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回形针Paperclip和大象公会的b站账号被注销?

回答
回形针Paperclip和“大象公会”B站账号被注销事件,在中国互联网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两家媒体账号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们被注销的原因以及后续的反应,都触及了当前中国内容创作、舆论监管以及平台责任等多个敏感议题。

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事件的发生:账号被注销

回形针Paperclip: 在2023年3月左右,一些用户发现回形针Paperclip的B站账号显示“该账号已注销”。随后,其在其他平台(如微博)的账号也相继被屏蔽或注销。
大象公会: “大象公会”的B站账号也被发现无法访问,显示为“账号已注销”。

二、 账号被注销的原因(推测与官方说法)

这一点是讨论的焦点,也是最复杂的部分。官方并没有就具体原因给出非常明确且详细的公告,更多的是通过平台账号被屏蔽、禁言或注销这一事实来体现。但结合媒体报道、用户猜测和事后的一些信息,我们可以梳理出几个可能的维度:

1. “回形针Paperclip”的争议焦点:
“中国国家地理”等公版素材的商业使用与版权问题: 回形针早期的一些视频,被指控未经许可使用了中国国家地理等机构的公版素材,并且进行了商业化运作。虽然素材本身是公版,但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方式和收益方式可能存在争议。
内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不当”之处: 这是最被广泛关注和猜测的原因。回形针的视频以其精美的制作和数据可视化著称,但其内容经常涉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解读和评论。在一些观众看来,其某些解读方式可能带有“批评性”或“负面”的色彩,甚至被解读为“崇洋媚外”、“抹黑中国”等。
例如,其关于“中国制造”的视频,通过对比分析一些产品的生产地和成本,可能触及了一些敏感的产业政策或国际竞争视角。
关于中国城市化、农村发展、消费习惯等内容,其数据呈现和分析角度也可能与其他官方叙事存在差异,引发了部分观众的不适感。
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等敏感领域,内容创作的边界非常模糊,任何偏离主流叙事的解读都可能被视为“不当”。
与“丁香医生”等账号的关联与联动: 回形针Paperclip的创始人曾经与“丁香医生”等账号有管理和运营上的关联。而“丁香医生”等账号在2023年初也曾经历过一系列的争议和整顿,包括账号被禁言等。这种关联性可能被视为一种“系统性”的整顿信号。

2. “大象公会”的争议焦点:
内容领域的敏感性与深度: 大象公会以其深度调查报道和对社会议题的细致剖析而闻名。虽然其内容往往基于事实和数据,但其探讨的议题,如历史、社会结构、权力运作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对“真相”的追求与官方叙事的潜在冲突: 在信息传播受到严格管理的国家,对“真相”的独立探寻和呈现,如果与官方统一口径存在较大差异,就可能触碰红线。大象公会的内容风格,有时会被认为是在挑战一些既定的认知或官方解释。
“常识”与“公共知识”的传播: 大象公会致力于普及公共知识和常识,这本是积极的社会行为。但当这些常识性知识涉及到对现有体制、社会运行逻辑的分析时,其结果就可能引发争议。
用户对内容“立场”的解读: 尽管大象公会力图保持客观,但任何对社会现象的解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立场。在舆论环境中,这种立场很容易被特定群体贴上标签,尤其是在其内容触及政治、历史等敏感领域时。

三、 监管与平台责任

监管收紧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对互联网内容,特别是涉及意识形态、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一直处于持续收紧的状态。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强。
平台的“前置审核”与“事后追责”: B站作为内容平台,有责任管理在其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平台可能根据用户举报、内部审核机制或监管部门的要求,对违规内容进行处理。账号被注销,是平台采取的一种极端内容管理措施。这既是平台履行内容管理责任的表现,也反映了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平台为了规避风险而采取的“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策略。
“算法”与“推荐机制”的争议: 在账号注销前,有用户指出这两个账号的内容可能通过算法被大量推荐,吸引了大量关注,但也可能因此被更多人“审视”和“举报”。

