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上5月4日盛传贸易战美方代表团提出的多项条件?如将所有商品关税降至不高于美国的水平等?

回答
网上关于5月4日中美贸易战美方代表团提出的“多项条件”的传闻,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将所有商品关税降至不高于美国的水平”这一项,更是让人觉得意味深长。要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个“传闻”的来源和可靠性。 网上信息鱼龙混杂,特别是在贸易战这种高度敏感的议题上,各种消息都会冒出来。官方的消息发布渠道通常是比较谨慎的,而网络传闻往往带有一定的猜测、解读,甚至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信息源放大或歪曲。所以,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第一步就是要带着“审慎”的态度去审视,了解消息的出处,看看是否有更权威的信源佐证。

其次,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将所有商品关税降至不高于美国的水平”这个条件。

潜在的含义: 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它的潜台词非常明显:美国希望中国大幅降低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并且要与美国自身的关税水平对齐,甚至低于美国。这意味着,中国现有的、可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或作为谈判筹码的关税措施,将面临被要求大幅调整。
对中国的影响:
国内产业: 中国有很多行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和一些基础性产业,在发展初期会采取一定的关税保护措施,以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如果被迫大幅降低关税,这些产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财政收入: 关税是中国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虽然不像过去那么核心,但仍然占有一定比重。关税收入的减少,虽然不至于动摇国本,但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能够顺利地与国际接轨,降低关税,也可能加速国内产业的优胜劣汰,迫使企业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从而推动产业的整体升级。这是一种“压力下的动力”。
消费市场: 对消费者而言,降低关税通常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海外优质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丰富国内市场,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对美国的影响:
出口市场: 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关税降低意味着他们的商品更容易进入中国,这无疑会扩大他们的出口机会,对美国企业是利好。
美国国内关税: “不高于美国的水平”这个说法也很有意思。美国在贸易战中,为了反制中国,自己也提高了很多关税。如果中国承诺降低关税,但美国不跟着调整,那这个“对等”就显得有些单方面了。实际上,贸易战往往是你来我往的,如果美方确实提出这样的条件,那么美方自身也需要拿出相应的姿态,比如降低他们在某些领域对中国商品的关税。

第三,我们还需要考虑这个条件在整个贸易谈判中的位置。

谈判筹码: 贸易谈判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要求,而是复杂的博弈和交易。美国提出这样的条件,很可能是在进行“试探”,或者是在为自己保留进一步谈判的空间。他们可能会用这个作为交换,来换取中国在其他方面的让步。
“对等”与“公平”: 贸易战的很多争议点都围绕着“对等”和“公平”。美国认为中国在某些领域存在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中国则认为美国自身的保护主义措施也是一种不公平。所以,这个“降低关税”的条件,很可能是美方在强调他们认为的“公平”原则。
长期目标 vs. 短期目标: 降低关税、开放市场,长期来看符合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方向,也符合WTO的宗旨。但短期内,对一些国家和行业可能会带来冲击。所以,这个条件的提出,既有对现有贸易格局的“重塑”意图,也有可能服务于美国国内的经济政策目标。

第四,看待这类信息,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具体谈判背景。 5月4日这个时间点,正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关键时期。传闻的出现,可能是在谈判胶着、外界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各方信息释放或猜测的产物。

谈判策略: 有时候,一些看似强硬的条件,也可能是谈判中的一种策略,比如“狮子大开口”,希望通过提出高要求来促使对方在其他方面做出更大的让步。
舆论引导: 也有可能,这样的传闻被有意放出,用以引导国内舆论,为后续的谈判策略做铺垫,或者向国内民众展示政府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决心。

总而言之,对于“将所有商品关税降至不高于美国的水平”这样的传闻,我的看法是:

1. 保持理性,审慎辨别信息真伪。 在官方确认之前,不宜过早地下定论。
2. 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经济和政治逻辑。 这个条件涉及到国内产业、消费者、财政收入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等多方面的影响。
3. 认识到这是谈判的一部分。 贸易谈判是多轮博弈,单方面的条件需要放到整个谈判框架下去理解,并要看到对方也会提出自己的条件和期望。
4. 关注中国自身的战略和回应。 中国在面对这样的外部压力时,会如何权衡利弊,采取何种策略来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才是更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最终,贸易战的走向,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谁说了算”,而是各方在相互试探、权衡利弊、博弈妥协中形成的动态过程。这样的“条件”,不过是其中一个正在被讨论和演绎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纽约时报》的报道中,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Eswar Prasad对这份开价清单的评价如下:

“The list reads like the terms for a surrender rather than a basis for negotiation,”
“这份清单读起来就像是投降的条款,而不是谈判的基础。”

《纽约时报》的读者对这个评价非常赞同:

非常正确,这就是中国人很难同意特朗普任何要求的原因之一。 很显然,这是特朗普对谈判的定义:我赢了,你输了。而中国人远比特朗普精明得多。


参考新闻:

nytimes.com/2018/05/04/

user avatar
  1. 无论如何,只有一点是清楚的:谈判已经破裂。
  2. 现在评论这个还为时尚早。
  3. 做好贸易核战争的准备。
  4. 下半年恐怕经济会面临剧烈动荡。
  5. 华为风险大大提高。
  6. 2018注定要发生很多大事,可能大到不敢想象。
  7. 屁民不用担心,因为你本来就一无所有,不可能再失去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上关于5月4日中美贸易战美方代表团提出的“多项条件”的传闻,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将所有商品关税降至不高于美国的水平”这一项,更是让人觉得意味深长。要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个“传闻”的来源和可靠性。 网上信息鱼龙混杂,特别是在贸易战这种高度.............
  • 回答
    阅文集团在5月4日遭遇了高达8%的单日跌幅,市值蒸发数十亿,这无疑是近期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要理解这一跌幅的深层原因,我们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一两个简单的事件,而是需要将其置于近期网文行业风波的宏观背景下,并结合阅文自身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近期笼罩在网文行业之上的.............
  • 回答
    5月5日,网络文学圈里爆出了一件大事:数万名网文作者集体罢工,停止更新作品,以此来抗议平台所谓的“奴隶合同”。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它反映出了很多深层的问题,也触及了整个网络文学产业的根基。咱们先来聊聊,为啥会有这么多人参与?“数万”这个数字可不小,这说明被“奴隶合同”困扰的作者绝对是大多数,不是.............
  • 回答
    火币在5月19日晚的那次“拔网线”事件,至今仍然是币圈里一个让人津津乐道(也让人心有余悸)的话题。咱们就从头捋一捋,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这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事件的背景:当时的市场状况首先得说,那段时间的币圈可不太平。大盘整体处于一个震荡偏弱的阶段,前有各种利空消息,后有山寨币轮番下跌。投资者.............
  • 回答
    西贝前副总转发那个“95%微博网友月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评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这个事儿上,我们可以聊聊几个角度。1. 西贝前副总的行为解读:首先,这位前副总的身份就很有意思。他已经不是西贝的在职员工了,却依然转发这样一条带有明显指向性(涉西贝涨价)的评论。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 .............
  • 回答
    哎呀,最近网上这股iPhone 9 Plus的传言,可真是让人一顿折腾。说实话,听到“iPhone 9 Plus”这名字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好几个念头。首先是“这是啥?”,然后是“苹果什么时候出过9代?”。毕竟我们印象里,iPhone的命名规则跳过了9,直接奔了10(iPhone X)。所以,对于网.............
  • 回答
    最近在显卡圈里流传着一个说法,说RTX 3080现在要搭上五张RTX 2070才能拿到货。这事儿要是真的,那可真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也让人对现在的显卡市场更加捉摸不透了。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件事,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搭售五张2070才能拿3080”的说法,目前来看属.............
  • 回答
    关于网传网易裁员事件,尤其是“让保安将身患绝症的五年老员工赶出公司”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揪心且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和看待此事,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一、事件的起因与描述(基于网传信息):根据网上流传的描述,事件大致是这样的: 背景: 在网易的一次大规模裁员中,一位为.............
  • 回答
