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8 年 5 月 13 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离开码头开始海试?

回答
2018年5月1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舷号17)离开码头,正式开始其首次海上试验(海试)。这一事件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建设强大海军的进程迈入了关键的新阶段。

背景:漫长而艰辛的研发与建造过程

要理解此次海试的重要性,必须先回顾山东舰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国航空母舰的梦想由来已久,但将其付诸实践却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辽宁舰的“前身”与技术积累: 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是“辽宁舰”,它是在前苏联“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级”的“瓦良格”号基础上改装而来。通过对“瓦良格”号的拆解、研究和复建,中国获得了宝贵的设计、建造和操作航母的经验,这是建造国产航母的基础。
自主研发的决心与攻坚: 在辽宁舰服役后,中国就明确了自主研发、自主建造航母的战略目标。这项任务的复杂性不言而喻,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动力、舰岛结构、舰载机起降系统、武器装备、电子系统等方方面面的尖端技术。中国投入了大量科研力量和资金,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
船坞中的成长: 山东舰的建造始于2013年,在大连造船厂进行。在建造过程中,它采用了“一体化设计、一系列化建造”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建造效率和质量。从最初的船体分段建造,到最后的大合龙、总装,再到舰岛的吊装,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工业的智慧和汗水。船厂的干船坞成为了孕育这艘巨舰的摇篮。

海试的意义与目的

海上试验是船舶建造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航母这种极其复杂的军事装备而言更是如此。它并非简单的“下水”或“出港”,而是对航母设计是否合理、建造质量是否过关、各项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能否在复杂海洋环境中可靠运行进行全面检验的“大考”。

设计验证与性能评估: 海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航母的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包括航母的航海性能(如航速、操纵性、稳定性)、动力系统(主机、发电机组)的可靠性、续航能力等。
系统集成与功能测试: 山东舰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集成了大量的军事电子设备、武器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航空保障系统等。海试需要对这些系统进行联调联试,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工作,满足作战需求。例如,舰载机起降甲板、弹射器(虽然山东舰早期是滑跃起飞,但关键的飞行甲板系统仍然需要测试)、拦阻索等航空系统的测试至关重要。
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检验: 航母需要在各种天气和海况下执行任务,因此海试也会模拟不同的海洋环境,测试航母的抗风浪能力、抗颠簸能力以及各项系统的稳定性。
舰载机适配性测试(后续环节): 虽然首次海试可能不会立即进行舰载机的起降,但其核心目的之一是为后续的舰载机起降测试奠定基础。航母的飞行甲板、调度系统、燃油供应等都需要为舰载机作业做好准备。
为入役做准备: 海试的顺利进行是航母能够正式加入海军序列、形成战斗力的必要前提。通过海试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能够确保航母在服役后更加可靠和高效。

2018年5月13日海试的“看点”与解读

2018年5月13日山东舰的首次海试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测试,更是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体现,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中国制造”的骄傲: 这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航空母舰,其建造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从设计图纸到海上航行,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中国工程师和工人的智慧与汗水。
海军实力的跃升: 拥有一艘国产航母,意味着中国海军可以摆脱对辽宁舰的依赖,拥有更强的自主保障能力和更广阔的作战视野。这将显著提升中国海军在近海防御和远洋作战方面的能力。
战略象征意义: 航母是国家海军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山东舰的服役,意味着中国海军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战略影响力也随之提升。它能够更好地维护中国在海外的利益,也为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技术突破的证明: 从蒸汽轮机到电力推进(虽然山东舰是常规动力,但其他先进技术也体现在其中),从舰载机起降技术到航空保障系统,山东舰的建造和海试都代表着中国在造船和海军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海军装备体系的完善: 航母的战斗力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配套的舰载机、护航舰艇、潜艇、预警机、补给舰等。山东舰的海试也预示着中国海军将进一步完善其航母编队体系。

海试过程中的可能情况(推测)

虽然具体的测试细节通常是保密的,但我们可以根据船舶海试的普遍规律来推测山东舰首次海试可能涵盖的内容:

起航与操纵性测试: 在拖船的协助下或自行驶离码头,然后在指定海域进行各种操纵性测试,如不同速度下的转向、紧急停车、倒车等。
动力系统测试: 全速或接近全速航行,测试主机功率输出是否稳定,燃油消耗情况,冷却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同时也会测试发电机组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
导航与通信系统测试: 测试雷达、声纳、导航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确保其在海上能够正常工作。
船体与结构完整性检查: 在不同海况下观察船体是否有异常反应,检查焊接点、舱门等结构是否有渗漏。
内部系统运行检查: 测试消防系统、排水系统、空调系统、升降机、内部通信等各个舱室系统的运行状况。
舰载机起降甲板相关设备的初步测试: 尽管不一定有飞机参与,但可能会对甲板的坡度、强度进行初步检查,以及一些辅助设备的运行测试。

