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招远事件」中,如何进行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

回答
“招远事件”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它不仅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犯罪,也引发了社会对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边界的深刻讨论。在面对如此极端和突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法律框架内既保护自身、他人免受伤害,又不至于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简单来说,就是在他人遭遇危险或侵害时,挺身而出,尽力施救的行为。在招远事件中,如果当时有旁观者,他们出于正义感想要阻止施暴者,这就是见义勇为。

法律的鼓励与保护: 我国《民法典》和《见义勇为人员保护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行为。这意味着,如果你在施救过程中,即使出现了非预期的后果,比如不小心造成了施暴者一定的伤害,只要你的行为是出于救助目的,且手段是合理的,法律通常会给予保护,不会追究你的法律责任。
见义勇为的关键点:
目的性: 核心在于你的行为是为了制止犯罪、救助他人。
必要性: 你的介入是否是必要的?比如,警察已经到达现场,或者危险已经解除,你再采取激烈行动可能就不属于必要了。但在招远事件的初期,明显需要有人制止。
合理性: 你所采取的手段是否与威胁的程度相适应?不能因为小小的纠纷就采取过度暴力。比如,用灭火器砸向施暴者头部,如果对方只是推搡,可能就超出了合理范围。但在面对极端暴力时,使用更大的力量反抗就是必要的。
勇敢承担: 见义勇为往往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包括人身安全风险,也可能面临潜在的法律风险。但法律的保护,就是在你尽到了合理义务后,为你排除这些风险。

那么,在招远事件这样的极端暴力面前,见义勇为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

1. 评估风险,量力而行: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决定挺身而出之前,务必迅速评估现场情况和对方的攻击性。你是否有能力制止?你的介入是否会让自己或他人处于更大的危险之中?如果对方手持凶器,攻击极其凶猛,而你没有相应的能力或工具,盲目上前反而可能成为新的受害者,无法有效制止,甚至使局面更加混乱。
2. 寻求帮助与协调: 如果现场有多人,最好能迅速形成合力。大声呼喊,寻求帮助,比如让周围的人报警、联系物业保安、或者是否有工具可以利用。协调行动,分散对方注意力,制造反击或逃脱的机会。
3. 选择合适的工具与时机: 如果现场有可以用来防卫或制止的物品(如椅子、拖把杆等),可以谨慎地使用。但关键在于“适度”。在对方用极端暴力攻击时,用相对有力的工具进行反制是合理的。时机也很重要,找准对方攻击的间隙,或者在对方力量有所衰竭时出手。
4. 保护弱者,制止施暴: 见义勇为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被攻击的无辜者,并尽快制止施暴者的行为。这意味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阻止进一步的伤害发生上。
5. 事后配合: 在施暴者被制止或控制后,务必立即报警,并协助警方调查。如实陈述你所看到和做的一切,配合警方进行伤情鉴定等,这些都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的条件非常明确,但实践中区分起来却很微妙。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核心在于“正在进行”和“必要限度”):
起因条件: 必须是对方实施了不法侵害行为。
时间条件: 这种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一旦侵害停止,正当防卫的性质就可能改变。
对象条件: 防卫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不能是无辜的第三人。
意图条件: 防卫者的意图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不是出于报复或挑衅。
限度条件: 这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部分。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

在招远事件这种极端暴力面前,正当防卫的界限在哪里?

1. “正在进行”的理解: 招远事件中的施暴者,他们是以一种极端、持续的暴力方式进行攻击,并未停止。在这种情况下,被攻击者和在场试图制止的人,都处于不法侵害之下,有权进行正当防卫。
2.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判断: 这是关键所在。在极端暴力面前,人的反应往往是出于本能的求生欲望,也涉及到对施暴者顽固抵抗、可能携带凶器等因素的综合判断。
面对持续的、致命的攻击: 如果施暴者正在使用棍棒、石头等工具,并且攻击目标是身体的要害部位,试图杀死或重伤对方,那么被攻击者或见义勇为者采取足以制止这种攻击的手段,即使造成施暴者一定的伤害,通常会被认为是正当防卫,不应被认定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比如,在搏斗中,用对方的武器反击,或者用就近的硬物击打对方,以使其失去反抗能力。
反击的“程度”: 关键在于,你的反击是为了终止不法侵害,而不是为了报复或造成对方的“重大损害”(这里指超出制止必要性的那种损害)。如果对方已经倒地不起,失去反抗能力,你继续对其进行殴打,就可能超出必要限度。但如果对方在倒地后仍试图继续攻击,那么反击仍然是正当的。
客观评价: 对“必要限度”的判断,最终是基于客观事实,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境(如施暴者的攻击力度、手段、意图、以及被侵害方的力量对比等)来综合评判的。不能苛求被侵害方在生死关头还能精确计算出最轻微的反击方式。

