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来生不做中国人》作者钟祖康?

回答
钟祖康及其《来生不做中国人》一书,无疑是一部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争议和讨论的作品。评价这位作者,不能脱离其作品,更不能忽视其作品所引发的社会反响。

首先,从作品本身来看,《来生不做中国人》以一种近乎极端、情绪化的方式,抨击了他所认为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书中充斥着对中国社会、文化、国民性的尖锐批判,诸如自私、麻木、愚昧、缺乏公民意识等词汇被反复提及,用以描绘他眼中的“中国人”。这种批判的力度和广度,在当时的中文世界是相当少见的。

关于其作品的“优点”(或者说其吸引人的地方):

直击痛点,引发共鸣: 必须承认,尽管钟祖康的论调极端,但他所描绘的某些现象,在很多华人读者身上也触碰到了真实存在的痛点。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道德滑坡等等。一些读者可能因为自身经历或观察,认为钟祖康的批判并非空穴来风,甚至认为他“说出了心里话”,尽管他们可能不完全赞同其表达方式。
反思的触发器: 无论读者是认同还是反对,这本书都迫使人们去思考“中国人”这个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和国民性。它打破了许多关于“中国”的宏大叙事和温情脉脉的描写,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这种反思,即使是负面的,也可能是一种进步的开始。
文学的张力: 钟祖康的语言风格犀利、泼辣,充满力量感。他运用了大量的情感词汇和个人化的叙述,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充满个性和情绪化的表达,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

然而,对钟祖康及其作品的评价,更多的是围绕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展开:

以偏概全与极端化: 这是对钟祖康最主要的批评之一。他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群中观察到的负面现象,放大并泛化到全体中国人身上,形成了一种“劣根性”的标签。这种论调忽略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忽视了中国人在历史长河中的进步和闪光点。将一个庞大而多元的民族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某种“劣根性”,本身就缺乏客观性。
缺乏建设性与解决方案: 钟祖康的批评更多的是一种“解构”和“否定”,但鲜少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可行的解决方案。他似乎更享受于对现状的鞭挞,而非提出如何改变。这种批判如果仅仅停留在情绪宣泄和否定层面,其价值是有限的。
攻击性的语言与人身攻击: 为了达到其批判的目的,钟祖康在书中使用了大量侮辱性、攻击性的语言。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可能引起读者的反感,也使得其论证过程显得不够理性。有时,他的批判更像是对某个群体的“宣泄”,而非严谨的社会分析。
“恨国党”的标签与身份政治: 钟祖康的激进言论,使得他在一些人眼中被扣上了“恨国党”、“反华分子”的帽子。这种标签化的处理方式,虽然不一定能代表所有批评者的观点,但确实反映了公众对这种极端批判的一种反应。它也触及了身份政治的敏感区域,即一个身处异乡的国民,对自己的祖国和同胞进行如此尖锐的批判,其动机和立场容易受到质疑。
其个人经历的解读: 钟祖康本人在书中也透露了一些个人经历,这使得一些人认为他的批判是基于其个人遭受的挫折或不幸。这种将作者个人经历与作品内容联系起来的解读,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否定其作品的社会观察价值,但确实为理解其出发点提供了一个角度。然而,用个人遭遇来解释一种宏大的民族性批判,也可能显得单薄。

综合来看,评价钟祖康,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 作为一个社会批评家: 他确实以一种不畏强权、不留情面的姿态,对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沉默,引发了公众对于国民性、社会问题的讨论。
2. 作为一个文学写作者: 他的文字富有力量,情感充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然而,其语言的极端性和攻击性,也限制了他作为一名严谨社会观察者的地位。
3. 作为一个拥有特定立场的个人: 他作为一个身处海外的中国人,其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立场和情感色彩。这种立场使得他的观点既可能被视为深刻的洞察,也可能被视为带有偏见和情绪化的攻击。

最终的评价取决于读者的立场和视角:

认同者 会认为他是勇敢的揭露者,敢于说出普通人不敢说的话,是民族自省的先行者。
批评者 则会认为他是极端的煽动者,以偏概全,充满了民族虚无主义,其论调有害无益。
更为中立的观察者 可能会承认他指出的某些问题是存在的,但对其极端化的表达方式和结论持保留态度,认为其分析不够全面和理性。

总而言之,钟祖康和他的《来生不做中国人》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折射出了不同人群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同的心态和反应。评价他,与其说是评价一个人,不如说是评价一种现象,一种在中国语境下,关于身份认同、民族反思和言论边界的复杂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证明国产党真的好强啊,中国发展的真不错。

