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周围一些中产阶级的子女会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背后原因相当复杂,与社会经济环境、个体认知、教育背景以及文化思潮等多个层面交织在一起。简单来说,一些中产阶级子女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影响共同促成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

一、 社会经济环境的压力与焦虑:

激烈的竞争环境: 当前社会,特别是教育和就业领域,竞争异常激烈。中产阶级子女往往从小就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需要在升学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更好的大学,然后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这种“赢者通吃”的氛围,容易让他们认为,不努力、不够“优秀”的人就会被淘汰,这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不谋而合。
财富和地位的脆弱性: 中产阶级虽然相对稳定,但其地位并非牢不可破。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失业、疾病,或者子女教育上的巨大投入,都可能让一个中产家庭跌落。这种对“跌落”的恐惧,会让他们更加强调自身能力的优越性,并认为成功是个人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而非社会资源的分配结果。
“内卷”的感受: 许多中产阶级子女会感到“内卷”,即付出大量的努力却难以获得同等的回报,或者成功所需的门槛不断提高。在难以改变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一些人会转向从内部寻找解释,认为问题不在于社会结构,而在于个体能力的不足。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社会达尔文主义中将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的观点。

二、 教育和知识的影响:

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误读或片面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本身是一套描述生物演化的科学理论,关注的是自然选择和物种适应性。然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将其挪用和扭曲,将其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社会中的财富、权力和地位分配也遵循着同样的“自然选择”规律。中产阶级子女在接受基础科学教育时,可能接触到进化论,但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容易将生物学概念直接套用到社会现实中。
接触到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潮:
网络与社交媒体: 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中也包括各种思潮。一些网络平台、论坛或社交媒体账号,可能会放大或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例如“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等论调,并将此包装成“励志”或“现实”的说法。
某些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的局限性解读: 一些强调市场竞争、效率优先的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如果被片面解读,也可能被用来佐证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例如认为市场竞争本身就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淘汰低效者。
历史上的极端事件: 某些历史事件,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贫富差距、或者一些国家推行的优生学政策,虽然现在看来是极端和错误的,但其逻辑在某些程度上也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关联。一些人可能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但方向出现了偏差。

三、 个人心理和认知模式:

追求合法化和正当性: 当个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成就时,他们倾向于为自己的成功找到“合理”的解释,以证明自己的地位是应得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为这种“应得性”提供了一个看似科学、公平的理由——“我成功是因为我更优秀、更适应”。
避免责任感和同情心的负担: 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弱势群体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如果认为弱势群体的贫困或失败是其自身能力不足所致,那么社会就无需过多干预,个体也无需为他们的困境负责。这对于一些不愿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或对社会不公感到无力改变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解脱。
塑造自我优越感: 将自己视为“适者”或“强者”,可以满足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优越感的追求。这种心态尤其容易在与那些在社会竞争中不如自己的人对比时产生。
极简主义的解释框架: 社会达尔文主义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直接的解释框架来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将成功和失败简单归因于个体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简单化的解释比理解社会结构性问题、历史成因、资源分配不公等复杂因素更容易接受。

四、 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示范效应:

父母的观念影响: 如果父母本身就有比较强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例如经常强调“靠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和不屑,子女很可能耳濡目染,接受类似的价值观。
周围同龄人的影响: 如果所处的社交圈子普遍存在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认同,那么个体也更容易被同化,将其视为一种“潮流”或“常识”。
对精英主义的推崇: 社会达尔文主义常常与精英主义相结合,认为社会应该由最优秀的人来领导和管理。如果教育体系或社会文化中对精英阶层有过度推崇,也可能间接助长了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认同。

五、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潜在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某些侧面: 在一些推崇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社会中,强调个人责任、最小化政府干预的理念,在实践中可能会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某些观点产生交集。如果这种理念被过度强调,可能会让人们忽略社会结构性的不平等。
对改革无力感的反应: 当社会改革进展缓慢,或者社会问题依然突出时,一些人可能会转向一种更“务实”或“激进”的解释,认为只有通过更加残酷的竞争和筛选,社会才能进步。