将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结合起来看:

在招远事件这样的场景下,试图制止施暴者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同时包含了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的性质。

见义勇为体现在他们是出于帮助他人、制止犯罪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正当防卫则是在他们自身或他人遭受不法侵害时,采取的合法反击手段。

一些实践中的考量和建议:

保留证据: 如果有可能,尽量保留现场的证据,比如视频录像、物证等,这些对事后判定正当防卫或见义勇为的行为至关重要。
不犹豫但要审慎: 在面对突发极端暴力时,犹豫可能意味着丧失最佳的制止时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同时,也要尽量避免过度反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了解法律是基础: 熟悉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的相关法律规定,能够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除了个人的努力,社会也应该对见义勇为者给予更大的支持和理解,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救助机制,让那些敢于挺身而出的人没有后顾之忧。

总而言之,在招远事件那样极端暴力面前,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的界限,最终要回归到“制止不法侵害”、“保护生命安全”和“符合必要限度”这些核心原则上来。法律在鼓励正义行为的同时,也需要对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慎判断。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勇敢地守护我们心中的正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见义勇为在法律上叫正当防卫。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人人都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但是,法律同时规定,正当防卫不得超过必要限度。

这个“必要”就很要命了,因为这是根据事后的结果来判定的。公安勘察现场,还原案发当时情况,检察院判定行为性质,决定是否过当。可是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不是每个当事人都能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还有足够的格斗技巧,以保证自己的行为不超越必要限度。

比如其他问题下的回答中,不乏“往死里招呼”的建议,而且还赞同甚多。如果这些键盘英雄真的说到做到的话,以防卫过当被起诉是基本没跑的。

而且还有一点,此案是因为当场把人杀死、并且视频公开而全国轰动。如果没打死人,或者没人拍下视频,有谁会关注?当你成功救下女子,这件事就成为普通案件,不会受到广泛关注,然后打人者对你实施打击报复,比如,将受害女子鉴定为轻伤,将打人者鉴定为重伤,你就会因防卫过当而坐牢,这对于在公安局有关系又花得起钱的人来讲,不算太难吧,这时,你怎么办?难道就靠你的老父母去替你违法上访下跪申冤吗?

实际上,关于正当防卫还有很多细微的东西,向来都是司法考试一大考点。你要真去请教律师,我估计十有八九都只能建议你不要轻举妄动。

大家可以到楼下

JerrY

答案的评论里感受一下正当防卫在法律上的精密性。背了几个月书的司考考生做选择题还大把做错的,你叫一个普通人在生死攸关的案发现场怎么能做到准确分析案情、正确判定合法防卫限度、准确实施防卫行为,最后还全身而退?

