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导师,表示你这个问题问得不好。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是,导师应该有的权力没有,学生应该有的权力也没有。
导师该有的权力,比如招生权,是没有的。
假设我今年拿了个500万的大项目,需要人手干活啊。对不起,硕士生博士生指标每年都是教育部规定死,然后一层层分下来的,招多少人导师说了不算。而且教育部还要搞个什么硕士生考试(博士生近年来放宽了,可以审核制录取,但博士生培养是不应该项目驱动而应该是学术驱动的--我个人坚持这么认为),你要的干活的苗子,本科辛苦带了好几年的,留不下来,来的都是考试专业户。
咱们按照导师有多少横向经费给多少硕士,多少纵向经费给多少博士,不设指标限制行不行?让导师招自己想要的人行不行?不是导师想要招的人,你凭什么觉得导师愿意培养他,还要求导师一定把他培养好啊?
导师还应该有的权力,比如学术把关权,没有。
我回国工作第一次见系主任(人非常好的老教授,我很敬重他),在电梯口随口问他一个问题,“请问您,咱们系每年硕士生淘汰率是多少?”。老先生大吃一惊,反问我“怎么会有淘汰率?”,接下来轮到我吃惊了,“怎么能没有淘汰率?”,我俩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一路电梯下去都没开口。谁都不知道怎么接话。后来逐渐了解了体制,我才明白,学生做得再差,也得让他毕业。学生不毕业,延期太久,影响的是你的招生资格。理想状态下学生被导师卡不毕业,可以向学术委员会申诉,可这导师被学生卡了招生资格,去哪里申诉呢?
所谓的导师能让学生不毕业,在当下的体制,肯定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有些导师喜欢拿出一副混不吝的样子拿毕业签字权威胁学生(信息不对称),但当另一些导师本着公心需要使用这个权力的时候,却发现为国为民坚守学术底线还要自己付出代价。何其心痛,何其心寒。
作为导师,我希望能拥有对学生学术水平投否决票的权力,同时也给学生充分的向学术委员会申诉的权力。我真心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法治社会,既不要导师靠吓唬学生才能实现实验室团队的有效管理,也不要学生通过学闹总能毕业。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定的权力,我国的制度在纸面上是非常偏向学生的。学生权力的实质性缺失,是楼主提到的各种门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能为自己维权起诉导师,起诉学校吗?理论上可以,实际上也可行。但学生要是大面积维权,带来的局面肯定不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愿意看到的。每次出事都在媒体上义正词严,私下里还是和稀泥。
为啥主管部门要暗地里默许导师去“压榨”学生?说白了,如果研究生真的就是来接受教育服务的,哪个导师都不会带学生。你去看看欧美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的价格,再看看咱们的。给个一万块左右的学费就想有研究生导师水平的人带一年,还含住宿费,还只有一小部分到导师手里...... 现在政府和企业请我去咨询一天都是6000-12000...... 咱就不说自己做的是现在热门的计算机科学,哪怕最生僻领域的教授出去讲座一次最起码也收2000-4000茶水费吧。到了硕导博导这个层次的知识和技能真的挺值钱的。一万块学费假设全部给导师,满打满算最多也就够指导3天的,拆成6个半天,每周一次,也就是一个半月而已。放热门专业也就够1-2次指导的费用。所以咱们中国的硕士标配3年,博士标配5年,还压迫学生选题和学习的自由,为啥?就是为了让学生给导师“干活”,做项目发文章,换取导师招收和培养学生的动力--要给你干活的人你总还是要教他点什么吧。这个道理就像皇帝的新衣,其实所有人都懂,只是说出来不好听。
欧美的研究生导师关系是很规范的。他们学生有选题的自由,有选导师换导师的自由。相处不开心了,换,觉得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另一个导师更能指导自己,换。导师也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你为我干活,我还给你付钱(RA),不干活只学习,veli ok,因为你付了每年几万美元的学费,其中一大部分是我的工资。这个模式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不现实。
