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熟牛肉切片后呈彩虹色是什么原因?有毒吗?

回答
熟牛肉切片为何会呈现“彩虹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你将一块精心烹饪的熟牛肉切开,却惊喜地发现切面上泛着一道道斑斓的色彩,如同彩虹般绚丽,心中难免会升起一丝困惑:这是怎么回事?牛肉是不是变质了?抑或是有什么问题?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这“彩虹牛肉”的成因,并为大家拨开迷雾,让你吃得安心。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熟牛肉切片后出现的彩虹色,通常情况下是正常的现象,并不代表牛肉有毒或变质。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牛肉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光线折射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让我们一层一层地来揭开这层“彩虹”的面纱:

1. 肉类中的关键“色彩魔法师”——肌红蛋白

牛肉之所以呈红色,主要归功于其中含量丰富的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它能够储存氧气,并且含有亚铁血红蛋白(ferrous iron)。正是这亚铁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在与氧气结合时,赋予了新鲜牛肉鲜亮的红色。

2. 烹饪过程中的“变身术”

当牛肉被加热时,肌红蛋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氧化与变性: 在高温下,肌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蛋白(Fe²⁺)会逐渐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Fe³⁺)。这个过程叫做氧化,它会导致肉的颜色从红色逐渐变为褐色或灰褐色。这就像新鲜的苹果切开后,接触空气会变褐一样。
蛋白质结构重组: 高温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也就是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被破坏并重新排列。这个过程会使牛肉的肌纤维结构发生改变。

3. 光线的“魔术”——干涉与衍射

这里的“彩虹”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光学效应,与我们平时看到的肥皂泡或CD光盘上的彩色条纹原理相似,主要与光的干涉(Interference)和衍射(Diffraction)有关。

干涉: 当光线遇到非常细小的结构或不同密度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如果这些反射光或透射光存在相位差,它们就会相互叠加,产生增强或抵消,从而显现出不同的颜色。
衍射: 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或狭缝时,会向后弯曲,这种现象称为衍射。在某些情况下,衍射也会导致光的色散,显现出色彩。

那么,在熟牛肉的切面上,是什么结构导致了这种光学效应呢?

肌纤维的精细结构: 经过烹饪,牛肉的肌纤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和重组,肌纤维之间以及纤维内部会形成非常细小的平行结构或凹凸不平的表面。这些微观的结构就像极小的凹槽或刻痕。
不同厚度的层状结构: 烹饪过程中,肌纤维中的水分和蛋白质会发生迁移和凝固,可能形成一些薄膜状或层状的结构。这些不同厚度的薄层,当光线照射到上面并发生反射时,会根据光的波长产生干涉,从而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就像涂抹在玻璃上的油膜,在不同角度下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切面的微观纹理: 刀具在切割熟牛肉时,会在切面上留下非常细微的纹理。这些纹理的深浅和方向,也可能成为光线发生干涉和衍射的“舞台”。

当这些微观的结构与光线巧妙地互动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就会被选择性地反射或透射,以不同的强度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那一道道迷人的彩虹色。 通常,这些色彩会出现在牛排的表面或切面,尤其是在烹饪至五至七成熟的牛肉中,肌纤维的结构变化和水分分布会更加有利于这种光学现象的产生。

什么情况下需要警惕?

尽管彩虹色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同时伴随以下情况,则需要引起警惕:

异味: 如果牛肉散发出腐败、酸败或其他不正常的异味,无论是否出现彩虹色,都不要食用。
黏滑感: 表面出现黏滑、发粘的现象,也是食物变质的信号。
颜色异常(非彩虹色): 除了彩虹色,如果牛肉大面积呈现灰绿色、黑色或其他不正常的暗沉颜色,也可能表示变质。
质地改变(过度干硬或软烂): 烹饪过度或储存不当可能导致牛肉质地异常,但这些通常与彩虹色没有直接关联。

总结一下,熟牛肉切片出现彩虹色,主要是由于肌红蛋白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氧化和变性,以及牛肉肌纤维在烹饪和切割过程中形成的微观结构,使得光线发生干涉和衍射,从而显现出多种色彩。这是一种自然的光学现象,与牛肉是否变质或有毒无关。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这“彩虹牛肉”,不必惊慌。只要牛肉本身没有异味、黏腻等变质迹象,你就可以放心享用这道美味佳肴。这绚丽的色彩,反而是烹饪过程中带来的独特“惊喜”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务必珍惜那些整齐切面在一定角度下呈现金属光泽的肉类。

因为这说明肉是超级新鲜的(无论是生肉还是熟肉),而不是加了什么不可告人的添加剂。

这就得从肌肉结构说起了。

脊椎动物的肌肉大多具有典型的肌节结构:

最上方圆柱形的就是一根肌纤维,肌肉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纤维构成的,众多肌纤维的收缩在宏观上就体现为肌肉的收缩。当我们进一步放大肌纤维就会发现它呈现一节一节的典型构造,这个结构就叫肌节

