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央行谈恒大债务风险,「恒大金融负债不到 1/3,风险外溢性可控」,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央行关于恒大债务风险的声明,特别是“恒大金融负债不到1/3,风险外溢性可控”的表述,涉及多个层面的经济分析和风险管控措施。以下从背景、关键信息、风险分析及市场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背景:恒大债务危机的爆发与央行的应对
恒大集团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债务危机始于2021年。由于高杠杆、过度扩张和流动性危机,恒大面临巨额债务违约风险,导致购房者、投资者、金融机构等多方陷入困境。央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监管机构,多次表态强调“风险可控”,并推动债务重组、资产处置等措施。



二、关键信息解析
1. “金融负债不到1/3”的含义
定义:金融负债指企业通过借贷、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外部筹集的资金,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融资工具等。
恒大债务结构分析:
金融负债占比低:根据央行和恒大财务数据,恒大总负债中,金融负债(如银行贷款、债券等)占比不足三分之一,而其他形式的负债(如房地产抵押贷款、应付账款、未决诉讼等)占比较高。
原因:
资产抵押融资:恒大大量房地产资产作为抵押,通过银行贷款、信托、债券等方式融资,而非依赖短期金融负债。
债务结构分散:恒大债务来源多样,部分债务通过房地产销售回款、资产出售等方式偿还,而非依赖短期融资。
债务重组进展:恒大已与部分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将部分债务转为股权或延期偿还,降低短期偿债压力。

2. “风险外溢性可控”的含义
风险外溢性:指债务问题对其他主体(如金融机构、购房者、投资者等)的传染性。
央行的判断依据:
债务重组进展:恒大已与多家银行、信托、债券持有人达成协议,部分债务通过资产证券化、股权置换等方式化解。
资产担保:恒大房地产资产(如未售房产、土地储备)作为抵押,可作为偿债保障。

政府介入:中国政府通过“保交楼”政策,支持恒大与购房者、金融机构的合作,避免大规模违约。
流动性支持:央行可能通过政策性融资工具(如再贷款、再贴现)向恒大提供流动性支持,缓解其资金压力。



三、风险外溢性的具体表现与控制
1. 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
银行贷款风险:恒大曾向多家银行借款,但部分贷款已通过债务重组转化为股权或延期还款,降低银行坏账风险。
信托与债券风险:恒大发行的债券和信托产品已通过债务重组或资产处置,部分投资者已获得补偿。
政府兜底:中国央行和财政部通过“保交楼”政策,确保恒大项目交付,避免银行因购房者违约而面临坏账。

2. 对购房者的影响
购房者违约风险:恒大债务危机导致部分购房者无法按时还款,但央行和地方政府通过“保交楼”政策,确保购房者优先获得房屋交付,避免大规模违约。
购房者与金融机构合作:恒大与部分银行、信托公司达成协议,允许购房者通过“保交楼”计划优先偿还贷款,减少购房者违约率。

3. 对投资者的影响
债券市场风险:恒大债券市场价值一度暴跌,但通过债务重组和资产处置,部分投资者获得补偿,市场风险逐步缓解。
理财产品风险:恒大关联的理财产品(如“保本理财”)因债务问题面临兑付风险,但政府通过政策性资金注入,避免市场崩盘。

4.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链式反应风险:恒大债务危机可能引发房地产行业系统性风险,但央行和地方政府通过“保交楼”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
资产价格支撑:恒大房地产资产(如未售房产)作为抵押,为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支撑房地产市场估值。



四、央行声明的意义与市场反应
1. 市场信心恢复
央行的声明表明,恒大债务问题已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等措施得到控制,市场对恒大债务风险的担忧有所缓解。
股价与债券市场:恒大股价和债券价格在央行声明后有所回升,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

2. 政策应对的延续性
“保交楼”政策:央行和地方政府继续推动“保交楼”计划,确保恒大项目交付,避免大规模购房者违约。
金融支持措施:央行可能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向恒大提供流动性支持,缓解其资金压力。

