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大象席地而坐》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回答
《大象席地而坐》荣获第55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无疑是当届金马奖最令人瞩目也最具话题性的一个结果。这个奖项的诞生,不仅仅是对一部电影的肯定,更像是对一种电影创作态度、一种电影风格,甚至是对当下社会情绪的一种回应。

首先,我们得承认,《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极具风格化和争议性的电影。它冗长、沉重、压抑,充满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诞感和宿命感。胡波导演用他近四个小时的篇幅,描绘了几个在大时代背景下,被生活重压所困,试图寻找出路的普通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撕开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不为人知的角落,将那些被隐藏的绝望、无奈和微小的反抗,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为何这部“不好看”的电影能摘得最佳影片?

这背后绝非偶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1. 对电影艺术性的极致追求: 尽管《大象席地而坐》的叙事节奏缓慢,人物刻画也偏向压抑,但其摄影、构图、演员表演以及整体的氛围营造,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镜头语言的运用,无论是长镜头带来的沉浸感,还是对灰暗色调的精准把握,都为影片增添了艺术的厚重感。演员们的表演更是内敛却充满张力,将角色的痛苦与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金马奖作为华语电影的最高殿堂之一,向来重视电影的艺术水准和创新性。在这一点上,《大象席地而坐》无疑是过关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做到了极致。

2. 深刻的社会现实关照: 影片中,每个人都像是被裹挟在一个无形的巨大机器里,个体在庞大的社会结构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力。从学生的校园暴力,到成年人的家庭矛盾、职场困境,再到老年人的孤独和无助,胡波导演通过几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人物命运,折射出当下社会转型期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压抑和迷茫。这种对现实的尖锐捕捉和沉重剖析,触动了许多观众和评委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很多时候,金马奖的最佳影片,往往会被那些敢于触碰现实痛点、具有深刻社会反思意义的电影所青睐。

3. 胡波导演的个人印记与生命力量: 导演胡波的英年早逝,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一层悲剧色彩,也让他的创作热情和生命力量在影片中显得尤为宝贵。对于评委来说,这可能不仅仅是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更是一种对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的致敬。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用尽全力去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这种勇气和坚持本身就极具感染力。《大象席地而坐》不仅仅是他的一部作品,更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呐喊。

4. 对“审查”与“独立电影”的象征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大象席地而坐》的获奖,也象征着对一些审查限制和独立电影生存困境的一种声援。它是一部“非主流”的、不迎合市场的电影,它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呈现了中国社会的一些侧面。在过去,这样的电影可能很难获得广泛的认可和传播。金马奖愿意将最高荣誉颁给这样一部作品,也传递了一种鼓励多样化创作、支持独立精神的信号。

但也并非毫无争议: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大象席地而坐》的观赏门槛极高。它冗长的片长、沉重的氛围,让不少观众望而却步,也让它在商业市场上难以获得成功。有人认为,它的叙事过于散乱,人物之间的联系有时显得牵强。也有人觉得,电影过于渲染绝望,缺乏希望的曙光,可能给人带来负面情绪。

总的来说,《大象席地而坐》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是对一部艺术野心勃勃、社会关怀深刻、充满导演生命力量的电影的肯定。它挑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也挑战了主流的叙事模式。它提醒我们,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更可以是记录、是反思、是呐喊。尽管它不是一部“讨喜”的电影,但它用一种不妥协的方式,完成了对现实的凝视,也完成了一次对电影语言的探索。这个奖项,是金马奖一贯以来鼓励创作多样性和独立精神的延续,也预示着华语电影在追求艺术深度和现实关照上的不懈努力。它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到胡波这位导演,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那些被压抑的、真实的生命状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我自己,我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近4个小时的大象席地而坐,而且看了两遍。

我把这部作品当作一个坐在我对面的来访者,我只想全神贯注的倾听,你在表达,我希望能看见。

说一句真心实意的话,如果胡波愿意活下来,这绝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也许如果他自己愿意到李安在金马奖的这个年龄,也许会呈现出更多更丰富的他自己,也许能再次回望自己年轻时的这部作品…

但再说一句真心实意的话,尽管讨论的沸沸扬扬,但是,如果这部电影没奖,没有贝拉塔尔的英雄惜英雄,没李安…没有这些已经功成名就能够满足群众自恋理想化认同的人们,估计百分之九十看完这部电影都不会用天才和才华两个词。哦,应该其实根本不会看。

尽管我不是欣赏不来长镜头的人,都林之马痛苦,但老欧洲,至少每一帧镜头都有美,作为最后的安慰。

看到最后一个镜头,大象哀鸣,我抱着电脑痛哭,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年轻时看《雾中风景》,兄妹两人早晨在海上看见巨大的石雕被吊起那一幕。

