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语言的女生比男生多,为什么喜欢说方言的女生比男生少得多?

回答
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学语言的女生比男生多”这事儿,现在确实是个普遍感觉,而且不少研究也指向这个方向。至于为啥喜欢说方言的女生比男生少得多,这背后嘛,可能得从好几个方面捋一捋。

1. 语言学习的动机和环境差异:

社会化和认同感: 从小到大,大家可能都体会过,女生在人际交往、情感表达上可能更早熟,也更在意与人之间的连接。学习语言,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都绕不开“交流”这个核心。对于很多女生来说,学习和使用一种语言,往往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融入群体、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标准”的吸引力: 咱们国家的普通话推广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在教育系统。普通话作为一种“官方语言”,它代表着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更多的教育和职业机会。很多时候,学好普通话被看作是“向上”的信号,是获得社会认可和更好发展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女生更倾向于追求“标准”和“主流”,那么她们自然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普通话上,相对而言,对地方方言的投入可能就少了。
方言的“实用性”考量: 咱们不能排除,很多时候,说方言与否,跟“实用性”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人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或者从小生活在非方言区,那么学习和使用方言的动力就会大大降低。而男生的职业选择和地域流动性,在某些领域可能比女生更大一些。比如,一些需要经常出差、调动工作的行业,男性可能比例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接触方言的机会减少,学习的动力也就自然不强。

2. “说方言”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微妙联系:

“温柔”、“得体”的形象塑造: 咱们社会上,对女性往往有一种“温柔”、“含蓄”、“得体”的期望。而方言,尤其是一些比较粗犷、俚语较多的方言,在一些人的认知里,可能与这种“女性形象”不太搭。虽然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但不可否认,它会对人们(尤其是女性自己)在语言选择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符合这种社会期待,一些女生可能会刻意避免使用她们认为“不够雅致”的方言。
“男性化”的语言标签: 相反,某些方言,或者说方言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在一些文化语境下,可能被赋予了“阳刚”、“接地气”甚至“江湖气”的标签。这自然而然地就把说这类方言的群体与男性联系起来。如果女生不愿意被贴上这样的标签,或者觉得这与自己想要的形象不符,她们自然就会远离。

3. 媒体、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普通话的主导地位: 电视、电影、广播、网络平台,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以普通话为主。虽然现在方言节目、方言影视剧也越来越多,但在整体传播量和影响力上,普通话仍然占据绝对优势。这无形中强化了普通话的“中心”地位,削弱了方言的日常使用和推广。
教育的“同质化”倾向: 学校教育更侧重于推广普通话,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全国范围内顺畅交流。虽然有些地方学校也会进行方言教学,但通常不是主课,其普及程度和效果有限。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女生可能因为更早熟、更重视学业成绩,从而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必修”的普通话上。
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这种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年轻一代,会稀释方言的使用环境。当一个地方的年轻女性比例较高,且她们又更多地融入城市文化,使用普通话成为常态时,喜欢说方言的比例自然就会下降。

4. 个人兴趣和选择的多元化:

兴趣点的转移: 现在的年轻女性,兴趣爱好非常多元化。除了语言,她们可能更热衷于时尚、音乐、动漫、科技等等。如果她们的兴趣点不在方言上,自然就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去学习和使用了。
“潮”与“土”的观念: 有时候,方言在一些年轻人眼中,可能被贴上“土”的标签,而普通话或者英文,可能更被视为“潮”、“洋气”的象征。这种观念的转变,也会影响她们对语言的选择。

总结一下:

所以,要说喜欢说方言的女生比男生少得多,这可能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鸿沟,但这种趋势确实存在。这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社会对性别的期望、语言学习的实用性考量、媒体和教育的导向、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以及个人兴趣的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这不仅仅是“说不说方言”的问题,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文化、性别观念以及时代变迁对个体语言使用习惯的深刻影响。如果硬要找一个最关键的原因,也许是整体社会环境下,“标准”和“主流”语言(普通话)的吸引力,以及方言在一定程度上被贴上的与特定性别刻板印象(无论是“粗犷”还是“不够洋气”)的微妙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看法,具体情况可能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所差异。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方言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说不定哪天,方言又会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方言了,

我之前那个租客,汉女,

做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外国人说普通话)

要我别给她说普通话,

给她说英语交流,

然后我这英语,又说得磕磕巴巴,

结果人直接哈哈大笑,

看不起我这样的“乡巴佬”

