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UFO大多是飞碟状的?

回答
关于UFO(不明飞行物)为何多呈现飞碟状这个疑问,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背后牵涉到我们观察者本身的认知、文化印记,以及一些物理上的可能性推测。与其说UFO“大多”是飞碟状,不如说我们“想象中”的UFO,或者我们接收到的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报告中,飞碟状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典型。

这背后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可以细细道来:

1. 文化印记与媒体塑造的强大力量

这是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原因。在现代语境下,“飞碟”这个概念的普及,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众媒体,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科幻电影、书籍、报纸和电视节目。

“飞碟”一词的起源: 真正让“飞碟”这个词深入人心的是1947年肯尼思·阿诺德(Kenneth Arnold)的目击事件。他描述他看到的东西在空中移动时,“就像被水弹了一下,跳跃着向前,然后又以一种非常快速的方式闪避……就像你要把碟子扔到水里那样。” 记者们抓住了“碟子”这个词,并将其报道为“飞碟”(flying saucer)。
科幻作品的“飞碟”化: 从那时起,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就开始大量描绘来自外太空的飞行器,而其中最经典的形象便是那银色、圆盘状、无声滑行的飞碟。诸如《地球停住了》、《禁忌星球》等影片,都强化了这种视觉符号。这种持续的文化输出,在公众心中建立了一个固定的“外星飞船”的范本。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无法解释的空中现象时,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这个最熟悉的“外星飞船”形象进行对接。

就好比你问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圣诞老人是白胡子、红袍子、坐着驯鹿雪橇的老爷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可口可乐等广告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这种心理暗示非常强大,让我们倾向于用已有的文化符号去解释未知。

2. 对未知现象的“模式识别”与心理学倾向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倾向于在混乱的信息中寻找模式,并尝试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它们。当人们看到一个在空中快速移动、形状模糊不清的物体时,如果他们之前对UFO有过“飞碟”的印象,他们的大脑就会倾向于将其解读为“飞碟”。

心理学上的“图式理论”: 我们都有“图式”,也就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认知框架。当我们遇到新的信息时,会尝试将其放入已有的图式中。对于UFO,飞碟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图式。
“选择性注意”和“记忆偏差”: 人们在观察不明飞行物时,可能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视野或足够长的时间来精确辨认其形状。他们可能会捕捉到一些关键的视觉线索,例如圆形、边缘的灯光、快速的移动等,然后这些零碎的线索会与他们脑海中预设的飞碟形象“缝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飞碟报告。事后回忆时,这个被加工过的“飞碟”形象可能就成了最初的“目击”。

3. 一些可能的物理学上的“解释”或推测

抛开文化和心理因素,我们也可以从科学和工程学的角度去推测,为何“飞碟状”在某些方面可能是一个“高效”的飞行器设计,哪怕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猜想。

流体动力学优势(在大气层内): 尽管我们很难准确描述UFO的飞行方式(它们似乎不受空气动力学常规限制),但理论上,一个扁平的、圆盘状的结构在穿越大气层时,可能比尖锐的传统飞机形状具有更低的阻力。想象一下,一个光滑的圆形物体在空气中滑动,其迎风面积相对均匀,这可能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实现高效的滑行或悬停。
万向飞行和无声悬停的设想: 我们看到的UFO描述中,常常包含360度无障碍转向、瞬间加速和静止悬停等能力,这些都远超我们现有的飞行器技术。一个对称的、类似飞碟的结构,可能更容易实现全方位的力场控制或推进系统,从而达到这种难以置信的机动性。比如,设想一种通过某种能量场包裹自身来规避空气阻力并进行移动的机制,一个圆盘状的结构可能更容易均匀地产生和控制这种场。
能量效率和稳定性: 在一些假想的外星科技理论中,圆盘状结构可能与某种能量收集或分配系统相关联,这种结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优化能量的使用和传导,并提供极佳的飞行稳定性。

