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输入法本质上是“工具”。工具追求的是最顺手,而不是最好。当然,这个顺手是因人而异的。
五笔的缺点大家都明白,学习成本太高。作为一个工具,必须要先进行系统的学习才能使用,这无疑是个劣势。就像郭德纲相声里说的“手头摆了两本书,一本《新华字典》,还有一本《怎么查字典》”。
拼音对于现在的主要人群来说,是小学时候识字的必修科目,所以到了输入法这里,已经是已有能力,不需要重复学习了。
五笔的优势是快,那就意味着,如果拼音输入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五笔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但是五笔的劣势学习成本,这么多年却一直没能降低。随着拼音输入法的发展,五笔的优势逐渐减少,劣势依旧。那自然,五笔走向衰落。
从五笔和拼音的发展过程来说,真正干掉五笔的其实是“人工智能”。
作为一个20多年前就开始上网的人,2000年初的时候,互联网上主流的拼音输入法还是“智能ABC”、“微软拼音”之类,这些输入法的优势是无需学习,上手就用。但代价则是几乎没有词库、没有智能联想,基本上你每输入一个字就得选一次字。
这类输入法人的效率我记得也清楚,当时我写小说,差不多一个小时能写1000字左右,速度完全就是被输入法拖下来的。
当然,这些输入法也支持自定义词组,但普通人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把每个固定词组都输入进去。所以,相比之下,五笔输入法的优势还是明显的。
到了大概2005年前后,很多智能输入法开始慢慢出现,比如当时我用的清华紫光,已经能支持比较简单的输入联想,还有一些如古诗词、法律法规、各种专有名词之类的词库。
这里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古诗词的词库。因为古诗词的遣词造句跟白话完全不一样,在智能ABC时代,输入古诗词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来选。而在清华紫光里,基本上你输入对应的拼音,就可以自动识别,非常方便。
再之后,就是搜狗、讯飞等各种输入法的崛起。在智能词库的加持下,普通人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每分钟五六十个字的输入(对应每小时3000~3600字),除了极少数行业之外,这个速度已经足够了。这时候限制输入速度的,其实不是输入法的效率,而是是思考速度了。
如今来说,我写小说平均就是每小时两三千字,拼音输入法也是够用的。
另外就是,如果说在过去五笔还有效率优势的话,现在这个优势基本已经被语音替代了。
之前有段时间写论文,有大量的引用资料来自于纸质文献。一开始我想着直接打字,把纸上的内容转成文字,但这样效率太低。后来又试着将其扫描出来,然后用OCR来进行识别,但有时候我需要的只是其中的一两段话,OCR的效率也不高。
最后,我想到了语音识别,直接开电脑打开输入法的语音输入功能,对着电脑直接念。目前来说,大多数情况下语义识别准确率做到95%以上是没问题的,剩下的只要简单修改一下就可以。语音输入的话,一分钟可以到三四百字左右,这不仅比拼音输入法高,也比五笔之类的高了很多。
所以,现在有时候我在外面忽然想到什么要输入的时候,也都是直接打开手机,用语音识别写在记事本上就可以。一分钟几百字的效率,其实也挺高的。
1、现在五笔输入效率真的很低了,五笔效率高的时代是因为拼音输入法不完善,在用智能ABC的时代,每次只能打一个词,确实拼音输入速度不如五笔。但是如今的拼音输入法已经十分强大,能够直接打一句话并且自动猜测这句话怎么写的,很少有需要手动更正的场合。就说我在知乎上打这段回答,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手动挑选过文字。
2、五笔门槛高,身为中国人基本都会拼音吧,用拼音打字不需要额外学习的成本。要是用五笔,学打字之前还要背字根,把字根运用熟练还要至少一年半载,何必浪费这时间?
