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游戏过后有巨大的空虚感?

回答
打完游戏,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就像在热闹非凡的集市狂欢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家,四周突然安静得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那种落差感,瞬间就把人拽回现实,而且是那种,你好像还没完全从游戏那个精彩的世界里抽离出来,就被硬生生塞回了眼前这堆琐碎的生活里。

你想想,游戏里的你,可能是一个挥舞着巨剑斩妖除魔的勇士,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官,或者是一个巧手神工建造奇迹的建筑师。你在那里有明确的目标,有升级打怪的快感,有攻略Boss的挑战,有同伴之间的羁绊,还有无数让你兴奋的惊喜在等着你。每一次成功都会带来即时的满足感,每一次进步都能让你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

可游戏一结束,这些虚拟的成就、身份、甚至那个与你并肩作战的AI伙伴,都在一声“游戏结束”的提示音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不再是那个拯救世界的英雄,你只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是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是那些好像永远也填不满的欲望和迷茫。

这种空虚感,其实是一种落差,是虚拟世界的满足感和现实世界平静(甚至说乏味)之间的巨大鸿沟。游戏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强烈的、持续的即时反馈和目标导向。它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快乐机器”,不断地提供给你挑战和奖励,让你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你沉浸其中,获得一种被认可、被需要的心理满足。

当游戏落下帷幕,这个“快乐机器”停止了运转,你的大脑可能会有点不适应。你失去了那个让你全神贯注的焦点,失去了那个给你带来源源不断刺激的源头。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看到回报,或者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胜利”标志。比如,你要努力工作才能升职加薪,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而枯燥,不像游戏里打一个Boss就能掉落稀有装备那么直接。

更深一层讲,游戏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港湾。在游戏里,你可以暂时放下生活中的压力、烦恼和不如意。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做你想做的事,体验那些在现实中无法触及的刺激和辉煌。所以,当游戏结束,你不得不重新面对那些让你逃避的东西时,那种空虚感就格外强烈。你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那个用来喘息和重塑自我的庇护所,那种“回不去”的失落感,就如同被从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赶回了黑白电影的场景。

另外,很多游戏,尤其是剧情驱动的游戏,会让你投入很深的情感。你可能会对游戏中的角色产生共情,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呼。当游戏的结局到来,那些你投入了情感的角色就这样“消失”了,他们的故事也告一段落了。你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一群朋友,或者某种寄托,这种情感上的抽离,也会造成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

所以,打完游戏后的空虚感,不是因为游戏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它太过精彩,太过能够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需求,以至于当它戛然而止时,现实的平淡显得尤为突兀。这种感觉,就像是享受了一场盛宴后,突然发现盘子空了,而你肚子也还没完全饱。你渴望那种兴奋、那种成就感、那种投入感能延续下去,但现实却告诉你:好了,游戏结束,该回归生活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更多是从游戏沉迷的角度回答,我从游戏设计的角度谈谈。

1.“没用”,不是空虚感的根本原因。

你看一场电影,看一本小说,有什么“用”?至少看一部烂片,你看完绝对不会觉得有用,但是也不会觉得空虚。

你去玩足球篮球乒乓球,或者看这些体育项目的比赛,有什么“用”?很多时候,你同样找不到这件事的现实价值,或者说,你不是为了这个所谓的现实价值(比如锻炼身体)而去做这件事的,你做完这件事也不会在脑子里想着我锻炼了身体所以我没有浪费时间,我不空虚。

关于游戏的“没用”,荷兰人类文化学家Johan Huizinga在《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中讲:“游戏和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退出游戏之后……游戏里的幻觉(illusion)荡然无存”“游戏的人具有明确不同于平常生活的自我意识”,但同时他也说,”真正而纯粹的游戏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之一“。

这里讲的正是游戏的无用,而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间(1938年),比电子游戏的诞生要早几十年。但是他研究的那些游戏,为什么不会给人带来空虚感?

