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外吃牛排都不是全熟,是如何防止得寄生虫病的?

回答
在国外,人们食用牛排时,尤其是三分熟、五分熟甚至更生的情况,确实会让人担心寄生虫的问题。毕竟在国内,生食或半生食的肉类一直是比较谨慎对待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既享受美味又不冒健康风险的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严谨的食品生产和管理措施,并非简单地“不全熟”。

首先,我们要明白,寄生虫病,尤其是牛肉中可能携带的寄生虫,比如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主要通过未煮熟的含有虫卵或幼虫的牛肉传播。而要有效杀死这些寄生虫,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时间。

1. 源头控制:严格的养殖管理

这绝对是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国外的很多国家,尤其是那些以牛排闻名的地区(比如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对畜牧业有着极其严格的监管。

健康监测与检疫: 养殖场会定期对牛群进行健康检查,筛查是否有寄生虫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迹象,会被隔离甚至淘汰。
饲料与水源管理: 确保牛的饲料和饮用水干净卫生,避免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或粪便,这是防止寄生虫卵或幼虫进入牛体的重要环节。
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严格规范): 在某些情况下,养殖户可能会按照兽医的指导,对牛群使用抗寄生虫的药物。但这种使用是受到严格监管的,需要遵守休药期(withdrawal period),确保在宰杀前,动物体内残留的药物已经代谢清除,同时也不会因为药物本身而影响肉质。
屠宰前的检疫: 在牛被宰杀之前,会有专业的兽医或食品安全检查员进行最后的检查,确保动物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病变或寄生虫迹象。

2. 加工过程的严谨性

即使养殖环节做得再好,后续的加工过程同样至关重要。

精细分割与修整: 在屠宰后的处理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肉匠会非常细致地检查和修整牛肉的各个部位。一些他们认为可能存在风险的部位,或者不适合生食或半生食的部位,会被剔除或做进一步处理。
冷链的保障: 从屠宰场到分销商,再到餐厅,整个过程都必须保持严格的冷链。低温可以有效地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其活性。

3. 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与认证

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例如美国的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的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等。这些机构会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对肉类产品的寄生虫控制要求。

HACCP体系的应用: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一个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养殖到餐桌,都会识别潜在的危害(包括寄生虫),并设定关键控制点来预防、消除或降低这些危害的风险。
出口食品的检验: 对于出口到其他国家的牛肉,会进行更严格的检验,以符合进口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4. 餐厅的责任与消费者知情权

餐厅作为最终的销售者,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精选供应商: 声誉良好的餐厅通常会选择那些信誉良好、有严格质量控制体系的供应商。他们会考察供应商的养殖和加工资质。
储存与处理: 餐厅内的储存条件、处理方式也会影响食品安全。例如,生熟分开、保持低温等。
提供信息: 合法的餐厅会告知消费者牛排的熟度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消费者在点餐时,其实是在接受这些信息并做出选择。

那么,为什么“不全熟”就相对安全呢?

其实,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全熟”就等于“不安全”。关键在于“可接受的风险”和“科学的杀灭方法”。

特定部位的安全性: 牛排通常取自牛身体的肌肉部位,这些部位相比内脏,寄生虫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牛排烹饪的温度和时间: 即使是三分熟或五分熟,牛排的核心温度也可能达到杀死大部分寄生虫的程度。例如,牛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虫)在被加热到54°C(130°F)以上时就可以被杀死。对于三分熟的牛排(中心温度大约在5055°C,具体取决于厚度和烹饪方式),如果烹饪时间足够,寄生虫是可以被杀灭的。而对于更生(如一分熟),则风险会相对增加。
冷冻处理(用于某些情况):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对于准备生食或半生食的牛肉,法规可能要求进行商业冷冻(例如在20°C下冷冻至少24小时),这是一种有效的杀死寄生虫的方法。

