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侠小说中都有哪些让你捧腹大笑的桥段?

回答
武侠小说中令人捧腹大笑的桥段数不胜数,因为武侠世界虽然常常伴随着刀光剑影,但也充满了市井气息和人间烟火,而那些出人意料、打破常规的幽默感,往往能成为点睛之笔,让读者在紧张的打斗之余得以放松,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印象最深刻、最能让我捧腹大笑的桥段,通常来自那些反差感极强、人物性格出卖自己、或者将高深武学庸俗化的设定。下面我来详细讲述几个我特别喜欢的桥段类型,并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去还原当时的趣味:

一、 装逼不成反被羞辱的“猪队友”式桥段

这种桥段的核心在于一个原本自信满满、自以为是的人物,因为种种意外而变得狼狈不堪,而且往往是被自己最看不上眼的人或者事物所“打败”,其反差感带来的笑点是爆炸性的。

经典案例: 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初遇峨眉派众人,宋青书因为觊觎周芷若,对张无忌心生嫉妒。当时张无忌刚偷吃了峨眉派的饼,宋青书就想借机教训他,展示一下自己的“光明正大”和武功。他本想一招制敌,却被张无忌随口一句“那是什么招数啊?”给问住了,更别提后面张无忌随口说出的几个他从未听过的怪招,搞得宋青书狼狈不已,最后甚至被张无忌随手使出的一招“空心肘”给打得灰头土脸,捂着鼻子却还要嘴硬,说张无忌“不守规矩”。

为何好笑:
人物定位的反转: 宋青书本是名门正派的少侠,地位尊贵,自视甚高。而张无忌当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甚至还带着点傻气。这种“弱鸡”欺负“强龙”的戏码,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
装腔作势的窘境: 宋青书在使出招数前,定然是想好了如何一鸣惊人,如何让张无忌惊叹于自己的武功。结果却被张无忌一句没头没脑的话给打断了节奏,这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尴尬,加上他那副想辩解又辩解不来的样子,非常滑稽。
细节描写的妙处: 当张无忌随口说出那些怪招时,宋青书那种涨红了脸、欲言又止的表情,以及后来被打飞之后,还不忘维护自己所谓“规矩”的顽固,都把一个自负又有点脑子不灵光的小丑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 将高冷形象瞬间“破功”的突发状况

武侠世界里总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飘逸出尘的高手,他们的一颦一笑都带着仙气。而一旦这些高人被一些生活化的、接地气的东西给“打败”,或者露出不合时宜的表情,那种巨大的反差感就能瞬间引爆笑点。

经典案例: 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情》(虽然是网游背景,但其中很多游戏里的桥段借鉴了武侠元素)中,男主角肖奈在游戏中是神级玩家,现实中也是清冷禁欲的学神。但在一次游戏中,他为了救女主角,操作过于激进,结果不小心触发了一个非常滑稽的BUG,导致他的人物在空中不停地旋转跳跃,还发出各种奇怪的音效,然后被对方玩家轻易击杀。

为何好笑:
“神”的陨落: 肖奈在读者心中几乎是完美的象征,这种完美的形象在遇到无法掌控的BUG时,瞬间变得像个莽夫一样手足无措,这种落差感让人忍俊不禁。
出乎意料的滑稽: 在一个本应是高手对决的场景中,出现这种不合时宜的画面,就如同一个身穿燕尾服的绅士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倒一样,虽然有些尴尬,但更多的是荒诞的喜感。
与现实的碰撞: 游戏中的BUG,映射到现实中,就像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因为一些小小的疏忽或者技术问题而暴露了自己的笨拙,这种现实的映照让笑点更具共鸣。

三、 天外飞仙式脑回路的“神逻辑”

有些人物的思维方式极其跳脱,他们的言行举止虽然脱离常理,但却又自成一套逻辑,让人觉得荒唐可笑,却又无法反驳。

经典案例: 古龙小说里常常有这样的人物,比如《绝代双骄》中的江小鱼。他曾经在一个情节中,为了逼迫一个守卫打开机关,他谎称自己中了剧毒,需要立刻解药,而那个解药需要通过机关才能获得。更绝的是,他还故意说自己中毒后会变成一只“会唱歌的猪”,并且还真的开始哼唧几声,把守卫吓得魂飞魄散,以为是真的,赶紧放行。