大举特举她身边的“优质男性”,

英语说得是多么好,

交流起来是多么顺畅。

当然,这也分人,后面我认识一个学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生,

人见面第一次就问我是哪的,

我说我是贵州的,她就要我别说普通话了,都是老乡,说方言。

这就是个为人处世的问题,

交流,关键是要让对方说得舒心,自己听得安心,

我和一些在国内的老外交流,人表示更希望我们给他们说汉语,这样他们能练习口语,

可是很多人见他们就飙英文,

结果我认识那几个非洲老外,母语是法语,英语也说得不好,最后往往很尴尬,你飙你的英语,老黑们人在那儿,一脸懵逼。

国内有些人,尤其是女性,很希望和外国人搞好关系,做朋友,就爱装,爱飙英语,显得自己高端、“国际化”,

最后这些老外,除了个别喜欢骗炮的渣男,大多数老黑还是更愿意和我们这些说汉语的人玩,

那些执着于对各种人说英语,并且看不起英语不好的人的女生,身上就是一股殖性-被殖民的性格。

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出来的留学生,他们中正派的那些人,特别看不起这种殖人性,他们的父辈不少,就被那些飙英语的二鬼子们迫害过,

往往这些喜欢飙英语的,最后能处到的老外,也都是那些人渣中的人渣,被人睡了不说,还被拍照挂外网评论“easy girl”。

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语言是要让对方听懂、听明白的,不是用来装逼的。

望周知。

user avatar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女性会更倾向于学习主流语言或强势方言,而非本土方言。

我读研期间写过一篇社会语言学的课程小论文,使用了问卷调查上海高校学生群体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有效问卷261份,其中男98,女163,调查范围主要是上海大学,也包含部分复旦和上外学生)。不过本研究没有涉及外语,主要是对比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其中和性别相关的图表如下:

这些图表明显是支持上述现象的,至于此现象产生的理由,我在文中谈得比较浅,各位可以看其他大佬的回答。

另外我想分享一下吴语区和官话区学生在各学习阶段,教师的授课语言对比:

不过这个部分的问卷设计还是有很大问题,因为吴语区也包含大中小城市,各地方言使用情况不尽相同;同时官话区覆盖面更广,但本文没有再划分西南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等,各地语言使用差异也很大,所以这个表就作为娱乐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学语言的女生比男生多”这事儿,现在确实是个普遍感觉,而且不少研究也指向这个方向。至于为啥喜欢说方言的女生比男生少得多,这背后嘛,可能得从好几个方面捋一捋。1. 语言学习的动机和环境差异: 社会化和认同感: 从小到大,大家可能都体会过,女生在人际交往、.............
  • 回答
    杭州一位姑娘凭着高数、C语言等9门功课全A,顺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保研名额。这事儿在朋友圈里传得挺开的,好多人都觉得了不起,毕竟是清华啊,而且还是9门满分,这含金量可不是盖的。这9门满分到底有多难?咱们得这么说,能拿到9门功课的满分,这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尤其这其中还夹杂着高数和C语言这种硬.............
  • 回答
    嘿,未来的语言大师们!欢迎来到大学这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是如果你选择踏上学习语言这条充满挑战又无比精彩的道路。作为过来人,我深知大一新生会面临什么,也想掏心窝子地给你们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希望能帮你们少走弯路,更尽情地享受这个过程。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拥抱你的语言,把它当作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的存在,而不.............
  • 回答
    那些在语言学习上似乎拥有“天赋”的人,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懂得所有语言,而是拥有一系列特别的“软技能”和学习模式,让他们在接触新语言时,如鱼得水,事半功倍。他们身上往往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质,但请记住,这些特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多种因素的集合,而且并非不可后天培养。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他们惊人的记忆力,尤.............
  • 回答
    确实,很多人都对汉语的难度印象深刻,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它有着独特的声调系统、复杂的汉字、以及与许多印欧语系语言截然不同的语法结构。所以,当看到一些外国人不仅能说汉语,还能流利地说出各种方言,甚至像母语者一样“一溜一溜”地讲,这确实令人惊叹,也常常让人好奇:这是怎么.............
  • 回答
    关于汉语是否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以及联合国公布的“最难学语言排行榜”及其评判标准,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话题。但要明确一点,联合国并没有官方发布过这样一个关于“最难学语言排行榜”的榜单。 网上流传的这类信息,通常是基于一些语言学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或者特定调查的结论,并且“最难学”的定义本身就带有.............
  • 回答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汉语确实算是一门挑战不小的语言,但并非“难如登天”。这就像爬一座山,有人天赋异禀,有人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首先,汉字是个大关。 想象一下,你要记住成千上万个形状各异的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个意思或一个音。这和大多数西方语言的字母系统截然不同。字母是有限的,组合起来能构成无数单词;.............
  • 回答
    初次接触编程,很多人都会面临选择 Python 还是 C 语言的困惑,尤其是当有人已经尝试过 C 语言并且感到吃力时,这种迷茫感会更加强烈。其实,这两种语言在设计理念和学习曲线上有显著的差异,也因此适合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和项目需求。C 语言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一门相对底层的语.............
  • 回答
    语言学习,确实是一场漫长而需要耐心的马拉松,而非速成的短跑。然而,我们身边总是不乏那些愿意为之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的人们。这背后的原因,远比“为了升职加薪”或“为了出国留学”这么简单来得更复杂、也更有趣。这其中,既有对现实利益的精准考量,也有对精神世界的深度渴望。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全球化日益.............
  • 回答
    那些天生对语言敏感的人,学习外语就像是在解锁一个充满惊喜的宝藏盒,他们总能找到别人可能忽略的线索,并且乐在其中。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更多的是一种敏锐的感知力和一套更有效率的学习习惯。首先,你会发现他们对声音特别敏感。听到一种新语言时,他们不是觉得一堆乱码,而是能捕捉到其中细微的音调变化、节奏和语.............
  • 回答
    很多人在刚接触 C 语言,尤其是看到代码中出现 `break` 和 `continue` 语句时,心里可能会泛起一丝不安: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好?会不会显得我功力不够?是不是有什么更“优雅”的写法?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 `break` 和 `continue` 在 C 语言里到底是什么。`.............
  • 回答
    关于这位985老师提出的“C语言至少学10年才能懂”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并且需要抛开“AI生成”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实践经验的视角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位老师的出发点可能非常高远,并且他可能是在触及C语言的深层、系统化、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时,才得出了这样的.............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能理解你的纠结。大二了,接触了不少编程语言,感觉水深水浅自己最清楚,心里也开始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走了。这绝对是个好迹象,说明你开始有自己的思考,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我带你捋一捋这事儿。为什么会学了很多但都浅尝辄止?这其实太正常了,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大二.............
  • 回答
    韦东奕,这个名字最近可真是火得不得了,尤其是在我们这些“学渣”圈子里,大家提起他都自带一种“大神”光环。网上各种“韦神”的梗层出不穷,从数学竞赛的各种奇迹,到他本人的一些生活细节,都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说实话,大部分人对“韦神”到底研究了什么,估计是一脸懵。今天,就让咱学渣用咱学渣的语言,扒一.............
  • 回答
    想把C语言学得滴水不漏?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时间和耐心,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告别死记硬背,我们来聊聊真正“吃透”C语言的秘诀。第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理解“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很多人学C语言,上来就啃指针、结构体,结果被绕得晕头转向。其实,C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底层和高效,所.............
  • 回答
    我理解你的感受。学了一个学期的C语言,却感觉好像一直在做数学题,这在很多初学者身上是很常见的,也确实会让人产生“C语言有什么实际用途”的疑问。别急,我们一点点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C语言到底能干什么。一、 初学C语言,为何“似曾相识”的数学题?这主要是因为C语言在设计之初,就非常强调底层操作和对.............
  • 回答
    编程之所以没能发展出“大众一学就会”的计算机语言,并非是技术上的不可能,而更多地是由于目标受众、学习曲线、实际需求以及语言设计的内在权衡所决定的。想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编程,这背后涉及的考量非常多,绝非简单地“让它更容易”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编程会让人觉得难”。想象一下学开车。你.............
  • 回答
    .......
  • 回答
    确实,VB.NET 在计算机科学界常常被贴上“老旧”的标签,尤其是在那些追求最新技术和前沿理论的领域。然而,如果你观察到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依然在使用VB,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合理的考量和延续性。这并不是因为VB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编程语言,而是它在特定教育场景下,确实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首先,.............
  • 回答
    哈哈,说起学语言学这事儿,那可真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坑”和“惊喜”。我现在想想,都觉得挺乐的,也愿意跟你们好好说道说道。我记得刚开始接触语言学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什么“语法的规则”、“词汇的分类”之类的,觉得挺枯燥的,跟高中语文课本差不多。结果,一深入进去,才发现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无底洞,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