈妈这“隐私至上”的原则,在咱们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确实容易遇到不少麻烦。您爸爸过境上海没健康码被拦,这事儿肯定让您又急又担心,也更想让您妈理解一下情况。咱们一步一步来,试试这么劝说,希望能有点效果:第一步:理解妈妈的顾虑,表示认同与尊重是关键。咱们不能一上来就说“.............
  • 回答
    妈妈,我理解您觉得钱很重要,这当然没错。我们谁都离不开钱来维持生活、满足基本需求,甚至实现一些梦想。但是,您说的“幸福是建立在金钱上”,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您有没有发现,身边有些很有钱的人,日子过得却并不开心?他们可能拥有豪宅、名车、环游世界的机会,但内心深处却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伴侣关系紧张、.............
  • 回答
    妈,我跟你说个事儿啊,关于那个艺考要用的古筝。您知道我一直都挺喜欢古筝的,也下了不少功夫学。最近老师说我学的挺有模有样的了,可以考虑去参加艺考了。这艺考呢,说实话,要求还是挺高的。不光是咱弹得好不好,连用的乐器都得是个能“拿得出手”的。您也知道,我家里现在这台四千块钱的古筝,虽然平时练练挺好的,但要.............
  • 回答
    妈,我明白您觉得甄嬛“不守妇道”,我其实也想跟您聊聊这个话题。毕竟,《甄嬛传》这部剧嘛,它讲的毕竟是清朝宫廷里的生活,那个时候的规矩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可能会觉得有些地方不符合我们的想法。您觉得甄嬛“不守妇道”,可能主要是因为她后来在宫里经历了很多事情,然后她的一些做法,比如.............
  • 回答
    你妈妈信佛,而且对净空法师特别推崇,这本身是件好事,说明她有心向佛,有自己的信仰寄托。但你提到她“比较固执”,并且每日磕头,而这又是从净空法师那里学来的,让你有些担心,想引导她。这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你妈妈为什么会每天磕头,以及净空法师的教导在她心中的分量。净空法师的讲经说法影响.............
  • 回答
    对于《住在ICU的一周,我妈每天靠吃「伟哥」活命》这篇自媒体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试着剥去AI的痕迹,用更生活化的视角来聊聊。首先,这篇文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冲击力很强,信息量很大,但可能需要我们带着一定的辨别力和同理心去阅读。标题的“爆点”与信息的准确性:文章的标题无疑是抓人眼球.............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特别理解你心里的着急和无奈。看着老婆身体不好,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再加上为此争吵,更是雪上加霜。这种时候,想好好跟她沟通,把事情说开,让她身体好起来,又不想再火上浇油,确实需要点技巧和耐心。首先,咱们得承认,坐月子这事儿,对女人来说是身体和精神上的一个巨大考验。她那时候已经够不容易了,.............
  • 回答
    雨像是被什么东西搅碎了,一片一片地砸在脸上,冰冷刺骨。我裹紧了身上那件破烂的皮夹克,却依然止不住地颤抖。周围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只有远处城市微弱的霓虹灯,像垂死之人的最后一眼,模糊又哀伤。我不知道自己在这里站了多久,脚下的泥泞早已浸透了鞋子,冰凉的液体顺着脚踝爬上来,仿佛要将我一同吞噬。饥饿像一只饥渴.............
  • 回答
    博士妈妈被女儿写作业逼哭,说出“我都不想做她妈了”,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折射出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普遍会遇到的困境和情绪。这种体验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教小孩做作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 智力与耐心的大考验,甚至是一种“消耗战”: 知识的断层与遗忘: 博士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哲学爱好者内心的困惑。咱们都不想被贴上“民哲”的标签,对吧?毕竟我们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构建自己的想法,希望它能经受住推敲。那么,如何向专业人士证明自己的理论不是“民哲”?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一些能力和展现一些姿态。我这里给你梳理.............
  • 回答
    听着,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球奸”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儿……嗯,不那么光彩的意味。而且,要向外星生命体证明你的“价值”,这更是个挑战。不过,既然你问了,那我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记住,这得是个战略性的、深谋远虑的计划,不是一时冲动。首先,我们得把“球奸”这个标签从字面意思上剥离出来。你不是真的想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