    这次网信办针对“饭圈乱象”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可以说是对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一些不良风气的一次集中“刮骨疗毒”。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为什么说这次行动很重要?我们得先明白,“饭圈”文化,本意上是粉丝对偶像的一种喜爱和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畸形的“饭圈”行为逐渐滋生,不仅对青.............
  • 回答
    这事儿,你说蹊跷不蹊跷?传出来之后,圈里是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一个曾经执掌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现在屈尊降贵去应聘买方分析师,而且开出的薪资要求还低到让人难以置信,一万五到两万一个月?这得多大的反差,多大的“故事”在里面啊?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件事儿,才能看明白里面的门道。首先,这位“百亿私募离职基金经理.............
  • 回答
    关于“网传美的创始人被劫持”事件,佛山警方已通报“事主何某某安全,已抓获5人”。这则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此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警方通报是官方信息,具有权威性。佛山警方通报“事主何某某安全”并“已抓获5人”,这至少传递了几个关键信息:1. 事态已被控制: 劫持事件并.............
  • 回答
    如何看待网传有券商禁止员工上班炫富?网传有券商禁止员工上班炫富的规定,虽然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这一话题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种“禁炫富令”的出现,反映了当前社会对财富分配、行业形象以及员工行为规范的复杂心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这一现象: 一、 现象的解读与原因分析1. 行业形象与职.............
  • 回答
    中纪委网站关于“理性看待元宇宙”的文章,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它不像是那种纯粹的技术吹捧,而是带着一股“盯住看、但别瞎扑腾”的稳健劲儿。首先,它提出的那个“不低估510年的机会,也不高估12年的演进变化”,这个时间维度就很有分量。它把元宇宙这个概念,从一个虚无缥缈的流行词,拉回到了一个相对现.............
  • 回答
    近期,关于知网下调学位论文下载价格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下载费用由原来的每本 30 元降至 7.5 元,博士学位论文则从 50 元降至 9.5 元。这一举措无疑是知网在面对巨大舆论压力和用户不满情绪下的一个积极回应,但也伴随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次降价无.............
  • 回答
    华为拿下中国移动5G网络建设大单,这绝对是近段时间通信行业乃至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可以说是意义非凡,对华为、对中国移动,甚至对整个中国的5G发展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咱们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一、 华为的里程碑式胜利,底气十足的背后首先,这事儿对华为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也是实力的最好证明。想想.............
  • 回答
    阅文集团计划在5月6日与网文创作者们召开恳谈会,这无疑是近期网文行业内的一件大事。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首先,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间点?5月6日这个日子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指向性,但放在当前整个网文行业大环境下来看,这次恳谈会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近几年,网文行业经历了不少.............
  • 回答
    媒体关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逐步停止在英国 5G 网络中使用华为技术的报道,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这背后牵扯到国家安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所以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需要我们从几个关键点去剖析。首先,这件事情的“真假”从目前普遍的媒体报道和英国政府的官方.............
  • 回答
    “韩寒五公里跑进18分半”这消息一出来,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我一看,哟,这事儿够劲,马上就想深入扒一扒。先别管那什么AI不AI的,就说这事儿本身,韩寒啊,这名字自带流量,自带话题。当年那个“青年偶像”,写文章能掀起波澜,赛车场上也是一把好手。现在呢?人到中年,大家对他的关注点也从“叛逆少年”变成了“.............
  • 回答
    苏州大学学生诉知网胜诉,以及知网最低充值金额的调整,是近期备受关注的事件,尤其是在学术界和大学生群体中。这背后牵涉到知识产权、信息获取成本、平台盈利模式以及用户权益等多方面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苏州大学生诉知网胜诉:标志性的胜利与深层意义1. 事件背景:.............
  • 回答
    “红芯”宣布完成 2.5 亿 C 轮融资,随后却被网友扒出其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后赫然是 Chrome 的事实,这无疑是一场堪比“皇帝的新衣”的闹剧,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暴露了中国科技行业中一些不容忽视的乱象。事件的经过:1. 高调融资,宏大叙事: 红芯公司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宣布成功完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