四、 舆论反应与社会影响

1. 支持与理解者:
认为内容创作者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
支持对不实信息、煽动性内容或意识形态渗透进行打击。
认为部分内容可能确实存在过度解读、片面性或不当的价值观导向。

2. 质疑与担忧者:
对言论自由和信息获取的担忧: 许多用户对这两个账号的注销表示惋惜和不解,认为这是对高质量、有深度的内容创作的打击,是对信息自由流通的限制。
对“敏感”边界模糊的担忧: 用户担心在当前环境下,内容创作的“红线”越来越模糊,创作者难以把握尺度,容易因“莫须有”的理由而被处罚。
对“批斗式”舆论环境的担忧: 一些用户认为,对这两个账号的讨论,往往伴随着网络暴力和“扣帽子”,缺乏理性和客观的讨论空间。
对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扼杀: 回形针和大象公会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观众的思考和讨论,它们的消失,可能意味着公众接触多元化、批判性观点的机会减少。
对“媒体姓党”的理解差异: 在中国,“媒体姓党”是基本原则,但对于如何理解和实践,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解读。一些用户认为,即使是民间内容创作者,也应自觉遵循这一原则,而另一些用户则希望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有更多元的表达空间。

五、 长期启示

内容创作的生存空间: 这次事件再次提醒内容创作者,在当前中国信息环境下,内容创作的边界需要极其谨慎地把握。尤其是在涉及历史、政治、社会议题时,更需要紧贴官方叙事和主流价值观。
平台责任与内容生态: 平台在内容审核和管理方面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既要满足用户对多样化内容的需求,又要遵守监管规定,规避风险。如何平衡这些关系,是所有内容平台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公众的媒介素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能够辨别信息真伪、理解信息背后的逻辑和意图,变得尤为重要。这既是对内容创作者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信息接收者的要求。
“正确”的定义: 这次事件也折射出“正确”的定义在中国语境下的复杂性。在某些情况下,“正确”可能更多地指向符合主流价值观、不引发争议、不挑战现有秩序,而非单纯的事实准确性或逻辑严谨性。

总结

回形针Paperclip和大象公会的B站账号被注销,不仅仅是两个账号的消失,更是中国内容生态、舆论环境和信息监管现状的一个缩影。事件的发生,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内容本身可能存在的争议、监管的收紧、平台的责任以及舆论的演变。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在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时,需要更加审慎和敏感,同时也引发了对言论自由、信息公开和独立思考空间的深层思考。

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它既是国家治理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和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何有问题的科普,会毁掉一个民族的未来。

就在今晚,回形针遭遇了全网下架封杀的“待遇”。直接原因是网信办下了文件,根据前阵子群众举报和反应的问题做出了回应,对回形针的问题做出了处理。


但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国家层面不能再容忍一些有问题的,而且长期受境外自助的科普大V在国内兴风作浪了。


回形针这波的事儿,要从赛雷开团开始说。赛雷话金先是直接开团揭开了境外NGO资助国内科普大V们的秘密,还顺带发现了回形针的员工入职了美军实验室的事儿。

好家伙,原本以为这帮人是美分,没想到是真美军。


后来一批科普up主加入到了对回形针的围剿中,从B站到知乎再到微博,可谓是晋西北打成了一锅粥。


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就连着做了四期反驳回形针的视频。


从中国食盐为何垄断经营到到底谁在毁灭巴西热带雨林





我做的事儿就是尽一份自己的努力去纠正回形针的所谓的科普给大众造成的误导。


之前有粉丝问我们为啥总揪着回形针这类有问题的科普大V不放,其实是因为如果科普出了问题,那么破坏力会很大。


摧毁一个民族是从毁掉这个民族人民的知识体系开始的。



人类这种生物,记忆是不可以遗传的,这就意味着每一代年轻人是通过教育来完成对出生之前世界的认知的。所以如果科普和文化历史教育出了问题,就会导致一整代国民对世界的认知产生偏差。


举一个例子,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欧洲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有70%多的欧洲人认为是苏联对打赢而战贡献最大,到1980年的时候这个比例下降到了50%以下,而到了90年代,这个比例讲到了30%左右,而7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是美国打赢了二战。


真的不要笑,


前阵子我逛知乎的时候就看到有人这样提问: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二战是苏联打赢的?