反共卖国才能卖个好价钱。

要不信谁写本来生不做阿富汗人,来生不做索马里人,我相信能卖回本就不错了。。。

user avatar

半年前粗略的读过此书,还是有点资格回答的。

首先,作者并未长期生活在中国大陆,03年移民挪威,从幼至今对大陆的整体认知都是从香港的书刊读物中获取的。

其次,此书的编写出版日期是2006年,是从发表到杂志的多篇短文中收录整理出版的,也就是说作者文中对中国人的印象大约只是1985~2000这年代之间。

作者的确有点了解中国,善于发现国人的劣根性,但书中对中国的多方面发展视而不见,对各类国内外事件断章取义。从根本的歧视中国,否定中国的一切。

其实我觉得此书不该被禁,任何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觉得这本书有作者严重的主观情绪在里面。

此书的唯一价值,就是展示了一个固步自封、目光短浅、对事物的了解仅限皮毛,并存在严重偏见的人企图说教有多么可笑。


---10月10日补充---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还要从15年开始入市炒股说起,在股市的暴涨暴跌中看尽了国人的各种嘴脸,股吧论坛上人性的阴暗面显露无遗。

我开始对中国人这个群体的本性产生了兴趣,为了寻找我想要的答案,托HK旅游的朋友买了此书,然而此书还是太肤浅,并未找到我想要的答案,算比较失望吧。

user avatar

目前人在台湾,正在学校图书馆读这本书。

刚开始对作者的一些观点有认同感,

但越往后看越发麻。截一小段如下,

我就是读到这里,愤懑难以继续的:

来挪威一年多了,我就像个好奇的稚童闯进了令人炫目的大观园那样,留连不去。许多当地人请我比较挪威和香港或中国。我总是说,差别实在太大了,这几乎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世界。我解释说,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仍然以婴儿肉做菜,或者这里的人也没有人要像成千上万香港人那样居于笼屋,而是还别有其他。……等我再呈上广东婴儿汤照片后,他们往往已经恶心得无法再跟我讨论下去。

用“婴儿汤”对外国友人作比十几亿中国人?!

到此我仅看了四分之一,就已经讶异到颤抖!

作者还携带婴儿汤照片,随时准备向外国友人呈上?!

