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亚五国跟中国的关系怎样?

回答
中亚五国,指的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自苏联解体以来,这些曾经的加盟共和国,如今独立自主的国家,与中国之间构建起了一种复杂而又日益紧密的联系。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地缘政治的变迁、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双方各自的国家战略而不断演进。

历史的基石:苏联解体与地缘政治的重塑

在谈论当前关系之前,回顾一下历史是必要的。苏联解体是改变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地缘格局的关键事件。在此之前,中亚地区长期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与中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国边界问题以及有限的意识形态交流上。苏联解体后,这五个国家获得了独立,也为中国提供了与这些近邻建立全新关系的契机。

中国与这些国家都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这意味着战略上的相互依存和潜在的合作空间。同时,中亚地区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中东的重要枢纽。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传统上的影响力,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增添了一层地缘政治的考量。

经济合作:一带一路的驱动与多元化发展

经济合作无疑是当前中国与中亚五国关系中最耀眼的部分。这得益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在中亚地区找到了天然的契合点,因为该地区迫切需要改善基础设施、扩大贸易和吸引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为中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基建投资和技术支持。例如,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铁路货运班列(中欧班列)多经过中亚地区,这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也带动了沿线国家交通网络的升级。公路、油气管道、通信网络等项目也在不断推进,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贸易与投资: 中亚五国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地,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同时,中国也是中亚国家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场。近年来,双边贸易额显著增长,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也持续增加,涉及能源、矿产、农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亚国家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支柱。土库曼斯坦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之一,通过“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大量天然气。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在石油和矿产资源方面与中国有深入的合作。
人文交流与旅游: 除了经济合作,人文交流也在不断深化。互设文化中心、举办艺术节、加强教育合作以及推广旅游业,都为增进双方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经济合作也并非没有挑战。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环境影响、债务可持续性以及当地居民接受度等问题。同时,中国企业在中亚的活动也受到当地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安全合作:反恐、稳定与区域秩序

在安全领域,中国与中亚国家有着共同的关切。后苏联时代,中亚地区面临着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的威胁,以及跨国犯罪和毒品走私等问题。

反恐合作: 中国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在反恐情报共享、联合军事演习、执法合作等方面的交流。上海合作组织(SCO)是中亚国家与中国进行安全合作的重要平台,该组织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地区稳定: 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亚地区有助于确保能源和贸易通道的安全,并防止极端主义思想的蔓延。中国通过与中亚国家建立信任措施、进行边界管理和区域安全对话等方式,共同维护地区和平。
阿富汗问题: 阿富汗的局势对中亚地区的安全有直接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如何应对阿富汗问题上,也保持着沟通与协调,共同探讨促进地区和平与重建的途径。

政治互信与战略协调

在政治层面,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建立了较高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调水平。

高层互访频繁: 各国领导人之间的互访非常频繁,为深化双边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引领。这种高层互动有助于增进理解,化解分歧,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主权与领土完整: 中国一直坚定支持中亚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其内政。这在中亚国家赢得独立初期尤为重要。
多边合作: 除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也积极参与联合国、亚洲相互作用与建立信任措施会议(CICA)等框架下的多边合作,与中亚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中亚许多国家建立了不同层级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双方关系的战略性和长期性。

挑战与展望

尽管关系日益紧密,但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并非没有挑战和复杂性:

俄罗斯的影响力: 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仍然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影响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和反应。
国内政治因素: 中亚各国国内政治的稳定性和发展方向,也会对两国关系产生影响。
债务问题与项目可持续性: 部分基建项目可能引发关于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以及对项目长期效益的审慎评估。
民意与文化认知: 在一些地区,可能存在对中国投资和经济影响力的担忧,以及对中国文化渗透的疑虑。加强人文交流和信息透明度,对于化解这些顾虑至关重要。
地区权力平衡: 随着中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地区内部的权力平衡和地缘政治动态也会随之调整。

展望未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预计将继续深化和发展。经济合作将继续是主旋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安全合作也将保持重要地位,共同应对地区挑战。与此同时,双方也需要在人文交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以实现更可持续、更包容的发展。这种关系将继续是塑造欧亚大陆未来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交于1992年1月3日,双方也是通过中国传统外交模式发展关系的。比如说,最开始双方商定边境问题,第一份边境问题相关协议签署与1994年,1997/1998年又签署了两份补充协议。2002年,双方建立界碑。

