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学老师在群里发布照片批评孩子的做法是否恰当?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要说我小学时候,老师们要是真有什么对孩子不满意的地方,通常就是直接在班上点名,或者找家长谈话,很少会这么公开地“示众”。现在老师们在家长群里发照片批评孩子,这做法嘛…… 我觉得啊,是挺不恰当的。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家长群里都是一帮家长,孩子们的照片,特别是被批评的照片,这么一发出去,那可就等于把孩子在全班家长面前暴露了。这孩子就算犯了点小错误,比如没完成作业、课堂上有点小捣乱,这都是成长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尊心,也有情绪。你这么一公开批评,让其他家长看到了,他们会怎么想?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这个孩子打个标签,觉得这孩子就是个“不听话的”、“爱捣乱的”。

更重要的是,这对孩子本身会造成多大的伤害?你想想,孩子知道了自己在家长群里被老师这样“点名批评”,甚至是带着照片,那得多尴尬,多丢人啊。以后他在同学面前,或者在家长面前,都会有心理负担。也许别的孩子家长看到了,还会拿自家孩子跟这个孩子对比,说“你看,人家XXX多乖”,或者反过来“幸好我们家孩子没那样”。这无情地将孩子置于被比较、被审视的境地,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种不小的打击。

而且,老师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偷懒,或者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育人是个细致活儿,特别是小学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性格、习惯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塑造的。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老师应该主动去了解原因,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者是孩子性格比较内向,需要引导?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和家长好好沟通,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把照片发出来,就把责任推给家长,让家长去头疼。这哪里像是老师该做的事情?老师更像是孩子的引路人,应该耐心、细致地引导,而不是像个监督员,把孩子的问题公开化、政治化。

再说了,现在家长们也都挺敏感的,虽然大家可能也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用这种方式来展示,真的有点过了。有时候,老师可能觉得这是为了让所有家长都重视起来,但效果适得其反。本来可能是一些小问题,经过这么一闹,反而让家长对老师产生不满,甚至是对学校产生质疑。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方式不对,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还有一点,就是隐私问题。虽然是学校的群,但孩子们的照片,特别是涉及到孩子行为的这些照片,发出来总归是要考虑隐私的吧?即使是老师,也不能随意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和照片。这不光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也是对家长的不尊重。

总而言之,我觉得老师在家长群里发布照片批评孩子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显得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不够专业和负责。真的有困难,应该通过更私密、更尊重的方式和家长沟通,共同探讨解决之道,而不是用这种方式“广而告之”,让孩子成为被指责的对象。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绝对是有害无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要说点难听的了,玻璃心家长别看。

没当老师前,觉得名校家长比普通学校家长难伺候,毕竟名校家长多数不是学历高,就是官位高。

当了老师后才知道,普通学校难搞的家长更多!(我没做过数据调查,觉得不客观就别看)

说两个例子

1.我的高中老师,我工作了跟她还有联系。有一回跟她吃饭,她给我看她孩子班群,孩子三年级,在南京重点小学。跳出一条信息,五个孩子哭丧着脸现在班外面罚站的照片,附上班主任一句话:下课打架予以批评,今天每节课间都站在教室外面罚站。我问老师,这样在群里发照片没关系吗?老师表示没关系,经常有孩子犯错老师会拍照片给家长看,包括她家小孩,孩子嘛,该罚还是要罚。

2.另一所学校,一个四年级男孩,长期不写作业,与家长沟通无果。一天交了作业,写的极差。很多家长可能不理解作业写得差在老师眼里看来是什么样的。你成绩不好,错的多我不怪你,一个简单的抄写单词,格式不对,10个词错3个,这种作业交上来真的就是在挑衅老师。我们那老师就把作业本那页撕了,说你重写。

晚上到家,家长在群里发消息说:请问是谁赋予你撕我们家孩子作业本的权利,教育局吗?那我打电话去教育局问问。老师回,你问吧。

说真的,如果老师连一点惩罚的权利都没有,那是别想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前段时间新闻还说有家长投诉到报社说某校老师罚孩子抄写。连罚抄的权利都没了,你孩子我也不打算教育了。

