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日本著名不得志动画人山本宽在即将访华之际,在自己推特上发表有关日本侵略战争的不当言论,在国内的ACG圈瞬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弹,很多气愤不过的小伙伴们或者硬怼,或者用《亮剑》中楚云飞部下对山本的喊话反击。
山本宽说了什么呢?惹毛诸多小伙伴的,是山本宽认为“日本只是想要石油,日本的侵略和掠夺不能和纳粹德国相提并论”。但是事实如何,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日本的侵略行径怎么样,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假设日本的目的“只是想要石油”这么单纯的话,来中国这个当时世界公认贫油国侵略是吃饱了撑的?
事实上大家都明白,日本人的侵略战争期间的行径和纳粹德国宣传部长在苏德战争前对德军士兵们叫嚣的一样:
“我打定注意要抢劫一番,而且要着着实实地抢劫一番,你们必须像狗一样,看到什么地方有我们德国人用得上的东西,就赶快把它从仓库里拖出去,运到这儿来。”
德国专门用来打劫苏联人民物资的“东方采购公司”,从1943年夏天到1944年夏天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抢走的物资仅谷物就有920万吨,40万吨糖,62.2万吨肉类,油料95万吨,奶酪20.8万吨,饲料250万吨,马铃薯320万吨。
德军杀人,放火,抓劳工,建立集中营,而同样的斑斑劣迹,日本哪样落下了?《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暨晋绥军区战史》里曾经记录了这么一件小事:
在民兵组织起来对日伪军进行联防围困期间,山西省宁武县东寨据点的日军没粮食吃,就先后3次去附近一个叫石家庄(不是河北省会)的小镇抢粮。第一次只抢到40公斤粮食,第二次只抢到10筐山药蛋,半路还被民兵伏击把抢走的山药蛋夺了回来,第三次一无所获。
日本兵连10筐山药蛋都不放过,怎么可能只是为了石油?山本的言论不仅仅证明他对历史的幼稚和无知,更证明他并没把关注他想要帮助他的中国观众放在心上。
山本宽的言行仅仅是个别案例么?未必。我们多么希望二次元能够成为一片净土,但诸多事实都无情地证实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有人在的地方,必有江湖。ACG作品是人做的,而日本的ACG作品,尤其是部分涉及军事和政治的作品,则表现出日本战后ACG界在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和“我好惨,我好可怜”的反战败立场中反复摇摆曲折前进的心路历程。以最近这两年的作品为例,《青春波纹》和《舰队collection》两部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也在中国的动漫迷们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而在争议表象的背后,却体现着日本ACG业界形形色色的从业者们想要对自己的观众勾勒出的,大相径庭的战争画卷。
在日本的动画及漫画业界,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之声一直没有消失。经久不衰的《哆啦A梦》系列,无论是漫画作品还是动画作品,无疑都在日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对不少中国的80后,90后而言,《哆啦A梦》也无疑是大家共同的童年回忆之一。
对男性观众朋友而言,遥控船大海战这一话当然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雄辛苦打工买到的模型船被小夫的“大和”级战舰模型撞沉后展开的海空大战令人印象深刻。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借着小夫的表哥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侵略战争的看法,令人深思。而新版的《多啦A梦》还特地重制了这一话,增加了大雄为了买模型船付出的努力,更加映射出了日本的侵略行径让周边国家生灵涂炭和财产损失的可恶。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藤子·F·不二雄先生和动画制作团队的良苦用心:反对战争,要从娃娃抓起!