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崇尚”的程度不同: 并非所有中产阶级子女都完全接受和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崇尚”可能只是在某些观点上产生认同,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表现出来。
个体差异巨大: 人是复杂的个体,即使在相似的环境下,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上述原因只是可能影响因素,具体到每个人,背后的逻辑可能有所不同。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辨析科学理论与社会思潮的区别,理解社会现实的复杂性,避免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更不能以牺牲人文关怀为代价来追求所谓的“效率”或“进步”。

总而言之,一些中产阶级子女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多种社会、经济、教育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对激烈竞争环境的回应,是对自身努力和成功的解释,也是对社会不公和责任的一种回避方式,同时还可能受到网络思潮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认识到这些复杂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并思考如何引导年轻人形成更健康、更具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上层精英教授给中产阶级用以把前者对后者的压迫和剥削所产生的苦难和愤懑转嫁给底层弱者的一种说辞。

user avatar

因为中产阶级除了极少数情况下始终是一个社会里最保守的阶层。今天的人们谈到中产阶级一般从财产多少的角度来衡量,而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个词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更愿意从职业的角度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中产阶级。

医生、律师、法官、公务员、军官、记者、艺术家、出版社编辑是最典型的中产阶级。而这些人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职业和收入还有生活水平都高度依赖社会稳定。一个记者在巴黎围城战的日子里恐怕没有什么好日子可过,大夫倒是有用,但连上等餐厅都开始供应老鼠肉了,恐怕大夫也过不上什么好日子。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在大部分事情上会本能的站在政府一边,比如普鲁斯特的爹在德雷福斯问题上就坚定的反对重审,因为政府反对重审而老普鲁斯特是一个法兰西学院院士还是著名医生。如果一个人的公正威胁到他的生活他是不会允许的。

中产阶级在利益上保守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财产其实非常脆弱,中产阶级道德里不能赚钱是一个人能犯下的最大罪恶,而贵族阶级却把无所事事视为美德。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在于贵族的财产能经受的住一代又一代败家子的侵蚀,即使真没钱了娶一个美国媳妇就可以重振家门,因为他们的头衔值钱。而中产阶级的头衔无论是学位还是工程师资格都要靠考试不能世袭。

所以加斯东-加利马的老爹一辈子游手好闲上半辈子玩艺术下半辈子玩女演员,但还是要去考一个工程师资格,具备“一技之长”。这就是中产阶级道德。

一个财产脆弱经受不住入任何社会的惊涛骇浪,而且职业和生活方式都依赖于社会稳定的阶层。他们在社会上看到的就是自己的个人奋斗和别人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一个人如果像贵族那样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他内心深处是有愧疚感的,他会更多的看到穷人可怜的一面,而一个人如果是靠自己赚下了一份家产,不管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哪怕是骗来的,他也觉得理所当然,然后就觉得穷人都是懒虫或者蠢货,他们活该。

这种对穷人的冷漠刚好说明他们脱贫未久,一不小心就会滚回贫困的泥潭。所以中产阶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985211崇拜刚好都是他们内心深处对穷和地位低下的恐惧的折射。

另外我看了看评论区,发现很多人忽略了问题本身,我说的所有话都是针对中产阶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说的。也就是说中产阶级的保守让他们倾向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但并不是所有中产阶级都被他们的立场支配了。相反中产阶级也有脱离了生存竞争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在很多并不能从根本上威胁到他们的生活方式的问题上,中产阶级反而在很多时候能够表现出一种超越自己立场的激进性。

比如说法国的累进所得税制就是中产阶级推动的,到战后法国社会党和德国spd的选票也越来越依赖中产阶级的选票了。中产阶级身上最好的一面就是他们作为温和左派的一面。就好像他们身上最丑陋的一面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

user avatar

对中产阶级,这个很容易反驳。

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吗?农民用起义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吗?反右和WG镇压资产阶级代言人,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吗?优胜劣汰,无产阶级优胜,所以能推翻你,剥削阶级劣汰,所以活该滚进历史垃圾堆,是不是很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个时候,中产阶级只能怒斥一声“暴民”,然后就顾左右而言他了。

他们提倡社达,就是想要维护现在的等级秩序,维护他高于别人的等级秩序,但是别人不能高于他。同时,你再问:老板让你997符合社达吗?ZF征收房产税,符合社达吗?谁让老板和政府强力呢?你买不起学区房,符合社达吗?谁让你买不起呢?优胜劣汰嘛,你活该买不起,不该吐槽房价高。

这时候,他们的脸会不会憋成茄子?

