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世宗算不算唐朝到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毫无黑点,是否可以称为三不朽?

回答
周世宗柴荣,这位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开国皇帝,常常被后人提起,尤其是与“最有作为”、“毫无黑点”、“三不朽”等溢美之词联系在一起。要评价一位皇帝是否“最有作为”,乃至是否能称得上“三不朽”,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以更宏观、更审慎的视角来审视。

“最有作为”:在乱世中力挽狂澜

我们首先要明确,周世宗所处的时代是五代十国,一个比三国更混乱、分裂更严重的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原政权更迭如走马灯,藩镇割据、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社会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柴荣以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后周,挺身而出,其作为的含金量自然不容小觑。

军事上的辉煌: 柴荣的“作为”最直观地体现在他短暂而辉煌的军事生涯上。他亲自率军,南征北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胜利。
北汉的强大挑战: 北汉是当时北方最有实力的政权之一,盘踞在高平、雁门等地,长期对中原构成威胁,并且经常与契丹联合。柴荣在位期间,曾三次北伐北汉。虽然前两次未能一举灭掉北汉,但他在战略上展现了高超的指挥才能,例如在高平之战中,他以少胜多,击溃北汉精锐,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战场局势。
收复失地: 除了北汉,柴荣还积极向外扩张,收复了被后唐、后晋等政权割让给南汉的燕云十六州中的关键地区,例如瀛州、莫州、雄州、霸州、檀州、顺州、幽州(今北京一带)、蓟州等。这些地区的收复,对于重新整合北方、恢复中原王朝的版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军事行动,极大地削弱了北方的割据势力,为后来的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威行十有七年,宇内肃然”: 郭威、柴荣父子两代,通过精兵简政、严明法度,使得后周的军事力量得到显著提升,士气高昂。柴荣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冲锋陷阵,以其勇猛和智慧赢得了将士们的尊敬。

政治上的改革: 柴荣并非只是一位武将,他在内政上也展现了非凡的才能。
整顿吏治: 他深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在军事改革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国家机器的运转。他大力整顿吏治,清除贪腐,选拔贤能,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发展经济: 战乱对经济打击巨大,柴荣也致力于恢复生产,减轻百姓负担。虽然他留给后世的时间不多,但他的政策方向无疑是积极的。
兴办教育,崇尚文化: 尽管身处乱世,柴荣依然重视文化教育。他曾下诏鼓励各地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并且对儒家思想表现出尊崇。在他倡导下,当时的文化氛围有所改善。

“毫无黑点”:评价皇帝的难度

“毫无黑点”是评价任何历史人物,尤其是皇帝,都极其困难的。历史的记载往往带有作者的立场和时代的局限性,而且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史料,很大程度上是由后来的统治者(宋朝)所编撰,他们自然会倾向于塑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统治的形象。

“灭佛”的争议: 提到柴荣,就不得不提“破佛”事件。柴荣在北征途中,以“惑众”为由,下令毁坏佛寺,搜缴佛像,将佛经中的铜铸像融化铸造钱币,金属器物用于军用。这一举措在佛教徒和部分士大夫看来,是“灭佛”的恶行。
历史背景: 然而,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当时佛教寺庙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免税免役,成为割据势力和地主阶级的重要经济支撑,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柴荣此举,有其现实的政治和经济考量,是为了集中资源,充实国力,为统一战争做准备。他并非全面否定佛教,而是针对寺庙的过度膨胀和对世俗统治的干扰。
“破佛”与“抑佛”: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柴荣的行为更多是“破佛”而非“灭佛”。他主要针对的是占有大量财富、不纳税、不服徭役的寺庙,而非普通信徒。相比于某些朝代更为严酷的禁佛政策,柴荣的“破佛”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对后世的影响: 这一事件也使得后世在评价柴荣时,总会附带上这一“争议点”。

其他可能的“瑕疵”: 任何一位在乱世中崛起的君主,都可能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一些严厉甚至残酷的手段。例如,为了巩固统治,可能存在对政敌的清算,为了稳定军心,可能存在严酷的军法。这些在历史长河中,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然而,相对于五代时期其他君主的残暴和无道,柴荣的统治相对而言是仁慈和有为的。