可在公检法看来,你必须做到这些,做不到还逞能,赔钱,坐牢,你活该。

那应该怎么办?还是老话,报警,确保自身安全,手机录像,上传网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招远事件”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它不仅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犯罪,也引发了社会对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边界的深刻讨论。在面对如此极端和突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法律框架内既保护自身、他人免受伤害,又不至于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谈谈“见义勇为”。见义勇为,简单来说,就是.............
  • 回答
    美国司法部起诉富豪子女入学舞弊案,可以说是给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刻的“洗礼”,也暴露出了这个体系中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波澜,原因很多,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这件事会震动美国社会?首先,这次被曝光的“大学招生舞弊案”涉及的金额之大、人物之广,让很多人感到.............
  • 回答
    “麦当劳杀人案”——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词语,至今仍然在中国社会留有深深的烙印。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一家麦当劳餐厅内发生的一幕,让无数人感到震惊和愤怒。一名年轻的女子,仅仅因为拒绝向行凶者提供电话号码,就被一群狂徒活活打死。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孤立的恶性犯罪,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潜.............
  • 回答
    关于美团招聘事件,一位自称是前美团员工的“田源”在微博上发表的说明,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事情拆开来看,从几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内部人士”爆料,尤其是在微博这种公开平台上,往往自带一种“真相揭露”的光环,容易吸引眼球。毕竟,大家普遍认为“内部人”才最清楚内.............
  • 回答
    在山东招远麦当劳女子被殴致死事件的现场,作为旁观者或相关人员,需要以冷静、专业和人道主义的态度采取以下行动: 一、紧急救援与现场安全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医疗救助,同时联系警方和120。若现场有伤者,优先确保其生命安全,如检查呼吸、心跳,进行心肺复苏(CPR)等基本急救.............
  • 回答
    字节跳动对“阿里性骚扰事件”涉事员工曲一的“无限期停止招聘流程”回应,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不少解读。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梳理:首先,要清晰地梳理一下事件的脉络。 阿里性骚扰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去年(通常指的是2021年),阿里巴巴一名员工在公司内部的群聊中.............
  • 回答
    校招“馅饼”与现实“落差”:中建四局某公司年薪骤降事件的深度剖析“高薪入职,低薪离场”,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却在近期中建四局某公司校招风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原本被视为“金饭碗”的基建央企校招,在部分毕业生入职后,却面临着与招聘信息大幅脱节的年薪,引发了轩然大波,也给整个行业校招的诚信问题敲响了警.............
  • 回答
    315晚会的那场曝光,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我们对招聘行业信任的基石上。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些我们熟知的名字,却被揭露出随意贩卖个人简历,并且这些信息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黑市”,这实在让人感到愤怒和不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我们辛辛苦苦在这些平台上填写、更新的个人简历,本应是保护我们.............
  • 回答
    17年高考招生季,安徽发生了一起涉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招生组之间的争议事件,具体是关于一位考生口头答应报考北大后,清华招生组在未告知北大招办的情况下,成功说服该考生改变意向,最终导致了招生安排上的混乱。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不少讨论,对于如何看待这件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考生角度来看,考生的.............
  • 回答
    这是一道颇具历史假设性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要评估英美在1941年,日本仅限于占领中国而未招惹英美的情况下参战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日本的扩张野心及其对英美利益的潜在威胁是关键。即便日本没有炸珍珠港,其在中国大陆的持续侵略和对东亚区域的霸权企图,本身就与英美在亚.............
  • 回答
    关于招远麦当劳事件,麦当劳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错判断,更涉及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企业管理边界以及社会对企业责任的期待。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并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暴露其AI身份的、过于生硬或套路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们.............
  • 回答
    中柬联手侦查“血奴”事件,58同城回应引发新疑问近期,一起涉及中国公民在柬埔寨沦为“血奴”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已明确表示,两国警方正在协同展开侦查。然而,事件的发展远不止于此,一些新的信息和疑问也浮出水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大使馆回应:两国警方协同,力度渐显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的及.............
  • 回答
    我经历过不少招聘中的“奇葩”事,但要说“最弱智”的,那得是好几年前我还在一家创业公司做HR的时候。当时公司扩张,需要招一个项目经理。我接到的指令是,这个项目经理得“懂点技术,但又不能太技术,还得懂管理,还得有点情商,能跟客户沟通,最好还能有点产品感觉”。听起来是不是就已经有点玄乎了?我们当时人手不够.............
  • 回答
    这话题一抛出来,瞬间感觉一股洪荒之力在体内涌动!育儿这事儿,哪天不是在和“哔了狗”的境况搏斗?不过既然是“放大招”,那就得来点货真价实的,咱们聊点那些能把妈妈们逼到墙角,然后她们还能咬牙撑过去,甚至还能开出几句自嘲式黑色幽默的瞬间。要说最让妈妈们“哔了狗”的事情,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太分散了,细.............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京录取比例的讨论,之所以常常让人觉得“忽视”了“各大高校对本地招生均有偏向性”这个事实,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观察角度、信息解读以及一些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数据层面的问题,也包含了人们的认知习惯和情感因素。咱们先来说说这个“事实”本身。确实,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包.............
  • 回答
    关于郑州大学小米校招事件是否预示着中国将步入美国某些“政治正确”的怪象,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点:事件本身的背景,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以及“政治正确”在美国的演变和影响。郑州大学小米校招事件的概况: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事件。通常这类事件是指在招聘过程中,由.............
  • 回答
    “香港事件”(通常指2019年及之后的一系列社会政治事件)对香港地区大学文凭在招聘市场上的含金量,尤其是中资企业招聘市场,是否会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影响香港大学文凭含金量的潜在因素在探讨招聘市场反应之前,我们首先需.............
  • 回答
    关于鹤岗市公安局公开招录事业编并为博士学历者提供每年十万元附加补助的政策,是否值得去,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考量。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吸引力问题,更涉及到个人职业发展、生活规划以及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期。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值得”的含义。“值得”可以理解为: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是否划算,.............
  • 回答
    好,咱们聊聊这个话题。创业公司找技术人才,老板亲自操刀还是找人事来搭把手,这事儿得分情况说,不能一概而论。老板亲自上: 优点: 专业度够,眼光准: 老板是技术出身或者对技术方向非常了解,能一眼看出候选人的技术深度、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对技术趋势的把握。面试官是谁,技术团队的leader.............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薛宝钗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人物。她冰雪聪明,端庄大方,待人接物都无可挑剔,仿佛是“山中高士晶莹雪”,然而,也正是这些过于完美的特质,让她在读者心中常常成为“招黑”的对象。若要说宝钗最“招黑”的一件事,恐怕就是她“劝宝玉读书仕进”这件事,特别是结合了“金玉良缘”的背景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