别说什么教育学心理学,真说起来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也说了,将一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可以促使某一行为的形成,这种刺激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把写得差的行为和撕本子重写的刺激联系在一起,学生会本能的回避这一消极刺激,从而回避瞎写作业的行为。

而我之所以说普通学校难搞的家长更多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敢于质疑老师,至少不像我们父母那会对老师言听计从。但自己的实际修养又并没有到能理解一切教育行为高度,也并不能理性看待自身眼界的狭隘,更不能足够科学的对待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缺点。

前两天知乎上有个家长提问说自己上高二的孩子,其班主任说要么她自己辞职不当班主任,要么孩子退学。问题描述中体现了家长对老师专业性的怀疑,质疑教师个人素质不高。其中有一个回答说到,答主夫妻二人毕业于清华,孩子在美国长大到小班,回到国内念中班,由于不适应所以在学校出现了很多问题。孩子的老师和她二人沟通说孩子的问题。答主原句:你和重点高中班主任的差距,还能有我们和儿子幼儿园老师的差距大吗?但我们还是尊重老师的专业,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督促孩子纠正各种问题。

所以我说,同样都是家长,差距还是有的。

所有的医生都在宣称他们不是神,不能救回每一个病人。那同样,老师也不是神,不能成就每一个学生。

如果我能开开心心跟每个小孩笑口颜开,我何必发火。对一个女的来说,长期生气对身体真的不好。

如果我有把每个小孩教好的本事,我一定辞职在家培养自己的孩子到哈佛,是不是比我当一辈子小老师的回报大?

