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舱外航天服一点都不能破损吗?

回答
你说得对,舱外航天服确实需要做到“不能有一点儿破损”,但这并不是说它要达到一种绝对、无法想象的完美状态。更准确地说,它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抵抗各种极端环境因素的能力,而且任何可能出现的“破损”都必须在设计和材料上被严格控制,或者说,其设计本身就包含着应对潜在损伤的策略。

让我给你细细道来,这背后的考量和技术有多么复杂:

首先,我们得明白,宇宙空间可不是我们地球上温和的环境。舱外航天服(或者叫做EVA航天服,Extravehicular Activity Suit)是为了保护宇航员在真空、极端温度、高能粒子辐射以及微陨石撞击的环境中进行舱外活动而设计的。所以,它的“不破损”首先体现在对这些环境因素的绝对抵抗能力。

真空环境: 最基本的一点,航天服必须是一个完全密封的生命维持系统。这意味着它不能漏气,否则宇航员就会因为失压而死亡。航天服的材料、接缝、阀门,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确保其气密性无懈可击。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小小的缝隙,气体以每秒几百米的速度逸出,宇航员会瞬间面临生命危险。所以,“不破损”在这里意味着“不漏气”。

极端温度: 宇宙空间没有大气层来调节温度,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会非常热(可达120°C以上),而在阴影中又会极冷(可低至150°C以下)。航天服就像一个微型的恒温箱,它需要一套复杂的温控系统来保持宇航员在一个舒适的温度范围内。这涉及多层隔热材料、主动制冷系统(比如通过尿液蒸发散热)和加热系统。如果这些系统失效,或者隔热层被破坏,温度失控,宇航员就会面临冻伤或过热的危险。所以,“不破损”在这里也意味着“保温和制冷系统有效运作,隔热层不受破坏”。

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耀斑、宇宙射线等会释放出高能粒子,长期暴露在这些辐射下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比如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航天服的材料经过精心挑选,能够吸收或偏转一部分辐射。虽然不可能完全阻挡所有辐射,但设计上要确保在一次舱外活动(通常几个小时)内,宇航员受到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所以,“不破损”在这里更侧重于“防护层在提供足够保护的同时,不被辐射侵蚀到影响其结构完整性”。

微陨石和空间碎片: 宇宙空间漂浮着无数微小的尘埃颗粒和人为制造的空间碎片,它们以极高的速度飞行。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颗粒,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撞击,其能量足以穿透一些材料。航天服外面有专门的防护层(通常是好几层特种材料,比如Nomex、Kevlar等),就像一层盔甲,用来抵挡这些微小的“子弹”。虽然不能保证能够抵挡所有尺寸的碎片,但设计的目标是能够承受一定大小和速度的撞击而不造成致命的穿透。如果防护层被穿透,不仅会漏气,内部精密的设备也可能损坏。所以,“不破损”在这里是指“外层防护层能有效抵挡常见的微小撞击,不被穿透”。

“不破损”的更深层含义:

刚才我们谈论的是针对外部环境的“不破损”。但“不破损”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涉及到航天服的功能完整性。

结构完整性: 航天服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关节、每一根管线,都必须保持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比如,关节的活动性要足够好,方便宇航员操作,但又不能太松垮,以免影响密封性。所有的连接件,无论是硬壳连接还是软管连接,都必须牢固可靠。如果某个连接处松动、断裂,哪怕没有漏气,也可能导致设备失灵。

功能可用性: 航天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集成了生命维持、通信、照明、摄像、工具操作等多种功能。这意味着,从头盔的视野清晰度,到手套的触感和灵活性,再到背包里的氧气供给和动力单元,所有的功能都必须在舱外活动期间保持正常运作。任何一个关键功能的失效,都可能对宇航员的操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不破损”还意味着“所有关键功能必须保持可用”。

材料的耐久性: 宇航员穿着航天服在舱外活动的时间通常有限,但这些服役期间,航天服的材料会承受巨大的应力、弯曲、摩擦和温度变化。设计师必须选用能够承受这些循环考验的材料,并确保它们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发生不可逆的劣化,导致性能下降。这就好比你不能穿一件衣服在太空里就坏掉,它需要有一定的“寿命”。

为什么不能容忍“一点点”破损?