双方的一个主要合作方向是发展商贸。已经证实的是,双方经贸合作持续发展,且根据前中国驻哈萨克大使张汉辉在2017年发文所言,自1992年以来,两国贸易额已扩大40倍,中国在哈萨克投资金额超过334亿美元。

中国最感兴趣的是能源领域。最近观察到的趋势是:中国公司正在收购哈萨克企业。比如说中国的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完成对哈萨克KoZN的收购,后者能合法采矿。

除油气领域外,中国还对农业、基建和科学领域感兴趣。根据法律,在这三个领域中收购企业或者购买土地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通过所投资的项目来增加自身影响力,而这些项目通常会引来中国劳工。哈萨克社会通常指责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租赁耕地。

文化领域,中国通过教育对哈萨克施加影响。目前哈萨克有四所孔子学院,这类教育机构是中国软力量的主要工具之一,它们的特点在于很容易获得到中国学习的机会。据张汉辉所言,2017年就有1.3万哈萨克学生到中国学习,反过来,只有1300个中国学生在哈萨克学习。但主要的问题是去了中国的哈萨克学生,很大概率会留在中国工作。

俄罗斯与哈萨克近期关系并不统一,尤其是我们已经看到,哈萨克外交重心向东方转移。对俄罗斯而言,俄哈关系非常重要,这很大程度上干系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以及与亚洲各国发展贸易关系,因为俄罗斯的很多贸易路线与管道正是经过了哈萨克。

从数字的角度来说,俄哈的经济合作正在逐渐衰落。例如,2016年两国贸易额为96亿美元,而2014年的时候还是177亿美元,同期的中哈贸易额则为400亿美元。中国对哈萨克的投资规模也数倍于俄罗斯,双方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此外,中国在基建工程方面也显露除了威胁,2015年,哈萨克、中国、土耳其、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签订了一份关于“将货物从中国运往欧洲”的国际协定,这份协定绕开了俄罗斯。

俄哈两国的分歧还存在与外交领域。比如说08年俄格冲突,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等近年来一系列对俄罗斯重要事件中,哈萨克都没有予以支持。这已经说明俄哈关系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负面的改变。

此外,哈萨克在独联体和欧亚一体化中,也主张自身的领导地位。然而根据俄罗斯专家的观点,俄罗斯才应该是独联体一体化的火车头。

谈到安全问题,也很难准确地说哈萨克倾向于哪国。这已经不是与中国的事情了,而是说哈萨克在加强与北约的合作,向西方靠拢。但哈萨克与俄罗斯都是集安组织CSTO的成员。目前,中国并未介入俄罗斯跟北约在中亚的利益冲突,但未来则有可能。尽管如此,所有良好的关系对俄哈两国都很重要,双方都在努力发展各个层面的互动。改善关系的绊脚石是,目前中国提供给哈萨克的东西比俄罗斯还多。

总之,我们看到,哈萨克在经济领域明确优先与中国合作,其中包括贸易增长、广泛投资,合资基建项目。尽管俄哈两国存在着一些分歧,但俄罗斯仍然坚持安全问题上的立场。此外,俄罗斯文化与俄语在哈萨克的影响力仍很大,这使得两国更好地合作。

2. 乌兹别克斯坦

自2016年,中国与乌兹别克的关系定位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正在全面影响着乌兹别克的外交政策。

2015年,中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乌兹别克的最大贸易伙伴。2015年两国的贸易总额为30亿美元。中国在乌兹别克经济领域的总投资超过76亿美元。乌兹别克国内存在700多家拥有中国资本背景的公司,其中一些是完全的中资公司。

中乌两国也开发了联合战略项目,比如说天然气管道“中国-中亚”,以及国际铁路运输走廊“中国-中亚-欧洲”,比如说作为基建项目的一部分,修建了一条独特的隧道,该隧道连接了费尔干纳山谷和乌兹别克的主体,中国在该项目中投了4.55亿美元,承建者是一家中国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该项目被认为是建立中亚统一交通网络计划的一部分。

乌兹别克国内同样存在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正在积极向乌兹别克年轻人推广汉语。凭借在中国的学习,毕业生回国后非常受欢迎,因为中国公司进入乌兹别克的数量连年增加。乌兹别克国内的人对中国的介入给予正面评价,认为中国在帮助乌兹别克向前发展。