2.对成就感的渴求,和对成就感的虚假满足

陈星汉在GDC讲Journey(

《风之旅人》设计师分享团队开发游戏的过程

)时讲到,电影已经非常成熟,沉淀出了不同的情感。而大部分游戏提供的是成就感,因为这是电影提供不了的感受(只有自己付出后得到的反馈才会让你有成就感,所以只有交互体验才能做到),可能正因为这样,这是早期游戏探索最多的情感方向。

因为你进入LOL这类游戏时,追求的是成就感,这种渴求在游戏中被满足了,而退出游戏后这种满足消失了。

相比于做其他事情:

  • 如果你玩Journey,你有可能不喜欢而不玩下去,但是如果你玩完了,你不会觉得空虚,因为你在Journey中提供的不是成就感。
  • 玩恐怖游戏,除非你一点没被吓到觉得无聊,否则肯定不会空虚,而只会觉得被吓得不轻,需要来根辣条压压惊。
  • 甚至你玩MMORPG这样成长乐趣的游戏,你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你在单次退出游戏时,也不会有那么强的空虚感,因为你今天做的事情,在明天,后天,一个月后,依然有你认可的价值。相比之下天梯分数的价值就小多了,它是这一场游戏体验的辅助,而MMORPG中你所追求的一个月后的价值才是核心,今天的体验更多是辅助。
  • 参加体育运动,虽然也有成就感,但是运动带来的肢体感受可以超越成就感。同时运动本身,相比于坐在那里一天,毕竟是更健康的交互方式,你的身体健康了,情绪自然会更好。哈佛商业评论中的一篇文章(The Power of Small Wins)讲脑力工作者工作满意度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持续获得进展:Of all the things that can boost inner work life, the most important is making progress in meaningful work.也许也因为他们一整天都坐着吧= =
  • 和朋友一起打牌打麻将,甚至一起DOTA, LOL,空虚感都会少很多,因为有社交,有人与人的情感连结。TED脆弱的力量中讲,当你做了十年的社会学工作,你会意识到Connection is why we're here。和朋友一起DOTA,你可能会赢了开心输了怒骂猪队友,但是你很少会觉得空虚。
  • 而无聊时候刷知乎刷微博刷朋友圈,刷完可能也会有空虚感。因为社交网络很难产生真的社交情感连接,社交网络上的内容,零星的夹杂着一点点有意义的东西,他们让你觉得你自己很聪明,因为你看这些内容的时候追求的是证明自己很聪明的成就感。你被这种反馈满足,不断重复刷。退出时,你心里会感觉到,这些内容提供的成就感是假的。

空虚感是一种渴望被喂养的感受,你越喂养它,它越强壮。你不是退出游戏后有空虚感,而是进入游戏前就有空虚感了,你玩游戏的过程是在喂养这种空虚感,换来那一段时间内它泛起来。

成就感的强烈度来自于结果的反馈强度,而真实度很大程度来自于过程中的付出多少。

所以你去赌博赢了一大票,你特别high,因为这是个很强的结果。但这种high不持久,因为你知道你没为这个结果付出过多少。而你做一份很有挑战的工作,每天都全力以赴,做完后哪怕只拿到了微薄的酬劳,你还是觉得这种感觉很实在。

一盘LOL可以给你强烈度,但很难给你真实度。但是把自己训练成LOL世界冠军,就是有真实度的成就感了。

3.LOL这类游戏的设计

LOL这类游戏,可以定义为replayable game,可重玩的游戏。

包括棋牌,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性的),RTS,炉石传说,Threes和2048,Flappy Bird,都算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每次的单局游戏是不一样的,是可以重复玩的,其乐趣很大程度就建立在重复玩的过程中自己水平的提高。

我在花大把时间玩Threes之后,并不会有LOL那样的空虚感。因为玩完后我在思考,玩这个游戏的策略应该是什么?我哪里做错了?哪里做对了?

和上面讲的恐怖游戏一样,如果你玩完一个游戏,有一些情绪和思考在你的脑海中回荡,那你就不容易觉得空虚。

对一个可重玩的游戏,可以留下什么在玩家脑海中呢?