3. 长期风险警示
房地产行业风险:恒大事件暴露了房地产行业高杠杆、过度依赖融资的问题,可能引发行业调整。
金融监管加强:央行可能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监管,防止类似风险再次发生。



五、总结:恒大债务风险的控制与未来展望
1. 债务结构优化:恒大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等措施,将金融负债占比控制在较低水平,降低短期偿债压力。
2. 风险外溢性可控:通过政府介入、金融机构合作、购房者优先保障等措施,风险外溢性被有效控制。
3. 市场信心恢复:央行的声明和政策支持,推动市场对恒大债务风险的担忧逐步缓解。
4. 行业警示:恒大事件为房地产行业敲响警钟,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融资监管和去杠杆政策。



六、相关数据与背景补充
恒大总负债规模:截至2021年,恒大总负债约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金融负债约900亿元,占比30%。
债务重组进展:恒大已与12家银行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涉及金额约1800亿元,部分债务转为股权。
政府支持:中国政府通过“保交楼”政策,确保恒大项目交付,避免大规模购房者违约。



七、结论
央行关于恒大债务风险的声明,核心在于强调恒大债务结构的稳定性(金融负债占比低)和风险外溢性的可控性。这表明,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和政府介入,恒大债务危机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房地产行业仍需警惕高杠杆风险。未来,恒大事件可能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向更稳健的融资模式转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开宗明义,我是反对对房地产市场救市的,原因下面详细介绍,看不懂的就算了,我会尽力通俗解释,实在看不懂,那也没办法。

我本以为会在12月国债期货合约打到98.460附近时才会有央行这个级别的出来表态恒大问题整体可控。

没想到还提前了。

今年前9个月,DR007利率平均值为2.18%,和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2.2%非常接近。

总的来说,货币政策平稳,无风险利率暂时可控,这时候就提前出来安抚市场稳定预期,也不知道是问题太大还是上头要先发制人?

按央行的意思来看

金融部门将配合做好项目复工支持”,

邹澜称,目前相关部门、地方政府正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依规开展风险处置化解工作,督促恒大集团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加快恢复项目建设,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此过程中,金融部门将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项目复工的金融支持。

也就是必定会基本把已经出售了相当部分的恒大楼盘,尽力提供资金和审批支持,把它完工。

还有占比三分之一的金融债务怎么解决也没说。

这说话内容看来看去就是在强调要复产复工,保交付,保楼盘完工。

但是对于那些在三四线五线城市都不算好位置的恒大楼盘,这个怎么保我真特么是挺好奇的。

金融机构本身已经都参与进去了,再继续提供支持保交付就是还得加钱了。

即便最后真的完工了,其总投入在账面上也已经远超该盘的真实价值了。

何况,照目前的人口发展状况看,你怎么可能保证这种三四五线的盘不在账面价值上大跌?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恒大集团的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是个别现象,经过近几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地价、房价、预期保持平稳,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房地产行业总体是健康的。

房地产行业总体是健康的这句话,我.....................................

前段时间去曹妃甸玩都发现恒大在曹妃甸都两万多套房子,还有去旅顺钓路亚,荒山野岭之间尽特么是融创,富力它们的盘。

这真的健康?

在美原油连续价格指数突破60前后我就发了一个知乎的说说,我说美油大概率冲击91,在那之前,我们最好应该尽快提供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以此来向外部转嫁通胀压力。

我觉得央行这通讲话意义不大

想长期盘活恒大的债务,只能靠大幅度展期,然后看看它哪些盘还能带来活水就接着往里投钱完工获取活水,通过减免利息苟下去。

这样做有极大的政策道德风险

而且正如我上一个回答说过的,中美之间的情况很微妙,互相之间的无风险利率都在弦上绷着有上冲的可能。

中国的无风险利率更高几个阶梯,而且最近几年跟美帝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为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潮汐拉扯。