而在我国引进的第一部四驱车题材动画《四驱小子》中,则有不慎闯入日军秘密洞窟中的情节,这部作品将大和号战舰定义为“人类疯狂想法的产物”,借着军事色彩浓厚的“地狱拉力赛”暗中映射动画制作的80年代还在进行的军备竞赛,日军的坦克给四驱郎一行人带来的是更糟的麻烦。
有意思的是,他们脱险最终是靠四驱车,而不是任何一样日军的装备。《四驱小子》对战争的态度不言自明。这些作品用鲜明的反战色彩告诉着日本乃至世界的观众,战争的画卷是黑色的,不要打开潘多拉魔盒!究其原因,其根本在于多啦A梦的作者藤本弘、安孙子素雄等人经历过日本对外的侵略扩张带给自己同胞的苦难,对于侵略扩张带来的累累罪行和惨痛后果,他们非常清楚。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才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
除了这类经历过战争、对战争带来的悲剧有着切肤之痛的老一辈日本动画从业者之外,一些战后成长起来的动画从业者,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思考和鞭挞日本发动的不义战争。
2012年,著名日本惊悚漫画家伊藤润二的代表性作品《鱼》动画化,诸多观众在被惊吓之余大呼过瘾。不过只要稍微往深层次看去就不难发现,这部作品虽然因为商业原因而对部分情节进行了删减和调整,但还是如实地表达出了伊藤润二鲜明的反战、反军国主义立场:附着在鱼和各种生物上的行走装置是日本二战生物武器研究的恶果;瓦斯行走装置产生的恶臭瓦斯中浮现的灵魂代表着被日本法西斯集团当作炮灰的冤魂们;马戏团利用被感染者进行不明所以的表演,无声地控诉着二战时期将下层人民当作蝼蚁的日本财阀军阀;而已经疯了的教授仿造步行机器上天的情节则是在讽刺太平洋战争末期发现败局已定时,企图研究决战秘密兵器挽回战局的军部高层。
而最能表现伊藤润二思想的段落,则毫无疑问是漫画原作中瓦斯人之间为了争夺它们眼里相对先进的金属造行走装置和教授自制的瓦斯飞行器而展开厮杀的部分。如果说瓦斯人对日本的破坏是死去冤魂的控诉的话,那么瓦斯人之间出于私欲的争夺则一举道破了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集团为私欲而发动战争的罪恶。可以说,对一个专门画惊悚漫画的漫画家而言,能用这样的一副黑色画卷勾勒出日本侵略扩张战争的丑恶,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小野不由美作品改编的《奇幻贵公子》,也通过林先生和谷山麻衣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于日本战争罪行的态度。作者除了通过对话谴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罪恶之处外,更是暗中指出了年轻一代对日本过去的行径没有深刻反思,这毫无疑问是被右翼操控的官方教育所影响造成的。
即使是饱受ACG爱好者们嘲讽,被讥笑为是“烂尾社”的动画制作方GONZO,都曾经制作过《最终流放银翼之法姆》这种不错的反战作品。尤其在这部动画的大结局处,法姆对挑起战争元凶的那句“杀了那么多人,又让那么多人痛苦,是大人就好好给我负起责任啊!”的呐喊,更是让一票在日本战败后要么自杀要么装疯试图推卸责任逃脱惩罚的日本战犯们怒中一枪。
持反战态度的ACG从业者们不遗余力地用各种方式在作品中讽刺军国主义,但他们因为无情而辛辣地戳到了日本军国主义余孽的痛处,面临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巨大压力:本宫广志在2002年就开始连载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国家燃烧》,但是在2004年因为如实反映了侵华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被日本右翼通过《产经新闻》和《东京日日新闻》所刁难,刊载漫画的集英社也不得不在压力下强行腰斩了该作品。甚至连宫崎骏的作品《起风了》,都在日本雅虎上饱受右翼网民攻击。
正如《国家燃烧》和《起风了》被刁难一样,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始终贼心不死。当时间走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当年经历过太平洋战争的美军将帅不断凋零,日本右翼势力在死灰复燃之余为了鼓吹其“昭和男儿”的精神,开始将魔爪伸向了动画和漫画领域。
1971年,著名日本右翼军事作家儿岛襄以及札幌啤酒中的某些右派分子找到了当时已经运营了9年,恰好因为制作《小蜜蜂找妈妈》而资金周转不灵的龙之子公司,想制作一部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动画纪录片。而龙之子的选择出乎意料——很多人以为龙之子作为日本动画公司中的元老,一定会拒绝这种无理要求,然而不幸的是,因为资金的压力,龙之子最终选择了和儿岛襄合作,制作了这部所谓的“动画纪录片”。