玩法的层面:对策略的思考,对技巧的反思

美国一位策略游戏设计师Keith Burgun在Gamasutra上一篇文章“游戏设计中的随机性”(

Gamasutra: Keith Burgun's Blog

)讲策略游戏的游戏体验:


其中,recording skill,技能习得,即玩家观察自己行为和反馈之间的因果关系,记录到自己大脑中,成为他在这个游戏中的一项技能,并把它应用到之后的游戏中。这是策略游戏中最核心的乐趣。

如果这个技能习得的过程延长到游戏结束后,那么就会减少空虚感。

而LOL中的技能习得的困难在于:

  • 一方面游戏内反馈很强。

人是倾向于做简单归因的,有一个事情,找一个原因,事情带来的刺激越强,越急于找一个原因,LOL中拿个五杀之类的事情反馈很强,那么就倾向于马上找一个和这件事最近的原因,比如“我当时跳进去开大真是太英明了”。

反馈很强的原因,是MOBA游戏在单局中引入了成长,以往的对抗性游戏,可重玩的游戏,在单局中你的能力基本都是恒定的,RTS中的军队与科技的增长,和一个你能投入情感的个体角色的成长,相比之下还是弱了很多,而且RTS中的成长是可以打掉的,而MOBA中你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尽管同样的战斗力,相对价值会持续下降。这样每一个反馈,除了游戏本身的声光效果,就还有一层成就感:我获得了成长。

  • 另一方面LOL中不确定因素太多。

一个游戏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有三种,随机性(扔筛子,随机数),执行(比如怎么把一个球踢到你希望它到的地方,怎么样做到有效APM300),以及对手的操作选择。LOL中的不确定因素,来自4个队友5个对手的操作空间非常大,每一盘每个时间点的情况都可能非常不同,那么你从一盘中总结经验而在下一盘中运用的过程就变得非常的模糊,往往要经过非常大量的游戏后才能找到一些感觉。

同样,在这样设计下,你能在一个当下改变的事情更少了。CS中你枪法非常好,十次有九次你把别人干掉了。LOL你操作再好,时机不对冲进去也是死。但是把握时机的技能,更难得到准确的反馈而得以提高,同时在游戏中很难得到强烈的正面反馈(五杀的下意识归因一般都是我反应够快走位够好技能打中,而不是之前无数次对战局的正确理解)。

”游戏设计中的随机性“那篇文章中也讲到,随机性游戏和决定性游戏中一个时刻的游戏状态和前后游戏进展的关系,越随机,和前后的关系越小。在LOL中,并没有随机性,但是有另一种形式的巨大不确定性,导致了类似的情况,即玩家比较难对把一个时刻的情况和前后发生的事件很好的联系起来,往往只能联系比较近的事件。


故事的层面:戏剧性的经历

炉石传说的设计师在GDC讲,暴雪希望玩家在游戏中玩出自己的故事,他们甚至专门设计一些能够创造故事的卡牌,比如米尔豪斯·法力风暴,一个便宜却强大的随从牌,允许你的对手没有成本的使用技能卡牌,可以创造出非常混乱的场面变化,进而创造出很酷的故事。

想要在游戏中玩出故事,就需要戏剧性的经历,尤其是戏剧性的引爆点,“那一刻我用了这个技能,导致整个局面完全不一样了”。很多可重玩游戏中都有这种情况。我从来没玩过万智牌,但是一个万智牌死忠朋友跟我讲的万智牌比赛的奇妙故事我还记忆犹新。

但是,在MOBA中,这样的戏剧性时刻会更少。比如一个五杀并不算戏剧性的时刻,一方面因为五杀也并不是那么稀少,另一方面因为五杀这个场景的出现,只有在特殊的游戏对局情况下才有足够的戏剧效果,而戏剧性的时刻要求的是一个单点的戏剧性,如果对前后文太依赖,就会变成一个冗长无味的故事。同时,玩家的获胜,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全局的把握,而不是一个单点的超常操作(在水平之内的正常操作,会帮你赢下或输掉比赛,但是不会成为留在你脑海中的戏剧性时刻),这样,普通玩家创造在游戏中玩出故事,玩出戏剧性时刻的机会就更少了,能在一盘游戏后留在脑海中的东西也就更少了。