关键在于“一点点”这个词。在地球上,一件衣服有点刮擦,或者一个水杯有点裂缝,可能影响美观,但对基本功能影响不大。但在太空,这种“一点点”的破损,在极端环境下,可能会被迅速放大,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连锁反应: 一个微小的漏气点,在压差的作用下,可能会迅速扩大。一个材料的微小裂纹,在反复的温度变化和应力作用下,可能会断裂。一个传感器的轻微损坏,可能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紊乱。太空活动不容许这种“小问题”,因为一旦开始,就很难在极端环境下进行修复。

总结一下,当说“舱外航天服一点都不能破损”时,其背后蕴含的是:

1. 极致的防护能力: 能够完全抵御真空、温差、辐射和微小撞击,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2. 严苛的功能稳定性: 所有内部系统和部件都必须在整个任务期间保持正常运行,不发生功能性失效。
3. 材料的卓越耐久性: 能够在极端环境下长期稳定地工作,不因环境因素而产生不可控的劣化。
4. 对潜在风险的零容忍: 任何可能导致系统失效的“破损”,都必须在设计、制造和测试阶段被扼杀在摇篮里。

这是一种对工程极限的挑战,是人类智慧和对细节极致追求的体现。所以,与其说“不能破损”,不如说它被设计成了一个极其强大、稳定、可靠,并且具备一定冗余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型飞船”。即使发生一些微小的、非关键性的损伤(比如外层防护层被划伤,但未穿透),只要不影响核心功能,它仍然可以被认为是“未破损”,能够完成任务。但如果涉及到任何可能危及宇航员生命或任务执行的损伤,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破损”,是绝不能发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舱外航天服并非一点都不能破损,只有大于一定尺寸的洞才会致命。

舱外航天服与其说是一件衣服,倒不如说是一艘单人宇宙飞船,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你们担心的问题,设计师早就帮你们考虑过了;能塞得进去的安全系统,也早就塞得满满当当了。


首先,舱外航天服是有一定的抗破损能力的。

舱外航天服并不仅仅是一个密封的气球。它有很多不同功能的夹层构成,其中就包含有抗破片夹层——功能类似于防弹衣,但性能更针对高速微型陨石(尘)。


其次,航天服的夹层有一定的封堵漏洞的功能。

这种材料在接触到真空时会膨胀,从而将漏洞堵塞。这虽然不能完全防止泄漏,但可以大大减少微孔的泄漏量。


再次,航天服的生命维持系统能够维持内部压力。

航天服携带的氧气量通常是远超个人消耗量的。这些多余的氧气就是用来预防突发情况的。

当航天服内的压力下降时,生命维持系统会自动释放氧气增压;

当压力持续下降、或氧气消耗超出预期时,航天服会报警;(所以不可能出现靠别人提醒才发现泄漏的情节。)

