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钢(来自百度百科)
2007年08月,担任同济大学校长
2010年 | 陈嘉庚生命科学奖 [15] |
2011年 |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16] |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会长 [4] | |
亚太细胞生物学组织主席 | |
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第四届、第五届专家顾问组成员 | |
“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 | |
国家重大基础平台建设专家组成员 |
1998年 | 孤啡肽受体及阿片受体的信号传导机理研究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01年 | 阿片受体磷酸化及其对受体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1年 | 阿片类药物耐受和成瘾的分子机制研究 |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首届) |
2002年 | 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神经信号的转导和赖受依赖中的作用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6年 |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 |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07年 |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7年 | 发现β抑制因子-11是调节CD4+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性的关键因子 | 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 |
饶毅(来自百度百科)
时间 | 期刊名称 | 担任职务 |
---|---|---|
2001-2006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美国)《神经科学杂志》 | 编委 |
2006 | Developmental Biology (美国)《发育生物学》 | 编委 |
2002-2005 | Developmental Brain Research (荷兰出版,美国主编)《发育脑研究》 | 编委 |
2006 | Brain Research (美国)《脑研究》 | 编委 |
2000 | Neuroscience Research (日本)《神经科学研究》 | 编委 |
2006 | PLoS One (美国)《科学公共图书杂志》 | 编委 |
2001-2006 | Faculty of 1000 (英国生命科学网络评论刊物)《千位教授》 | 成员 |
2001-2008 | NeuroSignals (瑞士出版,香港科技大学主编)《神经信号》 | 编委 |
2003-2005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中国) 《科学通报》 | 编委 |
2006 | Cell Research (中国)《细胞研究》 | 编委 |
2005 | Neuroscience Bulletin《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 编委 |
1999 | 《二十一世纪》 (香港) | 编委 |
2004 | 《科学文化评论》(中国) | 编委 |
2004 | 《科技中国》 (中国) | 编委 [18-19] |
2015年9月 | 《知识分子》 | 主编 [2] |
2020年8月 | GENETICS杂志 | 主编辑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