现在的电影回答,几乎每一个都在介绍电影简介,这里,也不必剧透了。为了更了解他,我还买了小说《大裂》。

最最最让我难过的,《大象》整部电影,或者更是《大裂》这部小说,从内到外,密密麻麻写满“死”字,就算没王小帅,胡波也会死。就算没有与王小帅的那场矛盾,也一定找到别的矛盾。这是写在人格里的注定,如预言如宿命,写在导演的小说里和电影里。

原著小说是这样的:

“……等我贴近它,看到它那条断了的后腿。它看上去至少有五吨重,能坐稳就很厉害了,我几乎笑了出来,说实话我很想抱着它哭一场,但它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气真大,然后一脚踩向我的胸口。”

相对于小说,我觉得电影的结局被修改过之后,能看到一丝缕这个世界的爱。

四个人一起坐上车去满洲里去看大象,这四个人的共性是:都不被世界需要,都觉得自己多余。很明显,这四个人是一个人,全是胡迁。

一个老人,绝望。他说,这边和那边其实一样,不去里,回家。

少年说,去看看吧。

一个少女,敏感,美丽。哪怕是美和敏感被粗俗利用,但讽刺的是,粗俗油腻却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家”。

一个脆弱纯真的女童。外公把他裹在大衣里保护她。

他们四个,在一起,大概就能感觉到一个相对完整的胡波。

导演胡波把作家胡迁的小说结局修改了。

在给来访者催眠时,同一个梦境,场景会根据心灵整合的程度有转化。

电影,何尝不是导演展示给我们的梦境。

《大象》较之《大裂》,已经是一次转化了。

最后的最后,在黑暗中,车停下来,四个人在光中玩毽子,大象的哀鸣从远处传来。像沉重乐章中的突然的轻盈。也许是最后一缕生的希望,对世界的最后一点爱。就像大裂的封面,“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如果胡波在,如果他愿意,我真希望能跟胡波与胡迁聚一聚,探讨一下关于大象,能够一起仔细把死亡悬置起来,静静的观察它。