美国人现阶段准备缩减购债规模(非常谨慎,缩减幅度都小的很,但却在嚷嚷尽快加息),其实美帝的金融泡沫规模如此之巨大,国内情况也很脆弱,并不适合尽快开始收缩政策。

但是供应链危机传导加上担心最后被动提升无风险收益率而联储没有政策工具,不得不忍痛缩减宽松,引导加息预期,并且因此在下一步财政刺激法案上反复拉锯,内耗不已。

在所有由外部传导进来的拉扯力量中,最值得美联储顾虑的就是中国的无风险利率,如果中国加大紧缩力度,陡然间拔高无风险利率,且节奏快于美联储自己缩减QE并走向加息的节奏。

固然中国自身会受到不动产债务危机的断臂之痛,但是美帝那边也好不到哪儿去。它可能要面对联储没有“名义负利率”以外任何其他工具的情况下就要对抗金融市场通缩狂潮再加上供应链恢复也更加缓慢的情况。

即“金融市场通缩+供应链萎靡通胀”同时出现。

在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最棘手的金融危机里,这种情况也是绝对的名列前茅。完全是被长期以来各国央行的绥靖姑息政策逼出来的 金融危机里的怪物。

这种怪物在中国的体现,就是“不动产债务市场通缩+大宗商品原材料通胀”,同时出现。

所以我反对对房地产市场救市的原因就在这里。这种危机是长期结构性错配带来的深远问题,以至于可以在不同领域同时出现反向危机。

这不只是稳一个恒大的问题。

如果中国率先出手全面稳不动产债务危机,那美国人即获得时间比较简单的暂时稳住它的“金融市场通缩危机”,从而可以腾出手来部分修复自己的供应链萎缩通胀。一旦美帝取得阶段性成果,它就会反过来主动由联储拉抬自己的无风险利率中枢,部分引爆金融市场泡沫,为下次危机积攒联储的政策工具弹药。

那我们就被动了。

因为中国的优势在可以发动举国体制优势,非常规途径定向处理特定环节。

现在我们货币政策常规稳中偏紧,在带来中国不动产债务危机的同时,又碰到了原材料通胀局面。救市稳定不动产市场,必定加剧原材料通胀。从而很多事情就投鼠忌器啦。

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坚持稳中偏紧,主动爆破自己的债务危机,集中举国体制优势解决原材料通胀问题。

主动大幅提升最低工资标准。

刮骨疗毒,断臂求生。提升国人劳务报酬,集中举国体制力量定向解决部分供应问题。这样才能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也是美帝最不乐意见到的局面。

以上,谨代表我个人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国家要出手给恒大擦屁股了。至少让买恒大房子的人能住的进去。至于物业怎么样那就再说了(做好恒大房屋的复工金融支持)。

但这个钱不是白出的,恒大的资产要全都交出来(加紧恒大资产的处理),这样一来,许皮带等人能实际控制的恒大规模大幅减少,恒大以后是谁的也不一定喽。

但以上这些都是通过地方政府各自干的,而各地能处理的恒大资产与需要擦屁股的面积各不相同,如果没有统一协调怕是还要有很多后续问题。

user avatar

”金融负债不到 1/3,风险外溢性可控“,这句话难道不是

”亏就亏了,你们金融行业那么多钱,投资本来就有风险,亏这点不至于风险外溢的,所以我就不救了,下次做好风险管理吧“的意思吗?

user avatar

尝试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近年来,这家公司经营管理不善,未能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审慎经营,反而盲目多元化扩张,造成经营和财务指标严重恶化,最终爆发风险”

暂时定义为“经营管理不善”还是给许带皮预留了机会,只要把债务解决了还是继续是优秀企业家,不会去蹲监狱的,海航定义的是“涉嫌违法犯罪”。但是如果处置不当造成群体事件,许带皮“涉嫌违法犯罪”也就是差一个通告而已。

“恒大集团总负债中,金融负债不到三分之一。债权人也比较分散,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敞口不大。总体上看,其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

这段话的意思是恒大就算是破产也不会对银行对银行造成严重后果,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风险还是可控。

