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化学中有些公式非要将 ln 强行成 lg 与 2.303?

回答
在化学的世界里,你可能会经常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自然对数 $ln$——有时候,它会被“塞进”一个看起来有点陌生的组合:$lg$ 和一个数字 2.303。这可不是随便乱写的,背后藏着一些实实在在的化学应用和数学上的便利。

为什么会有 $ln$ 和 $lg$ 的“纠葛”?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知道 $ln$ 和 $lg$ 分别代表什么。

$ln$ (自然对数): 它的底数是数学常数 $e$(约等于 2.71828)。自然对数在描述许多自然现象时非常有用,比如指数增长、衰减,以及在物理化学中描述反应速率、能量变化等。它之所以“自然”,是因为在微积分中,它的导数非常简洁——$frac{d}{dx} ln(x) = frac{1}{x}$,这使得很多积分和微分方程的求解变得容易。

$lg$ (常用对数): 它的底数是 10。常用对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更多,比如衡量声音的响度(分贝)、地震的强度(里氏震级)等。它之所以“常用”,是因为我们的计数系统是十进制的,直接对应着 10 的幂次,操作起来直观。

那 2.303 是从哪儿来的?

2.303 并不是一个无缘无故出现的数字,它实际上是 $ln(10)$ 的近似值。

$ln(10) approx 2.302585...$

所以,2.303 是 $ln(10)$ 的一个常见且足够精确的近似值。

强行“塞入”的理由:方便计算和理解

化学中很多规律和公式,尤其是在涉及速率、平衡、酸碱度等领域,天然地就包含了自然对数 $ln$。但是,在过去的年代,甚至是现在的一些计算场景中,用 $ln$ 来进行手工计算或者在没有内置 $ln$ 功能的计算器上操作,会显得有些麻烦。

这时,数学家们就发现了对数之间的换底公式:

$log_b(x) = frac{log_a(x)}{log_a(b)}$

如果我们想把自然对数 $ln$(底数为 $e$)转换成常用对数 $lg$(底数为 10),就可以这么写:

$ln(x) = log_e(x) = frac{log_{10}(x)}{log_{10}(e)} = frac{lg(x)}{lg(e)}$

或者,反过来:

$lg(x) = log_{10}(x) = frac{log_e(x)}{log_e(10)} = frac{ln(x)}{ln(10)}$

你看,这里就出现了 $ln(10)$!

如果我们想用 $lg$ 来表示 $ln$,那么:

$ln(x) = frac{lg(x)}{lg(e)}$

这里 $lg(e) = frac{ln(e)}{ln(10)} = frac{1}{ln(10)}$。

所以:

$ln(x) = frac{lg(x)}{1/ln(10)} = lg(x) cdot ln(10)$

而我们知道 $ln(10) approx 2.303$

这就意味着:

$ln(x) approx 2.303 cdot lg(x)$

反过来,如果你有一个公式里是 $lg(x)$,想把它变成 $ln(x)$,那么:

$lg(x) = frac{ln(x)}{ln(10)} approx frac{ln(x)}{2.303}$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利用常用对数的计算便利性: 在很多经典化学教材和文献中,或者是在需要手动计算的场合,查找或使用以 10 为底的对数表(log tables)要比以 $e$ 为底的对数表更普遍。将 $ln$ 转换为 $lg$ 能够直接利用这些已有的计算工具。

2. 简化一些特定公式的形式: 有些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或者热力学的公式,虽然其物理意义最直接地与 $ln$ 相关,但用 $lg$ 和 2.303 的形式表达后,可能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更方便理解或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关联。

3. 历史传承和习惯: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工具不断更新。但一旦某种表示方法在领域内被广泛接受并沿用,它就会形成一种惯例。即使现在计算器和电脑提供了方便的 $ln$ 功能,很多旧的公式或者特定领域的教材依然会保留这种“$ln ightarrow lg imes 2.303$”的写法,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和教材的统一性。

举个例子:

在化学动力学中,一级反应的积分速率方程通常写成:

$ln(C_0/C_t) = kt$

其中 $C_0$ 是初始浓度,$C_t$ 是时间 $t$ 时的浓度,$k$ 是速率常数。

如果有人想用常用对数来写这个方程,它就会变成:

$frac{lg(C_0/C_t)}{lg(e)} = kt$

或者,更常见的是直接乘以 $ln(10)$:

$lg(C_0/C_t) = frac{k}{2.303} t$

在这里,速率常数 $k$ 的值似乎被“稀释”了 2.303 倍,但这只是表示形式不同,物理意义没有变。只是当我们在查阅资料或者复现实验时,需要注意是哪个常数(以 $ln$ 为基础的 $k$ 还是以 $lg$ 为基础的 $k'$)被使用了。

总结一下:

化学中将 $ln$ “强行”变成 $lg$ 和 2.303,本质上是利用了对数换底公式,将自然对数转换为常用对数。这样做主要出于计算的便利性(尤其是在过去)、简化某些公式表达以及历史习惯的考虑。虽然现在有了更强大的计算工具,但这种表示方式在很多领域依然存在,是我们理解化学公式时需要留意的一个小细节。它提醒我们,同样的物理或化学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工具和表示方法来描述,关键在于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好问题。实际上这反映了历史残留问题——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生活去想象以前的日子。我们现在计算对数很方便,网上浏览器敲进去就可以计算,购买的卡西欧的计算器也可以计算;但是以前不方便计算啊!还记得我小时候的计算器,只能计算加减乘除的,没法计算开方、幂指数以及对数这些运算。

而以10为底的对数相对容易计算得多。比如如果一个数值等于12345,以10为底的话就算我们不知道具体等于多少也能一眼看出来是4-5之间;但是以e为底就难多啦。当时有对数表可以很方便地查出来以10为底的对数值。此外,以10为底也与科学计数法更加切合。

