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央行辟谣「私印同号钞 2 万亿」:已向公安机关报案,造谣者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央行辟谣「私印同号钞 2 万亿」:已向公安机关报案,造谣者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严厉辟谣了“私印同号钞 2 万亿”的网络谣言,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金融安全的担忧,也对造谣者将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我们应关注的相关信息提出了疑问。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 央行辟谣「私印同号钞 2 万亿」:为何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央行辟谣“私印同号钞 2 万亿”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金融市场的敏感性: 流通货币的发行、真伪以及数量,是金融市场最基础也是最敏感的要素之一。任何关于货币发行出现问题的传言,都会迅速引发公众对金融稳定和国家信誉的担忧。
“同号钞”的特殊含义: 在人民币流通中,“同号钞”是指两张或多张具有相同号码的人民币。虽然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由于技术故障或人为疏忽出现,但大规模、批量性的“同号钞”出现,在设计和印制体系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且一旦出现,将直接挑战人民币的防伪性和唯一性,严重损害金融秩序。
“2万亿”的巨大数额: “2万亿”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足以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如此巨额的数字,很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情绪和对国家经济实力的质疑。
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看似耸人听闻的谣言,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网民转发和传播,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挤兑等金融风险。

因此,央行迅速、公开地辟谣,并采取法律行动,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回应公众关切的必要之举。

二、 造谣者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中国法律,制造、传播涉及金融安全的虚假信息,构成犯罪的,将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具体来说,造谣者可能面临以下法律责任:

1. 刑事责任: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二款):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地方故意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故意传播,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事件中,“私印同号钞 2 万亿”显然属于“虚假的警情”或“虚假信息”,旨在制造恐慌和不稳定。如果该谣言的传播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秩序混乱,例如引发公众对人民币信用的恐慌性抛售、挤兑,或者对国家金融体系造成实质性损害,那么造谣者将可能被追究此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直接指挥、参与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积极参加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聚众扰乱车站、港口、民用航空站、展览会、交易会、或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或者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直接指挥、参与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积极参加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虽然直接针对“私印同号钞”可能不直接适用此罪,但如果谣言导致大规模的公众聚集、恐慌性行动,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金融交易秩序,那么参与者也可能触犯此罪。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 捏造并散布证券、期货交易信息,或者传播经营证券、期货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虽然此罪主要针对证券、期货市场,但其精神也适用于对国家货币信用造成损害的情况。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其信用受损同样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其他可能的罪名: 如果谣言的目的是为了非法牟利,或者通过散布谣言导致股市等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进而通过操纵市场获利,还可能触犯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等。

2. 民事责任:
侵犯名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对民事主体(包括国家、国家机构)的声望和名誉的保护。央行作为中国的货币发行管理机构,其信誉和公信力至关重要。传播关于央行伪造货币的谣言,严重损害了央行的名誉和公信力,央行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造谣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因谣言造成的损失。
赔偿损失: 如果因为谣言的传播,导致国家在稳定金融市场、辟谣、处置潜在风险等方面产生额外的经济支出,或者导致相关金融机构的声誉受损,甚至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造成经济损失,那么造谣者可能需要承担这些损失的赔偿责任。

3. 行政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尚未构成犯罪但已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造谣者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例如警告、罚款等。

关键在于“造成严重后果”。 法律对谣言的定罪量刑,往往会考量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危害程度。央行已向公安机关报案,意味着已经启动了法律程序,公安机关将依法对造谣者进行调查,并根据事实和证据,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 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除了对造谣者的法律追责,本次事件还值得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 央行的权威辟谣机制: 央行此次迅速、有力的辟谣,再次强调了其作为金融监管机构的责任和能力。公众应该学会信任官方信息发布渠道,特别是针对金融领域的敏感信息。
关注点: 央行是否会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机制,以更有效的方式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谣言。

2. 人民币的发行和防伪技术: 人民币的印制和发行是一项极其严谨和高度安全的工作,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防伪技术。
关注点: 央行可能会借此机会再次向公众普及人民币的防伪知识,增强公众识别假币的能力,同时也是对人民币安全性的有力证明。比如,人民币的冠字号是唯一的,理论上出现大量“同号钞”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人为制造的极端情况,但这种制造也极易被识别和追溯。

