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央行开展 7000 亿元 MLF 操作,利率 21 个月以来首次下降 10 个基点,释放了什么信号?

回答
央行开展 70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且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信号,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 宏观经济背景分析:流动性需求与经济下行压力

经济增长承压: 近期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信心有待提振等挑战。消费复苏力度仍需加强,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调整期,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对出口造成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降低 MLF 利率是央行主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重要手段,旨在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提振经济活力。
流动性需求增加: 随着经济活动的展开,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会自然增加。央行开展大规模 MLF 操作,意味着其正在主动向市场提供中长期流动性,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防止出现流动性短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防范通缩风险: 如果经济增长乏力且物价水平持续低迷,存在通缩的风险。降低利率可以鼓励借贷和消费,有助于推升总需求,对冲通缩压力。

二、 MLF 操作及其利率下调的直接意义:

稳定和引导市场利率: MLF 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中期资金的一种工具,其操作利率是重要的政策利率标杆。此次 7000 亿元的规模,表明央行有意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而 10 个基点的利率下调,是央行直接向市场传递降息信号,引导其他市场利率(如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也跟随下降。
降低融资成本: MLF 利率的下降会直接传导至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获得更便宜的资金后,理论上会降低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对企业来说是利好,可以减轻财务负担,增加投资意愿;对个人来说,也可以降低房贷、消费贷等的成本。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本质上是希望支持实体经济的投资和生产活动。当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时,他们更有可能扩大生产、增加招聘、进行研发投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 多重信号解读:

1. “稳增长”是当前政策的首要任务: 此次降息最核心的信号是,央行将“稳增长”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愿意通过降息来刺激需求,提振市场信心。这表明政策层对当前经济形势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应对措施。

2. 货币政策进入宽松通道,且力度可能超预期: 10 个基点的降息幅度,虽然不是前所未有的,但在当前时点出现,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正在明显转向偏宽松。而且,7000 亿元的大规模操作也显示了央行提供充足流动性的决心。这可能意味着未来还将有进一步的宽松措施出台,以达到更显著的稳增长效果。

3. 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短期): 虽然降息会降低融资成本,但政策效果的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市场往往会对政策信号做出预期反应,但要真正带动实体经济复苏,还需要配合其他财政和结构性政策。因此,在短期内,这次降息的信号意义可能大于实际的经济刺激效果。

4. 对冲流动性压力,维护市场稳定: 除了刺激经济,大规模 MLF 操作也是为了对冲到期 MLF 的影响,稳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近期可能存在一些因素导致流动性收紧,如财政收支的季节性波动或外汇占款的变化。央行的操作是在“开源”和“节流”之间寻求平衡,确保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

5. 引导 LPR 下行,影响贷款利率: MLF 利率是 LPR 的重要定价基准之一。MLF 利率下调直接为 LPR 的下行打开了空间。预计在不久的将来,LPR 也会相应下调,进而影响到新发放的各类贷款利率。对于存量贷款是否调整,则取决于合同约定和后续的政策引导。

6. 关注汇率和通胀的平衡: 尽管降息有助于刺激经济,但央行也需要权衡汇率和通胀的潜在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及温和的通胀水平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本次降息幅度相对克制(10 个基点而非更大),可能也是为了避免对汇率造成过大的贬值压力,或者担忧过度宽松可能导致未来通胀反弹。

7. 为更广泛的财政政策创造条件: 适度的货币政策宽松,可以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和执行空间。例如,政府发行债券时,较低的市场利率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支持财政政策的力度。

四、 未来展望和潜在影响:

后续政策可能性: 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央行未来可能会继续通过降准、降息、定向宽松等多种工具,维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以支持经济复苏。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会提振股票和债券市场。较低的无风险利率会使得风险资产更具吸引力。同时,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利好股市。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利率下降对房地产市场是利好,可以降低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融资成本,有助于稳定房地产投资和销售。
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利率下调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的贬值压力,但央行也会通过其他手段来维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总结来说, 央行开展 7000 亿元 MLF 操作并下调利率 10 个基点,是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主动向市场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这表明央行将更加积极地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提振经济活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可能开启一轮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周期。同时,这次操作也反映了央行在稳定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和平衡多重政策目标之间的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千年前淮南王都知道:汉武帝每次要对匈奴用兵,都先把诸侯王们叫到长安收拾一顿,让诸侯们老实一阵子,别在和匈奴作战的时候闹事。