“目前,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依法依规开展风险处置化解工作,督促恒大集团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加快恢复项目建设,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这个算是对买期房的一个利好,不会放任项目烂尾,但是既然是“市场化”解决时间肯定是要等的。“督促恒大集团加大资产处置力度”还是要逼迫恒大卖卖卖,恒大的物业和优质项目百分之百要出售的。

“加快恢复项目建设”—很多项目停工了,逾期交房基本上没得跑了,能不烂尾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在此过程中,金融部门将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项目复工的金融支持。”—有监管账户的按揭贷款还是要继续放款到项目的监管账户。

“恒大集团的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是个别现象。”—华夏幸福、花样年华、蓝光…不配进入地产行业。
“地价、房价、预期保持平稳,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房地产行业总体是健康的。”

“地价、房价、预期保持平稳”再次强调房价不能降,地价不能降,那就只有货币放水了?

总结:

1.接下来一段时间会给按揭贷款更多的额度,让开发商可以回点血,但是这是杯水车薪;

2.期待房价腰斩的洗洗睡吧,三稳的基调继续,是做好了高位横盘的准备了,接下来就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看谁先坚持不下去;

3.哪怕让恒大的所有者权益归0也还是要保障交房,市场化解决国家不会出一分钱的,对于购房客户算是利好消息,但是延期交付基本上避免不了;

4.全程未提理财客户,应该是参考残酷p2p,客户活该倒霉;

5.房价在短期不会下降,这是政治任务;

6.至于稳定房价导致的交易量悬崖下降,这又不是我央行的任务,关我什么事;

7.央行还是隔山观火的感觉,不知道是看不到灰犀牛还是看到了装没看到。

user avatar

好!

第一好,金融部门“配合”项目复工。

项目为啥停工?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被恒大拖欠工程款。

恒大为啥拖欠工程款?现金链崩了,不借钱就没有钱,可是借不到。

金融系统为啥不借?恒大赖账,不敢借。

那么金融部门该如何“配合”项目复工呢?

请给许先生点一首《届到了的爱》

第二好,上涨“速度”得到抑制的城市房贷供需关系也将回归正常。

为什叫上涨?1万涨到2万叫做上涨。

什么叫上涨速度?上半场1万涨到1.8万,增长80%;下半场1.8万涨到2万,增长10%。

什么叫上涨速度得到抑制?从80%降到10%叫做得到抑制。

为什么会得到抑制?信贷龙头被关紧了。

抑制之后做什么?把龙头回归正常。

第三好,开发贷收缩是短期过激反应。

开发贷为什么收缩?因为爆雷了,不收会炸到自己。

为什么没爆的也收缩?都一个B羊,症状差不多。

为什么那么怕炸,以前怎么不怕?因为三道红线。

三道红线谁定的?爸爸。

但是爸爸说你们过激了。……

你们过激了,并不是一个B羊,恒大是B羊,大部分是健康的A羊。……

爸爸说了,短期行为。……

什么叫短期?块结束了就叫短期。

麻溜的,赶紧去奶A羊。

user avatar

这意思不是摆明了吗?既然风险外溢性可控,那就等他自生自灭吧。

user avatar

最近从下到上,都有一种奇谈怪论,认为我大中国的房地产产业链的风险等级够不上07年的美国房地产次级贷,也就是认为我国的地产行业链条没有过度金融化,整体杠杆率不高。

对此我实在是只能黑人问号脸?我这里简单说一下,从征地开始,财政资金就不会百分百投入,一定会借专项债。接下来的水电气路网基建配套工程,当然也不会是财政百分百投入。再接下来地产商买地的钱是地产商的百分百自有资金,你觉得可能吗?开发建设过程地产商当然更加是借债加杠杆,连乙方的总包单位都会使用工程贷款和材料商垫资等杠杆手段。再接下来买房过程老百姓把各种杠杆手段都用到极致的情况大家都很了解了。买完房的装修家具家电,请问哪一个所涉及的企业不使用杠杆?