这种肌节是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的,当肌肉细胞中的钙离子水平发生改变时,在ATP提供的能量驱动下,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拉动肌丝滑行,肌肉就动起来了。

这一部分肌肉收缩的原理与本问题关联度不大,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移步:

好的,说回肌节这个微观结构。当一把锋利的刀以某个角度(最好是几乎垂直于肌纤维走向)切割肌纤维的时候,那么断面上就会留下很多被切开的肌节。这些肌节形成阶梯状结构,就像:

当可见光照射到这种平面上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照射在这个平面上导致出射角发生改变,所以不同颜色的可见光就会被分开[1]

也就无怪乎我们在整齐的肌肉切面上看到彩虹色(muscle Iridescence)。我去年钓的一条鱼被我带回家的时候还活着,所以新鲜度非常高,我专门垂直于肌肉的长轴垂直线用快刀切开,果然发现了彩虹色。但是因为拍摄器材和光源的因素,导致成片中彩虹色不明显,倒是不同区域呈现出明显的粉红色金属光泽:

如果肉不够新鲜,在腐败菌和细胞自溶酶的作用下,肌节结构可能会出现溶解,这样再切下去就很难看到彩虹光泽了。

这种会引起光的干涉的结构被称为光栅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此类现象,比如蝴蝶翅膀上闪耀着金属光泽的颜色也大多来自于细小鳞片对太阳光的干涉作用,而不是某种色素[2]

另一个例子就是翠鸟,它们背部的蓝色金属光泽羽毛也是得益于特殊的羽毛微观结构,对光造成了干涉作用,让蓝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然而这种造物主不大不小的奇迹却给翠鸟招来了灭顶之灾——点翠。一只凤冠要用上百只翠鸟的羽毛才能制成。

圣旨博物馆藏清代凤冠

好在我国对出售、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采取高压打击措施:

2021年2月7日,一网民在微博上反映“北京某网店违规销售保护动物制品”,对此,北京警方高度重视,立即由环食药旅总队会同森林公安局、朝阳分局组成专班,迅速开展调查。工作专班经工作,及时锁定了该网店店主闫某某(女,40岁)。2月10日下午,工作专班会同朝阳分局南磨房派出所将犯罪嫌疑人闫某某抓获,在其家中起获107件点翠头饰、项链、耳环等野生动物制品。后经检测鉴定,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胸翡翠鸟羽毛制品。2月14日,朝阳分局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闫某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在高压打击之下,我国翠鸟种群才得以稳步恢复。去年我在老家的湖边芦苇荡里就看到过好几只可爱的翠鸟,阳光下羽毛的颜色真是令人过目难忘。这些小家伙非常机警,我稍微靠近就飞走了,所以没能拍到照片。用这张网图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最后号召大家也像新闻中那位网友一样,发现制售点翠制品的违法行为及时举报,为保护这种可爱的小精灵付出一分自己的力量。