不是我针对谁,支持社达的,有没有一个不玩双标的?敢不敢社达到底?自己受压迫的时候敢不敢不哼哼唧唧?

user avatar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出生和成长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的人还真不配称自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所谓社会达尔文,无非是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向坏的方向极端化了,就觉得社会就该是这样。真的么?《雾都孤儿》了解一下?美国西部拓荒时代了解一下?这两个才是真正的社会达尔文——城市达尔文与田园达尔文。

无非就是年轻时代的妄语罢了。没必要对这些言论做评论

user avatar

我说句实话,知乎上的用户接触过权贵的其实根本没有几个,更不要说跟权贵们一起谈笑风生了。所以那些挖苦中产阶级的人包括问主这辈子能接触到的阶层上限恐怕也就是中产上而已,离权贵还差得十万八千里。

中产有很多人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你们觉得这是自己发明创造的还是从更上层学来的?

要是真觉得权贵不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一套,怎么没看到权贵把孩子送到公立大学去?川爱华的老爹为啥不把他送到哈尔滨佛学院去修习佛法普度众生,为啥非要把他往沃顿商学院?难道佛法不够高级,不够伟大,不够优秀?

所以这不是什么中产不中产的问题,而是这个世界有各种理论,各种思想,你往底层去看,有求而不得痛苦的想毁灭世界的,也有安贫乐道内心平静的,也有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削尖了头往上钻的。中产里面也有各种思想,有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也有道家的,儒家的,佛家的。只要你接触得多了就会发现用职业,阶层来区分一个人的社会观是多么荒唐的事情。

这就好比你非说中产更爱吃猪肉,底层更爱吃鸡肉一样,毫无根据,荒谬绝伦。若是因此再批判中产不该吃猪肉那就更加莫名其妙了。所以本质上这个问题就是看中产不顺眼。而不顺眼的本质不过是自己尚未中产。

最后,我相信人的思想有阶级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决对不是决定性的。相反,个人的经历也许对人的影响更大。

这个世界如同原始森林,老虎有老虎的活法,蟑螂有蟑螂的活法。非说猴子的活法可笑荒谬,丝毫不会影响猴子活得很开心。确切的说我们所见过的一切能被称之为思想的东西,都如同原始森里的物种,是几千年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遗存并且有效的。也就是说,你笃信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你这个人还说得过去就能找到属于你的生存环境。

因此社会达尔文主义会一直存在,各个阶层都会有信任者。而这种思想,在特定情况下也会极其有利。

user avatar

这个世上最虚伪,最冷血的,同时战斗力最垃圾的,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了。

他们那个“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个嘴炮纳粹主义而已,整体扯什么“穷人都是不努力,底层就是太愚蠢,失败者就该去死”,其实他们焦虑而恐惧,一边渴求着成为上层阶级,一边又恐惧跌落成无产阶级,所以拼命地想要和无产阶级划清界限,同时又拼命地自诩清高,吹嘘自由精神,假装不肯和统治阶级站在一起。

就像钱钟书改写的《伊索寓言》,蝙蝠在兽群中要装作鸟,在鸟群中又装作兽,大资本家和统治阶级不喜欢他们,也不关心他们,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基本盘;无产阶级也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不说人话,不肯承认自己和无产阶级是一样的。

这帮人整天杞人忧天,惶恐不安,一边怕上面对他们加税,一边怕暴民把他们共产了。其实都是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自己杯弓蛇影吓自己,感觉还很文艺的样子。

然而呢,他们是最怕斗争的,对上,他们只敢妄议吐槽,就算真割了他们肉了,也只会在酒桌上酸溜溜编段子扯地摊文学,对下,他们只敢在网络上骂娘,说下面的都是暴民垃圾,比法西斯还凶,到了现实中,他们连个清洁工阿姨都不敢招惹。

怂啊,一点武德都没有。

别看他们整天嘴上优胜劣汰,如果真的活在一个丛林法则中,不见得比一个农民工活得长。

user avatar

首先,中国没有多少中产阶级,中国社会基本由顶层和底层构成

其次,中国真正有意思的,不是中产阶级的孩子达尔文主义,而是广大底层普通家庭的孩子达尔文主义

上知乎看看,一群嘲笑“白左”,嘲笑福利制度,嘲笑穷国,嘲笑穷人的,有几个是中产阶级孩子?