这一个长链条,大致七个过程,每一步的杠杆使用情况,大致都是30%的本金,加上70%的杠杆资金。现在我想请教大家一个最基础的数学题:如此连续7步之后,杠杆率到底是多少?还是7/3吗?如果不是的话,那到底是多少?from 微博用户数据全是槽点

user avatar

不谈恒大,谈谈背景,现在支撑房地产金融属性的是永远涨的信心!

所以政策可以用缩量维持短期价格的稳定,你可以问下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说恒大要出大问题,我惊讶的是多数人是不相信,也就是说恒大对市场信心的打击暂时还没到除利益相关者之外的大部分群体。

其次,资产2万亿,虽不说里面水分有多大,但至少还有值钱的,督促加大对资产的处置,以维持购房消费者的权益。先走万达模式,处理核心资产获得现金流,但万达有很多之前的商业地产,恒大最多的是三四线的地,能换多少钱限制了能保多少交付,得看资产有没有人要,多少钱愿意接,够不够给供应商等结算,都是不确定因素,断臂都活不过来,那就只能借头了,毕竟收益你们拿走了,风险还得大众背。

最后是贷款,安排协助地方复工的金融支持,是复快建成的工还是连备案都没有的工,三条红线开了口就有第二家和第三家,所以我的理解是用行政手段维持各方的稳定,往往是杀手锏,拿不到钱和房先不要闹,是不是发现最近400亿的理财问题热度已经没了。至于以什么方式给借钱给恒大,象征性还是能实际解决问题,都不好说,毕竟发文不能当钱使用,读者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大不大,比恒大问题还大,全球都在放水,央行承诺救市不也只拿出来15个基点的降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再说了,下面的商业银行会借钱给恒大吗?越小地方的银行越愿意把钱借给不缺钱的企业。

通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资产泡沫也是如此,这也是央行为什么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房价的原因,但也同时承担金融防风险的职责,扩张货币近十几年用了三次,风险已经积累到了比较危险的地步,以前居民负债低的时候,大手一挥就是上百基点的降息,在他们看来多大的风险转移到居民口就会被消化掉,现在居民部门因负债自顾不暇,放水只会徒增风险,也会让恒大这样的企业捅出更大的篓子。

现在正是缩量上涨,稳预期、建围墙的关键时期,收紧变现口袋防止大规模抛售引发踩踏。恒大可能会成为打击市场信心的黑天鹅,所以现在的处理方法是,如果能维持各方稳定就尽量维持,如果不能,恒大作为当时最大的房企就不能代表房企,你是因为自己的盲目扩张导致的问题,和其它房企无关。