俄罗斯和乌兹别克在国际组织中积极合作,各级会议不断举行,但乌兹别克对俄罗斯的兴趣正在下降。这适用于政治和经济领域。

2016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为27亿美元。贸易和经济合作主要侧重于能源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乌兹别克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在俄罗斯的务工人员收入组成。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齐约耶夫于2017年4月访问俄罗斯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这次访问中签署了许多合同,总金额超过150亿美元。总的来说,在乌兹别克政权发生变化后,各个国家在乌兹别克的贸易额达创纪录地增长了260%。

在军事领域,俄罗斯是乌兹别克的传统武器供应国,据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称,2020年乌兹别克将实施一项方案,为陆军配备俄罗斯现代武器。美国可能成为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唯一竞争对手。

乌兹别克正像以前那样,尝试在其伙伴之间实行多媒介平衡政策,即使在某个时候向一侧倾斜,后面的情况也趋于稳定。这可以从“俄-乌-中三角形”的例子中看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乌兹别克已拉近与中国关系,但随着国内政治精英的换血,其目光再次投向了俄罗斯。

3. 吉尔吉斯斯坦

中国与吉尔吉斯关系特点,和中国与其他中亚国家关系特点很相似,即合作的重点在经济领域,但与其他中亚国家不同的是:对于吉尔吉斯而言,俄罗斯是最大的经济伙伴。吉尔吉斯是欧亚经济联盟、关税同盟的成员国之一,但尽管如此,中国正在逐渐蚕食吉尔吉斯市场。

中国影响吉尔吉斯的主要工具是贷款。吉尔吉斯工商会副主席阿帕索娃曾说,“合作多年以来,中国向吉尔吉斯提供了20亿美元的一次性赠款,以及18亿美元的贷款”。这些贷款支撑起了吉尔吉斯的经济,但隐含着某种风险。2016年吉尔吉斯国债是41亿美元,其中约44%来自中国。中国暂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但债主总是可能会影响吉尔吉斯的外交决定的。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吉两国在基建领域合作活跃。中国是吉尔吉斯项目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投资方,比如说变电站"Datka”、输电线路“ Datka-Kemin“等。

俄罗斯与吉尔吉斯的合作,对吉尔吉斯来讲,暂时仍然是首要工作。这个正确的政治理解能够帮助吉尔吉斯处理好欧亚经济联盟、关税同盟内的事务,同时还能致力于亚欧经济联盟一体化、新丝绸之路项目一体化。俄罗斯也有兴趣跟中国配合,共同开发其中亚各个伙伴的中转业务潜能。俄吉两国都在努力建设互惠互利的双边关系。

俄罗斯水利曾获得在吉尔吉斯境内建造水力发电厂的许多合同,但由于建设存在困难,吉尔吉斯于2016年决定退出该协议。因此,有评论认为两国关系冷淡,但总理在接受RIA新闻采访时敦促不要将这个问题政治化,他说这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吉尔吉斯方面尤其不反对俄罗斯公司参与此类设施建设的招标工作。

俄吉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同样是重中之重。吉尔吉斯的地缘位置很好,它离阿富汗非常近,使得自身在地区安全与国际反恐等议题中话语权很高。俄吉两国也在集安组织中紧密合作,吉尔吉斯国内的坎特军事基地也驻扎着俄罗斯军队。现在两国正在进行谈判,以期在吉塔两国边境上再添加一个新的军事基地。

俄吉两国也正在加强文化联系,积极交换留学生。吉尔吉斯新建了一所名为“以鲍里斯·叶利钦命名的吉俄斯拉夫大学”,该大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存与发展俄语、文化、俄语教育”。这就为俄罗斯发展“软力量”、加强文化联系提供了大本营。

与哈萨克不同的是,俄罗斯在吉尔吉斯的地位很稳固。双方在文化、历史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功,不过重中之重在与能源与军事领域。如果谈及中国,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影响模式,其实质是通过扩大联合投资项目、提供低息贷款,逐步影响吉尔吉斯的国家经济。