“三不朽”:功、德、言的衡量

“三不朽”是指“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儒家对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

立功: 柴荣在“立功”方面,无疑是杰出的。他在短时间内,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中原王朝收复了失地,稳定了北方局势,虽然统一中国的重任最终由其子孙完成,但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使得后周成为五代时期最强大的政权,为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立德: 柴荣的“德”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他克己奉公,身体力行,爱护百姓,重视人才。尽管有“破佛”事件,但从整体上看,他的统治是相对清明的。他的勤政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符合了“立德”的标准。
立言: “立言”指的是通过著作、言论等方式,传承思想文化。柴荣并没有留下大量的著作,他的“言”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施政理念和口头指示上,这些内容被记载在史书中。相对而言,他的“立言”不如他的“立功”那么突出。

结论:一位杰出的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毫无黑点”和“三不朽”需谨慎对待

综合来看,周世宗柴荣是一位在五代十国这个乱世中,展现出非凡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的杰出君主。他以强有力的手段,稳定了政局,收复了失地,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其功绩彪炳史册。

然而,要称他为“毫无黑点”则过于绝对。历史的评价是复杂的,他的“破佛”政策,虽然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考量,但在道德和宗教层面依然存在争议。而且,在评价任何历史人物时,我们都应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

至于“三不朽”,柴荣在“立功”和“立德”方面都表现出色,他的历史贡献和个人品德得到了后人的普遍肯定。若以“立言”的标准来看,他可能稍显逊色。但考虑到他所处的乱世以及短暂的在位时间,他在“立德”和“立功”上的成就,已经足以让他成为一位被后世景仰的伟大君主。

总而言之,柴荣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的作为足以令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可以称他为“五代第一雄主”,但“毫无黑点”和“三不朽”这样的高度评价,需要我们以更审慎和辩证的态度去理解。他的历史功绩,足以让我们铭记,并从中汲取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有、作、为?”

赵大问赵二:“恁说啥咧?”

赵二:“等等……我问问朱家的”

朱八八:“等等……我问问我们老四”

朱老四:“我问问我蒙古老家的人”

忽必烈:“叽里咕噜叽里呱啦(朕不要作大汗,朕要作大皇帝!)”

康麻子:“朕还是打兔子去吧”

周世宗在五代短命皇帝里算是出类拔萃的不假,但吹成唐朝到清朝1000多年里“最有作为”的“千古一帝”?

李二郎&李三郎:“好险!还好从我脏唐之后算起……”

——你确定不是在招黑???

至于说黑点,上面几个帝王没一个是白莲花,但是周世宗呢?

(柴)守礼亦颇恣横,尝杀人于市,有司有闻,世宗不问。是时,王溥、 汪晏、王彦超、韩令坤等同时将相,皆有父在洛阳,与守礼朝夕往来,惟意所为, 洛阳人多畏避之,号“十阿父。”

user avatar

呵呵,『毫无黑点』这四个字,除了史书『忠义列传』里面的那些平生就靠一两件事情进史书的人之外,好像还真没有什么人担当的起。


别的不说,周世宗的黑材料,看看赵匡胤登基之后自夸说的话:

帝王之兴,自有天命,求之亦不可得,拒之亦不能止。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然我亦终日侍侧,不能害我。若应为天下主,谁能图之,不应为天下主,虽闭户深居何益。

这是赵匡胤自夸天命的话,但是里面透露了一个信息: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可见因为长相可能对世宗造成威胁,冤死在世宗手下的诸将当不在少数。不过赵大你这么说不怕别人恶意推测么?原来你的长相是如此的寒碜,以至于周世宗都根本不担心你有天命?


自古以来,为尊者诲,能建功立业,爱惜民力的都算是好皇帝了。至于皇帝私下里做的这些『不太影响历史』的事情,很多就湮没了。比如周世宗这件,如果赵大没有后来黄袍加身,周朝传个几代,这一句话我们也听不到的。


而那些被世宗冤杀的将领,会消失在历史的黑暗里,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有人关心。

user avatar

个人觉得 @上官竹 回答挺详细全面,关于 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 一部分 赵匡胤的话不可信


但高票答案 @司马懿 也指出了这点。 下面转载一篇文章驳斥,材料应该全来自 旧五代史。 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吗? 答案是否定的 原文链接在最后 转载如下:


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吗?