对不起,以我自己能得到的样本分析,这里面大部分是底层百姓的孩子

如果是中产阶级孩子,那么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显然逻辑是很通顺的,很多同学在回答里都说了,这个无需再解释。真正可怕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底层的人也达尔文主义?这是怎么样一个扭曲的脑回路,怎么样一种精神,居然能让屁股不决定脑袋

我记得,20年前,我初中的班里,思想最正确,最拥护zhengzhi课本的,是一个农村来的底层孩子。当时我还和他辩过下岗工人的问题,他涨红着脸,要和我拼命,力主下岗工人都是活该,上层的决定哪里可能有错。所谓福利和补偿,本就不应该有,他们不下岗谁下岗

20年过去了,听说他现在在老家是那拨同学里最穷的。或许,他有机会思考,是否国家需要更多福利,而不是达尔文

user avatar

为什么一些中产同学会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正处于社会的“上升集团”中,尝到了一点点上层分享的人血,于是迫不及待地敌视自己曾经身处的底层:他们把自己偶然的运气、家庭背景、人脉等当成了必然的实力的一部分。这样,他们把他们如今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简单归结为自己“努力挣得”的,并希望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努力,一样取得成功。反过来,如果不成功,就是不够努力,不够优秀,所以就理应被社会淘汰。

但是反过来想,比方说,如果你因为努力学习,高考取得了600分,考上了大学,那么如果大家都因为努力,都考到了600分,那么难道他们就都能考上你原来考上的那个水平的大学了吗?

显然不能。

那难道考不上的就不够努力、不够优秀吗?显然不是。大学生不是因为在大学里学过多少知识、有多优秀才那么值钱,而是因为大学岗位是相对稀缺的,所以大学生值钱。同样地,不是因为领导有多优秀所以当上了领导,而是领导岗位永远只能是少数,所以只能随便找了个标准来让少数人当上了领导。

领导可能是个专业方面知道的还没你多的笨蛋,但他就是个领导。老板可能是一个性格上未能完全达到管理学书籍或各种成功学、鸡汤之类所述的各种标准的不合格人士,但他就是你老板。有可能你所进入的企业 高层管理内部陷入内斗,一片混乱,但你还是得听领导话干好活,因为你就是个打工的。

再者,赚大钱就很厉害吗?科举时代读书厉害更重要。那么读书就很厉害吗?封建无政府状态里,拥有一身好武艺的军官才是最厉害的。看到了吗?个人的所谓“厉害”,其标准是因时代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

换句话说,成功者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所谓“注定成功”的特质,而是因为他恰好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罢了。一旦时代变迁,社会所筛选出的这所谓“优点”,便会瞬间成为没什么用的累赘、废物。社会达尔文主义,不过是一种倒果为因的错乱历史观罢了。

那么回过头来,就谈谈高考,考不上大学的又有什么可苛责的呢?有可能,他们有着别的特长,但偏偏在现有的制度中发挥不出来;有可能,他们其实具有考600分的能力,但在现实世界里,又有许多别的因素掺和进来,一层层地把许多有能力的人淘汰掉。他们可能是贫困家庭出身的子女,姐姐虽然600分考上大学,却要把学费省下来,供弟弟读书、买房、备彩礼钱;他们可能是偏远地区的小孩,一不小心录取证书被小县城里调了包,错失了考上的机会;他们可能本来是温馨的小康家庭,却一夜之间家里的顶梁柱出了车祸,家道中落;他们可能本来算是所谓的中产家庭,却为了治疗家人的癌症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因病致贫;他可能本来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有冲击高考状元的希望,结果因为父母的争吵、离异而影响了情绪,成绩一落千丈,到高考时就发挥失常了……

要写起来,类似的这种悲惨的小故事,还可以写很多。于是,在命运的选择下,原本能考到600分的许多人被卷入各种各样的不幸,最后只剩很少的人跟你竞争,于是你拼一拼,欸,就考上了大学。

所以有时说,人嘛,对这个社会中的弱者,毕竟还是应该保留一份温情。不要动不动就要取消福利、“淘汰穷人”什么的,那是你低估了自己身上的运气,高估了自己身处逆境时的表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