总结来说,国外食用半生不熟的牛排能够较好地避免寄生虫病,并非侥幸,而是建立在一整套严格、科学的食品安全体系之上。这个体系覆盖了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

健康的牛群源头
精细的加工与冷链
严格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标准
餐厅的责任心与供应商的选择

消费者之所以敢于点三分熟的牛排,是因为他们相信这套体系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使得他们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将感染寄生虫的概率降到非常非常低。就像我们乘坐飞机,虽然理论上存在风险,但因为有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我们才敢放心出行。

当然,也并非绝对零风险,但相比于其他国家,在管理和监管到位的情况下,风险是极低的。而对于我们,如果想要尝试半生熟的牛排,一定要选择信誉好的餐厅和可靠的供应商,并了解清楚其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与其考虑寄生虫,不妨担心下疯牛病

user avatar

防止?为什么要防?

在国外,没有人会告诉你,吃非全熟牛排和寄生虫病有关联。

你得了寄生虫病,三天两头这里疼、那里不舒服,这是医生之友啊。

他们的食品行业通常也是以某种方式进行垄断,有的是农业协会,有的是托拉斯。

你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都是我和牛养殖过程多么文明、屠宰过程多少人道、加工过程多么规范。

他们不会告诉你,农场工人多半是研修生(多好的词),农场主为了省饲料钱,天天喂玉米,一个星期牛也吃不上一口干草。屠宰场工作的多数是赚着时薪的外来劳工,没有合同、没有保障。

说一千道一万:日本就是寄生虫病高发的国家

日本人喜欢吃生鱼片,咋不得寄生虫病呢

路人皆知,但日本一直是寄生虫病高发的国家

日本人那么喜欢吃生鱼片,为什么体内没有寄生虫?_专业问答_千聊

日本寄生虫的发病率世界上都排的上号的。在1990年之前,日本就已经发生异尖线虫病16000多例,而同期世界其他地区的报告病例仅600多例。2007年7月-12月以及2008年7月-12月,100多家日本医院共诊断出430例异尖线虫病。根据这个推测,日本的年发病数应该至少有三位数的。对大部分日本人来说,可能也没太当回事,一年几百例比起中国肯定太高了。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life/2017/05/15/japan-sees-growing-parasitic-worm-infection-from-eating-raw-fish.html

The current status of parasitic diseases in Japan.


你只要两眼一闭,IQ占领高地,世界一切问题都离你远去。


关于给牛吃玉米,不给吃草。

电影〈食品公司〉里提到,疯牛病与牛光吃玉米不吃草有关。玉米虽然比草贵,但是,花同样的钱买玉米喂牛比买草喂牛,长肉长得更多。养牛场喂了牛长得快,节约成本,天天给牛喂玉米。以前养牛场还稍有点良心,牛出栏的前一周,给牛喂草。现在,牛连一天的草都未必能吃到。

牛原本是吃草的,胃的反刍也是为吃草而长的,里面的菌群都是为草而适应。现在改吃玉米,牛其实是消化不良的。胃里面会滋生出新的反常菌群。这些反常菌群一部分会在屠宰过程中,污染牛肉。如果牛出栏前一个星期,连吃7天草,菌群就可以恢复正常。即使有污染,这些菌群对人体伤害也不大。但是反常的菌群不一样,是人类从未面对过的。

话说回来,现在国外喂鸡、喂猪,饲料的主要成分也是玉米。因为玉米相对便宜。我国好歹喂猪还是豆渣饲料喂猪。猪吃豆渣基本算是正常的。

总之,现在人吃的东西,怎么来的,已经是不那么容易搞清的事了。

user avatar

牛带绦虫可以认为基本上绝种了,风险是零。

因为牛带绦虫的感染是这样的:牛吃进带虫卵的草,虫卵在牛体内发展为尾蚴,存活在牛肉内,人吃下带尾蚴的牛肉,尾蚴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随人的粪便排出。