续资治通鉴长编说:上(赵匡胤)既即位,欲阴察众情向背,颇为微行。或谏曰:「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安,今数轻出,万一有不虞之变,其可悔乎!」上笑曰:「帝王之兴,自有天命,求之亦【四九】不可得,拒之亦不能止。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然我亦终日侍侧,不能害我。若应为天下主,谁能图之,不应为天下主,虽闭户深居何益。」既而微行愈数,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我不汝禁也。」由是中外慑服。
此事不见于五代史。成书于宋太祖时的旧五代史本来就已经加入赵匡胤的神符,如唐明宗烧香祈祷早生圣人,就在这时候赵匡胤出生了!如果有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而赵匡胤终日侍侧,不能被害这种圣人天命的神迹,更加要大书特书了。但没有,只是到了后来司马光时期记录野史传说的笔记才有。
旧五代史对他的评价: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臣下有过,必面折之,常言太祖养成二王之恶,以致君臣之义,不保其终,故帝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远近号慕。然禀性伤于太察,用刑失于太峻,及事行之后,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渐用宽典,知用兵之频并,悯黎民之劳苦,盖有意于康济矣
有不含糊的批评:用刑失于太峻。可见并不掩饰其暴躁,但他杀的人,在当时时政的重点看来都有严重的过失,不过很多都不至于死。而且历年的禁军将领,并没有突然死亡的记载。而且吸取了郭威让王峻、王殷坐大的教训,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从而让君臣之义,在周世宗时期始终保之。假如乱杀人来保持权位,又岂能当得起这种结合事实和人事政策取向的结语的评价?


柴荣所贬杀的官员名单
总结这些人的罪名如下:
纵容部下聚敛
贪污
失职于捕盗
因私杀人
吞没借书
出使因私滞留
检民田失实
吞没外孙女的财产
修路、桥不谨
判狱失实
虐待民工
拖延军服制造
科举选士失当
捕盗怠慢
举荐官员不当
指斥亲近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很多与军政治安执行不力的人被处死,这与当时柴荣以急于统一中国为重心有关系。二是因为吞没借书和外孙女的财产而被降职,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是少见的,猜想柴荣因以商人出身,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
在记载中,周世宗贬杀了不少官员,却没有因为言论而杀一个人。只有一个右谏议大夫李知损“坐妄贡章疏,斥讟贵近,及求使两浙”配流沙门岛。这么多的当时即有争议(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以及一些野史中都有“时议”)的事件,周世宗本人是知道有争议的,也并未以严酷手段压制这些争议。他吏治的策略是令出必行,并没有言出噤声。
(均据旧五代史)


954年
/3月己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夔州节度使樊爱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寿州节度使何徽等并诸将校七十余人,并伏诛。高平之役,两军既成列,贼骑来挑战,爱能望风而退,何徽以徒兵阵于后,为奔骑所突,即时溃乱,二将南走。帝遣近臣宣谕止遏,莫肯从命,皆扬言曰:“官军大败,余众已解甲矣。”至暮,以官军克捷,方稍稍而回。帝至潞州,录其奔遁者,自军使以上及监押使臣并斩之,由是骄将堕兵,无不知惧。帝以何徽有平阳守御之功,欲贷其罪,竟不可,与爱能俱杀之,皆给槥车归葬。
阵前逃跑并动摇军心,杀将校七十余人
/7月秋七月癸酉朔,前河西军节度使申师厚责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师厚在凉州岁余,以所部艰食,蕃情反覆,奏乞入朝,寻留其子为留后,不俟诏离任,故责之。
擅离辖区,擅立留后,降职
/8月前泽州刺史李彦崇责授右司御副率。高平之役,帝与贼军相遇,即令彦崇领兵守**岭,以遏寇之归路,彦崇初见王师已却,即时而退,及刘崇兵败,果由兹岭而遁,故有是责。
战争中擅自弃守退却,降职
/9月右屯卫将军薛训除名,流沙门岛,坐监雍兵仓,纵吏卒掊敛也。
纵容部下聚敛,流放
斩宋州巡检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于宁陵县,坐盗掠商船不捕获也。
失职于捕盗,杀
/10月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赐死,坐监纳厚取耗余也。
贪污,杀
己未,供奉官郝光庭弃市,坐在叶县巡检日,挟私断杀平人也。
因私杀人,杀
955
/3月壬辰,尚书礼部贡院进新及第进士李覃等一十六人所试诗赋、文论、策文等。诏曰:“国家设贡举之司,求英俊之士,务询文行,方中科名。比闻近年以来,多有滥进,或以年劳而得第,或因媒势以出身。今岁所放举人,试令看验,果见纰缪,须至去留。其李覃、何严、杨徽之、赵邻几等四人,宜放及第。其严说、武允成、王汾、闾邱舜卿、任惟吉、周度、张慎徽、王翥、马文、刘选、程浩然、李震等一十二人,艺学未精,并宜勾落,且令苦学,以俟再来。礼部侍郎刘温叟失于选士,颇属因循,据其过尤,合行谴谪,尚视宽恕,特与矜容,刘温叟放罪,其将来贡举公事,仍令所司别具条理以闻。

