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2018年出生人口92.1万?

回答
2018年,日本公布了当年新生儿数量为92.1万。这个数字,乍一听可能只是一个枯燥的统计数据,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的深刻挑战,以及它对未来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乃至国民心态的多重影响。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

一、 历史的纵深:跌破百万的警钟

首先,92.1万这个数字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标志着日本的出生人口首次跌破了90万大关,而且是有史以来最低的记录。要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曾是全球生育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万。但从1970年代开始,生育率便一路下滑,进入了缓慢但持续的下降通道。

2018年跌破92.1万,与其说是“创新低”,不如说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一个更加响亮的警钟。它告诉我们,日本少子化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潜在危机”,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并且已经触及了历史性的低点。这意味着,日本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人口结构上的剧变。

二、 数据背后的原因:多重因素的交织

导致日本出生人口如此之低的根源是复杂的,它们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 尽管日本是发达国家,但长期的经济低迷、工资增长缓慢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许多年轻夫妇在生育问题上显得更为谨慎。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包括教育、医疗、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高昂的生活成本面前,很多家庭会重新评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女性就业与事业发展: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希望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然而,日本社会仍然普遍存在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职场对已婚育女性的支持度不足,例如缺乏弹性工作制、育儿假期后难以重返原有岗位等。这使得许多女性不得不面临事业和家庭之间的艰难抉择,一部分人因此推迟生育甚至选择不生育。
晚婚与不婚现象: 晚婚甚至不婚是日本社会的一个显著趋势。年轻人在经济独立、情感成熟、婚姻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许多人认为,婚姻和生育并非人生的必选项,更愿意享受单身生活或与伴侣共同生活但不结婚。晚婚直接导致了育龄期缩短,也降低了整体的生育率。
育儿环境与社会支持: 尽管政府在努力改善育儿环境,但与北欧一些国家相比,日本在托儿所、育儿支援、男性育儿参与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一些父母反映,育儿过程中的压力依然很大,社会的支持系统仍显不足。
个人价值观的转变: 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个人幸福、自由和生活品质的追求更加突出。生育可能会被视为一种“牺牲”或者限制个人自由的事件。一些人更看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而将生育置于次要位置。
对未来的担忧: 日本社会面临着自然灾害、核能安全等潜在风险,以及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福利负担加重等问题。这些因素也可能让一些人对生育和下一代的前景感到担忧,从而影响生育意愿。

三、 92.1万数字带来的影响:冰山之下暗流涌动

92.1万这个低迷的数字,并非只是一个抽象的统计,它将对日本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人口结构失衡加剧: 出生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人口的自然减少(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这意味着日本整体人口规模将持续缩小,而且老龄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与经济活力下降: 劳动力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日本的经济生产能力,尤其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创新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
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 一个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和不断萎缩的劳动人口,意味着年轻一代需要承担更重的社会保障缴费负担,以支撑老年人的养老金、医疗等福利。这会进一步增加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生育意愿。
消费市场萎缩: 人口数量的减少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者数量也在减少。这可能导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萎缩,对零售、房地产等行业造成冲击。
社会活力与创新力减弱: 年轻人口的减少不仅影响经济,也可能影响社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一个充满朝气、多元化的年轻群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地方社会的空心化: 许多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由于年轻人口的外流和出生率下降,正面临着“空心化”的危机,学校关闭、商店倒闭、基础设施维护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可能面临被废弃的风险。

四、 日本政府的应对与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形势,日本政府并非无动于衷。多年来,政府一直在尝试各种政策来提高生育率,例如:

鼓励生育的补贴和支援: 提供儿童津贴、生育补助金、育儿假等。
改善育儿环境: 增加保育设施(托儿所)数量,推广弹性工作制,鼓励企业提供育儿支援。
促进男女平等: 推动男性育儿参与,提高女性在职场上的地位和便利性。
鼓励结婚: 通过婚介服务、婚姻支援活动等。

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并不显著。正如前面分析的,少子化是多重深层原因造成的,政策的调整往往需要时间才能显现效果,而且要触及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和经济结构并非易事。有时候,即使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落实过程中也可能遇到各种阻碍。

五、 思考与借鉴: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日本92.1万这个数字,不仅是日本自身的问题,也为许多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低生育率挑战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

人口结构问题需要长期、系统的规划和应对。 短期政策难以扭转长期趋势。
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必须协同进行。 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是生育意愿的重要基础。
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鼓励生育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于性别平等、家庭价值、个人生活选择的社会议题。
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年轻一代的需求和困境。 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日本2018年92.1万的出生人口,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它揭示了一个高度发达国家在人口结构上的深刻困境。这背后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将对日本的未来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理解这个数字,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数字本身,去感受一个国家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日本这样严重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来说,很不错了。