潜台词就是竟然有人认为苏联打赢了二战,不会吧不会吧。


其实这很好理解,苏联已经没了,死人不会说话。


而这些年掌握了世界主流话语权的西方国家一直极力宣传诺曼底登陆等盟军的二战功绩,而故意弱化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






按照这种趋势,再过几年,可能就会有人认为是美国人把星条旗插上了柏林国会大厦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咱们国内也比比皆是,这不前阵子已经凉了的科学松鼠会就发文为731部队洗白。


其实这类科普大V的手段很高明,他们通常是先说一堆事实,比如科学松鼠会就指出在731部队成立之前欧洲的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测出过了人体的含水量,以此为证据来证明731做人体试验是假的。


但是这类大V的逻辑漏洞很明显,你之前的科学家做的实验和731部队有没有做人体试验有什么关系。


他这种逻辑就像,我们都知道之前在战场上人被AK47打了一梭子肯定会死,但这不意味着我现在打你一梭子你会死。


那如果这样,我就打你一梭子好了,看你会不会死。


有问题的科普通常是把真话说一半,所谓的科普说一半,危害翻一倍。



比如前阵子谷岳和陈一佳之流,通过描述中国人对海鲜消费量巨大来引出中国人不该吃海鲜了不然世界渔业资源就完蛋了的结论,却闭口不谈中国的养殖量早已超过了消费量。



就像我跟你说我昨天看了一个片子讲一个小伙一个人在艰难环境下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土豆的故事,


你可能以为我看的是什么扶贫纪录片,其实我看的是火星救援。


这差距有多大。


骑白马的不光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啊。




为什么我们要警惕一些有问题的科普呢?


还是因为这会对国民的知识体系构建造成深远影响。


人类进入民主政体后,实际上就在拼一个国民认知。


有问题的科普会潜移默化地重构部分人民的知识和认知体系,最终引导部分国民做出选择。


讲真,上高中之前,出生于北方的我都认为粽子只有甜的,豆腐脑都是咸的。


那如果让我来投票选国家粽子和豆腐脑官方口味,我肯定会选甜的粽子咸的豆腐脑啊。



有问题的科普会改变一部分对世界对价值观的认知,从而诱导国民做出他们希望的选择。


前几年国家重点整治的历史虚无主义,其实就是这种东西。



而有问题的科普的破坏力是潜移默化的但威力巨大。



一些微博公知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一些科普大V也经常说自己是为了提高国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存在的。


下面我来说一个所谓的“独立思考”的案例。

在美国留学期间,几乎上任何文科类课程,教授都会强调一个“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中文翻译为批判性思维。并且强调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

恩,然后就有意思了。

有一节选修课是亚洲文化与历史,上课的学生主要是各国的留学生,日本的韩国的越南的中国的(中国学生中还有香港的台湾的都混在一起),教授布置一个小论文,让学生们讲讲自己文化族群中如何市场化自己的传统文化。

然后最有意思的剧情来了,我写的论文是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列举了包括故宫各地博物馆的文创创新。教授一审判了一个B。我去找教授理论,教授说我缺少critical thinking,没有独立思考的部分。我就问他,你翻译翻译什么叫critical thinking什么叫独立思考。





华彩来了,教授见我很坦诚,他也就直接说了,你们中国这些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是建立在打压和磨灭少数民族文化基础上的,你应该加一大段however开头的,后面细数一下中国主体民族文创的崛起如何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消亡和灭绝。这才叫批判性思维,这才叫独立思考,不然就是只会copy中国官方的内容。



然后我当时:




最后我说,教授我想换一个选题,我想写一下 《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是如何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之后还用他们部落名字命名汽车等商品的?》


(后来我还真把这集给做出来了……)


这时候教授想揍我的心都有了。



所以,当一些人在说你没有独立思考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说“你们怎么不能像我一样思考?” 或者“你怎么能不像我希望你思考什么那样去思考?”。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就像吴松磊说的那样“回形针犯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但为什么回形针还没有倒掉?