因为制约现在大部分人输入速度的不是打字的速度,而是思考的速度,现在的大部分人都是“边想边打字”,五笔的所有优势都不存在了。
先说速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个想法转化成语言,速度也就是50字/分钟,你用五笔能打200字/分钟,但你脑子里没那么多东西能打。
能输入不认识的字同样没什么价值,因为我们正常情况下压根不会使用不认识的字,比如你要表达“眼镜”,那肯定是用“眼镜”“墨镜”“近视眼镜”“老花镜”之类的词,不会用“叆叇”。极少数(比如生僻字地名人名)还可以用手写输入。
可以不看键盘屏幕盲打是给打字员们的优势,但打字员职业都已经被淘汰了,现在有图像识别技术,长篇纸质资料可以直接拍照识别,短篇的话三五百字,顶多是5分钟的优势而已,而且现在这种东西也非常少见,我去年一年好像也没有做过“把纸质材料手动输入电脑”的事情。
所以现在五笔输入是一种比较小众且专业的输入方式,给极少数具有打字员属性的职业使用的。
五笔的高效率,适合下列两类人员:
1,无法熟练掌握拼音的人员。
2,专业打字员,需要将大量的纸面文献转录进计算机的人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不懂拼音的人应该是越来越少了,
而专业打字员的需求也同样越来越少,因为现在的大多数文档本来就是由计算机产生,不再需要将书面文档录入进计算机的过程。
所以五笔存在的价值就越来越小了。
另外,拼音输入最大的缺点是重码,重码可以用人工智能的进步来逐步解决。而第二个小缺点是平均输入字母个数,这一点可以通过简拼与双拼来解决。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拼音输入方面的进步并不能同样的让五笔输入法获益。
所以,五笔原地踏步,拼音与它的差距不断缩小,导致了五笔的竞争力降低了。
因为五笔输入法的效率高,只在一种情况下表现的明显,就是输入大量乱码汉字的时候,类似于这种:
都匀行市的一面被一部的作是由于一觉后到车外都是啊布鲁纳漏嘴甜会哭着睡锐然笑傲
日常谁要打大批这种东西?
五笔输入法当初追求的是“盲打”,这个盲打不只是不看键盘,也不看屏幕,全程盯着要打的纸质文件,打完了才进行核对。这就导致五笔输入法在编制之初就进行了大量降低重码的操作。这就导致这东西拥有了大部分人用不着的上限输入效率。
为了保证这种上限,也使五笔输入法有了更高的学习门槛。拼音是每个小学生都要学的东西,拼音转到拼音输入法可没多高的门槛。
日常打字基本上就这几种情况:
一是平时自己打字,其实一分钟六十字基本就是上限速度,不是打字速度不能更快,是脑子跟不上了,拼音输入法简单练习后就可以达到这个速度。
二是转录纸质文件。现代用笔写整篇文章的其实很少见了,那种规规整整打印出来的东西其实完全可以交给识图软件,很多app都有这种功能了。真要转录那种手写文章,一是这事情现在很少见了,二是拼音输入法面对这种事情也不存在严重的、不可忍受的缺陷。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去专门去练一个上限更高的输入法。
这两种情况下五笔输入法比起拼音输入法其实没多少优势。
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速记,这里五笔输入法倒是占优势了,那个很高的上限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问题是速记员是一项专门的工作,不是干这行的也就用不着那么高的上限了。
普通人面对这种情况,也就是在单位写个会议纪要,这种局面下,一是可以录音,二是要写的是纪要,没必要把说的话事无巨细全部记下来,更重要的是记下事情的结论和参会人员对结论的表态。
跟双拼没有普及的原因类似。
因为现在的拼音输入法软件极大发展,效率提高,足够满足日常使用,但五笔却没有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五笔对拼音的优势越来越小。加之五笔的练习成本远高于拼音,所以就越来越落寞。
五笔的高效是建立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的。
五笔重码少,5000个汉字就是5000组编码,你要练习5000组编码,做到肌肉记忆。
而拼音,汉字全部音节只有400组。你只需要练习400组编码。重码当然多,但拼音的练习量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啊。