4. 塔吉克斯坦

自苏联解体后,中国像同其他中亚国家建交那样,与塔吉克建立关系。中国希望尽快解决边境问题,当与塔吉克谈判时,塔吉克往往将一部分争议土地主动转交给中国。

也如同在中亚的很多国家那样,中国提供给塔吉克许多优惠贷款以发展经济,但实际上我们看到,塔吉克已经无力偿还债务,而中国尝试在谈判中将其作为一项施压工具。所获取的资金被用来发展基建、能源、资源开采等项目,而负责这些项目的都是些中国公司。

中塔合作的另一个重点是与“三股势力”的斗争。2016年,中国联合塔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对抗恐怖主义。也是在2016年,中塔两国进行了大规模反恐军事演习。这绝不意味着中国打算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安全问题,而是意味着“中国已准备好这么做”。单对塔吉克来说,这项合作对自身非常有益。因为塔吉克的国家安全问题长期以来都非常的尖锐。

塔吉克国内有两所孔子学院,中塔两国都在积极地交换留学生,2016年塔吉克派到中国的留学生为2500人。

俄罗斯与塔吉克的合作触及方方面面,即有外部经济之联系,又有为保障地区与国家安全之联系。

2016年俄塔两国的贸易额为6.88亿美元,而2015年则是8.15亿美元。原因在于俄罗斯出口到塔吉克的商品量减少。尽管贸易额降低,但俄罗斯在塔吉克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仍很大。塔吉克目前是加入关税同盟的候选国之一。此外,俄罗斯也是塔吉克海外劳工最中意的工作国之一。

俄塔两国将地区安全作为重点,在国际组织框架下紧密合作,比如说集安组织、上合组织、欧安组织、联合国。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俄塔两国的关系首先是盟友,此外,普京也提到,两国在所有的国际组织中立场相同。

塔吉克国内同样有正在运营的俄罗斯军事基地,其至少会运营到2042年。在军事基地中布置了俄罗斯最新科技与武器。

此外,俄塔两国也在文化、教育领域开展合作。1996年在塔吉克国内建立了俄罗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学,旨在为俄罗斯与塔吉克培养能力出众的干部,以及保存、发展两国的文化联系。

目前我们能看到,对于塔吉克而言,其外交的重点是俄罗斯。中国则尝试通过联合投资项目、贷款、联合行动以保障中亚地区安全的手段,与塔吉克展开合作。

5. 土库曼斯坦

中国与土库曼建交相对容易,一是因为两国不接壤,没有争议领土,二是土库曼天然气储量巨大,十分吸引中国。土库曼并不是上合组织成员,因此两国的接触基于双边框架,这也让中国很轻松。

中土两国的合作重点是能源领域。中国在土库曼的大部分投资资金,都与资源开发、金融和交通运输项目有关。2009年“中亚-中国”管道投入使用,是两国的面子工程之一。目前来看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仍没有达到顶峰,中国不断地扩大进口天然气体积。此外,中石化在土库曼境内从事油田的开发与运维工作。中国释放给土库曼能源公司贷款,以发展其能源领域。中国给土库曼天然气开发总共拿出了120亿美元,这帮助土库曼扩大了天然气出口的潜能。

中土两国基于一带一路项目积极合作,尤其是土库曼将建设好现代化铁路,已发展运输行业。

俄土关系定位为战略伙伴,相关协议于2017年两国总统见面时签署。土库曼将俄罗斯称为“主要伙伴”,而中国则是“主要经济伙伴”。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土库曼仍保留着影响力,但经济领域的领导者则是中国。2016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因价格方面未达成一致,撕毁了购买土库曼天然气的协议。因为此事,土库曼遭受的损失大概有10亿美元。于是土库曼尝试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将其弥补。

根据联合国大会第50/80号决议,土库曼被承认是“中立国”。特殊的地方在于:如果联合国不反对,那么这项决议就不能被取消。土库曼从地区安全体系中脱离出来,因此承受着外部的威胁,这些威胁显然与中亚各国的利益相冲突。此外,土库曼是个中立国,她不是任何欧亚组织的成员国,包括独联体。

事实上,在土库曼我们能够看到,俄罗斯与中国明显在各自领域发挥着影响力。俄罗斯在经济领域打了败仗,但政治领域保存着影响力。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政治上的合作是出于不得已,因为土库曼没什么好办法向西发展。

6. 结论

通过观察中亚五国与中国、俄罗斯关系的趋势,会发现各国的外交策略都有自己的特色,然而还是能得出某种规律来:

  1. 对于与中国存在共同边境的国家,尤其是哈萨克与塔吉克,它们通常通过转让争议领土来尽快与中国建交。中国则是通过灵活外交来实现这一目的的,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反复呼吁:如果两国间存在着类似的领土争议,那么不可能实现高效合作。
  2. 对于中亚五国,中国都是(或者曾经是)他们的低息债主。在几个中亚国家中,中国持有了其大约一半的国债,这使得中国在该国政府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对俄罗斯而言,这种情况意味着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受损,因为俄罗斯没办法也为这些国家提供低息贷款。
  3. 中亚五国的另一个共通点是与中国和俄罗斯进行投资合作。2013年以后,来自中国的投资开始控制中亚五国,双方开始建立合资企业,中国公司也被发展大项目吸引而来,即使是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他们作为欧亚经济同盟,也依然在自家项目中优先吸引中国的投资者和承包商。
  4. 中国在中亚五国项目数量的增多,引发了各国居民的不安。他们担心中国人租赁土地并在上面建造厂房后,会将本地人开除,转身吸引中国人来这里工作。
  5. 此外,通过交换生项目,很多当地的学生到中国去学习,一部分人后来直接留在当地工作。事实上造成了人才的外流,这些人不会帮助发展中亚国家了。中国在这里的“软力量”要比俄罗斯的更有效。
  6. 毫无疑问,俄罗斯主导并保障着地区安全。中亚国家的大部分武器购自俄罗斯,而且在塔吉尔与吉尔吉斯有俄罗斯的军事基地。中亚五国在集安组织框架下相互合作,打击贩毒与恐怖主义。尽管中国一直尝试不加入任何国际准军事组织,但还是有个例外,即2016年联合塔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组成四方小组,展开与恐怖分子的斗争。
  7. 政治层面上,五国中的很多选择与俄罗斯合作,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口惠而实不至,比如说哈萨克,作为俄罗斯主要盟友之一,在重大问题上从来没支持过俄罗斯。