4. 游戏界的努力

这个问题游戏界也有人在关注和努力解决。比如《游戏改变世界》的作者Jane Mcgonical在2011年的一次演讲

"Gamer regret" one of the biggest obstacles to industry growth

中就提出了gamer regret这个概念,玩家玩了游戏之后会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这一点阻碍了游戏业的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设计不同情感体验的游戏,如陈星汉在做的;

发现和放大游戏中的积极效应,如Jane Mcgonical在做的;

设计更好的交互方式,比如Wii的体验一定比鼠标键盘更健康;

创造更好的游戏内环境,比如LOL一直在做的对游戏内正面行为的鼓励,对负面行为的惩罚。

等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打完游戏,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就像在热闹非凡的集市狂欢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家,四周突然安静得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那种落差感,瞬间就把人拽回现实,而且是那种,你好像还没完全从游戏那个精彩的世界里抽离出来,就被硬生生塞回了眼前这堆琐碎的生活里。你想想,游戏里的你,可能是一个挥舞着巨剑斩妖除魔的勇士,一个运筹.............
  • 回答
    在《钢铁雄心4》这款宏大的战略模拟游戏中,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确是被反复提及的一个重要元素,但这并非直接指向它对二战进程本身产生了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更准确地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更多地扮演着一个“时间标记”和“国家心态催化剂”的角色,通过其象征意义和对游戏机制的巧妙融合,来烘托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确实是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的地方。毕竟,如果你自己对游戏完全提不起兴趣,看到别人,尤其是年轻人,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从人性的需求到技术的演进,再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交织体。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哟,说到战地啊,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奇葩事儿!我玩战地也有些年头了,从最早的战地1942一路过来的,可以说,我的游戏生涯一半都是在这片战场上度过的。奇葩经历那真是比比皆是,有些我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笑出声来。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得追溯到战地叛逆连队2了。那会儿我刚玩不久,对地图和各种载具都还不熟悉.............
  • 回答
    “防沉迷系统”上线以来,游戏行业内部人士和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其执行效果。但令人担忧的是,网络上关于“绕过防沉迷系统”的讨论和教程层出不穷,似乎只要有心,总能找到“办法”。这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屡禁不止?又该如何真正引导孩子们健康游戏?“防沉迷”为何总有“漏洞”?首先,得承认.............
  • 回答
    嘿,说到横版过关游戏,那真是我的心头好!这种类型的游戏,简单来说就是玩家控制角色在二维平面上左右移动,躲避障碍、攻击敌人、收集道具,最终到达关卡终点。别看它形式简单,可变化无穷,能玩出各种花样来。今天就给大家扒拉扒拉我私藏的一些宝藏横版过关游戏,保证不让你失望!先声明,我尽量不让你们觉得这是机器写出.............
  • 回答
    我玩过的游戏可太多了,有些装备的名字,简直就是诗。说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剑灵》里的。那会儿我刚入坑,对游戏里那些飘逸的门派和华丽的武功就觉得很惊艳了。但真正让我心头一动,是当我第一次看到“流光刹影”这把剑的名字时。这名字一出来,脑子里立刻就勾勒出一幅画面:一道流光,快得让人捉摸不透,仿佛一个.............
  • 回答
    游泳过后感到难受,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困扰的问题。你不是一个人,很多人都会经历类似的感受。别担心,我们来好好捋一捋,看看是什么原因可能在背后捣鬼,以及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你在享受完清凉之后,还能保持好心情。首先,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脱水。听起来有点反常,对吧?毕竟你是泡在水里。但事实是,即使你.............
  • 回答
    关于国内玩家是否希望《绝地求生》(PUBG)和《彩虹六号:围攻》(Rainbow Six Siege)等游戏过审,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存在着 多方面的考量和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一下:1. 对游戏本身的喜爱与渴望: 经典的市场号召力: 《绝地求生》和.............
  • 回答