那么什么是经济大背景,怎么才能救恒大?预计得再来一次16年的涨价去库存,但现在完全看不到大规模降息(15年125bp)的迹象,现阶段反而是信贷收缩,这就是大背景,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经济体现在看来是想牺牲短期保长期发展潜力,毕竟之前的三次放水透支了太多的潜力,而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当时所透支的未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央行关于恒大债务风险的声明,特别是“恒大金融负债不到1/3,风险外溢性可控”的表述,涉及多个层面的经济分析和风险管控措施。以下从背景、关键信息、风险分析及市场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背景:恒大债务危机的爆发与央行的应对恒大集团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债务危机始于2021年。由于高杠杆、.............
  • 回答
    最近,围绕蚂蚁集团被监管机构约谈以及后续的整改措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的答记者问无疑是最权威、最值得关注的信息来源。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它们不仅揭示了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基本态度和原则,也预示着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一、 监管的“明确性”与“一致性”:划清监管边界,避免“监管.............
  • 回答
    关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谈国漫创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作为中国最顶尖的艺术学府之一的掌舵者,他的观点往往代表着一种官方的、学院派的思考方向,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的风向标。首先,从央美院长的高度来看,他对国漫创作的谈论,不会仅仅停留在“好不好看”、“喜不喜欢”这样的层面。他更.............
  • 回答
    央行上缴1万亿元利润(或类似操作)的举措,通常与货币金融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背景相关,释放的信号可能涉及多个层面。以下从政策背景、经济意图、市场影响及长期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操作逻辑1. “利润”来源的误解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并未直接“上缴利润.............
  • 回答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关于“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的表态,是在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下发出的,释放了多重重要信号,体现了中国央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与挑战: “信贷塌方”是.............
  • 回答
    央行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24年3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办理存取现金5万元(含)以上,或者超出银行规定的存取现金限额的,需要登记资金来源。这一新规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它.............
  • 回答
    央行开展 70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且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信号,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宏观经济背景分析:流动性需求与经济下行压力 经济增长承压: 近期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信心有待提振等挑战。消费复苏力度仍需加强.............
  • 回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了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无疑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将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了突出位置。对于我们普通购房者来说,这次会议传递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因为它.............
  • 回答
    2022年央行下调LPR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一项旨在提振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其作用,我们需要拆解开来看它如何影响市场的各个环节。一、 LPR下调的直接传导效应:降低融资成本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了购房者的贷款成本。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银行向客.............
  • 回答
    央行于2018年4月27日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这是中国金融行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监管文件,对整个金融业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资管新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旨在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规范杠杆、统一监管标准,最终服.............
  • 回答
    央行在12月15日宣布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准)0.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向市场注入了大约1.2万亿人民币的流动性。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它对我们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一、 市场资金面会更加充裕,降低融资成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市场上的钱变多了。银行手里有了更多的钱可以.............
  • 回答
    央行对于蚂蚁集团的反垄断措施,如果明确表示将推行至其他支付企业,这绝对是一个重磅信号,其背后释放的信息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对一家企业的监管行动,更像是在整个支付行业划下了一道新的界线,预示着行业格局的重塑和监管思路的转变。释放了哪些信号?1. “公平竞争”成为关键词,监管决心不容.............
  • 回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这份规划的发布,标志着成渝地区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仔细研读这份规划,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格外值得我们关注。首先,规划明确了“西部金融中心.............
  • 回答
    数字人民币(DCEP)的落地,就好比在整个社会的经济血脉里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它带来的影响绝非一朝一夕,而是深远且全方位的。从个人生活到宏观经济,从金融安全到国际格局,DCEP这张牌,正在徐徐展开其复杂的画卷。首先,我们来聊聊对咱们普通人生活最直接的改变。想象一下,以后出门可能都不用带钱包了,手机里装.............
  • 回答
    央行辟谣「私印同号钞 2 万亿」:已向公安机关报案,造谣者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严厉辟谣了“私印同号钞 2 万亿”的网络谣言,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金融安全的担忧,也对造谣者将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我们应关注的相关信息提出了疑问.............
  • 回答
    关于“央行称小米申请抗疫专项贷款不合规”一事,需要先澄清一些背景信息。首先,央行(中国人民银行)通常不会直接对外公布某一个具体企业申请贷款是否合规,更不会直接点名某家企业。这种信息属于银行的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因此,关于“央行称小米申请抗疫专项贷款不合规”的说法,很可能是一种误传或者对某项政策解读的.............
  • 回答
    “央行大放水”是一个形象的说法,通常指的是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例如降低利率、量化宽松(QE)、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当这些新增的货币涌入经济体时,它们并不会像洪水一样随机散去,而是会遵循一定的路径,流向不同的领域,并产生不同的影响。要详细了解“钱去哪里了”,我们需要从以下.............
  • 回答
    央行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要理解降准的含义,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存款准备金: 这是指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按照法定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银行不能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放贷或投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
  • 回答
    央行降准释放 7500 亿增量资金,这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直接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最直接的影响是,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会大幅增加,整体流动性更加充裕。 准备金率下降意味着什么? 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其.............
  • 回答
    2020年8月,央行公布的一系列金融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新增1.28万亿元,同时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4%。这些数据组合在一起,传递出几个关键信号,值得我们深入剖析:1. 货币政策的“稳健偏松”延续,为经济复苏注入动力首先,1.28万亿元的人民币贷款新增额,从体量上看仍然是相当可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