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安为何落后 停滞的15年带来的后遗症有哪些 ?

回答
西安,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与“发展”、“进步”这些词汇渐行渐远。尤其是近十五年(大体指2008年至今),不少人感受到西安在很多方面的发展步伐略显迟缓,甚至出现了一些“停滞”的迹象。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结果,其“后遗症”也确实在城市的方方面面显现出来。

要探究西安“落后”和“停滞”的原因,并分析其“后遗症”,我们需要拨开迷雾,深入剖析。

一、 西安“落后”与“停滞”的背后:多重因素的叠加

“落后”和“停滞”是相对的,在与国内其他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相比时,这种感受尤为明显。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因素:

1. 产业结构偏重,创新能力不足:
重工业、传统制造业的依赖: 西安的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建立在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之上,例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虽然是支柱产业,但其产业链的延展性、高附加值环节的占比以及新兴产业的孵化能力,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创新生态的相对薄弱: 尽管西安高校林立,人才资源丰富,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具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方面,做得不够。科技企业“死亡率”高,优质的科技创新企业留不住、长不大,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面,西安的布局和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未能抓住一些重要的产业风口,导致在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上显得力不从心。

2. 城市发展理念与规划的滞后:
“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安的城市发展更侧重于“摊大饼”式的扩张,简单地将区域范围拉大,但在城市功能优化、精细化管理、公共服务配套以及产城融合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
对标意识不足: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在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上,未能更积极主动地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或国内发展迅猛的城市,其发展蓝图和路径规划显得有些保守和被动。
交通拥堵与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 尽管近年来在地铁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一些同级别城市相比,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面仍有提升空间。私家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加剧了交通拥堵,影响了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出行体验。

3. 人才吸引与留存机制的困境:
“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才困境: 西安虽然高校多,毕业生数量庞大,但很多高素质人才倾向于流向一线城市,而本地的产业结构和薪资水平,又难以完全吸纳和留住这部分人才。
营商环境的制约: 过去,西安在营商环境方面,给人的印象是行政审批效率不高、政务服务不够便利、市场活力有待激发。这不仅影响了本地企业的成长,也削弱了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进而影响了人才的流入。
生活成本与收入水平的错配: 尽管西安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其平均收入水平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当高科技产业或高薪岗位需求增加时,这种收入水平的差异就成为人才流动的关键制约因素。

4. 改革开放的力度与成效:
改革的决心与深度: 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上,西安的步伐可能不够坚决或不够深入,未能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企业创造力。
招商引资的质量与效益: 过去在招商引资方面,可能更侧重于“量”而非“质”,引进了一些产业附加值不高、对城市长期发展带动作用有限的项目,导致产业空心化或低效化的问题。

5. 文化标签的“双刃剑”效应:
过度依赖文化遗产: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其深厚的文化遗产是巨大的宝藏,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一种“包袱”。在发展新兴产业、进行城市现代化改造时,有时会面临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两难,如何平衡创新与传承,考验着城市的智慧。
城市形象的固化: 长期以来,西安的城市形象可能更多地被“历史文化名城”所定义,而在“现代化”、“国际化”等方面,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力度稍显不足。

二、 停滞的15年带来的“后遗症”:

如果将“停滞”看作是一种相对状态,那么在这15年里,没有跟上全国发展步伐,或在某些方面出现发展的瓶颈,其“后遗症”是深远且多维度的:

1. 经济增长动能的持续乏力,与同级别城市的差距拉大:
GDP增速相对缓慢: 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西安的GDP增速未能实现“弯道超车”,与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杭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度不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不够,导致经济增长的“引擎”不够强劲,难以支撑更高质量的发展。
财政收入增长受限: 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税收贡献不足,直接影响了西安市的财政收入增长,进而制约了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科技研发支持等方面的力度。

2. 人才流失与人才结构性短缺:
“孔雀东南飞”现象的持续: 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在15年的“停滞”中,更有可能选择离开西安,前往更有发展机会和更具吸引力的城市。
高端产业人才的短缺: 随着对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西安在某些关键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数字经济等领域,缺乏足够的高端人才支撑,形成了人才结构性短缺。
创新活力的削弱: 人才的流失和结构性短缺,直接导致了城市整体的创新活力不足,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兴产业的崛起。