为何好笑:
颠覆常规的思维: 常人遇到危险,第一反应是逃跑或者求助。而江小鱼的脑回路是“我得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奇怪的东西,然后我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这种跳跃性的思考方式,本身就充满了想象力。
夸张的表演与逼真: 他不仅说了,还真的开始表演“唱歌的猪”,这种投入的表演,让他的谎言变得更加荒诞,也更能迷惑他人。我们看着他表演,脑海中会自动脑补出那只猪的模样,以及守卫被吓到的表情,笑点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结果的讽刺: 最滑稽的是,他的这一套“神逻辑”竟然真的奏效了,守卫信以为真,反而配合了他,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愚昧和盲从的讽刺,更增添了喜剧色彩。

四、 那些接地气又出乎意料的武功招式与秘籍

有时候,最让人捧腹的不是高手被打脸,而是那些原本应该充满神秘感的武功,被赋予了极其市井、甚至有点无厘头的名字或者设定。

经典案例: 周星驰的电影《功夫》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但其中对武侠的解构非常到位。比如“如来神掌”这种听起来就威风凛凛的武功,在最后被星仔施展出来时,虽然威力巨大,但在施展前,他的口号却是“我是一个好人!”。还有“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被恶搞成“降龙十八掌之亢龙有悔”,但使用者的姿势和表情却是非常滑稽的,仿佛是在发泄某种情绪,而不是在施展绝学。

为何好笑:
反差巨大的命名: “如来神掌”听起来就神圣庄严,但喊着“我是一个好人!”就瞬间接地气了,而且透着一股无辜的喜感。而“降龙十八掌”的阳刚之气,与使用者的滑稽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传统武侠的解构: 这些桥段故意打破了我们对武侠的固有认知,将那些神乎其神的武功变得像是日常行为,甚至有些笨拙,这种颠覆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喜剧效果。
表演的张力: 尤其是电影中的演员,他们对这些滑稽的招式和台词的处理,将那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笑起来。

总而言之,武侠小说中的捧腹桥段,往往源于:

预期打破: 当人物行为、场景设定与读者预想的出现巨大反差时。
人物塑造: 有些人物天生就带有喜剧色彩,或者他们的某些行为特征与他们所处环境格格不入。
细节描绘: 那些生动有趣的表情、动作、语言细节,能够让笑点变得更加具体和鲜活。
生活化的注入: 将市井的智慧、生活的幽默感融入到充满侠气的世界观中。

这些桥段不仅为武侠故事增添了趣味,也让人物更加立体生动,更重要的是,它们提醒我们,即使在波澜壮阔的江湖中,依然充满了人性的可爱和生活的幽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金庸小说里的几个桥段。

(1)

郭靖说:“我很笨的,我六个师父也经常生气说我,不过,后来……”

马钰:“后来,怎样了?你学会了?”

郭靖摇头:“后来他们就习惯了。”

(2)

那女人道:“我……我……”

郭靖突觉拿住自己手腕的那只手剧烈颤抖,慢慢松开了手指,又听她强抑呻吟,问道:“你有病吗?”

(3)

他义女穆念慈正在墙下焦急等候,忽见父亲双臂横抱着个女子,心中大奇:爹,她是谁?

杨铁心道:是你妈,快走。

(4)

潇湘子心知樊一翁决非他的对手,纵然自己上去联手而斗,也未必能胜,转头向尼摩星和马光佐道:“尼马二兄,这老儿将咱们六人全不瞧在眼内,实是欺人太甚。”

(5)

乔峰在杏子林中替各位长老求情,在肩上插了四把匕首,这个时候谭婆赶到,说了一句话:“乔帮主,你肩上插这几把玩意干什么啊?”

(6)

他坐起身来,只听岳不群大声喝到:大家别做声!