科举选士不当,特别赦罪
/5月己卯,刑部员外郎陈渥赐死,坐检齐州临邑县民田失实也。渥为人清苦,临事有守,以微累而当极刑,时论惜之。
检民田失实,杀
/9月甲子,秘书少监许逊责授蔡州别驾,坐先假窦氏图书隐而不还也。
吞没借书,降职
/10月丁丑,右散骑常侍康澄责授环州别驾,左司郎中史又元责授商州长史,左骁卫大将军元霸责授均州别驾,右骁卫将军林延禔责授登州长史。澄等奉使浙中,回日以私便停留,逾时复命,故有是责。
出使因私滞留,降职
右谏议大夫李知损配流沙门岛,坐妄贡章疏,斥讟贵近,及求使两浙故也。
上书指斥亲贵大臣,并自求出使,流放
/是冬,命起居郎陶文举征残租于宋州。文举本酷吏也,宋民被其刑者凡数千,冤号之声闻于道路,有悼髦之辈,不胜其刑而死者数人,物议以为不允。
956
/1月殿中监马从赟免所居官,坐干没外孙女霍氏之资产,为人所讼故也。
吞没外孙女的财产并被诉讼,免官
/2月斩前济州马军都指挥使康俨于路左,坐桥道不谨也。
修路、桥不谨(?)(军用?民用,济州非边关,如在济州筑路桥是民用,或者是随军修路?)杀
/3月江南国主李景表送先隔过朝廷兵士一百五十人至行在。其军即蜀军也,秦、凤之役,为王师所擒,配隶诸军,及渡淮,辄复南逸。帝怒其奔窜,尽戮之。
配隶降军在与非原国家作战时逃跑并被俘送还,杀150人
/6月御史中丞杨昭俭、知杂侍御史赵砺、侍御史张纠并停任,坐鞫狱失实也。
判狱失实,停任
/10月舒州刺史郭令图责授虢州教练使,坐弃郡逃归也。
弃城逃归,降职
癸未,右拾遗赵守微杖一百,配沙门岛。守微本村民也,形貌朴野,粗学为文。前年徒步上书,帝以急于取士,授右拾遗,闻者骇其事。至是为妻父所讼,彰其丑行,故逐之。
被妻父(应该是岳父一人)诉讼,发配沙门岛
957
/3月癸丑,追夺前许州行军司马韩伦在身官爵,配流沙门岛。伦,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令坤之父也。令坤领陈州,伦在州干预郡政,掊敛之暴,公私患之,为项城民武都等所讼。帝命殿中侍御史率汀就按之,伦诈报汀云“准诏赴阙”,汀即奏之,帝愈怒,遽令遣劾,尽得其实,故有是命。
干预儿子所领州的政事,聚敛,流放
/4月丁丑,斩内供奉官孙延希于都市,御厨使董延勋、副使张皓、武德副使卢继升并停职。时重修永福殿,命延希督役,上见役夫有就瓦中啖饭,以柿为匕者,大怒,斩延希而罢延勋等。
贪污。虐待民工,严重侵犯人权,杀总监工,罢膳食供应官员的职位
丙申,斩密州防御副使侯希进于本郡。时太常博士张纠检视本州夏苗,移牒希进分检,希进以不奉朝旨,不从。纠具事以闻,帝怒,遣使斩之。
不服从民政工作安排,杀
/6月六月丁巳,前濠州刺史齐藏珍以罪弃市。