这部名为《决断》的片子从片头开始,就将日本的战败归结于日美双方指挥官的决断。整部作品一共25话,但有80%的篇幅是在吹捧日军的胜仗和英勇无畏,而盟军的形象要么看起来阴险狡诈,要么给人一种心不在焉的弱智感觉。整个“动画纪录片”丝毫没有提及日军对东南亚人民的掠夺和屠杀,而是重点描绘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喜迎日军场景——人家才不会告诉你日军占领印度尼西亚之后控制了印尼的大米,导致印尼人民生活在饥饿之中呢!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部所谓的“动画纪录片”在种种原因下被淹没在七十年代全世界反法西斯题材电影的洪流中,这也正因为如此,除了铁杆动画迷外,很少有人会知道鼎鼎大名的龙之子还有过这样的黑历史。龙之子公司虽然通过拍摄《决断》解决了资金危机,拍出了歌颂爱与和平、友谊的《小蜜蜂找妈妈》,但是也给日本的ACG业界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右翼分子们也愈发地开始蠢动,以各种更加难以察觉的方式鼓吹着他们的观点。以松本零士为例,尽管他有着《宇宙战舰大和号》《超时空要塞》《银河铁道999》等上乘作品,但在《战地启示录》这部作品中,有半数以上镜头展现士兵悲剧命运的同时,却同时给观众灌输一种轴心国士兵英勇奋战、轴心国的高科技要是量产了轴心国就能赢得世界大战的歪风邪气,反映出他反战的本质只是反战败而已;《音速雷击队》更是在今西隆志的操控下成了鼓吹日军就算用樱花炸弹也是英勇奋战的好汉,而拥有核武器的常任理事国是混蛋的作品。
到了新世纪,ACG产业中的右翼分子更加嚣张了:臭名昭著的《绀碧の舰队》妄想让山本五十六穿越回一战,在平行世界里打败美国德国;《次元舰队》妄图让旧日本逆天改命的设定也让绝大部分外国读者在阅读之后弃之如敝履,唯有台湾地区不顾原则底线将该书中文化。不过,右翼ACG从业者们这种意淫历史的行径,除了满足小部分铁杆右翼粉丝外,并没有太大的市场。他们再怎么勾勒出虚假片面的的战争画卷,也无法改变侵略战争的血色事实。
时光匆匆,在新世纪已经进入第17个年头的今天,日本ACG文化从业者们又是如何描绘这幅血色战争画卷的呢?从近年的人气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军事类题材的ACG作品,从《萌萌二次大战略》《大帝国》开始逐渐冲淡战争残酷的一面,美化侵略战争本身。
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这是因为,无论是对日本ACG作品的主流受众——御宅族,还是一般的日本民众而言,“想要军事类题材的作品也轻松一些”是不堪生活压力的他们所共同期待的。于是乎,流行的萌化元素直接和军事题材相结合了,有的作品纯粹让二战或者现代兵器“娘化”(女性化),让冰冷的兵器有了生命;有的作品让萌萌的美少女们解释武器装备和战史,介绍军迷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则在架空设定下让美少女们操纵二战元素的兵器在架空的世界里纵横驰骋,并塞满了种种只有军迷才明白的梗,而故事的重点则变成了个人的成长。
也有的作品,干脆就让二战中的日军舰艇直接“娘化”,甚至让“poi”一度成为了各类海战游戏中大家相互问候的用语。诸如此类的表现形式,让观众们耳目一新,甚至成了部分观众的军事启蒙敲门砖。这类作品为战争的画卷添上了粉红色的旖旎色彩,然而探讨的重点则完全变成了个人的成长,对战争的性质完全避而不谈,颇有避重就轻之感。
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日本的某些作品开始以类似“八百里外一招解决中国的舰队”的情节作为卖点,增添了大量幻想日本与周边为敌、重温“大日本帝国”旧梦的元素。
综合来看,如今的日本ACG作品在左翼坚持发声,右翼坚持招魂之余,其主流充斥着各种废萌作品,日常的基调则在偏左和偏右上走钢丝——毕竟,对业界来说,挣钱才是最重要的。但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日本官方一直在试图否认历史,而一些反华的邪教诸如大川隆法之流则开始把手伸向业界,让ACG业界的思想变得混乱不堪。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让多数的日本年轻一代不愿意去阅读书籍,甚至对自己专业的知识都希望通过ACG的形式来了解,自然是无法深刻理解战争的本质、直面战争的痛苦回忆。他们在面对政治军事题材类ACG作品时的关注点,已经从对战争的思考,转变到了主角的后宫是否庞大、塑造的妹子们是否够萌、打斗是否精彩上来。日本年轻一代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相当一部分沦为日本右翼眼里人傻好忽悠的“萌豚”,对日本侵略历史无任何常识和觉悟的新生代日本人,成为让日本有识之士和日本周边国家人民为之担忧的一代。
我们中国的观众或多或少都明白,战争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发动的,也并不是解决了某个人就能结束的;资深的动漫爱好者们也都明白,日本现今涉及战争类题材的ACG作品对战争的本质分析,显然没有像为了画《凡尔赛玫瑰》而去熟读法国革命历史的池田理代子那样深刻。相当一部分政治军事类背景的ACG作品,为了迎合二战后期日本主流社会认为的、战争责任是个人而不是统治集团的错误观念,把矛盾引起的战争冲突归咎于个人,或者天真地认为将所有矛盾冲突的解决全部集中在个人身上。个人“消失”后,所有的矛盾就解决了。