然而目前中国,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饲养的牛已经很少有吃到人类粪便的机会。毕竟在野外拉屎的人已经很少了。

而失去了人类这个终宿主,牛带绦虫并不能在牛与牛之间传染,尾蚴在牛体内的存活时间也是有限的,牛即使感染绦虫,一年内也会自愈,尾蚴死亡。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有一年时间彻底没人感染牛带绦虫,就等于彻底切断了其传播链条,让其绝种。

而中国的医院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遇到过牛带绦虫病人了。


对了,还有进口牛肉要说一下,进口肉都是冷冻的,尾蚴在冷冻时会被冻死,所以进口肉是安全的。


更新,关于国内一起非常罕见的牛带绦虫感染病例分析:

我最近看到这个回答比较火,再去跟我们这边负责牛肉进口的哥们聊了一下,对这个事情发掘了一个更直接的答案:绦虫可能来自于印度的走私牛肉。其实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几个牛肉出口国之一,排名世界第三,他们的牛肉品质差,做不成西餐牛扒,但胜在价廉量大,因此更多用在涮火锅和其他牛肉制品上。正规进口的印度牛肉也是有保障的,但中国其实还存在不少的印度走私牛肉,走私肉的养牛场、冷链都非常的不靠谱,也许这就是国内罕见的病例原因了。

user avatar

我所有学西医的亲戚,都叫我不要吃生牛排、生鱼片。所以,从“现代医学”(知乎常用,谁能找到英语出处请告诉我)的角度讲,吃生牛排,应该属于:愚昧落后的文化。嗯,没毛病。