如果这样以偏概全,我建议作者来生不要做人。

以上。我要继续读下去了,如果有其他想法读完后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钟祖康及其《来生不做中国人》一书,无疑是一部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争议和讨论的作品。评价这位作者,不能脱离其作品,更不能忽视其作品所引发的社会反响。首先,从作品本身来看,《来生不做中国人》以一种近乎极端、情绪化的方式,抨击了他所认为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书中充斥着对中国社会、文化、国民性的尖锐批判,诸如自私.............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山高县的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作品。它试图触及中国社会一个深刻而普遍的痛点——生育观念的转变、传宗接代思想的残留以及现实生存压力对生育意愿的冲击。为了全面评价这部视频,.............
  • 回答
    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演滑,那曲《春来了》,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像一幅被定格在脑海中的画卷,即便时隔许久,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与力量。要知道,在北京冬奥会上,羽生结弦挑战的可是他毕生追求的“四周跳”,那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他将自己的信念与梦想倾注在每一次起跳、每一次旋转中的.............
  • 回答
    这种说法,听起来带着一股子沉甸甸的无奈和一种近乎于宿命的悲观,仿佛人生就是一场注定的煎熬,而生孩子不过是把这份苦难传承下去。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毕竟,谁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尝自己尝过的苦?不过,细究起来,这种论调就显得有点单薄了。它把人生的苦难描绘得过于绝对,好像除了苦,就没有别的什么.............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就像一台老式缝纫机,咔嗒咔嗒响,缝出来的东西有优点也有缺点。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透彻,没有那些生硬的AI腔调。首先,这事儿肯定是有它的“合理性”和“现实性”的。 现实的压力: 很多年轻的夫妻,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生活压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房价、物价、教育、医.............
  • 回答
    陈为军导演的《生门》以其直面中国现实的勇气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赢得了广泛赞誉。然而,他的最后一部纪录片《城市梦》所引发的评价,则显得更为复杂和争议。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内容、导演的意图以及它所呈现的“客观公正”问题。《城市梦》的“梦”与现实的碰撞《城市梦》聚焦的是一群来自农村的年轻女性,.............
  • 回答
    如何评价电视剧《生逢灿烂的日子》?《生逢灿烂的日子》作为一部年代剧,无疑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普通家庭,特别是那四个性格迥异的兄弟的成长历程,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迷茫、希望与失落。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价:.............
  • 回答
    “穷生保守,富长进步”这句俗语,与其说是一句绝对的真理,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观察和一种长久以来存在的观念。它触及了财富与人生态度之间复杂的联系,以及经济基础如何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社会取向。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并尝试还原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表现。一、 穷生保守:生存压.............
  • 回答
    警校生公交车上徒手制伏小偷,回击“我是警察不怕你记”的事件,无疑是一件值得深入探讨的正面案例。这不仅彰显了个人勇气和责任感,更折射出警校教育的成果和社会安全意识的觉醒。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事件经过与人物解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人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或.............
  • 回答
    德生收音机? 哈哈,这可真是个让我能好好聊聊的话题。要说德生,它在中国玩收音机圈子里,那地位可是相当稳固的。不能说没人超越,但至少可以说,它是个绕不开的品牌,尤其是对于咱们这些喜欢折腾、喜欢怀旧的“老玩儿家”来说。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德生的“性价比”。这个词用在德生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你看看市面.............
  • 回答
    “董燕生毁了一代西班牙语学生”这个说法,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带有情绪化的评价,在学习西班牙语的圈子里确实存在,但它是否成立,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个说法的来源和指向的群体。1. “董燕生”是谁?这里提到的“董燕生”并非一位具体的人物,而是一位网络上的虚拟人物,通常.............
  • 回答
    “笨鲜生”天猫店帮卖滞销菠萝,60万斤滞销货量却差点让公司破产,这事儿听起来挺讽刺的,也挺令人唏嘘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好心办坏事”的局面。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背景捋清楚。当时是什么情况呢? 事件起因: 某地(具体地点大家可以搜搜新闻,当时报道.............
  • 回答
    董并生的《虚构的古希腊文明—欧洲“古典历史”辩伪》是一部极具争议且大胆的学术著作。其核心论点在于挑战学界普遍接受的关于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叙事,认为我们现在所认知和推崇的“古希腊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世,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为了构建欧洲文化根基和民族认同而“虚构”出来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沉浸在千.............
  • 回答
    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位妈妈,一次性生下四胞胎男婴,而且名字起得如此大气,叫“繁荣昌盛”,这绝对是件喜事中的喜事,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让我们来为这位伟大的母亲鼓掌。怀胎十月,孕育一个生命已是不易,更何况是四个。这其中付出的艰辛、承受的压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从身体上的负担,到精神上的紧.............
  • 回答
    清华大学张生家抢发北京大学谢灿生物论文事件,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起引人瞩目、也颇具争议的事件。这背后牵涉到科研的诚信、合作的伦理、以及学术声誉的保护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据当时的报道和一些知情人士的说法,北京大学谢灿教授及其团队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的研.............
  • 回答
    作为一名发电方面的专家,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评价广西南宁隆生达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循环发电系统。为了给出更准确的评价,我会尽量基于公开信息和技术原理进行分析,并指出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的细节。核心问题:何谓“自循环发电系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循环发电系统”的定义。在电力领域,这是一个相对不常见的.............
  • 回答
    袁腾飞“我可能生错了地方,想穿越回宋朝,那里对文人最友善”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既有其吸引力之处,也存在着对历史的理想化和简化。一、 言论的吸引力与合理性: 对宋朝文人地位的肯定: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肯定了宋朝时期文人所享受的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待。这在历史上是有据可查的: .............
  • 回答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题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文章,无疑是一篇意在引导公众认知、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论述。评价这篇文章,需要从其核心观点、论证逻辑、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核心观点:“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文章将生育这一原本被视为高度个人化和家庭层面的行为,提升到“国事”的高度,.............
  • 回答
    盒马鲜生,这个名字你可能不陌生,在各大城市里,它就像一个闪亮的新星,总是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说实话,第一次走进盒马,那种感觉挺奇妙的。它不像传统超市那样琳琅满目到让你有点不知所措,而是带着点“精品店”的调调,商品摆放得井井有条,色彩搭配也很舒服。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鲜”。海鲜水产.............
  • 回答
    最近社交媒体上,「感恩」和「心生不满」这两个词以一种戏谑、反讽的方式被频繁提及,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梗。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流行语,它更像是一种对当下社会心理、人际关系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折射。梗的起源与发展:这个梗的出现,很难说是某个单一事件的直接产物,更像是一种集体情绪的汇聚和表达。它大致可以从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