3. 金融谣言的社会危害性: 此类谣言的传播不仅损害国家形象和金融机构声誉,更可能引发公众恐慌,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对普通民众的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关注点: 如何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金融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这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媒体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

4. 网络信息治理和法律法规的完善: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网络谣言对金融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以及在治理方面的挑战。
关注点: 相关部门是否会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测和打击力度,优化现有法律法规,提高对恶意造谣行为的震慑力。同时,也需要平台方承担起信息审核和管理的责任。

5.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信任: 作为全球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人民币的信誉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任何损害人民币信誉的行为,都可能对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关注点: 央行此次的快速反应,也是在维护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和投资者信心。

6. 背后是否存在恶意势力: 虽然目前官方尚未披露造谣者的具体动机和身份,但如此大规模、有针对性的谣言,不排除背后存在恶意势力,意图扰乱中国金融秩序、制造社会不稳定。
关注点: 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以及是否会揭示出更深层次的动机和背景。

总结来说,央行辟谣“私印同号钞 2 万亿”并报案,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必要之举。造谣者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同时,我们也应借此机会关注金融信息辨别能力、官方信息渠道的权威性、人民币的防伪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治理的未来方向,共同维护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值得关注的信息就是。这下面上百个回答,绝大多数都在扯重量,扯体积。

还有部分人保持怀疑,还有一些人不信。

所以,回头再看昨天李冰冰那个问题,就能明白为什么一点小事都要封禁的原因了。因为民众远比想象的要愚昧。

你再往大了想,为什么国家会弄什么反诈APP,会从上到下大规模打击诈骗,因为国人实在是太好骗了。

user avatar

全国m0就8万亿多,2万亿相当于有1/3的纸币是同号。

user avatar

现在印钞总公司每年总共印的钞票都没有2万亿吧。

同号真钞属于错版,出现一般是极小概率事件。印同号钞别说2万亿了,哪怕是200万投放到市场上,很快就被发现了,现在银行里面冠字号都是要记录的。

user avatar

这是仿的葡萄牙假钞案吗?

可是这案子里的同号钞票,也是因为作案者推算失误导致的,而且最后导致他阴谋败露的就是同号钞。

所以哪个二比会处心积虑地把所有条件都搞定后,故意印两万亿同号钞?

user avatar

100块大家应该都见过,100块人民币的长156mm,宽76mm,厚0.1mm,体积1.185e-6m3,重量1.15e-3kg。

一万块大多数人应该也见过,一沓一万块人民币的厚度约为1cm,重量为0.115kg,拿在手里,已经沉甸甸了。

十万块的话,那能塞满一个大包,重量跟轻薄笔记本中轻的差不多,重量为1.15kg,需要拎着走。

100万的话,11.5kg,抱在怀里,应该还抱得动,体积大概需要一个大包才能装得下。

一爽的话,1.6亿,1840kg,接近两吨,跟一辆家用轿车差不多重,特斯拉model3重1614kg。

一薇的话,15111kg,15吨多,差不多10辆特斯拉的重量。

而两万亿的话,重量为2.3e8kg,约23万吨,体积为237120m3,能装满几栋楼。


偷印两万亿的话,至少需要23万吨的原材料(实际有损耗,应该更多),这能藏的住?