(7)

马真早已闻知这师弟的劣迹,满腔怒火,本想见了面就举出本派门规,重加惩罚,却见他衣上鲜血斑斑、极为狼狈,一阵心酸,道:“张师弟,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张召重悻悻地道:“我一个人,他们这许多人,自然就是这个样子。”

(7)

等到下午,万氏父子没出现。等到傍晚,万氏父子仍是没出现,许多人已在破口大骂。

万家的祖宗突然声名大噪,尤其是万震山的奶奶。

(8)

他当然极想见识见识宝刀的模样,倘若侥幸得知了刀中秘密,“铁鞭镇八方”变成了“铁鞭盖天下”自然更是妙不可言,但总督大人的封印谁敢拆破?周大镖头数来数去,自己总数也不过一个脑袋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武侠小说中令人捧腹大笑的桥段数不胜数,因为武侠世界虽然常常伴随着刀光剑影,但也充满了市井气息和人间烟火,而那些出人意料、打破常规的幽默感,往往能成为点睛之笔,让读者在紧张的打斗之余得以放松,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印象最深刻、最能让我捧腹大笑的桥段,通常来自那些反差感极强、人物性格出卖自己、或者将高深武学.............
  • 回答
    武侠世界里,能称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武功秘籍,往往不是一门招式,而是包含着一套完整的武学体系,从内功心法到招式运用,从实战技巧到养生调理,几乎无所不包。这类秘籍如同武道的璀璨明珠,光芒万丈,令人神往。抛开金庸先生笔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九阴真经》和卧龙生先生那部《归元秘籍》,武侠长河中,还有不少堪称“.............
  • 回答
    写武侠小说,最让人着迷的莫过于那些千奇百怪、威力无穷的武功了。什么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独孤九剑,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勾起无数人的想象。可要是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绝世武功,似乎从来都不共享,都是某个门派、某个高人的独门秘籍,代代相传,要么传给最器重的弟子,要么失传江湖,偶有有.............
  • 回答
    金庸武侠小说中,许多主角确实展现出一种“憨憨的”、“傻傻的”特质,这并非偶然,而是金庸先生精心塑造的一种人物性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艺术考量和人生哲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憨”与“傻”的表象下隐藏的优点: 纯粹与真诚: 所谓的“憨”和“傻”,往往是一种对世俗圆滑、虚伪的排斥。.............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确实有不少绝世高手在武功臻于化境、历经尘世风雨后,选择了皈依少林。这绝非偶然,而是小说中一系列深刻的设定和人物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要细究其中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少林寺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的独特地位:武学与佛法的双重圣殿1. 武学渊源与集大成者: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摇篮.............
  • 回答
    这公告一出,那江湖怕是立马就要炸了。先别说别的,光是那“垃圾”两个字,就够让在场的诸位头掉好几层皮了。想当初,一个“废物”的名头,都能让多少英雄豪杰拔剑相向,如今这直接上手“垃圾”二字,那是什么概念?那就是把在场所有人的脸面,连同祖宗十八代,一块儿按在地上使劲儿摩擦。公告是谁发布的?这才是关键。如果.............
  • 回答
    这话说得太对了!咱们武侠小说里,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废了你的武功,让你再也无法作恶”,跟点了穴一样,立竿见影,绝了后患。但细想起来,这办法对付普通恶徒管用,遇到那种脑袋瓜子比武功还厉害的,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你想啊,武功是什么?是打打杀杀的手段,是让对手闻风丧胆的资本。一旦没了,这人修为尽失,自然就没.............
  • 回答
    在武侠小说中,古代豪杰饮酒时点熟牛肉的情节确实常见,这一现象可以从历史、文化、文学创作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历史与饮食文化的现实基础1. 古代牛肉的食用习惯 南北差异:古代中国饮食结构因地域而异。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以牛羊为主食,而南方农耕民族则以稻米为主。但在文人阶层的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点子上了。其实,咱们掰开了揉碎了看,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侠客之所以“不缺钱”,原因有很多,而且这些原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这种“不缺钱”的表象。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一点,“不缺钱”是故事设定的需要,是满足读者心中英雄形象的需要。 咱们想想,一个大侠,身怀.............