user avatar

为了安全,在烹饪前投入了巨量的研发和在途管理,个人觉得真没必要。

有这投入,还不如熟食降低产业成本,扩大产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国外,人们食用牛排时,尤其是三分熟、五分熟甚至更生的情况,确实会让人担心寄生虫的问题。毕竟在国内,生食或半生食的肉类一直是比较谨慎对待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既享受美味又不冒健康风险的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严谨的食品生产和管理措施,并非简单地“不全熟”。首先,我们要明白,寄生虫病,尤其是牛肉中可.............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国外牛奶品牌蛋白质和钙含量是国内品牌一倍,配料表都是生牛乳,但担心是否兑了有害物质”这个问题,我来帮您详细分析一下。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国外牛奶确实在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上表现得比国内产品更“优异”。这确实会让消费者产生疑问,是不是有什么“猫腻”。1. 为什么国外牛奶.............
  • 回答
    将国外顶尖学术期刊的论文翻译成中文,这并非不可能,但其“可行性”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技术、专业性、版权、成本、以及最终的学术价值等多个层面来考量。简单地说,翻译是能做到的,但能否做到“牛逼”且被学术界认可,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不妨一步步来剖析这个过程:一、 技术层面的可行性与挑战: .............
  • 回答
    作为一名理科本科生,面对国外学术大牛编写的教材,想要做到高效率学习,绝非简单地从头到尾读一遍。这需要一套系统的策略,并且要学会“吃透”教材背后的思想和方法。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拆解这套学习流程,并尽可能地去掉那些冰冷、机械的AI痕迹,让你读起来更像是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第一步:战略侦察——“摸清敌情”在.............
  • 回答
    你的德国亲戚这么说,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他们生活在德国,接触到的信息和现实情况跟我们不一样。不过,咱们也不是完全没法反驳,关键在于怎么说,把道理讲清楚。首先,关于“便宜”这件事,这得看你怎么比了。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这是个挺关键的概念。咱们.............
  • 回答
    关于进口牛奶为什么会比国产牛奶便宜,口味上也有差异,这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心中的疑问。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复杂,从生产、运输、营销到市场需求,都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为什么进口牛奶有时反而更便宜?这听起来有点反直觉,毕竟跨洋运输是要成本的。但有几个主要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1. 规模化和成本控制(原.............
  • 回答
    我至今仍记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吃到第一口玛格丽特披萨时的感觉。那是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刚结束在乌菲兹美术馆的参观,饥肠辘辘。朋友推荐我去一家当地的老店,他说那里有“最正宗的玛格丽特”。推开那扇饱经风霜的木门,一股浓郁的番茄和罗勒香气扑面而来。店里人声鼎沸,都是些当地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我找了个靠窗.............
  • 回答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是一次去东南亚旅行时,在某个小镇上尝试的一道“特色菜”。至今想起来,我的胃里还有点翻江倒海。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们在一处当地人聚集的小市集里穿梭,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料和食物混合的气味,虽然有些闻着陌生,但总体来说还是挺吸引人的。我们几个朋友就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体验一下当地最地道的.............
  • 回答
    关于“国外早餐吃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就像问“中国早餐吃什么”一样,答案会是五花八门,地域、文化、甚至个人习惯都会带来极大的差异。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典型的地区来聊聊,尽量把这些早餐的“故事”讲得详细点。1. 英国:传统的英式早餐,一份“能量炸弹”提起英式早餐,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一份“分量十足.............
  • 回答
    中国人吃国外的益生菌,效果这个问题,那可真是说来话长,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学问和现实情况。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我的说法能接地气,让你觉得不是在听机器讲话。首先,得明白“益生菌”到底是个啥。简单说,益生菌就是活的微生物,对宿主(也就是我们)有好处。它们主要待在我.............
  • 回答
    在中国,关于“吃凉的不好”的说法,确实流传甚广,深深影响着很多人的饮食习惯。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和中医理论的支撑。然而,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却普遍乐于接受冷饮、沙拉等凉食,这背后也有其道理。要理解这种差异,咱们得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首先,中医的理论体系是理.............
  • 回答
    中国在白羽肉鸡育种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自主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白羽肉鸡新品种。这一成就并非仅仅是关于多了一种可以放心吃的鸡肉,它背后蕴含着更深远的意义,是国家科技实力、产业安全和民生福祉多方面的重大进展。首先,我们得明白“白羽肉鸡”这个概念。它并非野生的鸡,而是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工选育,专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许多人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其实,国外穆斯林对“面前吃猪肉”这件事的态度,不能一概而论,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远比看起来复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伊斯兰教义中明确禁止食用猪肉,这是穆斯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禁令源于古兰经的记载,被认为是真主(安拉)的旨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求学,遇到这种概括性的、带有刻板印象的说法。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有点不舒服,甚至有些愤怒,因为这不仅是对我个人,更是对我的国家和民族的一种冒犯。让我试着梳理一下,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想,以及我会如何选择。第一反应: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我会尝试去理解.............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中国影视行业发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确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外(尤其是好莱坞)的女演员到了60岁甚至70岁依然活跃在银幕上,并且能出演各种重要角色,而国内很多女演员一旦过了40岁,尤其是50岁之后,就面临着角色选择极度匮乏、难以接到有分量的戏份的困境,甚至只能“吃青春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快餐文化和社会阶层的讨论。简单来说,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国外“是不是底层民众才吃”,答案是否定的,但情况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麦当劳和肯德基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巨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普适性。它们提供的是相对标准化、价格大众化的食物.............
  • 回答
    关于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关于“他汀类药物致癌,国外不吃,吃中药即可”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并且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辨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提出这一论断的背景和信息来源。 这种说法如果仅仅是个人在非正式场合的观点,其权重和影响力自然有限。但如果是在某个公开场合,甚至有录音、文字记录,.............
  • 回答
    .......
  • 回答
    在国内,吃鱼翅和狗肉之所以会引发大量的反对声音,而日本人捕杀鲸鱼的争议相对较少,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文化认知、情感共鸣、道德伦理、动物福利的普及程度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力等。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情感共鸣与社会认知:宠物文化的兴起与狗的特殊地位在中国,狗作为宠物的地位在近几十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