可能最近大家计数都是以亿计,很多人不清楚两万亿是个什么概念,2020年我国的GPD才突破100万亿,两万亿就是2%的GDP,要比全国很多省一年的GDP还要多。


这个谣言太猛了,印钱本身是个很严肃的事情,这种谣言传播开来,容易影响到金融体系的信任,估计这次传谣者,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央行辟谣「私印同号钞 2 万亿」:已向公安机关报案,造谣者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严厉辟谣了“私印同号钞 2 万亿”的网络谣言,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金融安全的担忧,也对造谣者将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我们应关注的相关信息提出了疑问.............
  • 回答
    .......
  • 回答
    央行关于恒大债务风险的声明,特别是“恒大金融负债不到1/3,风险外溢性可控”的表述,涉及多个层面的经济分析和风险管控措施。以下从背景、关键信息、风险分析及市场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背景:恒大债务危机的爆发与央行的应对恒大集团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债务危机始于2021年。由于高杠杆、.............
  • 回答
    央行上缴1万亿元利润(或类似操作)的举措,通常与货币金融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背景相关,释放的信号可能涉及多个层面。以下从政策背景、经济意图、市场影响及长期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操作逻辑1. “利润”来源的误解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并未直接“上缴利润.............
  • 回答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关于“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的表态,是在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下发出的,释放了多重重要信号,体现了中国央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与挑战: “信贷塌方”是.............
  • 回答
    央行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24年3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办理存取现金5万元(含)以上,或者超出银行规定的存取现金限额的,需要登记资金来源。这一新规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它.............
  • 回答
    央行开展 70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且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信号,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宏观经济背景分析:流动性需求与经济下行压力 经济增长承压: 近期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信心有待提振等挑战。消费复苏力度仍需加强.............
  • 回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了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无疑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将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了突出位置。对于我们普通购房者来说,这次会议传递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因为它.............
  • 回答
    2022年央行下调LPR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一项旨在提振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其作用,我们需要拆解开来看它如何影响市场的各个环节。一、 LPR下调的直接传导效应:降低融资成本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了购房者的贷款成本。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银行向客.............
  • 回答
    央行于2018年4月27日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这是中国金融行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监管文件,对整个金融业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资管新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旨在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规范杠杆、统一监管标准,最终服.............
  • 回答
    央行在12月15日宣布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准)0.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向市场注入了大约1.2万亿人民币的流动性。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它对我们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一、 市场资金面会更加充裕,降低融资成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市场上的钱变多了。银行手里有了更多的钱可以.............
  • 回答
    央行对于蚂蚁集团的反垄断措施,如果明确表示将推行至其他支付企业,这绝对是一个重磅信号,其背后释放的信息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对一家企业的监管行动,更像是在整个支付行业划下了一道新的界线,预示着行业格局的重塑和监管思路的转变。释放了哪些信号?1. “公平竞争”成为关键词,监管决心不容.............
  • 回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这份规划的发布,标志着成渝地区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仔细研读这份规划,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格外值得我们关注。首先,规划明确了“西部金融中心.............
  • 回答
    数字人民币(DCEP)的落地,就好比在整个社会的经济血脉里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它带来的影响绝非一朝一夕,而是深远且全方位的。从个人生活到宏观经济,从金融安全到国际格局,DCEP这张牌,正在徐徐展开其复杂的画卷。首先,我们来聊聊对咱们普通人生活最直接的改变。想象一下,以后出门可能都不用带钱包了,手机里装.............
  • 回答
    关于“央行称小米申请抗疫专项贷款不合规”一事,需要先澄清一些背景信息。首先,央行(中国人民银行)通常不会直接对外公布某一个具体企业申请贷款是否合规,更不会直接点名某家企业。这种信息属于银行的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因此,关于“央行称小米申请抗疫专项贷款不合规”的说法,很可能是一种误传或者对某项政策解读的.............
  • 回答
    “央行大放水”是一个形象的说法,通常指的是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例如降低利率、量化宽松(QE)、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当这些新增的货币涌入经济体时,它们并不会像洪水一样随机散去,而是会遵循一定的路径,流向不同的领域,并产生不同的影响。要详细了解“钱去哪里了”,我们需要从以下.............
  • 回答
    央行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要理解降准的含义,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存款准备金: 这是指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按照法定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银行不能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放贷或投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
  • 回答
    央行降准释放 7500 亿增量资金,这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直接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最直接的影响是,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会大幅增加,整体流动性更加充裕。 准备金率下降意味着什么? 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其.............
  • 回答
    2020年8月,央行公布的一系列金融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新增1.28万亿元,同时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4%。这些数据组合在一起,传递出几个关键信号,值得我们深入剖析:1. 货币政策的“稳健偏松”延续,为经济复苏注入动力首先,1.28万亿元的人民币贷款新增额,从体量上看仍然是相当可观的。.............
  • 回答
    老实说,央行那份关于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的公告一出来,我心里挺高兴的。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想啊,现在出门,扫码支付、刷脸支付,方便是真方便。去楼下买个菜,老板手机一掏,扫一下,钱就过去了。点个外卖, App 上几下,饿了么、美团的骑手就送过来了。就连去大商场,很多地方也推行无现金。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