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者,延安卫柳树涧人也,与李自成同岁生。长隶延绥镇为军,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奇其状貌,为请于总兵官王威释之,乃逃去。
PS:陈洪范这人挺神的。
陈洪范,字东溟,辽东人。早为明臣,降清叛变,回江南充当内奸,散布清军势大难敌,劝人及早投降,被人称为“活秦桧”。
这哥们在明末是啥大事都赶上了,义释张献忠,经历过广宁大溃败,经历过崇祯二年东虏入关,参与过登莱平叛,丙子虏乱的时候他还是明军援朝的主帅,清军攻皮岛的时候他在场,左良玉玛瑙山大捷的时候他在场,南明左懋第北上出使清朝的时候他还在场,挑拨过江北四镇,劝降过总兵高杰,南京失陷后潞王监国朱常淓同清军议和还是他去的。
奥斯曼二世苏丹在登基时,准备按照奥斯曼传统把自己的弟弟,未来的穆拉德四世处死,但是被当时的大教长埃斯阿德所阻止,这是奥斯曼历史上第一次,苏丹被教法学家阻止杀死自己兄弟。
汪精卫?
原铁道兵司令员,原成都军区司令员。开国中将吴克华。29年他在赣东北红军独立团当战士时,把枪给丢了,保卫部门把他给扣留审查,正准备拉去枪毙。然后时任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手下留情,吴克华才没被枪毙,只是关了一个月禁闭,让其戴罪立功。后来才查明是当时吴克华的班长想当逃兵,偷了吴克华的枪,后来逃跑时被击毙,才真相大白。
武庙里面就有几个是刀下留人的。
武庙十哲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上面的兵仙韩信,跟李天王李靖李药师就是刀下留人活下来的。
韩信逃出楚营,跟随刘邦来到汉中南郑。
在汉营同样得不到重用,只当了个掌管仓储地称之为连教的低级小官。
后来韩信犯法当斩,一起犯案的前十三个人都已人头落地,马上就要轮到韩信了。到了韩信这里,他抬眼满世界找救星,猛然看见人群里有一个。此人正是滕公夏侯婴,汉王刘邦的御用司机。韩信此时死马当活马医,喊了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做了一个比原来大一点管粮食的小官。
后来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事。
李渊暗中密谋举兵造反。李靖在太原的马邑当郡丞,李靖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李三奶(怎么解释「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准备造反,于是打算向隋炀帝杨广密报。
在赴江都途中,由于天下大乱,道路阻塞,李靖被滞留长安。李渊父子攻克长安后,李靖成了唐军的俘虏。
李靖将要被推出问斩。临斩前,李靖大声高呼:“唐公兴义兵,平暴乱,欲成大事,为何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
随后李三奶下令放掉了李靖。
开元二十年,幽州抓了个偷羊贼。
巡捕一看,老熟人了。
被抓的叫轧荦山,偷渡来的胡人,长年往返于大唐和突厥的边境,走私各种违禁品。
一番寒暄过后,轧荦山正准备交罚款,看守的军官微笑回答:这次不用。
改革了?
对,直接乱棍打死。
轧荦山当时就懵逼了,他虽然是个黑户,但却是个勤奋好学的黑户,自学六国语言,精通多国法律,轧荦山赶忙辩解,按照大唐法律,偷羊不会杀头。
军官咬牙切齿:没错,偷渡不会杀头,偷羊也不会杀头,但你特么在前来视察的大领导面前偷羊,是哥几个平时对你太温柔了么?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在视察前线的途中,亲眼目睹了轧荦山先生偷羊的英姿。
负责的官员这辈子都别想升职了。
为了自己的前途,负责人决定当着大领导的面灭了轧荦山。
棍子刚架起来,轧荦山就飚出一口字正腔圆的河南话。
张守珪忙令属下暂停,作为一个长居河北的河南人,思乡之情让他决定,听听轧荦山要说什么。
轧荦山五体投地。“领导,你放了我,我替你灭了敌国(大丈夫不欲灭两番耶)。”
张守珪当然不信,但轧荦山的话让他产生了兴趣,他决定给轧荦山一个机会。
轧荦山也成了边检,专抓偷渡。
同行之间会相互吸引,凭借着胡人长相和偷渡经验,轧荦山很快成为团队里kpi最高的一个。
由于他突出的业务能力,张守珪甚至破格收他为义子。
后来,凭借着战功,送礼和钻营,短短八年,原本的偷羊贼就成了营州都督,而后升任平卢节度使,从此走进了皇帝的视线。
轧荦山汉名姓安,名禄山。
下面是一些小段子。