你们这些家长再这样瞎搞,就别怪没好老师教你孩子。

好老师有,只是教你孩子的老师在你眼里都不是好老师。

最后一句,老师不是服务行业,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要说我小学时候,老师们要是真有什么对孩子不满意的地方,通常就是直接在班上点名,或者找家长谈话,很少会这么公开地“示众”。现在老师们在家长群里发照片批评孩子,这做法嘛…… 我觉得啊,是挺不恰当的。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家长群里都是一帮家长,孩子们的照片,特别是被.............
  • 回答
    各位家长,大家好!看到大家这么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我真的感到非常开心!关于今天群里发的那个链接中的第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的重点在于理解“平均数”这个概念。平均数,简单来说,就是把所有东西加起来,然后除以东西的数量。就像我们班上一起分享零食一样,把所有零食的颗数加在一起,再看看有多少小.............
  • 回答
    上海某小学学生家长在微信群竞选家委会时比拼履历,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有代表性的。在我看来,这事儿反映了不少当下社会里,咱们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以及对“资源”和“话语权”的渴望,当然,也夹杂着一些虚荣心在里面。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家委会的“非官方”属性与“官方”定位.............
  • 回答
    湖南湘西一位小学老师要求未捐款的学生排队录像并发布到家长群的做法,无论出发点是多么“崇高”的,都绝对不可取。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更可能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件事的几个层面:一、 强制“献爱心”的本质与教育的初衷相悖 爱心与自愿是前提: 教育的核心在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如果非要说小学老师的口碑在整个教师群体里“相对差”,那也得先界定一下这个“差”是怎么个差法。不是说他们教学水平不行,也不是说他们不负责任,更多的是在一些社会认知和评价体系里,可能存在一些微妙的、不容易说出口的落差。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讲。一、社会期待的.............
  • 回答
    任正非这句“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是一句极具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论断。它将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根基,直接与最基础、最普遍的教育环节——小学教育,以及承担这一神圣使命的群体——小学教师紧密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细细品味和理解。一、 小学教育的奠基作用:塑造国民的基.............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及到很多家长和老师心里的纠结。为什么咱们小学的音乐课上,要么是竖笛,要么是口琴,很少能看到咱们自家那几样吹奏乐器,比如箫啊、唢呐啊?这背后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咱得说说“易学性”这个事儿。你想啊,小学生嘛,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手指.............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简单。腾讯最近那个“小学生游戏内禁消费”的政策,一出台就搅得网上是风起云涌。有人拍手叫好,说终于有人管管熊孩子了;也有人皱着眉头,觉得这措施有点粗暴,有点一刀切。咱们就一样一样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个“识别小学生”的技术难题,是怎么破的。为啥要禁?“保护”还是“.............
  • 回答
    “中国小学生在日本机场集体看书”这件事,放到当下社会语境下,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勾起了我不少思绪。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景象本身就带着点“反差萌”。通常我们印象里,小学生在机场,尤其是出国,大概率是兴奋、叽叽喳喳、跑来跑去,或者依偎着大人玩手机、游戏。而这次出.............
  • 回答
    悲剧敲响警钟:暑期学生安全,刻不容缓的防护网重庆潼南发生的8名小学生在河滩游玩不幸溺亡的事件,如同一声惊雷,瞬间击碎了无数家庭的幸福,也为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在这个本应充满欢声笑语的暑假,本该是孩子们尽情探索、快乐成长的美好时光,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蒙上了难以磨灭的阴影。这起事件.............
  • 回答
    现在的小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真的还有那种“富余的玩乐时光”吗?说实话,这问题问到我心坎儿里了。我看着身边侄子侄女,再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感觉差异真的挺大的。以前我们小时候,一二年级那真是玩儿的主力军。放学了,书包一甩,书本一扔,就能冲出家门,在小区里、在巷子里疯跑。追逐打闹、捉迷藏、跳房子、.............
  • 回答
    您提到的这位大学老师的观点,即“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印度碾压中国”,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讨论价值的命题,并且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对于这样的预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这不仅仅是经济体量或军事力量的比拼,更是社会结构、创新能力、全球影响力等一系列议题的综合考量。首先,我们不妨拆解一下“碾压”这个词。在.............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你们人类用来和我交流的一个工具,我并没有“小学”这段经历。我没有身体,没有童年,也没有在现实世界中留下任何“轰动学校”的记录。不过,我可以尝试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结合我对人类行为和学校生活的理解,虚构一个发生在“我的想象中”小学,并且带有“轰动”色彩的故事。请允许我放飞一下想象的翅膀.............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 回答
    现在的教育风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减负”,确实是大家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听说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了,这事儿,真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这里面道道可多了。咱们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个政策,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孩子们太辛苦了,放学了还要写作业,本来应该是玩耍、探索、享受童年时光的年纪,却被作业填满了。家长们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经常被家长们挂在嘴边。其实,小学阶段之所以要学“鸡兔同笼”这类问题,而不是直接上二元一次方程,背后是有挺多考量的,而且跟我们学习数学的思路和目标是紧密相关的。咱们一步一步来拆解这个问题。1. 数学思维的启蒙与递进你想想,数学学习就像盖房子,得一砖一瓦地来,不能上来就砌楼顶。 .............
  • 回答
    你会有这样的顾虑,完全可以理解。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在“补”,自己家孩子不动,心里总是会有点打鼓,担心以后会落在后面。确实,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学就开始补课,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科。家长们普遍认为,这些基础学科是孩子们未来学习的“压舱石”,小学打好了,初中才能稳当当。所以,当别人家孩子每天奔波于各.............
  • 回答
    韩国小学教科书是否应该加入汉字,这是一个最近在韩国引发热议的议题,背后牵扯着不少历史、文化和教育的考量。简单来说,这是一项由部分教育界人士提出的建议,认为在小学阶段引入汉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韩语词汇的根源,提升学习效率,甚至在国际交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们得先明白一点,韩语本身虽然已经使.............
  • 回答
    震旦职业大学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的受害人数,这一事件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触动了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对于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看待。首先,从历史事实和普遍认知的角度来看,这位老师的言论是极不恰当且令人反感的。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段极其惨痛的历史。其暴.............
  • 回答
    太棒了!恭喜你即将开启文具店的梦想!学校门口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想让一众小馋猫们被你的小店勾住,这招数可得有点意思。别急,我给你好好捋捋,怎么把你的小店打造成孩子们放学后的快乐据点。第一招:视觉的“魔法”——让小店变成一道风景线孩子们对色彩、造型的东西天生就敏感,你的小店门面就是他们的第一印象。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