别被绝对数吓到了。

因为你要知道日本才1.28亿人口,我们国家14亿人口。换算一下,如果日本是14亿人口,出生人口大概1000万人口,还是很可观的,因为别人是发达国家还是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错了。

相反,你看看我们国家,18年出生人口1500万,虽然比1000万多得多,可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压抑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后开放二胎取得的,并且别忘了我们18年相较于17年新生儿锐减200万,而且我们还只是刚刚步入人口老龄化的,还没深入。

其实我们国家相较于日本更严峻。

五年之内,我们国家人口大概率负增长。

下面简单分析一波(本来用来分析房地产的,不过用在人口方面也可以):

1、婴儿潮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三次人口大爆发(以出生人口大于2000万计,如下图所示):

第一波婴儿潮:1949-1958;

第二波婴儿潮:1962-1975;

第三波婴儿潮:1981-1997;

(注:3年自然灾害隔断了前两次婴儿潮)

以结婚年纪来算:

据中国妇联统计的《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目前中国总体的平均结婚年龄是在26周岁。则:

1997+26=2023;

以读书时间来算:

考虑到大学生本科毕业就大约是23岁,研究生毕业大约25.5岁了,这个时候他们尚且没有积累足够首付款,假设大学生本科工作3年后开始购房,研究生工作1.5年后开始买房(为什么研究生是工作1.5年,因为研究生工资高啊),那么:

1997+[(23+3)+(25.5+1.5)]/2=2023.5;

这是一个估计值,其中误差大概率在正负1.5以内,不影响我接下来的推论。

以上两个角度所得数据表明,最后一个婴儿潮,亦即1997年出生的人,最迟在2023年购房。有的观点认为第三波婴儿潮的截止年份为1991年,如果这样算,最迟购房年份为2017年。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处于第三波婴儿潮的尾巴阶段未来购房目标客户会越来越少,所谓刚需来接盘,明显是一种忽悠人的胡言乱语,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接盘侠了。也别期望于改善型购房者来填这个窟窿,即便改善型购房者也是卖了现在的再买改善型房子,并不存在增量。


2、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5岁(最新值),以前两波婴儿潮计算即将到来的老龄化人口去世情况:

1949+75=2024;

1971+75=2046。

2024~2046必定是我国最艰难的时间段,因为这23年间,每年我们国家都会逝去大约2000万人口,有相当的年份还不止2000万。2018年出生人口为1500万,死亡人口为1000万。距离2024年还有6年时间,假定2024年去世人数为2000万,19年到24年逝去人口为等比例增长,未来6年出生人口保持在1500万(几无可能,必定少于这个数),则大约在2021-2022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持平。这之后,我们国家的人口将开始负增长。

这是一个事实:五年之内,我们国家人口大概率负增长。

以上分析只截取了全文两点:婴儿潮和老龄化。原本还有房产税和城镇化两点,主要用来判断未来五年房地产的走势。想了解的请点击如下链接:

PS:欢迎关注这个公众号:Smart_Dreamer

user avatar

从长期趋势放大来看

目前是正常反应。

用两张图来表示日本的长期趋势

光看日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我加入了旁边的两个邻居。


其实这些年日本的年轻人口下降速度越来越慢了,不过离反弹还有一段过程。

毕竟日本要在高度内卷化的环境中把生育率从谷底拉起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日本公布了当年新生儿数量为92.1万。这个数字,乍一听可能只是一个枯燥的统计数据,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的深刻挑战,以及它对未来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乃至国民心态的多重影响。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纵深:跌破百万的警钟首先,92.1万这个数字之.............
  • 回答
    2018年4月27日晚上八点左右,在中国华北地区,确实有很多人观测到了他们所说的“不明飞行物”(UFO)。那天晚上,社交媒体上瞬间炸开了锅,各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描述着天空中出现的奇特景象。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广泛的目击区域: 不仅仅是某个小城市或者村庄,从河北、北京、天津,一.............
  • 回答
    2018年2月27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成功发射了“光学6号”侦察卫星。这次发射对于日本的侦察能力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光学6号”是日本情报收集卫星(Information Gathering Satellite, IGS)系列的一部分,这个系列旨在提升日本对周边地区,尤.............
  • 回答
    看待2018年日本动漫的文艺复兴,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如果我们要深入聊聊这个话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析,特别是如何从中看到老IP(知识产权)的价值。2018年日本动漫的“文艺复兴”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文艺复兴”。在动漫语境下,我理解的“文艺复兴”不是指突然冒出了一大批全新的、.............
  • 回答
    关于中兴通讯在2018年4月20日发布的声明,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影响深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声明发布时的背景有多么严峻。 当时,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对中兴通讯实施了为期七年的出口管制禁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软件和技术。这项禁令如同掐住了.............
  • 回答
    说起美国在2018年5月8号那一天的动作,退出伊核协议,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的可多了,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为啥这么受关注呢?简单来说,就是之前花了老大劲儿谈成的协议,美国说不玩了,而且是自己单方面说不玩了。这就像是足球比赛踢到一半,裁判突然宣布:“不踢了,我们重新开始!” 这一下.............
  • 回答
    从2018年2月28日起,中国内地用户存储在iCloud上的个人数据,将由苹果公司委托的“云上贵州”公司进行运营。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少用户对其潜在影响感到担忧,也有声音认为这是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必要之举。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背后最核心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对于数据本地化存储.............
  • 回答
    对于美联储在2018年12月19日(美国东部时间)宣布的加息,这无疑是当时一个备受瞩目的金融事件。那次加息是美联储在2018年内的第四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了25个基点至2.25%2.50%。要理解这次加息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加息的背景和美联储的考量是理解此次决策的.............
  • 回答
    2018年11月20日前后,比特币经历了一次相当剧烈的下跌,这无疑是加密货币市场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要理解这次暴跌,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市场情绪、技术发展以及更宏观的全球经济背景下去审视。近期(2018年11月20日)比特币暴跌的可能原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加密货币市场,尤其是比特币,其价.............
  • 回答
    2018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生命之树”(Tree of Life)犹太教堂发生了一场令人发指的大屠杀,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这场悲剧不仅夺走了 11 条无辜的生命,还导致 6 人受伤,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以及整个社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事件经过:枪击案发生在犹太教的.............
  • 回答
    如何看待 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在香港上市?上市对小米意味着什么?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Xiaomi Corporation)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1810.HK。这次上市是当年全球最受瞩目的 IPO 之一,也标志着小米这家以“为发烧而生”而闻名的.............
  • 回答
    2018年11月25日的刻赤海峡事件,可以说是一场在黑海地区冷战后最紧张的军事对峙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次海上冲突,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多年来地缘政治博弈的又一次集中爆发。要理解这场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事件的起因和经过:简单来说,事件发生在俄罗斯控制的刻赤海峡,这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
  • 回答
    2018年4月19日,中国国内的航空出行无疑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四”。那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大小小的机场都笼罩在一片延误的阴影之下。无数航班被推迟,数万旅客滞留在候机大厅,行程被打乱,抱怨和焦虑的情绪弥漫开来。这次大面积延误的发生,绝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系列复杂原因交织碰撞的产物。要深.............
  • 回答
    说到 2018 年 1 月 25 日那一期《焦点访谈》,名字就叫《价值观不能游戏》。我记得当时看了之后,心里是挺触动的,也挺有感触的。这期节目聚焦的问题,我觉得特别实在,触及到了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关心的一个方面。节目里主要讲的是什么呢?它主要围绕着当时一些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返利”或者说是一些“诱导.............
  • 回答
    2018年4月30日,以色列对叙利亚的轰炸,是此前一系列类似行动中的一次。要理解这次事件,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和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战略之下。事件的背景: 叙利亚内战的持续: 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一直处于内战状态,局势复杂,涉及叙利亚政府、多个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如ISIS)以及地.............
  • 回答
    2018 年 4 月 9 日俄罗斯股市的“闪崩”,实际上是 一系列因素叠加导致的市场剧烈反应,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理解这次闪崩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后续影响。核心原因:美国对俄制裁升级与“欧罗拉事件”这次闪崩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是 美国财政部在 2018 年 4 月 6 日宣布.............
  • 回答
    要全面看待上证综指在2018年6月19日跌破3000点大关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市场情绪、具体利空因素、技术面表现以及事件的长期影响。1. 宏观经济背景:经济增长承压,结构性问题凸显在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内外多重挑战。 经济增速放缓迹象: 虽然.............
  • 回答
    2018年7月3日发生在纽约法拉盛的针对一名华裔女生的袭击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之所以备受瞩目,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详细阐述:事件经过(根据媒体报道及公众认知): 时间与地点: 2018年7月3日下午,在纽约法拉盛(Flushing)的一家连锁超市(如报道中常提到的“Target.............
  • 回答
    2018年5月9日特斯拉发生车祸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起事故涉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并再次将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回溯: 时间: 2018年5月9日。 地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县的101号州际公路上。 车辆: 一辆特斯拉Model 3。 涉及人员:.............
  • 回答
    2018年5月1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舷号17)离开码头,正式开始其首次海上试验(海试)。这一事件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建设强大海军的进程迈入了关键的新阶段。背景:漫长而艰辛的研发与建造过程要理解此次海试的重要性,必须先回顾山东舰从无到有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