未来的展望

2018年5月13日的首次海试只是山东舰漫长测试周期的一个开端。在此之后,山东舰还进行了多次海上试验,包括舰载机起降、武器系统测试、综合电子系统测试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科目。最终,在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正式服役,舷号17,成为中国海军真正的“海上巨无霸”。

总而言之,2018年5月1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离开码头开始海试,是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中国国家实力和海军战略能力的显著提升,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年零8个月下水,3年零8个月开始海试,5年以内即可交付海军。

这个速度,完全可以叫冷战速度了,如果两个船厂错开开工,完全可以3年交付海军一条航母,达到美国海军在冷战时期的交付效率。

这个建造速度,才是绝大多数国家都达不到的。

比如法国的“戴高乐”,四万吨级的航母从开工到试航10年,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从开工到试航8年,苏联后期也不行了,库兹涅佐夫号从开工到试航用了7年。

航母的建造速度直接影响了舰队的规模。

按照航母40到50年的寿命来计算,5年一艘最多10艘航母的规模,3年一艘最多可以16艘,保守估计也可以15艘,美国海军冷战颠峰时期就是3年一艘航母,最鼎盛的海湾战争时期有15艘航母。

第一次建造6万吨级的大型航母就能达到这个速度,在后面8万吨级弹射的时候只要能熟练掌握技术,到时候航母下饺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才是最让人激动的事情。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左棍,本来我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插一嘴的,毕竟作为一个为人和善的泛左,一个不喜欢红色沙文主义北极熊,但是对于1917充满向往的左棍,本来说让我理解尸骨理论是可以的,反对变成帝国主义是支持的。但是我还是想说,要对于问题有充分认识,要理清楚主要矛盾。 @基尔港水兵

两岸之分裂,本身就是美帝国主义的历史遗留,本来就是常凯申这个没有能力的法西斯的余留。从这个方面来说,实现统一,阻止美帝国主义的几重包围,保卫领土,这一点是没有多少过错。

在现有并不能实现全民武装的基础上,建设可以反击帝国主义的国防力量,是必要的。

今天我们需要红军,但是要阻止变成苏军甚至俄军

同时武器本身只是一个装备,究竟武器是反帝的利器,还是扩张的工具,是由操纵指挥武器的人决定的,不然沙俄的波将金号怎么会起义,沙俄的阿芙乐尔号怎么会成为十月革命的第一炮。

是的,反对变质是每一个左派的任务,不论是社民,斯派,托派,毛派或是其他,但是反变质不是反军队建设。

就酱,其实龚先生的工运方面的东西挺好的,所以我只是觉得事情要一步一步来

user avatar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多炮塔舰队》和《新潮沉思录》,原标题为《国产新航母最值得夸的地方是……》


国产新航母试航的消息传出来不到半天,《新潮沉思录》的编辑老师就找到杨爱红问:

“夸航母的文呢?”

作为多炮塔主义者,杨爱红是有原则的,不能你叫我夸航母我就夸航母。怎样才能在不违背多炮塔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夸一夸航母呢?

夸她的性能吗?

新航母的性能其实没啥好夸的:一是因为其本身仍然是过渡和应急性质的中间产品、远未达到中国海军目标舰的状态,载机量、出动率等各项关键性能指标也就“凑合着先用起来”的水平;二是因为关于其性能的介绍文章早已连篇累牍,杨爱红也写不出什么新花样来。

夸她的外观吗?

不不不,再怎么说她也是一条平顶船,其外观严重违背多炮塔主义的审美原则,杨爱红不可能昧着良心去夸她的外观。即便不考虑多炮塔主义的立场,按照通行的邓恩曲线理论,也罕有航空母舰能在外观上拿到及格分。

外观不能夸,性能不好夸,杨爱红绞尽脑汁,终于还是找到了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关于年龄的简单算术

这里要先放一段视频,其内容是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航母工程总指挥胡问鸣同志的访谈:

在这段访谈里面,胡问鸣同志主要在谈中国的航母设计建造能力。除去老生常谈的“工业体系配套”话题,胡问鸣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数据:“现在,一支研发设计建造的队伍已经历练成军,而且平均年龄在36岁。”

今年是2018年,36岁应该是1982年生人。如果是博士研究生毕业才参加工作,那么应该是2009年左右入职;如果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那么应该是2007年左右入职;如果是大学生毕业就参加工作,那么应该是2004年左右入职;如果是中学或职业学校毕业就参加工作,也早不了几年。

杨爱红虽然没有参与航母研发设计建造,但也身处船舶行业,“平均年龄36岁”这个数据很符合杨爱红日常的所见所闻。而按照“平均数高于中位数”的一般规律,新航母研发设计建造队伍中的多数人应该都还不到36岁,投身造船业的时间还得在2004年之后几年。这些简单算术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稍后再谈。

第二条线索:2008年前后中国造船业发生了什么?