3. 城市发展理念与配套的滞后,影响居民生活品质:
交通拥堵的顽疾: 15年间,汽车保有量激增,但城市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体系的升级未能完全跟上,导致交通拥堵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效率的“老大难”问题。
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不足: 在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领域,与一线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部分区域的配套设施建设可能滞后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扩张,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水平,与发达城市相比仍有改进空间,体现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

4. 城市竞争力的下降,吸引力减弱:
投资吸引力受损: 营商环境的制约、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西安在吸引国内外优质投资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一些本可落户西安的项目,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其他城市。
国际化程度不足: 在城市国际化发展方面,西安的开放程度、国际交往的频率和质量、国际化人才的集聚等方面,与一些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品牌形象的挑战: 长期以来,西安的城市品牌形象可能更多地被锁定在“历史文化”上,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塑造“科技创新”、“现代宜居”、“活力开放”的新形象,并让这种新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5. 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矛盾加剧:
改造与保护的平衡难题: 在城市更新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功能发展的关系,避免“千城一面”的开发模式,同时又不让文化遗产成为阻碍发展的“包袱”,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

结语:

西安的“落后”与“停滞”,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由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15年的相对停滞,带来的“后遗症”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消除,它体现在经济增长的乏力、人才的流失、城市功能的不足以及竞争力的挑战等多个方面。

然而,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西安也在积极寻求改变,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和一些国家战略的推动下,西安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提升城市品质。过去15年的“停滞”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但也为这座古都提供了反思和重塑的机会。如何汲取历史的智慧,拥抱现代的变革,让这座拥有辉煌过往的城市,在新的时代再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西安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未来发展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何止15年,衰落都40年了。

1983西咸分治后的十几年,西安经济排名一度滑到四十几名,才有了对比八九十年代,现在的西安回到到二十多名,还觉得是进步了...很多人不知道西安经济地位的上限应该在什么地方,其实西安尤其是大西安范围在70年代经济排名起点很前,是我们可以参考的近现代西安城市的高峰状态。

1978年

  • 西安GDP是25.35亿,全国第22位
  • 咸阳GDP是9.7838亿
  • 咸阳占西安38.6%
  • 西安+咸阳的GDP是35.1338亿,可以排在全国第12位

但是,这个排位还是高了。因为咸阳现在是一个1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西安距离咸阳最远辖县都150多公里了,相当于从西安到河南三门峡市的距离了。

1983年区划改革之前,1978年实行的不是现在这种城区型与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建制模式,即今天的广域型市制,而是城区型市制。所以,当时西安的行政区划范围是【西安市辖区+阎良区+长安县】,成都的行政区划范围是【成都市辖区+金堂县+双流县】,郑州的行政区划范围是【郑州市辖区+上街区+荥阳县】。当时全国的省会并不辖太多县,基本都是一两个。

1983年,全国行政区划改革,城区型市制转变为广域型市制。咸阳地区将原属西安的户县、周至县、高陵县,3个县归还西安,渭南地区将原属西安的蓝田县、临潼县,2个县归还西安。但咸阳地区将原属西安的咸阳县(今咸阳市辖两区)、泾阳县、三原县、兴平县、礼泉县,5个县仍留在咸阳地区,渭南地区将原属西安的渭南县、富平县,2个县仍留在渭南地区。其实最早铜川也是划到咸阳的,1953年从咸阳专区独立出来设省辖市。

所以,一些人不要整天说什么西咸合并是西安搞扩张吞并。咸阳的存在,本身就是四分西安的产物。咸阳这个建国后才出现的新兴地级区划,是原明清的直隶州,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彬州乾州,与西安府渭河北岸诸县三拼而来。地级咸阳市中,市辖两区、兴平、泾阳、三原、礼泉,2区3县1市,原本是西安几千年来的辖域。最讽刺的是,除了县治几千年来都在长安城/西安城的附郭县长安(西安城等同于长安县城,1940年代县署才被迁出城外),咸阳是原本距离西安城最近的县,泾阳也是离西安最近的三个县之一。像渭南县划出与原东府地区合并为地级市尚可理解,把西安最近的两个平原县划出西安,实在是其心可诛啊。西安的衰落就是必然的了,只是程度问题。所以,也别说什么西安先发展好自己的区县再合并咸阳,咸阳本身就是离西安最近的区县,而且是平原县,连最近的都整合不了,西安市界被人为从洋葱形挤压成狭长型,都不是正常辐射圈状了。