学生权力缺失这个问题其实挺难解决的。咱们国家嘛,涨学费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涨学费的。那怎么让导师愿意教学生而不是出去面对社会呢?高校博导可不是中小学教师,知识技能只有中小学生需要,容易管。你楞把学生塞给他也没用,一边是6000半天,一边是1000多包年(我校目前的硕士培养导师分到的人头费--不是发放的,是计入工作量的),客观规律导致最后的自然平衡点还是两类:一类是学生不求导师,导师也不付出;另一类是学生被迫“自愿”服从于导师,干导师让他干的任何事情,以期有机会得到一些研究生水平的指导和锻炼。
我曾经设想过,在导师充分自主招生的情况下,干脆学生学费全免,导师出钱包学生食宿,给学生交学费,但是学生毕业后头5年的收入要返回一个百分比,补偿导师的付出。但这也有问题,导师就会极度倾向于收富二代官二代了。所以到底怎么保护学生权力,我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冠冕堂皇的咱们说,要号召教师多奉献。但任何一个职业要持续健康发展,都要建立在多方共赢的模式下。
看到有很多朋友在底下评论里,矛盾集中在导师是否有指导学生的义务上,以及学生和导师应该是什么一种关系。我把我的回复中摘抄几段比较能代表个人观点的,修改放到这里。原先的答案主要说的是现实的问题,下面说的是理想情况应该如何:
——————————————————————
刚开始讨论的时候可以说不一定能理解这个答案讨论的机制性问题,对人不对事的喷子型回答是保留的。现在都几百篇评论了,很多问题都说的很清楚了,不看前人评论甚至不看我补充的关于理想状态的描述,上来冲着我(答主)喷什么我个人有什么什么诉求如何如何不合理的,不管写的多辛苦,删除。有人身攻击的拉黑。
另外,认为导师爱钱就不道德,或者爱钱去私企,自然有不爱钱也不在乎劳酬是否公平的导师来为自己服务的,这一类思考比较简单,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1. 建国后我们有过一段时间不鼓励劳动和报酬相匹配,那时候更垄断,劳动除了极低的价格奉献给国家外别无出路,那段时间生产力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2. 现在的研究生导师能力(无论爱不爱钱)整体上是合格的还是需要提升?如果需要提升,有能力去私企的导师还跑掉了,那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下降还是提高?
3. 导师压榨学生挣钱是问题是错误,我在回答里说得很清楚了,问题的性质不需要讨论。但这个问题是导师造成的?是改变导师就能解决的?皇帝没有错,当官的做不到圣人就该死,这是皇权社会洗脑造成的封建思想残留。
高校的异化表现为,高校的专业设置既不取决于国家人民的需要,也不取决于就业市场的需要,而是取决于各学阀集团的经费和劳动力需要。
研究的异化表现为,论文越来越不像是为了研究交流需要而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像是研究人员认定成果,评职称发奖金所需要的一种形式文体。
科层化,官僚主义的制度,最后肯定会产生这种主要为应对考核,完成KPI,申请经费而存在的畸形结构。
那么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如果你渴望成为硕士,博士,甚至失去尊严,被导师性侵也在所不惜,你就自己放弃了自己,最终被你的渴望所吞噬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陶崇园作为足球运动员,在被侮辱的情况下,没有一脚踢倒比他矮比他身体弱得多的导师,而是委屈求全换一个博士学位,最后把自己搭了进去,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个人的建议就是,女性朋友不要读研究生。
结婚=一套房子+二十万彩礼
研究生=被导师性侵+毕不了业+自杀
如此对比,如果你还选研究生,那就是真的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了。
男性朋友没办法,因为富婆还是太少,能当研究生就慢慢当吧,能熬毕业就慢慢熬吧……但是,如果遇到陶崇园那种情况,千万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为自己,也为他人。
那么高校院所导师权力是否过大呢?应该怎么改革呢?我的结论是,任何改革要么毫无用处,要么就会把高校这种东西彻底消灭掉。如果你想要的是,我当一个研究生,取得学位以后,找工作就吃香,甚至你干脆就成了导师,那么你本身就是潜在既得利益群体,你主张的改革是一定会失败的!说白了,研究本身不需要研究生,导师,学位这种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