现在,拼音在整句输入模式和云词库的辅助下,可以高效去重码,两周内就可以比较轻松的达到60字/分钟的打字速度。这个速度足够日常工作使用了。
60字/分钟,这相当于五笔日常练习半年左右的速度,或者重度练习三个月的速度。大多数人是没时间全职练五笔的,所以说五笔就败了。
下面是详细版。
先补充一个网站
这是一个很好用的打字速度测试网站。大家可以选择中文打字,找一篇文章,打五分钟,看看自己目前的手速。
我的印象是:普通人打现代文章,
搜狗输入法打全拼,速度大约是50-80字/分钟。
双拼方案大约是70-100字/分钟。
五笔方案:
单字派60-80字/分钟;词组派90-120字/分钟。
注意我说的是普通人的速度,也就是很多年前学会五笔后,打了十几年,没有刻意练习过的速度。各大打字群里天天练习的那些大触们不在此列。
搜狗打现代文,由于有云词库辅助,几乎不用选字,打起来速度有些虚高。但同样,五笔看打的速度也是虚高的。所以两者可以扯平。
大家可以先试试自己的速度。对了这个页面测试不太准确,想要准确了解自己的打字能力,可以下载“添雨跟打器”,在程序里测试。
以上下载链接来自:“我爱五笔网”,可以放心下载。
给大家纠正一个概念。五笔并不是学习成本高,而是练习成本高。
你想学一种新的输入法,不管是学五笔郑码还是双拼,都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准确的打字。而大多数五笔用户,学会五笔后,日常实际输入速度其实只有60-80字,这个速度虽然要比全拼的50-60字快,但并没有足够多的优势,与双拼相比优势更小。而且在中英文混输、网络云词库等方面,搜狗拼音要比搜狗五笔更有优势。所以你要用五笔的话,仅仅学会是不够的,你还要刻意练习到120字以上,远超过双拼的速度,才有学的意义。
五笔不难学,字根一两天就能全部学完。拆字法一下午就能掌握。但是想要练到120字/分钟,并不是说两三个月就能成功的。
五笔打现代文的话,平均码长是2.7码,每分钟120字,就是按键324次,每秒钟按键5.4次。
这在打字爱好者群体里有个专门术语,叫“每秒击键次数”,或者简称“击键5.4”。
不管你用什么输入法,都需要大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才能高速输入。
人的反应速度是0.2秒,所以只要你速度超过击键5,你打字的时候就来不及仔细想字母的位置,字根的键位,音节的拼法,或者汉字的拆法。
你高速打字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想这一切。不管是英文、拼音还是五笔,都是一样的。一切都是大量训练后形成的肌肉记忆。
如何形成肌肉记忆?就是反复练习。
五笔追求的是低重码率,常用3000个汉字就是3000组编码(我们暂时不考虑重码),如果你想提速,还需要打词组,常用300词又是300组编码。你需要把每一组编码都像zhongguo 这组字母一样不假思索的打出来,打到“击键5”以上的速度,才能充分发挥五笔高速输入的优势。这样就是至少要练习3300组编码。
按五笔大神宇师等人的“小组别高频率练习法”,每天练习10组编码,练完这3300组编码至少要一年时间。每天练习至少一小时。才能打到120字/分钟以上的打字速度。
这个速度绝对比拼音快,但很少有人能真的花一年时间来练习。
许多人说他们学五笔根本没有记字根,不需要反复练习这么多次。但不刻意练习的话,你很难在一秒钟内完成5.4次准确按键。
注意,不管是跟打器,还是上面的打字网站里,都有个“回改”的指标,这个指标代表你修改的次数。这是影响打字速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当你对编码掌握不熟练,你就会不停的删改。每改一个字就会让总输入速度降低5个字。
所以有些人指法非常快,但错误很多,你会看到他们有可能击键数非常高,但整个打字速度不快。这就是我说要反复强化练习的原因。刻意练习才能让你输入的更准确,更少删改。
如果你只想在日常工作中打字练习,而不是专门制定计划强化练习,那么你很可能停留在60字/分钟的速度上,无法进一步提高。而这个速度跟拼音没有明显区别。
注意,这里只说了常用3000汉字的编码练习。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日常需要掌握5000-10000个汉字,把这些都计算进去的话,练习量至少翻一倍