/10月壬戌,左藏库使符令光弃市。时帝再议南征,先期敕令光广造军士袍襦,不即办集,帝怒,命斩之。时宰臣等至庭救解,帝起入宫,遂戮于都市。令光出勋阀之后,历职内庭,以清慎自守,累总繁剧,甚有廉干之誉。帝素重其为人,每加委用,至是以小过见诛,人皆冤之。
拖延军服制造,杀
958
/3月知贡举、右谏议大夫刘涛选士不当,有失用心,责授右赞善大夫,俾令省过,以戒当官。先是,涛于东京放榜后,引新及第进士刘坦已下一十五人赴行在,帝命翰林学士李昉覆试,故有是命。
科举选士失当,降职
/4月丙辰,太常博士、权知宿州军州事赵砺除名,坐推劾弛慢也。先是,翰林医官马道元进状,诉寿州界被贼杀却男,获正贼,见在宿州,本州不为勘断。帝大怒,遣端明殿学士窦仪乘驿往按之,及狱成,坐族死者二十四人。仪奉辞之日,帝旨甚峻,故仪之用刑伤于深刻。
强盗,族诛24人(委窦仪办案)。捕盗怠慢,免职除名
/12月己卯,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弃市,坐擅杀降军四人也。
擅杀降军4人,杀
己丑,楚州防御使张顺赐死,坐在任隐落榷税钱五十万、官丝绵二千两也。
贪污,杀
959
/2月右补阙王德成谪授右赞善大夫,坐举官不当也。
举荐官员不当,降职



原文地址: 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吗?_千秋路口_作者:吴有春_书书网

user avatar

什么?周世宗?

我还以为你说的是周武帝……

短短掌权六年,他抑兼并,选人才,放奴婢,奖励农耕,减轻赋税,完善军制,恢复货币,尊重儒学,促进民族融合,为人勤政节俭,死后要求薄葬。作战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而且对于奖赏毫不吝啬,并且为人不贪图美色。

掌权期间北灭齐,南破陈,几乎接近一统天下。

哪怕是灭佛,都是为了天下苍生。

缺点虽然也不是没有,比如业余爱好喜欢狩猎,但也无伤大体。

user avatar

毫无黑点吗?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拍他马屁,给他东西,他应该还是很受用的。

献周世宗

五代十国,钟谟

三年耀武群雄服,一日回銮万国春。

南北通欢永无事,谢恩归去老陪臣。

“乙巳,江南进奉使孙晟下狱死,江南进奉使钟谟责授耀州司马。”

“乙巳,江南进奉使孙晟下狱死,江南进奉使钟谟责授耀州司马。”

——《旧五代史,世宗本纪》

钟漠这个人,求生欲应该很强,这可能是他活下来的重要原因吧。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孙晟作为使者,又是南唐财相,就因为谈判条件未达要求,一怒之下将之杀死,有些太冲动了。

给东西出处: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太祖闻之怒,恐伤帝意,但徙美为濮州马步都虞候。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资治通鉴》

其次,治将不严。

“癸丑,追夺前许州行军司马韩伦在身官爵,配流沙门岛。伦,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令坤之父也。令坤领陈州,伦在州干预郡政,掊敛之暴,公私患之,为项城民武都等所讼。帝命殿中侍御史率汀就按之,伦诈报汀云“准诏赴阙”,汀即奏之,帝愈怒,遽令遣劾,尽得其实,故有是命。(《宋史·韩令坤传》云:伦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

——《旧五代史,世宗本纪》

“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延遇等骄恣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至有劫人妇女者。及拱至,戮其不法者数辈,军中肃然。”——《宋史,向拱传》

