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到底谁是相对正义的一方?

回答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最持久的冲突之一。要判断哪一方“相对正义”,这本身就触及了历史、宗教、民族、国际法以及人道主义等多个层面,而且不同立场的人们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与其说谁是绝对正义,不如探讨双方各自的主张和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这些主张背后所依据的理由。

以色列方面的主张与困境:

以色列的建国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系列历史叙事和犹太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之上。

历史叙事与宗教联系: 犹太人认为,这片土地是上帝应许给他们的祖先,是他们民族和宗教的圣地,犹太人在历史上曾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辉煌的王国。历经千年的流散和迫害,尤其是在二战期间纳粹大屠杀的背景下,犹太人迫切需要一个可以让他们免受歧视和迫害的家园。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为犹太人的建国提供了国际法上的依据,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国际社会支持下建立的合法国家。
安全需求: 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面临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敌对和多次战争的威胁。以色列认为,控制边境、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在约旦河西岸的战略性据点,是其国家安全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将许多行动,包括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建设,视为保障自身安全的措施,尤其是在面临来自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如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和恐怖活动时。
国际法与自卫权: 以色列常引用国际法中的自卫权来辩护其军事行动,认为这些行动是对巴勒斯坦方面袭击的回应。他们认为《联合国宪章》赋予了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权利,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活动构成了对其主权的侵犯。
经济与社会发展: 以色列在建国后发展出了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并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前来定居和创业。他们视这片土地为他们努力建设和生活的地方,认为他们的存在和发展理应得到尊重和保障。

然而,以色列的行动也面临着严峻的批评和挑战:

占领与定居点: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以色列自1967年以来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是非法的,其在占领区建设犹太人定居点的行为违反了《日内瓦公约》,对实现“两国方案”构成了重大障碍。这些定居点不断侵蚀巴勒斯坦的土地,限制了巴勒斯坦人的活动空间和发展权利。
人道主义状况: 在加沙地带,以色列的封锁导致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包括医疗资源短缺、失业率高企和基础设施匮乏。对巴勒斯坦居民的军事行动,虽然以色列称是为了摧毁武装组织,但往往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引发了广泛的人道主义关切。
对巴勒斯坦人权利的限制: 以色列的军事管制、检查站、隔离墙等措施,严重限制了巴勒斯坦人的行动自由、经济发展和政治权利,这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压迫。

巴勒斯坦方面的主张与困境:

巴勒斯坦人认为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合法居民,并且在建国过程中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

民族自决权与土地归属: 巴勒斯坦人认为,这片土地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他们拥有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自己独立国家的民族自决权。他们认为,1947年的分治决议没有充分考虑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意愿和权利,而犹太人的建国以及随后的战争导致了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他们的土地被占领。
反抗占领的合法性: 巴勒斯坦人认为,他们在被占领土上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以及使用包括武装抵抗在内的手段,是在反抗非法占领和压迫。他们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和占领视为不公正的根源。
人权与尊严: 巴勒斯坦人强调他们在占领下遭受的苦难,包括被剥夺土地、行动受限、遭受不公正待遇等,认为他们理应享有基本的人权和国家尊严。
国际法与联合国决议: 巴勒斯坦人引用多项联合国决议,特别是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占领的领土的决议,来支持其建国和结束占领的主张。他们认为以色列的定居点和封锁是违反国际法的。

然而,巴勒斯坦方面也面临其自身的挑战和批评:

内部政治分裂: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与哈马斯之间的深刻政治分裂,削弱了巴勒斯坦人在国际谈判中的统一立场和代表性。不同派别的目标和策略存在差异,也影响了其争取独立的进程。
武装斗争的争议: 哈马斯等组织对以色列平民发动袭击,以及使用平民区作为军事目标等做法,被国际社会广泛谴责,并被认为是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这种策略不仅导致了无辜生命的损失,也损害了巴勒斯坦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的努力。
缺乏强大的外部支持和有效的外交手段: 与以色列相比,巴勒斯坦在国际舞台上缺乏同等强大的盟友和资源,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国际外交策略来推动其诉求。

谁是“相对正义”?一个复杂的权衡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正义本身是一个不断被解释和争夺的概念。在冲突中,双方都声称自己是受害者,都认为自己的行动是合理的,甚至是正义的。