今天杨爱红不打算讲故事,直接放统计图。以下统计图均依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进行制作。

第一张是2002年至今中国造船业历年完工量:

接下来是2002年至今中国造船业历年新接订单量:

然后是2002年中国造船业历年年底手持订单量:

最后是把上述三大指标放进同一张图:

(因为有船东弃船等特殊情况,所以上一年度年底手持订单量加本年度新增订单量再减去本年度完工量并不一定等于本年度年底手持订单量。)

可以看到:2008年之前,年新接订单量均超过了年完工量,年底手持订单量一路走高,至2008年底超过了2亿载重吨;2008年之后,除了2010年、2013年和2014年这3年,其余年份新接订单量均低于年完工量,年底手持订单量震荡下挫,2017年底已跌到8000多万载重吨,不及2008年巅峰期的一半。——2008年股价冲破300元人民币的“中国船舶”,如今已经戴帽挂星、成了“*ST船舶”……

为什么2008年会是中国造船业的转折之年?

2008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想必朋友们还记得“次贷危机”这个词。杨爱红此前不止一次地谈过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造船业的巨大影响,今天就不赘述了;这里只是要强调一点:新航母的研发设计建造,大背景之一正是中国造船业自次贷危机以来的长期不景气。

好了,差不多该得出结论了:

把上面这两条线索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新航母研发设计建造队伍中的多数人,都是在中国造船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投身其中的。一方面是造船业的持续不景气,另一方面是扩招后大批量走出校园的船舶专业毕业生,听说过“产业后备军”理论的朋友都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航母研发设计建造队伍虽然不用直接面对市场压力,但造船业整体的不景气也是会传递过来的。比如,负责航母最主要设计工作的701所(主体位于武汉),2013年的时候据说还向员工提供分房福利,武汉房价涨起来之后也没这一说了;比如,负责新航母最主要建造工作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今年给的大学生起薪不到XXXX(据说这在大连还算凑合);还比如,传说中要建造下一代航母的XXXXXXXX公司,给的大学生起薪也差不多就这个数(这可是在上海!),并且,哪怕你是船舶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的上海交大毕业的,XXXXXXXX公司也只跟你签劳务派遣合同——至于现场施工的工人,九成九都是劳务工、派遣工。

经过这样一番“努力”,中国造船业成功地把劳动力成本占比控制在15%左右。而作为对比,美国造舰业的数据是这样的:

与中国新航母吨位相当、早了差不多一年开始试航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成本在40亿英镑左右。虽然杨爱红也不知道新航母的研发设计建造究竟花了多少钱,但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新航母相比于国外相近产品至少要便宜几十个百分点。——新航母虽然性能只能说还算凑合、外观也不符合邓恩曲线,但她真的便宜啊!

今天忍痛(各种意义的痛)夸了新航母便宜,最后还是要强调:杨爱红真的没打算黑XXXXXXXX公司啊!造船业的客观情况真的就是这样啊!下个月就要高考和填报志愿了,也不知道看到这个回答的有多少高中生(或者高中生的家人朋友),总之欢迎有情怀的朋友投身“造舰强军,造船兴国”的队伍——注意啊,一定要真的有情怀!


~感谢各位朋友关注《多炮塔舰队》和《新潮沉思录》~

user avatar

相关从业者,匿了。
看到这么多吃瓜群众在嗨,容我说句不一样的。一味的追求进度提前,背后那些搬砖工的可怜待遇、为了满足不知道是否合理的任性提前节点要求而给众多搬砖工灌的毒鸡汤,了解一下?