“初,唐人以茶盐强民而征其粟帛,谓之博征,又兴营田于淮南,民甚苦之。及周师至,争奉牛酒迎劳。而将帅不之恤,专事俘掠,视民如土芥。民皆失望,相聚山泽,立堡壁自固,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谓之“白甲军”。周兵讨之,屡为所败,先所得唐诸州,多复为唐有。”——《资治通鉴》

世宗治将不严,主要原因是因为要倚重于他们,但是在征南唐之役中不及时制止将领暴行,造成民众失望,恶劣影响太大,也是黑点之一。

第三,文学方面尤以诗歌,是他的短板。

“杨文公谈苑载:周世宗尝为小诗示窦俨,俨言:“今四方僭伪主各能为之,若求工则废,务不工则为所窥。”世宗遂不复作,度当时所作诗,必不甚佳,故俨云尔。”——《五代诗话》

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五代诗话》

很明显,世宗短于诗词

但赵大逼急了也能说两句

“王师围金陵,唐使徐铉来,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围,谓太祖不文,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使诵其诗曰:“秋月之篇,天下传诵之,其句云云。”太祖大笑曰:“寒士语尔,吾不道也。”铉内不服,谓大言无实,可穷也,以请。殿上惊惧相目,太祖曰:“微时自秦中归道,华下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黒,才到天中万国明。铉大惊,殿上称寿。《后山诗话》——《五代诗话》

这......