1.安禄山平生有一大爱好——吃饭。在张守圭手下时,需要经常骑马,所以他还不是太胖。后来成了节度使,缺乏运动,再也没有马能驼得动他。
2.相传安禄山中年以后,肚子上的肥肉能直接垂到膝盖,每次觐见皇帝,都要先把膝盖上的肚子掀起来,挂到肩上才好继续往前走。安禄山本人是一个胡旋舞高手,胡旋舞蹈有一个标志性动作——以膝盖为中心,整个人疯狂旋转,我很好奇安禄山做这个动作的场景。
3.可能是因为年轻时学习太刻苦,晚年的安禄山失明了。
4.也有观点认为安禄山失明是糖尿病的原因,换句话说,可能是因为年轻时吃饭太刻苦,晚年的安禄山失明了。
5.怂恿安禄山造反的属下中,有个人品德低劣,名叫高尚。
诶,实话讲,这样的情况在我军的历史上还着实不少啊。但影响最深远的,当属这一件。
1935年9月,陕北爆发了所谓的“刘志丹案”。一些机会主义分子以“内奸”的罪名,将刘志丹逮捕下狱。并借机在陕北掀起了严酷的“大整肃”。包括整个西北工委和军委,几乎被全部打倒,大量的干部被解职关押。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伟人领导着中央红军完成了长征,胜利抵达了陕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还未落脚的伟人大为震惊。立即以中央的名义传令“停止抓人,等待调查”,并迅速派出了王首道、刘向三、贾招夫代表中央去瓦窑堡接管被某些机会主义分子把持的保卫局,以防止更多的动乱。
刘志丹的“内奸”罪名,很快就被证实是诬陷,各处被关押的干部也被悉数释放,恢复了原职。但经此动乱,陕北红军还是元气大伤。经中央后来查证,至少有“二百以上的西北党政军干部”在此案中“牺牲”。一些曾被关押的干部们后来回忆,当时就连埋人的坑都已经挖好了,只要中央晚来一步,后果就不可想象。
伟人呐,这何止是刀下留人呐,这完全是挽救了西北革命啊。以至于建国后,当年的“幸存者”、已经成为西北局主要领导的某干部,在回忆这段往事时,都不无感慨的评价道:大家都说是陕北救了中央,而实际却是中央救了陕北……
我看高赞里提到了萧劲光将军,其实还有很多将军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例如,唯一获得过五枚一级勋章的开国少将谭友林。
谭友林将军,湖北江陵人。1916年11月出生,1930年在洪湖边参加了红军。当时他才14岁,当过宣传员、通讯员和警卫员。结果赶上夏曦在洪湖苏区“肃”所谓的“改组派”,谭友林保卫的首长们一个又一个的“牺牲”,最后他自己也被当作“改组派”抓了起来。”
谭友林被关押后,一直拒不“认罪”,也不承认自己首长们的“罪名”,于是被绑着当劳力随红三军向湘鄂边界转移。等走到巴东境内时,不堪重负的谭友林再也翻不动山了,随行的保卫局见状,就准备将他处理掉。
幸亏此时贺龙和关向应经过,听到了谭友林的哭声。在了解情况后,贺老总大怒道:“一个洪湖边连爹都没有的苦伢子,知道什么叫改组派吗?!”当即命令解绑放人,谭友林这才保住了一命。
然而造化弄人。关向应将军壮年病逝,而贺老总,诶,但愿这样事情再也不要发生了。
还有一位“特殊”的开国少将,也是经历过生死时刻。
洪水将军,原名武元博,越南河内人,是我国和越南双料开国少将。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洪水被编入中央干部团,负责沿途宣传工作。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准备要拉部队南下,这种分裂红军的行径遭到了朱德、刘伯承的坚决反对。洪水由于站在了“反对南下”的一方,结果被张国焘打成“国际间谍”,将他开除党籍,勒令枪毙。多亏朱德、刘伯承及时保护,洪水才幸免于难。
果然,红四方面军在南下的途中遭遇了巨大挫折,洪水也在战斗中和部队失散。此时,已经失去党籍又身为外国人的洪水,却展现了坚如钢铁的革命意志。他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陕北的“长征”,翻雪山过草地,一路给人放牧甚至乞讨,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1936年1月抵达了延安。朱老总知道洪水居然活着“归队”了,激动的抱着他连呼:“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很快,中央就撤销张国焘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恢复了他的党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