从人道主义角度看: 双方的许多行为都导致了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苦难,特别是对生活在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民而言。如果以减少和避免平民苦难作为判断正义的标准,那么双方都有需要深刻反思和改变的地方。以色列的占领和封锁,以及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袭击,都未能有效保障无辜者的生命和尊严。
从国际法角度看: 国际法倾向于支持民族自决权,并且禁止国家吞并他国领土。基于此,以色列在1967年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并建立定居点,被普遍认为是违反国际法的。巴勒斯坦人民有权寻求独立的国家,并抵抗占领。然而,国际法同时也禁止蓄意攻击平民和使用不相称的武力。
从历史权利和情感角度看: 以色列人对土地的历史和宗教联系是真实存在的,他们追求安全的家园的情感也完全可以理解。同时,巴勒斯坦人对失去家园和被剥夺权利的痛苦也是深刻而真实的。历史的债和相互的不信任,使得任何一方都难以在情感上完全获得另一方的理解。

结论:

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要断言“谁是相对正义的一方”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法律、道德和情感的复杂权衡。

许多国际观察家和人权组织倾向于认为,以色列作为占领方,其在被占领土上的行为,特别是定居点政策和对巴勒斯坦人民基本权利的限制,构成了对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的更系统性的违背。 从这个角度来看,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尽管其形式存在争议)在争取民族解放和结束占领的意义上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然而,同时也不能忽视以色列在自身安全上面临的真实威胁,以及其公民遭受恐怖袭击的痛苦。任何一方的“正义”都不能以剥夺另一方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为代价。

最终,大多数人都希望看到一个公正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双方人民的安全、尊严和自决权。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双方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去承认彼此的历史伤痛和合理诉求,并在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的框架下,寻求和平与共存的道路。只强调一方的正义而忽视另一方的痛苦,只会加剧冲突,阻碍和平的到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毫无疑问的是巴勒斯坦人。无论从法理,人道,还是宗教上来说。

这张图能够说明一切。虚线以内都是巴勒斯坦人领土,绿色为其实际控制领土,小三角为犹太人定居点,修在别国领土上的定居点,然后你说:你是正义的一方?你来解放受压迫的巴勒斯坦人嘛??

巴勒斯坦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已经输了,形同灭国!当然他也没建过国!

四百多万的巴勒斯坦人从衣食住行都受到以色列的掌控,水,电,能源都由以色列掌控,身份证是以色列军方发的,连税收都是以色列收取之后,再拨回给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人用自己土地上的水要从以色列买,水价是以色列屯垦区的4倍!

巴勒斯坦人入学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被告知:不要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自己! 就像你住在你祖辈居住过的地方,到现在,有人告诉你,别置业了,你迟早都会被赶走!



巴勒斯坦人已经躺平了:他们现在已经不指望赶走以色列人了,最大的愿望是加入以色列,得到公民权,实现另一种“复兴”。你现在知道他们是一个什么处境了吧,你说说谁是相对正义