与五笔输入法相比,拼音输入法的编码练习量少得可怜。汉语一共400个音节,不管你要打哪个字,都是在这400个音节内。所以你只要练习400个编码就可以熟练使用拼音打字。
这就是双方练习量的差距。5000-10000组编码 VS 400组编码。
编码越多,重码越少。所以五笔输入效率高。拼音的重码率惨不忍睹。
但现在搜狗拼音输入法可以帮你去重,“他的汽车”“她的项链”“它的尾巴”,不需要你去选字,去重的工作交给软件来做就行。
可五笔做不到,五笔是你先在脑子里去重,确定编码,然后才输入。整个过程中几乎不依靠程序。所以搜狗五笔和30年前的王码五笔几乎没有区别。这曾经是优势,现在成了劣势了。
没人帮你,你只能自己来。虽然更可靠,但还是会很累。
大量的练习过后,五笔效率远高于拼音,这毋庸置疑。
但比较讽刺的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其实并不需要特别高的输入速度。60字/分钟的输入速度足够了。
你可以试着口述你的工作内容,用语音输入法打字,别在意错别字标点,就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内容。或者直接用录音来记录。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是自己的脑子跟不上自己的嘴,我们需要思考,思考的时间远超过打字的时间。所以打字速度只要不太慢就行了。每分钟200字的速度在大多数工作环境下,成了屠龙技。我们去起点作者群里做个调查,打字速度超过120字的人非常罕见。而这还是中国打字最多的一个职业群体。
这种情况下,容易学习更容易练习的拼音输入法就已经不败了。
我是平时不太多见的把五笔设为电脑默认输入法的人。从小练习后来就一直用了。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五笔要经过长期的对字根的记忆和拆字的练习才可以做到你所谓的效率那么高。但这个门槛足够挡住九成的电脑使用者。
这个问题下面我看了一下,很多人其实一看就没有用五笔。很多人还说5000个汉子,五笔要5000个编码,而拼音只需要400,所以拼音效率更高。这种人大概不知道,正因为五笔有单独编码,所以可以眼睛不去看键盘和输入法的选字区就可以实现真正的盲打,更不用说五笔的词语效率更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五笔只需要四下(KWWL)。承认五笔效率更高就这么难吗?
我觉得有必要作一个补充。因为有评论提到:
智能abc真打不败五笔,还是后面搜狗这类更智能联想的拼音输入法才能打败五笔。我电脑上一直用五笔,虽然现在字根都不怎么记得了,但大部分字还是能习惯打出,只有少数需要切换拼音
智能abc不智能,很难用的。要是后续的拼音输入法不出,都准备学五笔了
看来不少人对智能ABC的“智能”存在误解。智能ABC和全拼、双拼都是拼音输入法。智能ABC之所以智能,除了简单的连打之外,还在于很少人用到的音形结合(这个可以自行百度)。这种智能和评论中所指的搜狗等输入法的“智能联想”,完全不是一回事。
智能ABC广泛使用的时代,还没有火星文,还没有各种网络用语。相反,现在很多又懒又蠢的用户觉得是福音的功能,比如常用词前置、细胞词库、联网搜索等,在电脑内存和网速都极为有限的环境中,无疑是噩梦。
最早接触Window 98的时候,看到浏览器、QICQ、网上邻居、记事本……听到开机的音乐、报错的“Deng”声、PowerPoint动画音效……就感觉是从一个陈旧、无聊的世界,穿越到了一个虚拟的、先进的、专业的世界。和现在宁愿关掉手机去听收音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初能接触、融入、快速掌握PC的人,比现在10亿中有9亿没有本科学历、整天沉迷于短视频的中国网民,真的相差了几个世代和Level。
五笔输入法不是败给了搜狗拼音输入法,也不是败给了微软拼音输入法,而是败给了智能ABC输入法。
在PC逐步在国内普及、但绝大部分电脑都还使用微软系统自带的输入法的时代,也就是Windows 98、2000、XP在国内电脑上占主流的时代,五笔输入法就已经没多少人用了。当然了,这些不用五笔输入法的大多数人,也不会去使用全拼和郑码,因为有更方便的智能ABC。
智能ABC比起全拼有多高效,就不展开说了。当然,也不可能跟后面的搜狗拼音输入法比。