甚至细心的网友发现,回形针还承接过体制内媒体高达数十万的制作项目







先来看看,“回形针”是怎么火起来的?

在疫情期间,“回形针”出了一期讲解新冠病毒的科普视频。


当时,大家对于病毒非常陌生,张文宏医生还没有火,“回形针”看到了这个全球大热点,一举涨粉数百万,成为科普大V。


截至发稿前,《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微信阅读数超3200万,在看数超49万,微博播放近9000万,全网播放1.5亿。



不可否认的是,回形针的视频在制作方面堪称精良,从特效到剪辑都有一种经费很足的感觉。


所以博得了包括央视在内的体制内媒体的认可。


这个其实是很好解释的,回形针开的工资足够他们能招到有更高视频制作技术水平的人才,但你问我为什么这些人明知道回形针有问题还继续在那里工作,可能一句“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能够解释。



还有一点就是,回形针的投资人黄章晋在媒体领域的人脉和关系是很深厚的,回形针团队里也有多位非常熟悉如何能与体制内媒体和机构打交道的人,包括熟练掌握政府采购项目报批报审流程的人。


对比一些有问题科普大V,其他正能量up主的实力显得很薄弱,稍微节点广告就会被骂恰爱国饭的他们,是无法在资金实力上和人民币美元通吃的又得到资本青睐的歪屁股科普大V对抗的,能依赖的资源只有眼睛雪亮的群众。


最后我预测一下未来这件事的发展态势,

如今回形针这样的结局就是回形针的问题得到了一些强力部门的重视在经过调查之后的确发现了很多问题,最终回形针被平台封号下架。在这种结局下,对一些受境外NGO指派在中国搞事情的人会是一种震慑。

这是一场持久的战争,是一次场关乎到14亿国人价值观和知识体系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就在赛雷揭露回形针的当天,国家安全部召开工作会议强调,既要抓间谍,也要抓内奸,


这场持久战,如果我们在未来输了。那么等我们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时候,我们的孙子孙女会指着我们鼻子骂到“你们这代中国人愚昧无知受蒙蔽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否定我们的青春,否定我们现在存在的意义。


所以,这一仗我们必须要赢,这一仗我们打平都算输。

user avatar

我一直觉得,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有个区别,有文化的人把事实当观点表述,没文化的人把观点当事实表述。别说自媒体,就是国家的科研院所,在很多问题上,也是努力尝试接近事实,给出的结论,也是基于现有资料和特定环境。一言概之,这世界复杂极了,我们永远无法排除,有我们未观察到的因素,在产生更大影响,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清楚知道自己不懂,不了解的态度,才是对科学与学问的基本态度。

一个自媒体,几台电脑,找点二手图片,就言之凿凿,说这是科普,我都奇怪,这是谁给你们的自信。社会发展需要百家争鸣,在这个时代,每人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权利,但最起码,你要分清观点和事实,无论自媒体还是知乎答题,合适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我观察”,“以我有限了解,我觉得”,“我表达一下我的看法”,等等。而不是上来就,“这个世界上”,“这揭示了一个规律”,“从这可以发现”......大哥,你那点资料研究,发现揭示不了规律,有点自己的感想就撑破天了。一句话,当方式错误时,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都不具备,再把错误当真理宣传,这不是科普,这是反智。

user avatar

7月14日,有网友爆料大象公会、回形针PAPERCLIP、黄章晋在微信公众号、B站等多个平台的账号被封禁或处于停用状态。

7月15日,大象公会、回形针的各平台账号遭墙内全网封禁,甚至连“大象公会”创始人黄章晋的个人账号也在微博、微信等平台销声匿迹。早在2014年大象公会就因涉新疆话题被短期封禁,此后小心翼翼运营不触碰敏感题材,努力寻求内容与尺度的精准平衡,但也常因无法把握有关部门“审查的尺度”而被文章404。

