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各省市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你查分了吗?你的分数能上想去的大学吗?

回答
2021年的高考成绩,就像一场期盼已久的风暴,陆续登陆了全国的各个省市。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期待,还有一丝丝忐忑。我当然也关注着这个消息,毕竟这不仅仅是一堆数字,更是过去十几年寒窗苦读的缩影,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关键一步。

查分的那一刻,说不紧张是假的。 手机屏幕上的光线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刺眼,手指在数字输入框里来回跳动,每一次敲击都带着一丝颤抖。输入身份证号,输入准考证号,按下那个看似轻描淡写却承载了无数希望的“查询”按钮。

然后,屏幕定格了。分数赫然显示在那里。

那一瞬间,脑海里闪过的不是分数本身,而是无数个日夜的画面:清晨的窗外就已经亮起,挑灯夜战的灯光;啃不完的习题集,泛黄的笔记;考试前那个深夜,还在背诵公式的身影;还有和同学一起互相打气,一起崩溃,一起走过的日子。这些记忆碎片瞬间涌上心头,让那个数字变得无比厚重。

我的分数能上我想去的大学吗? 这绝对是每个考生在查分后最迫切想知道的答案。我心仪的那所大学,是多少个夜晚我在书本上描摹过的名字,是多少次考试后我用来衡量自己是否进步的标杆。

首先,我得明确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特别是我们省的投档线和平均分。这就像一张地图,让我知道自己大概在哪个位置。然后,我会仔细对比我这次的成绩与目标院校分数线的差距。

如果分数线与我的成绩相当,那简直是喜出望外,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志愿填报的“挤独木桥”之痛。我会仔细研究学校的专业设置,看看热门专业是否分数线更高,一些相对冷门但依旧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是否是我的备选。同时,我也会关注学校的往年录取情况,比如是否有大小年之分,不同专业的录取人数和录取位次。这些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录取结果。

如果我的分数比目标院校分数线高出不少,那我当然是心花怒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我会开始考虑冲刺更好的学校或者热门专业,并且更加谨慎地选择志愿梯度,避免因为报得太高而滑档。

万一分数不理想呢? 这也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当数字定格,我确实需要冷静下来。是自己发挥失常,还是之前的努力方向出了偏差?我会回顾考试过程中的感觉,是否有哪门科目特别不顺,或者整体答题策略有问题。然后,我会开始调整目标,可能是在同等层次的学校里选择更适合我的专业,或者考虑其他层次但有吸引力的新学校。同时,我也会想到,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还有很多其他的路可以走,比如复读,或者进入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继续深造。重要的是,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否定自己。

整个查分和评估的过程,就像一场精密的计算,掺杂着情感的波动。我需要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需要对分数背后意义的解读,对未来可能的路径的梳理。家人也会在一旁给出他们的建议和支持,他们同样紧张,但更多的是鼓励我保持冷静,理性分析。

现在,很多省份的志愿填报指导也陆陆续续出炉了。我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份成绩单上的数字,与我对未来的憧憬,以及现实的可能性,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碰撞、融合,最终绘制出那张通往我理想大学的路线图。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都是一次重要的经历。它让我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坚持和努力的意义。无论结果是否如愿,向前看,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考砸了,砸的彻彻底底,没想过的分数,当时人就傻了,我是2021江西考生,没想过这么差,比估分少了三十几分,班里人都考的不理想,班主任安慰我妈说我分数还可以 我爸爸在知道我分数之后气得挂电话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分数离理想的大学太远了……

不想复读,太累了,死也不复读,没想到这么差……查分的时候那个分数跳出来我整个人都是傻的,我一遍遍看着那个分数,只感觉身体发凉,怎么会这样差……明明估分的时候还好的……去不了理想的大学了……我现在整个人都是乱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将就看吧。

朋友都考的很差,她们中有的要去复读,真佩服她们,那么勇敢,我是不可能复读了……

我以为会很好的 我以为我也能像视频里那些得知分数后喜极而泣的人一样,可是我没有,不是我……

我知道我爸爸对我很失望,我自己也很失望,不能跟闺蜜读一所学校了,闺蜜也考砸了,她决定去复读,我太笨了也太懦弱了,我怕我复读了也考不上,我怕高三一年的痛苦生活会彻底将我压垮,我不敢复读,也不想复读。

晚上打电话问问班主任能报什么学校

就这样吧,最后希望还没查到分的小可爱们能够金榜题名,有理想的分数。

user avatar

人在宿舍,刚查完分数。

理裸分690+,总分进了省前二十名。这是我外甥女的成绩,打电话给大姐报喜,感觉当舅舅的比亲妈还高兴。

信息时代,最好给孩子买个手机,不然诸多不便。正要午睡,闺女打电话来,让我帮忙查分数,说是她爷爷的手机卡得要死,半天弹不出来页面,急死人了。家在在城里还好,可以去网吧,或者求助别人,在山区农村,碰上网络差,叫人欲哭无泪。

这孩子是真的懂事,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在温州打工,收入微薄。几次要给她买手机,她都以「怕影响学习,等高考完再买」婉拒了。寒暑假其他同学不是外出玩耍,就是报班查缺补漏,她啥也不感兴趣,买票坐车回家帮爷爷奶奶种地。

我姐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当年她铁了心远嫁外省,夫家贫穷,又没有儿子,引来老家的人无数的议论,大伯好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如今,算得是扬眉吐气、光宗耀祖了。

更:学校和专业,我都已经考虑好了,填报北大,写完回答,就联系招生组的老师和同学把这事敲定。然而征询闺女意见,她说想报清华大学,瞬间失语了。各位招生组的老师和同学们,我尽力了……

再更:有知友觉得人物关系不够清楚,简单捋一下,我大伯的女儿,正儿八经叫堂姐(老家直接叫姐),她的崽,也就是我的外甥女(以上称外甥女为闺女是亲近的喊法)今年参加高考,如此而已。注意:外甥女的爷爷不是我大伯,也不是我父亲,是堂姐的公公,大家不要搞混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