至于宗教,限于限制不太好说!感兴趣的搜一搜本次巴以冲突的起因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最持久的冲突之一。要判断哪一方“相对正义”,这本身就触及了历史、宗教、民族、国际法以及人道主义等多个层面,而且不同立场的人们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与其说谁是绝对正义,不如探讨双方各自的主张和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这些主张背后所依据的理由。以色列方面的主张.............
  • 回答
    要详细地回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谁最早在巴勒斯坦?”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历史的复杂脉络,这其中涉及了数千年的迁徙、征服、定居和民族认同的演变。简单地说,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需要理解不同时期、不同族群在这片土地上的存在和联系。古代的根源:迦南人与闪米特人的联系首先,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古代.............
  • 回答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就像一个缠绕了近一个世纪的复杂绳结,解开它需要深入理解其中错综复杂的历史、宗教、政治和民族情感。这并非简单的“谁对谁错”的二元对立,而是两个民族对同一片土地的争夺,以及由此衍生的深层矛盾。要理解这场冲突,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初,甚至更早。历史的根源:土地与归属.............
  • 回答
    2021年5月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是一系列事件叠加的结果,其根源深植于长期的政治、宗教和领土争端。理解这场冲突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关键节点、各方立场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一、 冲突的导火索与直接原因:这次冲突最直接的导火索是2021年5月初发生在耶路撒冷谢赫·贾拉(Sheikh .............
  • 回答
    好的,让我来为您梳理一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这场漫长而复杂的冲突。这不仅仅是土地的争夺,更是民族认同、宗教信仰、历史叙事和国际政治交织在一起的悲剧。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起源:梦想的交织与碰撞(19世纪末 20世纪初)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 .............
  • 回答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国总统的通话,特别是现任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沟通,总是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虽然具体通话内容往往不会完全公开,但我们可以从历史惯例、双方立场以及当前地缘政治背景出发,推测其中可能包含的值得关注的信息。首先,通话的本身就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如此紧张和充满不信任的环境下,两国领导人能坐.............
  • 回答
    巴以冲突升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忧虑的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慎的分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两个主要冲突方的层面,而必须将其置于全球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下,考量其潜在的连锁反应和区域乃至全球大国的介入。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巴以冲突本身具有极强的地.............
  • 回答
    巴以冲突,一条横亘在历史长河中的复杂脉络,牵扯着民族、宗教、领土、安全等诸多敏感议题,其恩怨纠葛之深,非一两本书籍便能尽述。然而,为了让你对这段漫长的历史有更详尽的了解,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推荐几本深入剖析这段恩怨的书籍,并尽可能地还原其复杂性。理解历史根源,是解开恩怨情仇的钥匙。首先,我们要回到.............
  • 回答
    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这些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与以色列发生的冲突,并非仅仅是巴勒斯坦领土争议的简单外溢。其背后牵扯着历史、政治、宗教、地缘战略等多种层面的深层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抛开“只有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有领土冲突”的单一视角,深入剖析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棋局。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以色列官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和戈兰高地的立场,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其背后牵涉到历史、法律、政治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切。要详细解读以色列官方的态度,我们需要分别来看待这两个区域。关于巴勒斯坦领土:首先要明确的是,以色列官方并不普遍地、也没有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地将所有被视为巴勒斯坦领土的区域,直接定.............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历史背景以及媒体报道的视角差异,理解起来需要多方面的信息。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您所描述的现象:1. 谁先发射火箭弹,并非事件的全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巴以冲突中,“谁先动手”的定义往往是模糊的,而且常常是双方各执一词。即使在某一次具体的事件中,巴勒.............
  • 回答
    2021年的冲突,特别是加沙地带的影像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无疑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悲剧增添了更加具象和令人心碎的维度。要评价这次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冲突的根源与爆发:历史的重压与现实的导火索首先,必须明确,2021年的冲突并非孤立事件,它是巴以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土地、主权、民族认同等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那段错综复杂、恩怨纠葛的历史渊源,以及它们如今的统治现状。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文明的足迹,也见证了无数的冲突与变迁。 历史渊源:一块土地,多重认同这三个名字,虽然现在被视为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它们的命运却从一开始就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们都位于古代的“应许之地”.............
  • 回答
    假设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全境,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也就是现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是否会变得更好,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答案绝非简单的是或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人权以及心理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更好”的标准是.............
  • 回答
    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宗教和人权等多个层面。针对“以色列击毙巴勒斯坦哈马斯成员及平民共52人”这一具体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看待:1. 事件的背景与冲突的性质: 长期存在的冲突: 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数十年巴以冲突.............
  • 回答
    关于英美黑人抗议者指责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领土,搞殖民主义”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种族、宗教以及国际法等多个维度。要理解这一立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 历史背景与殖民主义叙事的联系: 历史上的殖民主义经历: 许多黑人民群(尤其是在英国和美国)有.............
  • 回答
    5月14日,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边境的冲突中,以军向聚集的巴勒斯坦示威者开枪,导致包括儿童在内的数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这一事件再次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长期冲突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冲突背景事件发生在纪念以色列建国70周年之际,巴勒斯坦人称之为“大回归日”,.............
  • 回答
    关于以色列在吞并巴勒斯坦后是否会向其他方向扩张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敏感的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地缘战略、国际法以及各方力量的博弈。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以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核心问题: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和安全考量以色列作为一个人质安全受到高度关注的国家,其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受到对其安.............
  • 回答
    以色列计划向巴勒斯坦移交超过一百万剂新冠疫苗的消息,无疑是当前地区局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医疗援助,其背后牵涉到政治博弈、人道主义考量、地区稳定以及国际社会的目光。首先,疫苗移交的数量和类型是关注的焦点。一百万剂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意味着以色列正在兑现其.............
  • 回答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南亚的巨头,在2017年同时成为上海合作组织(SCO)的正式成员,这一事件无疑是上合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意义深远,对中国以及整个上合组织都产生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首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上合组织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分量和影响力,也间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