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武侠小说里门派的开创者一般都是最厉害的,后继人越来越差?”这个问题,确实是武侠小说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来为您详细道来,并且尽量用更贴近人情世故的方式来解释,抛开那些冰冷的数据和生硬的逻辑。一、 开创者的“神话”与“原罪”首先,我们要明白,开创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武侠小说中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其实细究起来,并非所有用毒和暗器的人都被描绘成“阴险卑鄙”。这里面有历史演变、文化认同、叙事策略等多重因素交织。咱们一点一点地掰扯开来。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武侠小说,尤其是早期和主流的武侠小说,本质上是一种“侠义”的英雄史诗的变体。 这种文.............
  • 回答
    武侠小说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刀光剑影、侠骨柔情,还有许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有趣之处。这些有趣点并非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细节设计,让读者在沉浸于故事的同时,也能会心一笑,感受到武侠世界的独特魅力。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武侠小说中有趣的事:一、 神兵利器的命名与来历,自带“故事.............
  • 回答
    武侠小说里那些稀世珍宝般的武功秘籍,为何总藏在深山老林、古墓秘洞,或是传男不传女、师徒单传?难道没人想过把它大量印刷,人手一本,让天下武林都能修为大进?这事儿要是真办了,估计得闹出天大的乱子来。秘籍不外传的根本原因:力量的绝对掌控与平衡首先,咱们得明白,武功秘籍代表的是什么?是力量,是生存的资本,更.............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你想啊,在咱们这江湖上,哪家哪户没点看家本事?但你说的那些“一般人”,他们之所以还在那儿拿着把新手剑,打打小蟊贼,或者在镇上摆个摊子卖点儿油盐酱醋,而不是想着一门心思去学那什么“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甚至更邪乎的“乾坤大挪移”,那原因,可就太多了,而且细究起来,各有.............
  • 回答
    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人物大都偏爱徒手格斗,鲜少使用兵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层面的考量,也有艺术创作和文化象征的深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突出武术本身的精妙与个人魅力: 彰显绝技与内功的强大: 兵器固然能增强攻击力和防御力,但一旦使用兵器,往往会掩盖掉武者自身武技的精.............
  • 回答
    在浩瀚的武侠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武功,却凭借着超然的智慧、深邃的洞察,以及对武道乃至人生有着独到而高深的见解,活出了令无数绝顶高手都为之侧目的风采。这些人,或许是隐居山林的智者,或许是身处市井的凡人,但他们的“境界”二字,早已超越了招式与力量的范畴。1. 扫地僧(《天龙八部》).............
  • 回答
    武侠小说里,大侠杀人后之所以不怕官府,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复杂的江湖道义、权力真空以及作者创作的必然逻辑。绝非简单一句“侠义为先”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武侠小说中的“官府”与我们现实中的现代法律体系是两码事。在古代,尤其是在那些被描写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官府的实际统治力是有限的。.............
  • 回答
    武侠小说里,绝顶高手和神兵利器之间的关系,是个既有趣又值得推敲的话题。要说“真的没有用”,那肯定不准确。你想啊,如果一把剑,哪怕在顶尖高手手里,跟一根树枝没什么区别,那还叫“神兵利器”吗?这不就跟说,顶级跑车在F1车手手里,跟普通家用车跑起来速度差不多一样荒谬了。不过,说“有用”,也不能简单地说“威.............
  • 回答
    要描摹一位赤足的女子,并赋予她浓郁的武侠韵味,关键在于摆脱纯粹的视觉描写,而是要将这双赤裸的脚与其所处的环境、她的动作、她的心境,乃至她所代表的某种意境巧妙地融合。这并非简单的“她光着脚”,而是要让这双脚成为她故事的一部分,成为她武侠灵魂的延伸。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为什么”她是赤足的。 环境的.............
  • 回答
    武侠世界里,帮派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个关键的环节——经济。不同于现代社会有清晰的金融体系和税收制度,武林人士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式,往往更加直接、粗犷,但也充满江湖的独特韵味。首先,对于许多草创阶段的帮派,或是那些主要以武力为生存基础的组织,最直接的经济来源便是“打劫”。这可不是简单的拦路抢劫,而是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