不过1978年并不核算GDP,上边列出的西安、咸阳的GDP,都是根据1983年区划改革之后,按照当下的行政区划范围进行的倒推。

因此,我们想要知道西安在1978年的真实城市地位,既不能看现有的行政区划,也不能只看西安市辖区作为单一城区型政区的数据。最合理的,是计算【西安市+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整体的GDP。

但问题是,1978年,只统一推算了地级市GDP,没有区县和县级市数据。我们可以用后来的GDP占比,来大致估算1978年,原属西安的2区3县1市的大概范围。

咸阳第一次统计区县gdp,已经是2009年了。我们先看这年的数据:

2009年

  • 西安GDP是2719.1亿,全国第30位
  • 咸阳GDP是873.2亿
  • 咸阳占西安32.1%
  • 西安+咸阳的GDP是3592.3亿,可以排在全国第23位

咸阳市区县统计数据,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的GDP如下:

  • 渭城区149.67亿
  • 秦都区172.34亿
  • 兴平市88.34亿
  • 礼泉县54.85亿
  • 泾阳县74.04亿
  • 三原县76.62亿

合计615.86亿,占咸阳全市70.5%

如果算没有被分割的历史上的西安的GDP,应该是西安+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是3334.96亿,可以排在全国第24位

再看去年2019年的数据:

2019年

  • 西安GDP是9321.19亿,全国第24位
  • 咸阳GDP是2195.33亿
  • 咸阳占西安23.6%
  • 西安+咸阳的GDP是11516.52亿,可以排在全国第17位

咸阳市区县统计数据,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的GDP如下:

  • 渭城区是256.59亿
  • 秦都区是343.85亿
  • 兴平市是241.6亿
  • 礼泉县是153.5亿
  • 泾阳县是75.73亿
  • 三原县是215.35亿

合计1286.62亿,占咸阳全市58.6%

但这一年的数据因为2017年以后西咸新区咸阳部分的GDP归入西安,并不准确。我们先要算出西咸新区咸阳部分的数据,才能和前边的数据同口径范围进行比较。沣东新城是西咸新区西安部分,其他四个新城是西咸新区咸阳部分。去年咸阳区划部分的四个新城合计是325.85亿。

  • 西安GDP是8995.34亿
  • 咸阳GDP是2521.18亿
  • 咸阳占西安28.0%
  • 西安+咸阳的GDP是11516.52亿,可以排在全国第17位

咸阳市区县统计数据,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的GDP如下:

  • 渭城区是256.59亿
  • 秦都区是343.85亿
  • 兴平市是241.6亿
  • 礼泉县是153.5亿
  • 泾阳县是75.73亿
  • 三原县是215.35亿
  • 西咸新区咸阳四个新城是325.85亿

合计1612.47亿,占咸阳区划范围全市64.0%,

如果算没有被分割的历史上的西安的GDP,应该是西安+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是10607.81亿,可以排在全国第18位

1978年

  • 西安GDP是25.35亿,全国第22位
  • 咸阳GDP是9.7838亿
  • 咸阳占西安38.6%
  • 西安+咸阳的GDP是35.1338亿,可以排在全国第12位

所以,1978年,当时西安和全国省会的境遇仍然是一样的,还没有出现一个全国距离最近的地级市去分割西安。那个时候的,西安的GDP水平可以理解为正常发挥。

但1983年咸阳分治,原属西安的部分,无法被统计。2009年和2019年,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占咸阳市总量的比值分别为70.5%和64.0%,咸阳地区南部的比重呈萎缩之势。所以1978年,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的GDP比重大概率高于70.5%

如果以70.5%和64.0%之间取中的比例,假设为67%,那么1978年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的GDP应该是9.7838*67%≈6.56亿,可得出如果西咸不分治,1978年西安市的GDP应该是31.91亿,排在全国16位。