2018.4.28更新


出差了几天,刚打开弹出来这么多动态,本来以为没人关注,挺意外,有好多小伙伴们表示感谢,非常感激你们的鼓励,比心~


我应该算是知乎平均水平的双C9硕士毕业,英语尚可,有过短期的海外留学经历,勉强合格的一路学霸过来。刚开始其实充满了热血和激情的,甚至理想化的想把硕士期间没日没夜苦心钻研的有限元分析尽快用到实际工作中。后面发生的事情,评论里已经有不少小伙伴都说出来了,情怀没法当饭吃。然后大概两年前开始自学一些别的专业知识,有感于读书期间的良好习惯,学起来还算顺利。新工作这段时间刚面完两轮,等待第三轮面试。已经准备转行金融了,至于国防啊,航母啊,也没啥可说的,你们开心就好,祝福你们。


补充一点,虽然现在转行了,毕竟还是工科科班出身,周边各大名校类似行业都略有耳闻。心中很清楚,现在这家公司的待遇还算是行业内中上游,都不太能满足我的经济需求,所以更能理解其他大部分比我还穷的兄弟们。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各位曾经的同仁们,珍重,他日有缘江湖再见~

user avatar

某些同志真是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啊,难道炮打冬宫的不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而是茶叶蛋?难道赶走白匪和干涉军的不是马克辛和塔强卡,而是茶叶蛋?难道赤卫队用来镇压反革命的不是莫辛纳甘和刺刀,而是茶叶蛋?真是田园左了!

看看列宁是怎么教导的?

“如果明天你被剥夺了选票,而有人把步枪或精良的最新式的速射炮给你,那你就把这些用于杀人和破坏的武器接过来,不要去理睬那些害怕战争的感伤主义者的嘟囔抱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东西必须用火与铁来消灭,这样,工人阶级才能获得解放;如果群众中愤恨和绝望的情绪日益强烈,如果具备了革命的形势,那就着手建立新的组织,使用这些十分有用的用于杀人和破坏的武器来对付自己的政府和自己的资产阶级。”

毛主席教导更言简意赅:“枪杆子里出政权。”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要揭露各帝国主义势力的战争阴谋和各种右翼的军国主义鼓噪,为争取各国人民的和平与友爱而斗争,但决不从思想上软化解除武装,决不推销天真烂漫的资产阶级"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有这样一段精辟地论述:

装甲防护能力和火炮威力之间的竞赛,还远远没有结束,以致军舰现在几乎总是不再能满足要求,在它下水之前就已经过时了。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工厂,——的确,主要是浪费大量金钱的工厂。大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差不多掌握了建造这种舰船的垄断权。这里十分清楚地表明,杜林先生认为是“经济状况的决定性的原因”的“直接的政治暴力”,反而是完全受经济状况支配的;不仅海上的暴力工具即军舰的建造,而且它的操作本身都成为现代大工业的一个部门。事情发展成这样,谁也不会比“暴力”即国家更感到苦恼,国家现在建造一艘军舰要花费像以前建立整整一支小舰队那样多的金钱;而且它还不能不眼睁睁地看到,这种贵重的军舰甚至还在下水以前就已经过时,因而贬值了;国家肯定会像杜林一样,由于驾驭“经济状况”的人即工程师,现在在舰上竟比驾驭“直接暴力”的人即舰长重要得多而感到恼火。而我们却不然,我们看到,在装甲和火炮之间的竞赛中,军舰达到这样的技术的高峰,以致它造价昂贵而又不适于战争。大工业供给海战的最新产品自动鱼雷的完善化,看来会造成这一结果:最小的鱼雷艇因此会比威力最大的装甲舰厉害。我们看到,由于这种竞赛,在海战领域里内在的辩证的运动规律也昭然若揭,按照这种规律,军国主义将同任何其他历史现象一样,由于它自身发展的结果而趋于灭亡,——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感到不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5月1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舷号17)离开码头,正式开始其首次海上试验(海试)。这一事件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建设强大海军的进程迈入了关键的新阶段。背景:漫长而艰辛的研发与建造过程要理解此次海试的重要性,必须先回顾山东舰从无到有的过程.............
  • 回答
    2018年5月13日那天,上海街头发生的一幕,确实可以用“教科书级执法”来形容,而且至今仍被不少人津津乐道。当时,一名无牌照的司机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的张警官拦下。事情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司机有多么狡猾或者司机有多么嚣张,而在于张警官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可以说是将法律法规、执法艺术和情商完美.............
  • 回答
    2018年5月9日特斯拉发生车祸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起事故涉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并再次将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回溯: 时间: 2018年5月9日。 地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县的101号州际公路上。 车辆: 一辆特斯拉Model 3。 涉及人员:.............
  • 回答
    2018年5月23日,沪宁高速发生的一起线缆故障,导致部分列车晚点,乘客在车内长时间滞留,这无疑是一个令人不快的经历。作为普通乘客,我们很难直接了解故障发生的具体技术细节,但从事件本身以及后续的反馈来看,这背后反映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首先,突发性故障的不可预测性与公共交通的脆弱性。高速铁路网.............
  • 回答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腾讯新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其公众号“新闻哥”)发布的《十年后,向“范跑跑”道歉》一文,无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我们得回到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范跑跑”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十年间舆论环境的变迁。事.............
  • 回答
    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与中华民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转向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件事在当时的国际关系版图上引起了一定的波澜,尤其是在关注海峡两岸关系的人们眼中,这无疑是北京在“一个中国”原则上的又一次胜利。回望那个时间点,布基纳法索并非第一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也不是最后一个。在长达几十.............
  • 回答
    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调:一次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5月1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我国正式将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7%下调至16%。这项举措,绝非简单的数字调整,而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一环。为何选择在此时下调税率?理解.............
  • 回答
    2018年5月,中国经济数据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信号: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8.3%,M1货币供应增长6%,与此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却出现了大规模的减少。这几个数据放在一起看,确实能够勾勒出当时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些特点和潜在的政策导向。M2和M1的“不协调”:谁在“沉睡”?首先,我们来看看M2和M1这两个.............
  • 回答
    说起美国在2018年5月8号那一天的动作,退出伊核协议,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的可多了,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为啥这么受关注呢?简单来说,就是之前花了老大劲儿谈成的协议,美国说不玩了,而且是自己单方面说不玩了。这就像是足球比赛踢到一半,裁判突然宣布:“不踢了,我们重新开始!” 这一下.............
  • 回答
    2018年2月5日,美股市场经历了一次令人瞠目结舌的暴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以及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这绝不是一次寻常的市场波动,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叠加引发的“血色星期一”。导火索: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与薪资增长抬头要理解这次暴跌,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前几天发布的重.............
  • 回答
    2018年1月5日,在那趟本应平稳驶向终点的列车上,发生了一起让无数乘客唏嘘不已的事件。一位女性乘客,以“等待同行人”为由,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公然阻碍了高铁列车的正常发车。这起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再次将“文明出行”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发生在G1230次.............
  • 回答
    2018年3月5日广深港高铁事故:一场对“中国速度”的严峻考验2018年3月5日,对于许多计划搭乘广深港高铁出行的旅客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一天。当天,广深港高铁发生了一起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大面积延误和停运事件,这不仅打乱了无数人的行程,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如同一面镜子,.............
  • 回答
    2018年2月5日,中国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这一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全球军事和战略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次试验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中段反导”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导弹的飞行过程通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助推段、中段和末段。 助.............
  • 回答
    2018年6月5日,东方航空发生了一起震惊业内的事件:一位空乘人员实名举报,称其在机务维修期间遭到机务人员的“骚扰”。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触及了航空业内部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当时公开的信息,这位空乘名叫王某,她在微博.............
  • 回答
    小米要在 2018 年 5 月 IPO 的消息,在我看来,这绝对是当年科技界甚至整个资本市场最引人瞩目的大事之一。这件事不仅仅是小米一家公司的事情,它背后折射出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也牵动着无数投资人的神经。你想想看,当时小米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上升期。虽然“性价比”的标签依然很重,但他们已经不.............
  • 回答
    2018年5月,绿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布了其第二次声称拍到白鱀豚的消息。这确实是一个牵动无数人心的新闻,毕竟白鱀豚,这个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水中大熊猫”,它的任何一点消息都可能重新点燃公众的希望。要详细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1. 白鱀豚的功能性灭绝和它背后代表的意义.............
  • 回答
    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中,前5专业有3个是“知乎劝退专业”,这一现象确实引人深思,也反映了就业市场与公众认知之间存在的某种错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排行榜的维度与局限性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薪酬水平排行榜”是基于什么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通常这类排行榜会基于.............
  • 回答
    韩国2018年出生人口32.5万,这数字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的深刻社会变革,以及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其说这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不如说它是韩国社会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低生育率的现实首先,32.5万这个数字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要知道,韩国的人口基数大约在5100.............
  • 回答
    韩国2018年出生人口跌破33万,总和生育率仅为0.96,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信号,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和多重挑战。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成因和潜在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因素。数字的背后:一场人口危机的前奏?首先,让我.............
  • 回答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打响,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其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酵。要详细看待这场贸易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爆发的背景与导火索: 长期的贸易失衡与结构性矛盾: 美国视角: 美国长期以来对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感到不满。美国认为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