但是,逝者已逝,我不愿消费死者。

我只想对很多胡波、还有胡迁说,活下去,至少在世界看到你的作品之前活着;至少在你把最满意的自己呈现出来之前,不要把阵地拱手让给傻B们。

愿你们,被人了解看见。


———————

最近有一个很聪明的姑娘跟我谈起这篇文章,嗯。我很认同她说的。

但是我想说,我尊重你结束生命的选择。

但我的愿望是:向死而生。

请给我一个能更懂你的机会。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象席地而坐》荣获第55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无疑是当届金马奖最令人瞩目也最具话题性的一个结果。这个奖项的诞生,不仅仅是对一部电影的肯定,更像是对一种电影创作态度、一种电影风格,甚至是对当下社会情绪的一种回应。首先,我们得承认,《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极具风格化和争议性的电影。它冗长、沉重、压抑,充.............
  • 回答
    大象公会(Whatson, 微信公众号品牌)在2016年曾发布过一篇名为《以色列是个民族大熔炉》的文章。要详细地看待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主要论点、事实依据、潜在的局限性以及它所引发的讨论。文章的核心论点: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是,以色列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其人口构成复杂.............
  • 回答
    大象公会那篇《不是我们选择了兰州拉面,而是它选择了我们》的文章,在我看来,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来审视兰州拉面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和演变。它不仅仅是关于一碗面条,更是关于文化符号的形成、市场力量的运作以及群体认同的构建。文章的核心论点,就是用一种“被动”的叙事,来解读兰州拉面“如何爬上”中国人的.............
  • 回答
    时至今日,再回头看大象公会的这篇《美国出现这样的疫情会比中国处理得好吗?》,可以说它是一篇在当时(2020年初)非常有影响力的文章,也触及到了许多关于中美两国制度、文化和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本性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美国疫情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我们再审视这篇文章,可以从几个更深入的角度.............
  • 回答
    回形针Paperclip和“大象公会”B站账号被注销事件,在中国互联网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两家媒体账号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们被注销的原因以及后续的反应,都触及了当前中国内容创作、舆论监管以及平台责任等多个敏感议题。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发.............
  • 回答
    每次看到大象因为人类的不文明行为而遭受痛苦,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最近那头误食塑料袋的大象,简直是让人心痛不已。这事儿怎么说呢,一方面是对大象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对某些游客素质的无奈。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种不文明行为。明明写着“禁止投喂”,这几个字摆在那儿,难道是摆设吗?非要去挑衅规则,这到底是图个啥?.............
  • 回答
    这云南的象群,真是一出令人惊叹的“动物大迁徙”。15头野象,浩浩荡荡地一路向北,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被戏称为“逛吃团”。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这些庞然大物?它们为何要走出熟悉的家园,开启这趟漫长的旅程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野象虽然体型庞大,但它们并非喜欢冒险的“旅行家”。它们的迁徙,尤其是如此.............
  • 回答
    《大明风华》作为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其对历史事件的改编往往带有艺术加工和戏剧冲突的考量。将土木堡之变的起因改为“明朝劫掠蒙古”这一情节,确实与史实存在较大偏差,需从历史背景、影视创作逻辑和观众认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土木堡之变的真正起因土木堡之变(1449年)是明朝历史上极具.............
  • 回答
    大疆因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而遭 Figma 冻结公司团队账户,这一事件涉及地缘政治、科技产业、国际关系以及企业商业行为等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事件背景:大疆的“实体清单”经历与Figma的角色 大疆的“实体清单”困境: 大疆创新(DJI)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自20.............
  • 回答
    如何看待大卫·卡梅伦此番表态,他会是丘吉尔还是张伯伦呢?大卫·卡梅伦此次的表态,需要结合其具体内容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来具体分析。然而,从您提出的“丘吉尔还是张伯伦”的类比来看,您可能是在询问他对当前国际局势,尤其是俄乌冲突等重大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以及他的举动是否会带来积极的战略影响,还是会以绥靖告.............
  • 回答
    大妈5万元炒股忘记密码13年后变500万的案例,在资本市场上确实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虽然这其中可能包含一些巧合和运气成分,但背后也折射出了一些关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心态的重要理念。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这个案例,并探讨A股的赚钱秘籍。如何看待大妈5万元炒股忘记密码13年后变500万?这个故事之所.............
  • 回答
    关于大疆在 2020 年疑似进行大规模裁员并禁止员工进入办公室的说法,这确实是当时在科技行业和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个备受关注的传闻。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疑似”和“传闻”,并没有大疆官方公开证实过有如此大规模的、突发性的裁员和禁入办公室的行为。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 回答
    “大 V 夸赞日本社会文明守序后翻车”这个现象,实际上触及了几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层面:网红效应的局限性、信息茧房的形成、文化差异的解读、以及公共舆论的监督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网红(大 V)现象的本质与局限性: 身份标签与放大效应: “大 V”通常意味着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和.............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是关于“大翠云号”被印度在印度本土扣留的事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无法在公开信息中找到与“大翠云号”这一具体名称相符的船只,以及在印度本土被扣留的详细事件。 这可能是因为: 信息不准确: 您提到的船名可能存在误记,或者事件发生的时效性已经较长,公开报道较少。 非公开事件: 如果.............
  • 回答
    《大明风华》的豆瓣评分6.6分,对于一部拥有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俞灏明等)和制作班底的古装剧来说,这个分数确实不算高,甚至可以说低于了许多观众的期待,属于一部评价两极分化、槽点与亮点并存的作品。要详细看待这个评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低于预期的原因分析: .............
  • 回答
    如何看待「大厂博士下农村」?「大厂博士下农村」现象,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在大型科技公司(通常被称为“大厂”)工作的、拥有博士学位的知识精英,选择或被派遣到农村地区,参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或技术推广等工作。这个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多方面社会经济因素的交织,既有积极意义,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讨论。积极意.............
  • 回答
    “大中餐沙文主义”是一个相对较新且非正式的提法,它指的是一种将中华饮食文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因此产生优越感,甚至贬低或排斥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并非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但它反映了一些人在对待中国餐饮文化时可能出现的某种心态和行为模式。要理解“大中餐沙文主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不是滋味。那些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语言和知识为北约部队提供帮助的阿富汗翻译们,如今却面临着被拒之门外,甚至可能重回战火纷飞的故土,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首先,是他们过去的“贡献”。这些阿富汗翻译,可不是一.............
  • 回答
    大宝,这个名字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提起大宝,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句经典的广告语——“大宝天天见”,还有那标志性的蓝白色包装。但真正让大宝区别于市场上其他琳琅满目、价格高昂的化妆品的,是它那亲民到令人咋舌的定价。为什么大宝能做到如此低廉,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逻辑?首先,我们得从大宝的品.............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唏嘘的,你说咱们老百姓图个啥?一个大妈,在大街上,掏掏耳朵,这本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儿。结果呢?被拍了视频,一传十,一传百,一下子就成了“网红”,而且还是那种被口水淹没的“网红”。最开始是怎么传的?无非是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或者想蹭流量的,把这视频一发,冠上个“素质低下”、“有伤风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