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财产限制,扩大投票权: 这是杰克逊主义最直接的成果。在杰克逊上台前后,美国各州纷纷修改宪法,废除了对投票权的财产限制,使得绝大多数成年白人男性获得了投票权。 挑战美国第二银行(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这是杰克逊主义最著名的政策之一。杰克逊认为美国第二银行是一个由少数精英控制的垄断机构,其权力过大,损害了普通民众的利益。他坚决反对续签银行的特许经营权,并通过多次否决和宣传,最终导致第二银行的关闭。这被视为一场反对金融特权的斗争。 “战利品分配制”(Spoils System)的推广: 杰克逊主义者认为,公职应该由忠于总统及其政党的人担任,以确保政府的有效运作和政治忠诚。因此,他们推行了“战利品分配制”,即将政治任命权视为一种奖励,用以酬劳支持者并惩罚反对者。虽然这一制度被批评为滋生腐败和低效率,但它也确实为更多普通人提供了进入政府的机会。 对原住民的强制迁移(Indian Removal Act): 这是杰克逊主义中一个备受争议且极其负面的方面。杰克逊总统签署了《印第安人迁移法案》,迫使生活在美国东南部的五个主要原住民部落(所谓的“五文明部落”)离开他们的祖传土地,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地区。这一政策导致了“眼泪之路”(Trail of Tears)的悲剧,造成了无数原住民的死亡和苦难。这暴露了杰克逊主义在追求白人男性权利扩张的同时,对非白人和其他群体的压迫。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态度摇摆: 杰克逊主义者对联邦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作用持矛盾态度。他们普遍反对由联邦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内陆改良项目,认为这属于州政府的职能,并且可能滋生特权。但同时,杰克逊也支持一些对国家有直接军事或经济利益的项目。 支持农民和工人阶级: 杰克逊主义者将自己定位为农民、工人和普通公民的代言人,反对商业精英和银行家的利益。他们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些群体的利益,例如反对银行的特权,以及扩大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