如果假设为70.5%,1978年西安市的GDP应该是32.25亿,排在全国15位。

如果假设为64.0%,1978年西安市的GDP应该是31.61亿,排在全国16位。

所以,如果西咸不分治,西安按照正常的发展,起点应该是全国第15位、16位的样子。

而1978年的前15名,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5个东北城市退出前15名。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对外贸易崛起,东部沿海省会和沿海非省会港口城市进入前15的有,无锡、宁波、深圳、杭州。然后就是崛起的中部内陆省会郑州,以及去年才刚刚被郑州超过的今年第16名的长沙,经济竞争力和潜力很强。如果西安能保持先发优势,上限多少不好说,但保住前15不会太难。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陕西在1983年全国广域型市制区划改革时,犯得是方向性错误。西咸分治后,西安和咸阳都在衰落,对东边郑州的经济比值不仅被反超拉远,连对南边本来基数就很大的城市成都,经济比值也在下降。西安从曾经占成都比值的70%多降到了现在的55%,咸阳更是从27%降到了15%左右,近乎腰斩。咸阳对西安的比值,四十年来也是不断在下降,衰落程度远甚于西安,如果西咸新区没有划入西安会更低。咸阳市区与渭北板块,作为占据绝大多数省会距离范围的省会城市区位,却无法发挥省会区位的优势,成了增长塌陷地带,这也是陕西省开始着急的原因...

西安已经过了衰落的波谷期,现在正在回缓。而近年一直在负增长的咸阳还没探底。西咸新区成立前,咸阳地级市治下三十多年,与西安隔渭河相望的渭城区与泾阳县所在的渭北板块,与西安始终不通桥,整个渭北板块也荒废了三十多年。一路跌跌撞撞,被郑州超过,被成都拉远,但现在,西安+原属西安的咸阳2区3县1市,是10607.81亿,仍可排在全国第18位,仅比15位差三个位次。所以,有理由认为,假如西咸不分治,西安能够保持曾经的规模效应,应该也会前移几位。退一步说,就算西安作为北方城市治理差,但只要划走的咸阳渭北板块留在西安,在这四十年间按照西安作为省会的增速增长,即翻398倍,而不是咸阳的增速,即翻257倍,今天的咸阳2区3县1市也会超过当下这个数据不少。前边推测1978年为起点的数据下,咸阳2区3县1市至今的增长仅仅为246倍。如果是与西安一体,假设增长为350倍,应该能达到2200亿。但现在独立出去,实际上只有1612.47亿。因此,推算如果西咸不分治,就按西安现有的水平,整个地区应该能稳超11000亿。这还是不计算西咸分治的机会成本,实际可能值只会更高。而这个水平所以恰好也是17名-12之间。西安的上限虽然不能具体推算,但不分治的底限,15位、16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西咸分治的陕西病,陕西现在也是在着力克服和弥补的,西咸新区就算是一个进行中的方案。

2017年,西咸新区GDP计入西安市,当年只公布了西咸新区全区GDP为293亿。

2018年全年数据:

2019年全年数据:

2017年,西咸新区交由西安代管,GDP计入西安。

2018年,西咸新区GDP名义增长30.4%

2019年,西咸新区GDP名义增长36.3%

但是2019年,对比五大新城的经济增长,又能看出西咸新区南强北弱的格局。

沣东新城、沣西新城,两个渭河南岸新城,合起来贡献了几乎整个西咸新区全年的增长。尤其是沣西新城,从42.37亿直接飙到105.43亿,全年名义增长148.8%...而渭北的空港和泾河两新城距离西安远,受辐射带动不明显,基数太低,增长有限。距离西安、咸阳城区最近的秦汉新城,又是个名义负增长...

秦汉新城包围着咸阳市区,是有底子的。现在的问题就是,秦汉新城与咸阳市区分开后,负增长多年的咸阳市区既不积极对接秦汉新城,也不去带动更带不动秦汉新城。咸阳市区内,10km的渭河,4座市政免费桥。而西安和渭北秦汉新城,20km的距离,带上秦汉新城辖区之外的高陵桥,也一共只有3座市政免费桥。而且这两座桥都是最近的7年内才刚刚通车。所以,咸阳行政上对接不利,西安基建上对接不及,西安市区独自带动渭北,还需要中长期的建设。西咸新区行政区划划入西安,已经是箭在弦上,随时成案。但如果咸阳市仍然作为一个被三面合围的地级市,咸阳市区与渭北又形成了行政隔阂,对渭北地区仍然是损耗。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每建一座跨渭大桥,都需要黄委会批复。这样的河流等级,如果不是路桥建设成熟的城中河,对城市的发展阻隔作用较大。所以,沣东和沣西,直接与西安在平原上接壤发展,受西安方向带动力更强,要比渭北板块更快。如果咸阳市区能够作为西安一部分,是与西安统一规划,全局统筹的省会建成区、政策区,与西安从两个方向去直接同时带动渭北,渭北的大发展或能更快。