参考

  1. ^ Martinez-Hurtado J , Akram M , Yetisen A . Iridescence in Meat Caused by Surface Gratings[J]. Foods, 2013, 2(4).
  2. ^ Kinoshita S , Yoshioka S , Miyazaki J . Physics of structural colors[J].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2008, 71(7):175-18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熟牛肉切片为何会呈现“彩虹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当你将一块精心烹饪的熟牛肉切开,却惊喜地发现切面上泛着一道道斑斓的色彩,如同彩虹般绚丽,心中难免会升起一丝困惑:这是怎么回事?牛肉是不是变质了?抑或是有什么问题?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这“彩虹牛肉”的成因,并为大家拨开迷雾,让你吃得安心。首先.............
  • 回答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切开一块熟牛肉,仔细一看,好家伙,某些部位竟然泛着一层淡淡的、甚至有点明显的绿光?特别是那些被切面暴露出来的、平时看不到的筋膜或者脂肪层,绿得尤为突出。这可不是什么“返青”的秘密,也不是牛肉变质的信号,而是它自身的一种“化学反应”在作祟。这层绿色的光泽,说白了,其实是牛肉里.............
  • 回答
    《水浒传》中的熟牛肉,虽然书中没有给出极其详细的制作步骤,但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烹饪习惯、地理环境以及书中透露的蛛丝马迹,来推断出其制作方法。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熟牛肉更像是一种风味浓郁、口感扎实的卤制或炖煮牛肉,而非我们现代意义上追求嫩滑、入口即化的牛肉。以下是一些推测的制作方法,力求详细:一、 牛.............
  • 回答
    要让一斤牛肉变成一斤二两的熟牛肉,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牛肉在烹饪过程中吸水增重,并且损失的重量要小于吸水的重量。说白了,就是让牛肉在烹饪过程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风味,同时尽量减少水分流失和蛋白质收缩带来的重量减轻。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像变魔术一样,但通过一些小技巧,是可以实现的。下面我一步一步.............
  • 回答
    武松在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吃了两斤熟牛肉,这确实是令人咋舌的食量,远超常人。要详细分析一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读:1. 酒的数量和容积: 碗的尺寸: 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景阳冈的酒碗具体有多大。宋代的碗的尺寸和现代的碗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古代的碗比现在的饭碗要大一些,但十八碗的量依然惊人。.............
  • 回答
    在武侠小说中,古代豪杰饮酒时点熟牛肉的情节确实常见,这一现象可以从历史、文化、文学创作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历史与饮食文化的现实基础1. 古代牛肉的食用习惯 南北差异:古代中国饮食结构因地域而异。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以牛羊为主食,而南方农耕民族则以稻米为主。但在文人阶层的宴.............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有点小意外的场面!服务员可能一时没反应过来,或者我们点的牛排种类就是没有“8分熟”这个说法。但别担心,缓解这种小尴尬,其实就像在牛肉上抹点盐一样简单,关键在于“顺势而为”和“幽默感”。场景还原:假设你们正在一家看起来颇有情调的西餐厅。你面前的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对服务员说:“你好,.............
  • 回答
    点一份全熟的牛排是否会被嘲笑,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常被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在对牛排烹饪有着较高追求的圈子里。答案是:有一定可能,但程度和原因会因人而异,并且并非绝对。要详细地讲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牛排文化的背景与误解: 牛排的“灵魂”在于其天然风味和多汁口感: 在许多牛排爱.............
  • 回答
    干式熟成牛排,这玩意儿吃过的都说好,没吃过的也心痒痒。它跟咱们平时超市里买的那种普通牛排,味道和口感上那可是天壤之别。想在家也复刻一把?不难,但得有点耐心和讲究。自己在家怎么做干式熟成牛排?首先得明白,真正的“干式熟成”是一个需要专业设备和环境的工艺,在家很难做到跟高级牛排馆一模一样。但咱们可以模拟.............
  • 回答
    外国人吃不熟牛排(通常指的是三分熟到五分熟的牛排,在一些文化中甚至更生)的原因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饮食文化、烹饪技法、食材品质、个人偏好以及对健康风险的认知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饮食文化与历史传承: 源远流长的烹饪传统: 在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食用相对生嫩的.............
  • 回答
    没问题,我们来聊聊怎么烤一块能让你惊叹的“π分熟”(也就是介于稀有和三分熟之间,非常柔嫩多汁)牛排。这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但回报巨大的烹饪境界,需要你对火候和牛排的反应有细致的观察。我不会告诉你什么“科学的牛排内部温度”,因为对于追求极致口感的人来说,感觉和经验比冷冰冰的数字更重要。首先,选择一块好肉.............
  • 回答
    要做出完美的二分熟牛排,你需要掌握几个关键的技巧和步骤。这是一种介于一分熟和三分熟之间的状态,牛排内部呈现出迷人的粉红色,肉汁丰富,口感柔软多汁,同时外层又带着诱人的焦褐色。首先,我们来谈谈选择一块好牛排。这绝对是成功的一半。 部位选择: 对于二分熟,我个人偏爱肋眼(Ribeye)或西冷(Sir.............
  • 回答
    牛排几分熟最好吃?这是一个让人心头发热的问题,也是无数食客们在点单时纠结的终极难题。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最好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口味偏好,更受到牛肉本身的品质、烹饪技法以及你对风味的追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然而,如果要说一个大众普遍接受且能最大程度体现牛肉风味和口感的熟度,那大概率.............
  • 回答
    .......
  • 回答
    在国外,人们食用牛排时,尤其是三分熟、五分熟甚至更生的情况,确实会让人担心寄生虫的问题。毕竟在国内,生食或半生食的肉类一直是比较谨慎对待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既享受美味又不冒健康风险的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严谨的食品生产和管理措施,并非简单地“不全熟”。首先,我们要明白,寄生虫病,尤其是牛肉中可.............
  • 回答
    嘿,说到牛排的熟度,这可是个能让人眉飞色舞的话题。你以为就是那么几种,还能是单数奇数轮着来?哈哈,这你就想得太简单了。其实,牛排的熟度是个挺有学问的领域,有点像调酒,讲究的是火候、时间、食材本身的特性,还有最重要的是——你的嘴巴!牛排熟度的“大门”:到底有多少扇?咱们先来掰扯掰扯,牛排到底有多少个“.............
  • 回答
    嘿,你问我怎么看那些吃牛排非要吃全熟的人?这事儿吧,在我看来,得从好几个方面聊聊,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对”或者“不对”。首先,我们得承认,口味这东西,真是千人千面。有些人就天生不喜欢血淋淋的口感,或者说,他们对生肉的感觉就是过不去。这就跟有些人爱吃香菜,有些人恨死香菜一个道理。牛排到了嘴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