除了这种天真的战争观外,以《萤火虫之墓》为代表的作品片面强调战争伤痛,甚至影响了部分国内观众,有些人甚至说出一些类似于“都已经过去的事了,我们不要再记恨日本,况且他们也挨了原子弹,也很可怜” 之类的幼稚言论。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几年前曾在某个论坛上看到的,一位关注《奇幻贵公子》的不知名漫迷对中日关系和历史观的思考:
我可以接受别人提倡尝试平静地去看待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但是很难以去接受站在所谓的“日本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如果有人叫我尝试着从所谓的“日本人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那么我会反过来叫他尝试着从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731实验室里的“马路大”、抗战中的殉难者、中国远征军的将士们……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
山本宽的无知和幼稚言论,可以说给所有的ACG爱好者们上了一课。日本ACG作品的思想在摇摆中前进的现状是暂时无法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日本ACG业界对作品的品味和选择,但是我们可以拒绝那些充斥着美化侵略战争,无视被侵略国家感受反战败的作品,拒绝立场右翼的ACG制作人。
至于像山本宽这样的家伙,我们还是一起帮着二营长推推意大利炮吧。
————————
本文作者:装甲精英掷弹兵
作为整个闹剧的起点的那篇博客,其实形式上完全可以上溯到(宋)明清时候那时候的文人笔记上。就是那种“有感而发”,挑战一下既成观点的小文章。
史上最大最作死的案例可能是韩愈的《谏迎佛骨表》以及之前之后的毁佛的文字…(好吧这个肯定不是笔记,这个是公开信和公开备忘录。)
包括苏氏父子他们评论历史人物的各种短文(再多的我也没读过了,不过反正也不可能只有他们写的嘛)
明清时候的文人笔记内容貌似更庞大了。有名的例如聊斋和纪晓岚的笔记,反而碍于当地的法规与政策,志异猎奇的成分更多了(走起了《黔之驴》的路线)。
…以上的意思是,宽叔的狗屁文字,放在古代是要在好友圈里传阅或者手抄+阅后即焚的,放在以前也应该是发在专栏上拿稿费(同时编辑把关,文责共负)的。
奈何21世纪了以后,就有了公开博客和翻墙顺网线打人的操作。
被打不冤的…
=========
就内容来说,即使在文本内,宽叔的结论也是有问题的:
德国掠夺战败国的物资,德国人民过得好;
日本“只”注重石油,日本人民还饿肚子;
==>“我们”有纪律/信念(原文为「律儀」),我们棒棒哒
——个屁啊!这不是把二战时候你国政府放在了,和之前未来的斯某毛某和金某那样,“饿肚子艹翻世界”的政权的集合里了么!
旧有《萤火虫之墓》,去年刚上映的是《在此世界之一隅》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考虑到形如“满洲国都修了高速公路了日本本土都没修”这样惨烈的事实,只能说这就是宽叔的小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了。
(要补充事实的话,我们都不用出满洲国,东北就有一片一片的万人坑。即使再把其实没能建立殖民地秩序而且还历史敏感的中原地区绕开,日本人在东南亚也没干啥好事——巴丹行军是在给原住民报仇么?那新加坡的大屠杀又是什么呢?)
挑战失败啦!
=========
也充分证明了啥叫“距离产生美”。本来大家就是把他当成“非主流动画(二次元)从业者”来看待的,支持他的人只是远距离支持一下他的标签和概念。奈何虽然主流一股药丸的气息,但是现在看起来…宽叔这个非主流完蛋得更快啊!
和鄙国与世界上的很多问题一样,僵而不死,大而不能倒,连旗鼓相当的备用选择都劣化得那么快、那么严重,没得选了。
网友:我去年买了个表
山本宽:想要
这次是真的资助境外反华势力了
贵和极右翼普遍神逻辑。
“我打你们是为了你们好啊。你们非但不领情还和米国一起打我们。所以我们就不该打你们,让你们一直当穷国,你这忘恩负义的支那。”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逻辑啦。
还评价个屁。gun啊,gun(棒读)。
群里大佬给我科普了一下当年本来大热结果这人出手然后大暴死的黑岩……
然后你们给我科普了幸运星等等
看起来这位也没啥真正意义上拿得出手的,粉丝市场都买账的作品……
所以当年这人是怎么混出这么大的名气的……
日本动画产量大得很吧,监督未半而中道崩殂/花光预算/卖不出滚粗/玩脱滚蛋/得罪买家嘬死大☆成☆功的也不少吧,为什么单独这人这么出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