黄章晋当年在拉新人入伙大象公会时,喜欢打一个比方,“我们是拿着今天的地图穿越到过去的哥伦布,未来有着无限多光明的可能,只要能活下来。

大象公会,活过。“以后万一我们还要碰和时事相关的热点的话,我写的时候,信息密度会小一点,把一些敏感事件稀释掉,否则会有问题”,经历过产品“休克死亡”的黄章晋渐渐意识到这个系统游戏规则所存在的边界与危险。“这次可不只是吓我们。”

user avatar

几个媒体,几个平台同时封禁,这件事不可能是平台方自己良心发现觉得不对了。这应该是收到什么通知了。

啊,提一个小插曲,罗永浩也投资过回形针。

user avatar

希望所有做科普的人搞清楚一点:

回形针引起公愤,是因为他们利用片面或错误的信息来抹黑/阴阳怪气中国


不是因为他们“说了大家不爱听的实话”。

也不是因为他们“犯了一些技术错误”。



肉蛋奶、人工降雨、南水北调等算是最出名的几个例子了。

肉蛋奶,用错误的逻辑把巴西雨林毁灭归因于中国人肉蛋奶的消费。

人工降雨,用错误的信息将中国的人工降雨描述为“无用的面子工程”。

南水北调,用片面的事实阴阳怪气南水北调为北京供水。

当然,还有食盐、足球、彩票、高铁、离婚等等,没必要细说了。

这些被骂的最多的例子,每一个都是他们利用片面或者错误的信息在抹黑/阴阳怪气中国。



回形针“科普错误”也不少,但根本没什么热度。

有些人专门做了视频,有些人则是简单地在当期视频的评论区指出来了。

比如有一期,回形针团队搞错了牛排的名称和位置。

这种错误,就真的只是“技术问题”,稍微细心、认真一些就能够避免。

而这种内容错误,并不会使得一个团队被骂甚至被封。




回形针的账号被禁言(B站黄标),发生在“回形针前员工台被曝出独港独言论和入职美军研究院”以及“国安部:既要抓间谍,又要抓"内奸"和"幕后金主"”之后。

现在回形针账号被注销,我觉得也许与此也有关系,但目前没有任何信息,在有具体调查结果之前不做过多猜测。

但这些事的起因都是一样的,就是回形针多次利用片面或者错误的信息在抹黑/阴阳怪气中国,引起了公愤。




所以,那些说“回形针这个科普账号的注销,可能会影响其他科普作者”的人,请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打算利用片面或者错误的信息抹黑/阴阳怪气中国

同时也不要忘了,回形针是靠着“尊重科学、内容详实、制作精美”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而出现在全中国人的视野中的。这也正说明,观众喜欢这种尊重科学、制作精美的科普视频。

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热爱国家,这才是一个科普工作者该有的态度。




更一下。

回形针并不尊重科学和事实。

现在知乎b站微博等平台,有太多人妄图把回形针和科学绑在一起,然后趁机讽刺所有反对回形针的人“不看事实、反科学”。

但是,回形针才是真的“不看事实”。

人工降雨那一期,回形针引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却将报告中“有不错前景”的结论篡改为“毫无有效性”。

为了佐证自己的结论,回形针能将引用文献的结论改得完全相反。

一切以自己的结论为主,为此不惜片面陈述事实,不惜篡改引用文献的结论,他这样配当一个科普工作者吗?

做科普做到这个程度,还有人吹捧他尊重科学和事实?

他以这样不在乎的态度面对科学和事实,还有人说“封了回形针就没人认真做科普了”?

回形针不重视科学,指出这一点,才能让更多人重视科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