现在也是一个道理,去年把房地产和垄断私企们收拾一顿,也是在为放水做准备,告诉这些人别在放水的时候趁机往自家盘子里引流。

至于结果吗,没法预测,因为资本的可怕就在于资本的膨胀欲就和人类那个欲望一样,不是能靠个人意志就压制的。

铁拳揍一顿的效果如何,还要时间来检验。

user avatar

1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MLF降10个基点。1月18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发布会上给出了补充说明。

信号明显。


1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天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1月18日,官方直接解释用意,也是难得的把话说这么清楚。

那就是补充信贷,主动出击找好项目,提前发力。



解释看起来,主要针对国内,没有提国际什么事。

全球都在释放加息预期,英国韩国已经在加息,美联储也在打嘴炮可能要缩表,以及未来“狠狠地加息”。同时,土耳其降息,股汇债动荡。

美帝为什么要缩表和加息?是为了促进美元回流,化解自身的危机,对于通胀视而不见。但是这里面有风险,因为美帝之前放水太多,美股总市值泡沫巨大,多方都在预测美股到顶。

我方为什么要降息? 为什么可以降息?

1.一方面是2022经济增长率未必能有6%以上那么高,要给实体经济提前留出来利润空间。

LPR可能也会再降。之前降了5个基点,现在MLF降了10个基点,那LPR可能再降。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要逆势扩张,可能也会占领美元让出的阵地,力挽狂澜。

2.也可能有俯卧撑的因素,趁现在资本充足率还好,外资进入的势头不错的时候先降息,为以后对抗美帝加息留出空间。

3.近期放开欧洲车企的股份限制,可能也有争夺欧洲资本,补充资本充足率,和美帝唱对台戏的意思在里面。

4.结合一个猜想,就是数字人民币是一种M0,应该是可以绕过银行,直接发到每个公民手中的哟,没准会起到奇兵的效果。

5.我国降息,和土耳其降息完全两码事。土耳其是遭遇了金融攻击+领导人暗杀+预备颜色革命的连环杀,被迫放弃汇率保外汇。具体可以看下面这个帖。


究竟这对决,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这个题答案都写进了高中政治书课本了的,这叫积极的货币政策调控市场,之前已经降低准备金,这次降息其实也早在意料之中。

现在疫情之下大家是既不买房,又不消费,还不生娃,大家都把钱拽手中,投资和消费都萎靡自然经济就疲软,这个时候只能逼迫大家赶快把钱拿出来花掉,去买房、去消费才能带动gdp的增长,好言相劝没人听那就只有货币放水呗,不去消费就等手中的钱贬值。

典型的自己体面,还是帮你体面。

user avatar

央行一波降息,美帝再来一波加息,钱的流向不言而喻。

一觉醒来又要被美帝收割了,美帝加息后目测这边又要被迫进行货币紧缩。

目前降息促销费,高负债的各位还是继续勒紧裤腰带吧。

user avatar

想到了08年1664点位到趋势反转的那个时期。

经历了七个下降台阶,无数人折腰接飞刀,止不住泻立停。

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组合拳,波澜壮阔。

而真从1664反转的那个点位开始,又有不少人死在紧接而来的一个陡降,宏观与微观政策起效的节点。

宏观政策在下降区间是止不住趋势的,或者说短期趋势不依赖宏观政策。

能够跟下降区间趋势扭转互动的,是符合宏观政策下的微观政策。

最可能的微观层面的政策节点,应该在两会前后,也就是赛道确定的时间点。今年还有二十大,创造共和国历史的一届会议。

今年是中国首次逆全球加息周期操作,应该很精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