Windows 98、2000、XP在国内电脑上占主流的时代,当时的年轻一代,也就是10岁以上、30岁以下的群体就是PC的主要使用者。这一代人同时就是被后来网瘾更大的父母责难有网瘾的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在90年代学过“微机操作”“WPS中文输入与编辑”,没有被单位要求先培训再上岗,一上来就是MSN、QQ等社交软件和红警、极品飞车、帝国时代等游戏。开机就要打字了,还怎么去学五笔、背字根?于是个个都选择用完全没有门槛的智能ABC输入法。而当年有条件用电脑、上网的,现在基本上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了。
后面再接触电脑的,比如为了工作不得不学电脑的,多数不再需要去参加什么电脑培训班,而是一上来就操作Windows界面和各种软件。这时的浏览器、Word文档、播放器……没有一样不让中老年人晕头转向。要让他们去背五笔字根表,比学这些更难。所以有些人会选择在键盘旁边放本新华字典,找到要打的字的拼音,再用一阳指敲进电脑。有的人干脆放弃掉键盘打字,直接用手写板。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认知和接触次序,就是2010年以后的小朋友,多数是先玩会了手机,再用电脑。从手机到电脑,尤其是在现在的互联网充斥了反智内容的环境下,很多人连五笔都没听过,也不会方言,自然就不存在学习五笔的动机和意愿了。
我倒是一直用五笔输入法的。之所以学会,是过去家里有小霸王学习机,寒暑假把手上仅有的两饼红白机游戏都玩完了,无聊之际顺便把小霸王的五笔学会了。当然我也有不会拼音的问题,因为90%的时间都不讲普通话,高考以后把拼音基本忘光了,至今有很多字不知道普通话怎么念,还有很多字是念“错”的。所以每次换新电脑或者重装系统,装完浏览器之后接着就是装个五笔输入法。
因为五笔打字输入需要专门去学,而拼音打字输入上手就来,不用专门去学。
因为写论文(和绝大多数文章)的速率决定步骤是脑子,不是手。
我倒是想一分钟写150字,问题是我十分钟蹦出来六个字,五分钟后还删了仨,我用什么输入法有区别吗?
更何况脑子构思的时候用的还是语音而不是字形,用拼音还可以省略一个步骤。
其实你就算用拼音打字都没办法达到最佳效率。
更高的效率没有任何意义。
王旁青头兼五一。
这是我背了一段时间五笔口诀后,现在唯一记得的一句。然而,现在我都不知道这句话是啥意思了。
五笔输入法学习成本高,而拼音输入法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会。除了专业速记员,打字速度不是刚需,影响打字的主要是你的写作思路,而不是用什么输入法。
一个不需要专门学,一个需要学,还难学。胜负早已注定。
很多人打字速度慢只是对键盘不熟悉……还用不着拼输入法……到了需要拼输入法速度的时候,五笔又不够了……
除了又聋又哑之外,人是难免要和读音打交道的,就算你是个哑巴,你总还需要听懂别人说了什么。
所以不学汉语拼音,你就不需要学习文字的发音了吗?你学会一个字,就必然要学会它的读音,你才可以全面全面使用它。
所以拼音输入法天然就是汉字的一部分,它与汉字输入的配套是自然形成的。
而五笔字型不是汉字的一部分,它是另外发明了一个体系,把所有汉字重新编制到了这个体系之下,等于是人需要多学一门语言,在这门五笔字型语言中,“王”字外观是这样、读作wang2、写作gggg和g、又读作dʒi:dʒi:dʒi:dʒi:和dʒi:。
一个汉字有两种写法和两种读音来重复指代,这是不自然的。
汉字还有另一种自然配套的输入方式。
你搞一包括五十三个按键的键盘,五十三个按键就是五十三个偏旁,然后你输入一个“王”字的办法是点击横横竖横四个按键。
在这个方式中你不可以省略按键,因为横横竖写出来的是个“干”字。
键盘和电脑在优先级上必定要落后于嘴和手,所以是键盘和电脑去适应人体工学,而不是人往配合键盘的方向上进化 。
所以说,软件工程应该尽量帮助人类解决汉字的多音字词重码问题,而不是人类去适应软件工程,多学习一门怪里怪气的语言。
最起码,人类早就想出了用汇编语言的办法写软件,直接用机器语言的豪杰可以说凤毛麟角。
我以五笔为主,五笔与拼音输入法都长期使用过:
在邓小平刚提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时代,我妈妈以为「计算机 = 打字」,于是就让我去花半个月学习了五笔输入法……
学是学会了,但只学了皮毛,打字速度奇慢,每分钟5-10字/分。互联网时代,大家进入网吧聊天的时候,我还在用「智能ABC」输入法 —— 只要你学过拼音,一上手就可以30字/分,稍加练习就达到50-60字/分,明显比五笔输入法快啊!