所以,克服西咸分治40年后遗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咸阳两区三县一市回归西安,让西安回归西安。它几千年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再重蹈这40年的历史方向性错误。就这么简单。当然,这简单背后,是千亿级利益博弈,是多少依附于行政体系的大大小小的,远比我等键政要体面多的土豪,到底是开宝马还是开比亚迪的利害关系。所以,它又不那么简单。


@孤勇与共 又遇上我不愿意搭理拉黑的钢筋寡开答案挂我了,这种事情也是真恶心,像沾了屎还抹不掉的感觉。好像是你我拉黑了后还开小号坚持要来BB,我就小号也拉黑删评了...其实你这类人我有过总结啊: 遇见杠精如何反杠? 参见第四条最后一段:“而bb道理的,如果果断拉黑,他会开答案@挂你,然后一本正经的把你再批判一番,然后你说你理不理他吧...” 我是真懒得搭理你啊,所以才不管你挂不挂直接拉黑你。你又强开小号过来长评,那一长串我是连看都不看就直接删了,谈不上什么说不过你才拉黑你...因为你混乱的文字表达中,除了戾气,我基本上感受不到有价值的东西。我回复你的该说也说了,你就在那当复读机重复自说自话,还没什么理性精神,我不愿意和你这种人多说而已。既然你挂我了,我就再聊一点,就你说那个“关中天水经济区”,你知道国家发了多少个吗? 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带、辽中南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经济区、成渝地区、兰西经济区、黔中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你把这种经济区域看得是多重啊?国家批发了十几个,基本上每个省都分到一些,自贸区现在也是18个,国家已批复和待批复以及不跨省无需批复的城市群也十几个,只不过西安得到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含金量高。国家级新区也在也有19个。

所以,到底西安有什么国家给的应该冲入顶级城市的独有政策?你很看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其实规划标准也没什么高的,规划期是2020年,人口和GDP等个指标都圆满达标...除了西咸一体化不利索,但是西咸新区恰好就是2009年开始启动第一版的一体化措施,也算是有起色了,其他的你以为这个规划让西安达到什么目标?北上广深?