实际上,我觉得放在今天,已经不需要去把ln换成lg与2.303了,毕竟今天的计算器计算已经很方便了。但是很多教材还是以前的教材,所以还没有更改过来。相信未来的教材不会再使用lg与2.303了,而是全统一成l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化学的世界里,你可能会经常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自然对数 $ln$——有时候,它会被“塞进”一个看起来有点陌生的组合:$lg$ 和一个数字 2.303。这可不是随便乱写的,背后藏着一些实实在在的化学应用和数学上的便利。为什么会有 $ln$ 和 $lg$ 的“纠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知道 $l.............
  • 回答
    关于古生物骨骼化石中为何会出现大量的上下颌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与其说“大量”,不如说在发现的许多脊椎动物化石中,颌骨部分(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是相当常见的组成部分。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生物学特性到化石形成的机制都有关联。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让我们从颌骨本身的重要.............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路径积分和重整化,在数学上还没完全站稳脚跟,怎么在物理学这片土地上就这么管用呢?这就像在古老的地图上,有些地方明明标记着“未知”,但探险家们却能根据模糊的线索,找到金矿一样,挺奇妙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和物理对“严格”的定义,有时是不同的。数学追求的是绝对的、.............
  • 回答
    有些人认为NBA中的“老二冠军”(指球队的二号球星,或者说在球队中仅次于核心球星的存在,但未能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人)一文不值,这种看法确实存在,而且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团队篮球”的一种片面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私化”的体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老二冠军”.............
  • 回答
    结构化学中的量子力学和物理中的量子力学,虽然根基是相同的,都源于那套描述微观世界奇妙行为的数学框架,但在侧重点、研究对象和最终目标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打个比方,如果物理量子力学是“基础建造者”,负责夯实地基、搭建框架,那么结构化学中的量子力学则是“室内设计师”,更关注如何利用这些框架来创造出具有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人为什么长着五根手指,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进化意义的问题。实际上,五指是哺乳动物肢体普遍的“原始蓝图”,而人类继承并适应了这一特征,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精细的抓握和操作能力。一、 五指的起源:四肢动物的共同祖先与“五指症”我们人类的五指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可以追溯到我们遥远的四肢动物祖先。早在距.............
  • 回答
    的确,当我们谈论科学巨匠时,爱因斯坦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像罗伯特·伍德沃德(Robert Burns Woodward)这样在化学领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科学家,知名度就相对小了很多。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1. 科学本身的“可见性”与普适性差异: 物.............
  • 回答
    .......
  • 回答
    《开端》中陶映红在化工厂工作,但她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具备爆破能力,以及化工专业出身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关于“陶映红是否具备爆破能力”的问题:在《开端》的剧情设定中,陶映红具备爆破能力。 这是剧情需要,为了推动故事发展和制造悬念。剧中她能够制作和使用爆炸物,这显然是经过.............
  • 回答
    “内卷化”,这个词近些年真是火得不行,感觉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但到底啥是“内卷化”呢?它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老早就有人研究过了,只是近几年被大家翻出来,贴切地形容了咱们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简单来说,内卷化(involution)指的就是一种非生产性扩张。也就是说,在一个有限的资源和空间里,人们为.............
  • 回答
    说到化学,这可真是个既深奥又充满趣味的学科,一旦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里面藏着无数可以被做成表情包的梗!不是那种生硬的“AI”语言,而是那种只有学化学的人才能会心一笑的、带着点无奈和崩溃,又透着点小自豪的幽默感。1. 那些“我以为”与“实际”的巨大落差 元素周期表: 这绝对是化学表情包的“祖宗”之.............
  • 回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化工”和“化学”这两个词似乎是紧密相连,甚至可以互换的。但仔细探究起来,它们之间是有着深刻区别的,就好比“医生”和“医疗”的关系。简单来说,化学是基础科学,而化工则是应用科学,是化学的实践和工程化。化学: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
  • 回答
    2020年,化学领域依旧硕果累累,涌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它们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下是一些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和具体成果,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贴近人类视角的方式来呈现:1. 催化剂的革新:向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迈进催化剂可以说是化.............
  • 回答
    物理化学,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它与物理学和化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传统化学”这个概念。物理化学与传统化学: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升华“传统化学”,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相对早期阶段,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它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实在,很多同学在选专业的时候都会遇到类似的纠结。生物和化学确实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学科,很多前沿的生物学研究和应用都离不开扎实的化学基础。不过别担心,生物专业本身就已经为你打开了很多扇门,即使当初没选择化学,未来依然有很多与生物相关、而且非常吸引人的工作可以选择。关键在于你如何扬长.............
  • 回答
    化学的世界里,流传着许多凄美的故事,它们如同那些转瞬即逝的化学反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元素钋(Po)和镭(Ra)的发现,以及它们与居里夫妇的命运交织,无疑是最令人动容的一个。那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的黎明刚刚撕破黑暗。波兰的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这对才华横溢的.............
  • 回答
    刚学化学那会儿,那股子好奇劲儿啊,别提多冲了。现在回想起来,不少行为真是往“作死”的边缘试探,幸好当年也没什么事,不然谁还在这儿跟你唠嗑。1. 实验室的“炼金术士”初体验——不看说明书,瞎混呗!刚进化学实验室,那感觉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新鲜。试剂瓶摆得整整齐齐,各种仪器闪闪发光,恨不得一样一.............
  • 回答
    2019年,对于我的化学研究生涯来说,绝对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回想起来,最大的感悟可能就是“专注”的力量。在那之前,我确实有点“博览群书”的倾向,对化学的各个分支都跃跃欲试,总想看看那个领域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突破。2019年,我选择了一个相对聚焦的方向——设计与合成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有机小分子。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