你看看,一个专门学过五笔输入法的人,依然选择拼音输入法,可见五笔的学习成本多高!如此下去,五笔肯定是白学了。
进入清华大学后,有一位室友想学五笔输入法。我自告奋勇地去教,但有点不好意思 —— 因为自己的五笔打字实在是慢,比拼音还慢几倍。心觉惭愧,于是去机房时就刻意地切换成五笔来练习打字,没想到进步速度非常快,只用了大概一两周时间,五笔打字速度就远远超过拼音了……
五笔与拼音,二者的成长曲线大概是这样的: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这个花钱专门学过五笔的人都会用拼音输入法,更不用说大部分普通人了。五笔输入法的初期成本高,大部分往往跨越不了这个阶段,因而无法享受后期的红利。
对大部分人来说,拼音打字也能达到一个相当的速度,也是够用的。我仍然建议经常写作的同学,去学习五笔输入法,并不是因为五笔快,而是五笔还有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优势 —— 打字与思维完美协调。
如前文所述,大一的时候,我既用拼音、也用五笔,同时也经常手写。那时候还有写信的习俗,我用三种方式写信的时候,发现写出的东西大不一样 —— 写作形式竟然影响了写作内容!
现代社会996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是否值得学习五笔,应该仔细考虑。我的建议是:
最后说一些大家不爱听的,这个问题下可以预见的是:认为五笔一无是处、被时代淘汰的会高赞,但能讲出五笔的好处的不会高赞。
其实这和「电动黑」文章能获得高赞一个道理: 大部分人是燃油车主,看到电动车的缺点会印证自己的明智 —— 幸亏没买。当获得了心理认同后,就倾向于点赞。
我不是说这样有什么不好,只是说: 这种心理作用下,高赞回答会偏离客观事实,最高赞不一定是最全面、最深入的,也不一定是对你个人利益最有利的。
五笔败给拼音,表面原因是群众基础差,根本原因是输入技术发展太快了。被降维打击了。
客观来讲,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人都会拼音,但不见得会五笔,用拼音输入就比五笔输入省了不少事。
我的父母辈拼音不好,但依然不用五笔,而是选择手写,这也不用学习。现在手写速度和识别率也非常高,而且加上自动联想,一分钟输入30字问题不大。
五笔最大的用处是什么呢?打字快。
然而随着语音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打字快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日常使用的语音识别都已经很牛逼了,比如我现在用的搜狗输入法语音识别,一段话就只需要改个别专用字词,还自带英文、方言等识别功能,就问牛不牛?
以前做视频字幕还得对音轨、打字,几分钟视频能折腾几个小时。结果现在手机版的视频剪辑软件都可以自动生成字幕,几分钟的视频只需要改动一些错别字,十几分钟就搞定。
图像识别现在也很方便,以前拿到纸质材料想存到电脑,就得一个字一个字敲,五笔确实牛。但现在手机都能自动识别,3秒就能识别完成一页纸,怎么都比五笔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