总之我们看到,中国开始通过经济手段影响中亚,而俄罗斯则是在安全话题上影响中亚。中俄两国的“分布式”影响显然威胁了俄罗斯在中亚的原有影响力,因为在中国在巩固了经济手段后,可以将影响力扩大到其他领域中,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正在执行第一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亚五国,指的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自苏联解体以来,这些曾经的加盟共和国,如今独立自主的国家,与中国之间构建起了一种复杂而又日益紧密的联系。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地缘政治的变迁、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双方各自的国家战略而不断演进。历史的基石:苏联解体与.............
  • 回答
    中亚五国,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不仅仅是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这五大主导民族的家园,更是一幅由众多民族和语言交织而成的斑斓画卷。自古以来,这里便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丝绸之路的繁荣,征服者的到来,以及后来的迁徙和定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塑造了今日中亚丰富多彩的民族构成。一.............
  • 回答
    中亚五国的历史溯源:从草原帝国到现代国家的漫长征程中亚,这片被古老丝绸之路串联起来的辽阔土地,孕育了辉煌的文明,也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今天我们熟知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五个独立的国家,它们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缘政治演变、民族融.............
  • 回答
    中亚与西亚的盐,在中世纪的丝绸之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维系生命、增添风味的必需品,更是承载着财富、权力和文化交流的载体。 中亚五国的盐产地:大地的馈赠,丝路的命脉中亚地区,地处内陆,却孕育着丰富的盐类资源,这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广袤的盆地、古老的湖泊以及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这五国.............
  • 回答
    中亚五国与中东地区在视觉风格上的差异,并非简简单单的“画风”问题,而是深深植根于其截然不同的历史演进、地理环境、民族构成、文化融合以及宗教信仰等复杂因素。如果我们尝试用更生活化的语言去描绘这种区别,就像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厨房,虽然都用来烹饪,但食材、调料、烹饪习惯和最终端出的菜品,都有着显著的“风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首都,确实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都离国境线不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里说的“距国境线近”是一个相对概念。中亚国家地域辽阔,许多城市的.............
  • 回答
    俄罗斯再次吞并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可能性,从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历史演变来看,可以说是非常低,几乎不可能。但为了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历史背景回顾: 沙俄时期: 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通过军事征服,逐步将中亚地区纳入.............
  • 回答
    关于沙俄帝国为何没有对中亚五国(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原住民进行大规模屠杀,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考量,而非简单的“不杀”或者“杀得不够多”。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俄国在中亚的扩张逻辑和实际操作。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大量屠.............
  • 回答
    要评价新疆自治区的综合实力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对比,需要从经济、人口、资源、地理位置、工业基础、科技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地缘政治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尝试以一种更为自然、不那么“AI”的口吻来呈现:宏观视角.............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东亚”概念的复杂性和认同感的形成过程。简单地说,“东亚”这个地理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并非仅仅由五国构成,更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在历史、文化交流以及现代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渐演变和被使用的。而“国人”称自己为“东亚人”,背后也涉及了身份认同的多个层面,并非仅仅是基于.............
  • 回答
    长平之战,这场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秦赵两国之间的殊死较量,其惨烈程度即便时隔千年,依然令人扼腕。秦国虽然最终取得了“围歼赵军主力”的辉煌胜利,却也为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其国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空前虚弱”。然而,让人颇感不解的是,在这秦国元气大伤之际,原本与秦国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六国,为何纷.............
  • 回答
    绝境求生:阿睦尔撒纳为何向清朝伸出援手,而非沙俄或中亚群雄?准噶尔内战的烽火,一度燃遍了广袤的中亚草原,而阿睦尔撒纳,这位曾意气风发的准噶尔首领,在昔日兄弟的刀剑下沦为丧家之犬。然而,在濒临绝境的关头,他却将目光投向了那个曾是他敌对国家的东方巨龙——清朝,而非他曾经的盟友沙俄,亦或是地缘上更近的诸多.............
  • 回答
    中亚地区遍布着众多的“斯坦”国,这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渊源。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投向这片土地的核心——伊朗语系。“斯坦”的根源:来自伊朗语系的远古回响“斯坦”这个后缀,说白了,源自古老的伊朗语系词汇 “stān”。在波斯语、库尔德语、普什图语等伊朗语族语言中,“stān”的意思是.............
  • 回答
    清朝在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确实对中亚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行动,但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征服”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巩固边疆、稳定局势、维系宗藩关系的战略延伸。平定准噶尔后的余波与战略调整乾隆皇帝将平定准噶尔视为其“十全武功”的压轴之作,其战略意图远不止于消灭一个汗国。准噶尔长期的独立与向西扩张,对清.............
  • 回答
    图瓦人,这个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东麓,与蒙古国接壤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渊源确实有些复杂,既与西伯利亚的古老居民有关,也与中亚突厥语族群的迁徙和融合息息相关。要准确界定他们在蒙古帝国时期是“来自西伯利亚突厥语人群”还是“被征服的中亚突厥语人群”,需要更细致地梳理历史脉络。首先,从渊源上讲,图瓦.............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为什么一些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人们对华人(主要指中国大陆移民或游客)可能存在不够友好的情绪,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议题,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并非所有中亚民众的普遍看法,更多的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背后有着深.............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了中亚地区复杂而迷人的历史变迁。契丹(西辽)和蒙古人确实是中亚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最终中亚的主体民族变成了突厥人,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原因。咱们就慢慢道来。首先,得把时间线捋清楚。契丹(辽朝衰落后): 契丹族,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他们建立的辽朝。辽朝在112.............
  • 回答
    要聊中央五(CCTV5)和英超联赛之间这些年的“分道扬镳”,谁的损失更大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这背后牵扯的利益关系和受众群体都相当复杂。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咱们先看看中央五(CCTV5)这边,少了英超,他们到底“损失”了啥? 曾经的“金字招牌”没了: 别的不说,英超联赛在中国的火.............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足球比赛里,后卫线的那些事儿,特别是五后卫体系下的边翼卫和四后卫体系下的边后卫,以及在532和352阵型中,边翼卫的具体分工。 五后卫体系的边翼卫 vs. 四后卫体系的边后卫:职能上的根本区别要理解这个区别,首先得明白这两种后卫线结构给球员带来的空间和任务变化。1. 四后卫体系的边.............
  • 回答
    在《圣斗士星矢》这部经典作品中,尽管紫龙以其深厚的实力、冷静的头脑和坚毅的性格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但若论“最厉害”,他确实难以稳坐头把交椅。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作品的设定、人物的成长轨迹以及与其他黄金圣斗士的对比来细细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紫龙在五小强中的实力绝对是顶尖的。他身为天秤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