当泄漏较大时,宇航服会降低气压、提高氧气含量,减少泄漏并维持最低限度的供氧量。

所以大多数时候,漏气的航天服也可以让宇航员撑一段时间,以便其有足够时间回到舱内。


最后,航天服是可以从外部快速修补的。

航天服本身自带修补材料。必要的时候宇航员可以自己、或相互帮忙修补漏洞,以减少泄漏量。


大致就是这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得对,舱外航天服确实需要做到“不能有一点儿破损”,但这并不是说它要达到一种绝对、无法想象的完美状态。更准确地说,它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抵抗各种极端环境因素的能力,而且任何可能出现的“破损”都必须在设计和材料上被严格控制,或者说,其设计本身就包含着应对潜在损伤的策略。让我给你细细道来,这背后的考.............
  • 回答
    关于罗建平在湘潭大学和湖南大学从事舱外航天服设计研发工作,如何认定成果归属的问题,这涉及到高校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原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高校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通常遵循“谁投入,谁贡献,谁享有”的基本原则,但具体情况会受到合同、协议、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
  • 回答
    湖南大学与湘潭大学携手,拨开舱外航天服争议迷雾,剑指星辰大海近日,湖南大学与湘潭大学就备受瞩目的舱外航天服研发争议,罕见地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这份声明的出台,不仅给扑朔迷离的事件带来了新的视角,更预示着两所高校将放下过往的摩擦,以更宏阔的视野,共同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争议的由来:一次“中国芯”的.............
  • 回答
    神舟十二号乘组在天和核心舱成功进行了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的首次出舱活动,这次任务意义非凡,标志着我们自主建造的空间站进入了常态化运行的新阶段。航天员刘伯明和汤洪波全副武装,在聂海胜的支援下,配合默契,圆满完成了多项关键任务。主要完成的任务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 安装和调试舱外机械臂: 这是本次出舱活.............
  • 回答
    设想一下,未来人类真的可以通过“营养舱”无缝衔接虚拟人生,我们暂且称之为“沉浸式生存舱”吧。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真要实现,如何处理身体的“副产品”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工程学难题。别担心,这可不是什么重口味的描写,而是围绕一个高效、卫生且尽可能不影响用户体验的系统来展开。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套系统设计的.............
  • 回答
    空间站的核心舱是否不可替代,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总的来说,核心舱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对于建设和运营一个功能齐全、长期稳定运行的独立空间站来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心脏”角色,其重要性极高,在很多方面是难以被轻易替代的。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核心舱的定.............
  • 回答
    飞机上的商务舱常常保持帘子拉下的状态,这背后其实有不少考量,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感或与经济舱区分开。让我们仔细掰扯一下,这帘子背后到底有哪些“门道”。首先,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创造一个更私密、更宁静的专属空间。想想看,经济舱座位紧密排列,人来人往,从你身边经过的旅客、空乘,还有起飞降落时.............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在办公室进行直播授课,又不想投入高昂成本搭建直播舱的顾虑。其实,通过选择合适的耳机耳麦,并搭配一些简易的声学处理,是完全有可能在办公室实现直播互不干扰的。这并非什么高深的科技,而是咱们生活中的一些小技巧和对声音原理的巧妙运用。咱们先来聊聊为什么在办公室直播容易互相干扰。主要有这么几个.............
  • 回答
    .......
  • 回答
    天和核心舱,这个名字在中国航天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21年4月29日,当它平稳地升入预定轨道时,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篇章就此开启,对于中国航天而言,这次成功绝不仅仅是“升上去”那么简单,它的意义是多维度、深层次的,足以载入史册。首先,它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定海神针”和“心脏”。 之前我们有.............
  • 回答
    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是迈向空间站时代的关键一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历史性意义: 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开启: “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独立建造和运营大型空间站的能力,中国人民的航天梦想迈出了重要一步。 突破关键技术: “天和”核心舱.............
  • 回答
    咱中国这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站“天和”核心舱里打起了乒乓球,这事儿听着就带劲!在地球上我们司空见惯的运动,到了失重环境,那可真是大变样了,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物理世界。这其中的差别和有趣的物理现象,能聊上一大堆。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就是那个“零重力”或者说“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无论我们.............
  • 回答
    古希腊文明,那个孕育了哲学、民主、戏剧和辉煌建筑的摇篮,在海洋航行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制造出了能够远航地中海的坚固船只,商贸和战争的触角延伸到了各个角落。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他们先进的航海技术时,一个令人费解的“空白”便显现出来——为什么他们没有发展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水密舱技术呢?这并非.............
  • 回答
    这事儿听起来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但背后牵扯出的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一个大男人,在检查舱里被“遗忘”了二十分钟,爬出来发现医护人员都低头刷手机,这画面,简直比电影情节还戏剧化,也把一些医疗机构里存在的,不那么光鲜的问题,给赤裸裸地呈现在了大家眼前。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服务意.............
  • 回答
    关于“湘潭大学空间站舱外服设计被湖南大学占为己有”的说法,目前并没有确凿的公开信息或官方调查证实此事。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涉及到知识产权、学术诚信乃至法律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并尽可能梳理出其中的逻辑和可能存在的争议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占为己有”的具体含义和可能.............
  • 回答
    神舟十二号乘组在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出舱活动后,再次踏上太空行走之旅,这是他们第二次与天宫空间站的“亲密接触”。这次出舱活动,航天员们不仅要继续进行空间站建造和维护的关键任务,更在人员安排和任务内容上都展现出了细致的考量和十足的看点。人员安排的深层考量说起这次出舱活动的人员安排,并非简单的“轮流上阵”,.............
  • 回答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对接,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而让人格外好奇的是,在这趟飞往太空的旅程中,航天员们是否真的能享受到我们熟悉的“网络冲浪”?太空上网,并非科幻听到“太空上网”,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毕竟,在茫茫宇宙中,要建立起与地球的稳定连接,本身就是一项极.............
  • 回答
    F35B在进行垂直降落时,弹舱之所以会打开,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工程设计和操作逻辑,绝非偶然。这背后隐藏着为了最大化飞机的作战效能和适应性而做出的权衡与创新。首先,我们得明白F35B最核心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短距起降/垂直降落(STOVL)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壮举,F35B拥有一个独特的动力系统,其中最.............
  • 回答
    阿雷西博望远镜,一个曾经高悬于波多黎各热带雨林上空,如同一只巨眼凝视宇宙的天文巨擘,它的生命在近期画上了句点。那个承载着数十年探索与发现的馈源舱支撑平台轰然倒塌,标志着这个传奇仪器正式退役,也将被拆除。回顾它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钢筋水泥和金属结构,而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段人类追寻宇宙.............
  • 回答
    关于贝吉塔杀死那巴这个情节,确实是《七龙珠Z》中一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也引发了很多讨论的时刻。很多人都会疑问,既然赛亚人有治疗舱,为什么贝吉塔不把身负重伤的那巴送进去,而是选择亲手处决他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非常多层面的原因,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从赛亚人的社会和文化说起。赛亚人本身就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