总体上看,我以上列的,只有收受贿赂与白甲军一事算黑点,其他最多是缺点,不能够说他毫无黑点,他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世宗最大的问题还是脾气太急,总想把事情快点做完。其实还算是个心怀百姓的有道明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周世宗柴荣,这位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开国皇帝,常常被后人提起,尤其是与“最有作为”、“毫无黑点”、“三不朽”等溢美之词联系在一起。要评价一位皇帝是否“最有作为”,乃至是否能称得上“三不朽”,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以更宏观、更审慎的视角来审视。“最有作为”:在乱世中力挽狂澜我们首先要明确,周世宗所处的.............
  • 回答
    武周是否算唐朝,这是一个在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武周时期不应被视为独立的朝代,而是唐朝的一个特殊时期,即“武则天时期”或“武周时期”。 但也有观点认为,既然其政权性质、统治者和国号都与唐朝不同,那么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朝代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从多个.............
  • 回答
    上海惠南镇、航头、周浦、唐镇等地,究竟该怎么定位,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拿它们和一些号称“五六线好的城市”相比时,会觉得差距似乎不止一点点。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首先,地理位置和行政归属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惠南、航头、周浦、唐镇,它们都属.............
  • 回答
    西周末年,申国君侯联合犬戎攻灭周幽王,这件事在历史上是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牵扯到周朝的灭亡和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结束。至于这是否算“汉奸行为”,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申侯的动机以及“汉奸”这个概念的适用性来审视。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西周王朝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到了周幽王时.............
  • 回答
    识谱这事儿,确实是越练越顺,但你说KV311第一乐章,花了两个多星期才识完,这算不算慢嘛……嗯,得看你原本的基础怎么样,以及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之前接触乐理和识谱不多,或者每天只花一点点时间,那两个多星期算个事儿吗?如果本来识谱能力就很强,能快速读下复杂的曲子,那这样确实是有点慢。别给自己太大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主权、管辖权以及我们对“境内”这个概念的理解。简单直接地说,中国航天器在其运行的轨道上或在太空中时,在法律和政治意义上,是算作中国境内的。 但要详细解释清楚,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概念。首先,我们得明白“境内”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地理上的疆域,包括陆地、内水、领海以及.............
  • 回答
    周恩来先生的籍贯问题,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对这个会有些好奇。简单来说,他祖籍是绍兴,但出生在江苏淮安。这两地都与他的人生轨迹有着深刻的联系。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说绍兴。周恩来的祖上是绍兴府山阴县(今天的绍兴市越城区)的人。从他爷爷那一辈开始,就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绍兴,到北方谋生去了。这种.............
  • 回答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周萍站在雨幕中,他的身影在闪电的撕裂下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此刻,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个词:“渣男”。那么,周萍在雷雨中的表现,究竟能不能用这个标签来概括?我们不妨细细品味一番。首先,我们要理解“渣男”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指向那些在感情关系中,表现出自私、欺骗、不负责任,只顾满足自.............
  • 回答
    21岁,杭州,月薪过万。这到底算不算“年少有成”?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它太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衡量了。先说说“年少有成”这个标签。“年少”嘛,21岁,在中国社会普遍的认知里,确实是年纪轻轻,还在摸索阶段。很多人这个年纪还在学校里,就算毕业了,也刚踏入社会,经验、人脉、社会阅历都还在.............
  • 回答
    百度“周围人都在搜”和“向我推荐的信息”是否构成隐私侵犯,这个问题触及了个人数据使用和用户隐私保护的敏感地带,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中的机制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百度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它的核心在于对用户行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当你在百度搜索、浏览文章、观看视频,甚至只是打开App时.............
  • 回答
    周玮在《最强大脑》舞台上展现的那些“逆天”计算能力,确实让观众惊叹不已。很多人都好奇,这些题目要是换做我们普通人来算,有没有什么“正常”的、可理解的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周玮展现的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涉及到高位数的乘方、开方,甚至是带有小数的复杂运算。普通人去硬算,那绝对是“人力不可为.............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式历史假设,也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格局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探讨。如果周世宗柴荣没有早逝,那中国历史的走向,特别是五代十国末期的局面,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宋朝的诞生乃至之后的王朝更迭也可能因此受到深刻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柴荣在位期间的作为和他所处的历史背景.............
  • 回答
    后周世宗柴荣的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确实只有短短的四个字,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君主,比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圣武昭肃孝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圣文章孝皇帝”)、后汉高祖刘知远(“圣德元孝皇帝”)、后汉隐帝刘承祐(“圣惠皇帝”),乃至后来的北宋太祖赵匡胤(“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 回答
    关于后周世宗柴荣能否在多活几十年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梳理柴荣的雄才大略、后周的实力基础、以及当时辽国的状况,并结合历史的必然与偶然来分析。柴荣的雄心与远见:收复燕云并非空谈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收复燕云十六州是柴荣毕生的宏愿,也是后.............
  • 回答
    谈起后周世宗柴荣,那可真是一位让人扼腕叹息的君主。后周在中国历史上只是一个短暂存在的朝代,夹在混乱的五代十国之间,但柴荣这位皇帝,却如同一颗划破黑夜的流星,虽然短暂,却光芒万丈,足以让后世津津乐道,也让无数史家扼腕不已。柴荣身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那股子“文武双全”的劲头。他并非那种天生的帝王.............
  • 回答
    关于二战时苏联是否真的不强,以及其胜利是否仅仅依赖英美物资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且在历史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解读。要反驳你的同学,你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和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以下是一些你可以用来反驳你同学的论点,以及相应的详细解释:核心论点: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
  • 回答
    周鸿祎关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的说法,触及了当下许多职场人士,尤其是中年职场人士的痛点和普遍焦虑。对于这个说法,我的看法是:既不完全认同,但也能理解他产生这种说法的背景。不完全认同的原因: “35岁被抛弃”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尽管“抛弃”这个词可能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职场人在3.............
  • 回答
    关于周鸿祎写代码的水平,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1. 从他的早期经历和创业轨迹来看: 技术背景深厚: 周鸿祎的早期经历显示出他是一位非常有技术天赋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他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计算机系,这是国内顶尖的计算机院校之一。在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进入传统的IT企业或研究所,而是直接投身.............
  • 回答
    周传雄,这位在华语乐坛有着“情歌教父”之称的歌手,自2000年代末以来,虽然作品产出相较于他活跃的黄金时期有所放缓,但他在音乐事业上的脚步从未真正停止,并且在近年来再度活跃起来,以一种更加成熟和沉淀的姿态回归大众视野。要详细了解周传雄近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 近期音乐活动与作品: 重返.............
  • 回答
    周子瑜事件是2015年末至2016年初发生的一场国际性政治敏感事件,它对她的组合TWICE、对JYP公司乃至对整个韩国乃至亚洲的KPop产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影响:一、 对周子瑜和TWICE的影响: 初期影响(负面): 形象受损与信任危机: 事件发生初期,周子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