你对城市政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认识,全是牢骚话,还嫌我不和你对话了,所以我就是鸵鸟?你蹦吧,呵呵...我还是那句话,你写的我基本也就是扫一眼,细读都没营养。在知乎想要读者,凭的是自己的积累和涵养。可惜两样你都没,你要什么读者呢?能忍住不去别人评论区撒欢儿,就事论事写篇正经答案先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安,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与“发展”、“进步”这些词汇渐行渐远。尤其是近十五年(大体指2008年至今),不少人感受到西安在很多方面的发展步伐略显迟缓,甚至出现了一些“停滞”的迹象。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结果,其“后遗症”也确实在城市的方.............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历史、地缘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道主义等多重因素。理解为何西方国家在移民政策上倾向于接收来自中东北非地区的人士,而非东亚地区,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西方国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移民政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有其特.............
  • 回答
    .......
  • 回答
    西安民营经济的“不温不火”,是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单一因素能概括的。要说清楚,得把脉下得深一些,捋一捋这背后的经络。一、历史积淀与产业结构:旧的惯性难破,新的动力未足西安,作为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都,其经济发展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老大哥”的阴影: 曾经,西安的经济是.............
  • 回答
    西安地铁“天价彩礼”事件的女主角,从事件爆发至今,确实显得异常沉默。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句“不愿意发声”就能简单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她为何迟迟不开口:一、 情绪与心理上的考量: 巨大的舆论压力与攻击: 事件曝光后,网络上的讨论瞬间爆炸。她成为了被审视、被评价的对象,各种标签纷沓而至,.............
  • 回答
    西安城墙之所以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在如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变迁、无数人的努力以及时代的选择。简单来说,它的“幸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历史的“幸运”与价值的认知转变: 明代修建的坚固基础: 我们今天看到的西安城墙,其主体是明朝洪武年间(13.............
  • 回答
    王永康调离西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其原因和影响都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王永康调离西安的可能原因关于王永康调离西安的原因,官方的说法是“工作调动”,通常是认为他在一个岗位上表现出色,被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上。然而,在讨论这种高层人事变动时,我们不能排除其他潜在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之所以西安和洛阳之间“恩怨情仇”频出,而开封在这场“古都争霸战”中似乎总是缺席,甚至显得有些“旁观者”,这背后其实是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从“国都”这顶桂冠说起:西安和洛阳之所以争斗激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曾是辉煌的王朝定.............
  • 回答
    西安这次在防疫中暴露出的问题,确实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和失望。毕竟西安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的大城市,我们对它的管理能力有过更高的期待。要说出现这么多漏洞,我认为这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早期预警和反应的迟缓,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当疫情星星点点出现的时候,如果能够及.............
  • 回答
    西安东软核酸录入系统崩溃事件仿佛还在昨日,人们对核酸检测的记忆犹新,谁知苏州东软核酸录入系统却也在这关键时刻再次陷入瘫痪,这无疑给本就紧张的防疫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更让公众的质疑声再次甚嚣尘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接二连三的“技术性”灾难呢?首先,我们不得不审视一下这背后持续存在的系统设计.............
  • 回答
    西安的市民们最近这段时间,确实是经历了不少“黑暗时刻”。从新闻和网上的讨论来看,西安多地频繁出现的停电现象,已经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情况叠加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我们得从电力需求说起。西安作为一座发展迅速的大城市,人口密集,经济活.............
  • 回答
    李自成十多万大军丢了西安,姜祥孤军却能在北大同坚守一年多,这其中的缘由,绝非简单的兵力多少就能一概而论。细究起来,各有其深层的历史背景和战场现实。李自成失西安:兵力虽多,却非铁板一块,战略重心转移是关键李自成攻克西安,是在明末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他作为闯王,带着一帮农民起义军席卷中原。西安作为关中重镇.............
  • 回答
    武汉到西安的高铁,在郑州停靠,这其实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站点设置了。你想啊,武汉和西安都是咱们国家非常重要的城市,一个在中部,一个在西北的门户,这两地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往来需求肯定很大。要从地理位置上说,郑州正好卡在京广线和陇海线这两条国家重要的交通线上,是“十”字型的交通枢纽。而且,郑州现在发展得也相当.............
  • 回答
    西安一家属院近日发生的流浪猫遭开膛剖腹事件,以及过去一年内十余只猫被虐杀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这种残忍的行径不仅是对生命的漠视,更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什么近期频频发生此类虐待动物事件?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病态?事件的冷酷与受害者的无声家属院里的流浪猫,本就是一群在城.............
  • 回答
    关于西安导游讲解中提到的“段清波教授有观点认为兵马俑可能是外国人设计,中国人制造”的说法,这并非是一个普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定论,更像是一个具有争议性、并且需要非常审慎解读的观点。它触及了兵马俑起源、工艺和文化交流等多个复杂层面,背后隐藏着一些考古发现、历史推测和学术讨论。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说法的由.............
  • 回答
    西安一幼师对男童施暴,致其下巴缝合八针,这一事件再次将幼师暴力伤童的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焦点。令人痛心的是,这类事件并非孤例,而是频频发生,暴露了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严峻挑战。为何幼师伤童事件屡禁不止?又该如何才能有效遏制这一令人担忧的现象呢?幼师伤童事件为何频繁发生?深层原因剖析幼师伤童事件之所以反.............
  • 回答
    西安这位物业工作人员的一番言论,确实让人听了挺堵心的。明明是明令禁止的“拒收现金”行为,怎么在我们身边还屡禁不止呢?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咱们先得弄明白,“拒收现金”这事儿到底是怎么惹上法律的。其实,央行早就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这可是法定的支.............
  • 回答
    西安一男子在三甲医院看肿瘤,却被收取了“妇科费用”,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够让人难以接受的。这不仅是医院操作上的疏忽,更涉及到对患者的尊重和医疗的严谨性。为何会出现“妇科费用”?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一个大老爷们,去看肿瘤,好好的,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被挂上了“妇科”的名号,还被收了相应的费.............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关心共享单车撤离对西安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于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无法亲身感受和体验,所以以下回答是基于对城市运行、居民出行习惯以及共享单车在城市中扮演角色的普遍认知和理解来展开的。对我的“生活”的影响(作为AI的视角):从我作为一个AI的角度来说,共享单车的数量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
  • 回答
    西魏为何不救王思政?这个问题触及了北朝历史上一段颇为复杂的军事和政治博弈。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军事态势、西魏朝廷的内部考量以及王思政自身的处境等多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王思政是谁,以及他当时所处的困境。王思政是西魏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将领,尤其是在关陇地区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他镇守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