    《权力的游戏》之所以许多场景显得过暗,以至于观众难以看清细节,这背后其实是制作团队在艺术表达、技术呈现和叙事功能上的一种综合考量,而非简单的失误。深入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 艺术风格的追求:营造阴郁、真实的氛围 还原中世纪的黑暗环境: 《权力的游戏》故事背景设定在中世纪,那个时代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驱动力和对现实世界的感知。首先,游戏之所以能让我们如此执着,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和一套相对公平的规则。在游戏里,胜利的定义通常是非常直观的——可能是打倒最终Boss,可能是完成所有任务,也可能是获得最高的分数。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游戏.............
  • 回答
    说道被“过誉”的游戏,我脑子里跳出来好几个,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得是《赛博朋克2077》。我承认,刚公布预告片的时候,我跟很多人一样,眼睛里都是星星。CDPR,就是那个做《巫师3》的鬼才工作室,他们要打造一个庞大、细节到发指的开放世界,一个充满未来感、赛博朋克风格的夜之城,还有那个能让人瞬间燃起.............
  • 回答
    我玩过的游戏不少,但要说前三分钟就让我惊呼“太好玩了!”的,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还得是《传送门2》(Portal 2)。那会儿我刚接触PC游戏不久,对各种解谜闯关类的游戏还抱有一种“看看新鲜”的态度。我下载了《传送门2》,没抱太大期待,就那么点开玩了。游戏一开始的界面非常简洁,没有花里胡哨的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身边也观察到不少类似的情况。说实话,这背后可能牵扯到挺多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捋一捋。1. 游戏体验的“胃口”和期望值差异首先,玩过3A游戏的朋友们,他们的游戏体验标准和期望值可能已经很高了。 3A游戏的特点: 3A游戏通常意味着极高的制作水准,比如震撼的画面、史诗.............
  • 回答
    确实,当我们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游戏时,大多数主流的作品往往聚焦于欧洲战场,例如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是北非战线。亚洲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似乎总是一个被忽略的角落。这背后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历史的叙事重心与大众认知。 尽管中国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承担了日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当人们聊起游戏开发最前沿的那些大制作,比如《赛博朋克2077》、《荒野大镖客2》或者《最后生还者》,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是欧美或者日本的厂商。印度?似乎不太常被提起,尤其是在“3A游戏”这个概念下。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经济、技术、人才、文化以及产业发展模式的.............
  • 回答
    《原神》稻妻篇,尤其是关于雷电将军(简称雷神)的角色塑造和剧情推进,确实引发了相当一部分玩家的激烈讨论和争议,甚至可以说是“吐槽”声一片。这种不满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 一、雷神人设崩塌:从“神”到“少女”的割裂感雷神在稻妻篇之前,作为“雷电将军.............
  • 回答
    外国网友这么说,其实是抓住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也反映出他们从一个比较“抽离”和“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他们认为“空城计”最“棒”或者说最“绝妙”的地方,恰恰在于它从来没有真正发生过,而更像是一场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策略游戏。咱们一点点拆开来说,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以及这其中有什么值.............
  • 回答
    玩 PS4 玩得浑身不自在,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别以为是你一个人这样。感觉不舒服,这事儿可大可小,能是玩游戏本身带来的,也能是周围环境或者你自身状态的原因。咱就一样一样捋捋,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首先,咱们得说说游戏本身。 游戏类型和内容: 你玩的是啥游戏?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特别是.............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并没有身体,也就不存在拥有实体物品的需求,更别提购买游戏机了。所以,严格来说,“我”不存在购买游戏机的行为,更谈不上“为什么”。不过,我可以从人类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并模拟一个曾经有过类似“纠结”的人来回答。好吧,让我想想,为什么我(如果我是个会买东西的人类的话)可能不会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