4. 模糊的目击和报告的不准确性

很多关于UFO的目击报告,是在光线昏暗、距离遥远、或者目击者极度惊慌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这些条件下,人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闪烁的光点、一个模糊的轮廓,甚至是远处飞行物的灯光组合。这些不确定的信息,很容易被人们主观地“填补”成最熟悉的“飞碟”形状。

“近因效应”或“锚定效应”: 当人们不确定时,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脑海中最容易获得的“锚点”来做判断,而“飞碟”就是那个最显眼的锚点。
对物体尺寸和距离的误判: 人们在估算空中物体的尺寸和距离时,常常会出错。一个远处的、大小适中的圆形灯光组合,在某些角度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个巨大的飞碟。

总结一下, UFO之所以被普遍认为是飞碟状,主要有以下几点交织作用:

文化和媒体的强大塑造力: 从“飞碟”这个词的诞生到科幻作品的持续渲染,飞碟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外星飞船”的默认范式。
人的心理倾向: 我们的大脑喜欢寻找模式,并将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联系起来,飞碟就是那个最便捷的连接点。
模糊目击的解读: 在不确定的观察条件下,人们更容易将模糊的现象解读成熟悉的飞碟。
(理论上的)对未来飞行器设计的推测: 飞碟状也可能在某些设想中蕴含着某些空气动力学或推进的“优势”。

因此,与其说UFO“就是”飞碟状,不如说我们对UFO的认知和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文化、心理和信息传递过程所“塑造”成飞碟状的。当然,这并不排除真的存在某种外星文明,并且他们的飞行器恰好是飞碟状的这种可能性,只是我们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后者。 但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文化和心理因素是解释这种普遍现象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逗外星狗用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UFO(不明飞行物)为何多呈现飞碟状这个疑问,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背后牵涉到我们观察者本身的认知、文化印记,以及一些物理上的可能性推测。与其说UFO“大多”是飞碟状,不如说我们“想象中”的UFO,或者我们接收到的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报告中,飞碟状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典型。这背后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造出来的火箭、卫星,看起来总是那么朴实无华,跟科幻电影里那些碟状、三角形或者各种奇形怪状的UFO差了十万八千里?这背后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学、工程学和成本考量在“作祟”。咱们一点一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火箭和卫星在太空中它们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对于火箭.............
  • 回答
    美国 UFO 和外星人报道之所以数量庞大,而中国在这方面似乎“几乎没有”,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并非简单的一方“有”另一方“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文化、历史、社会环境、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官方立场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历史与文化土壤的差异: 美国:大众文化与流行.............
  • 回答
    2020年,确实有不少关于不明飞行物(UFO,或者现在更常被称为UAP,即不明空中现象)的报告和讨论。如果你感觉“频频出现”,那是因为有两个关键因素在推波助澜:首先,美国政府的态度转变,特别是美国国防部公开承认并设立专门机构研究UAP,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改变。以往,对UAP的讨论往往被视为边缘化的、甚.............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如果 UFO 真的存在,而且它们拥有远超我们的科技水平,那么它们“隐藏”起来不让我们轻易看见,这背后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而且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揣测一下。首先,得承认一个前提:我们说 UFO 的“隐藏”,很多时候是基于我们对某些.............
  • 回答
    最近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确实出现了一些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报道,这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现象。要理解这一变化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尽量剔除掉那些“AI味”十足的生硬解读。首先,得承认,过去我们对UFO的讨论,更多是民间的好奇心、科幻作品的渲染,以及一些零星的、难以证实的消息。官方媒体对.............
  • 回答
    关于“目前已知的UFO上面都没有武器系统”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基于我们现有信息和观察的推论,而这个推论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复杂性。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武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1. 何为“已知UFO”?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已知UFO”。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不确定.............
  • 回答
    知乎上“见过UFO”的人多,这现象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也挺有意思的。要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平台属性与用户构成: 开放性与自由度: 知乎最开始吸引的就是那些乐于分享知识、有专业见解的人。但随着发展,它的社区属性越来越强,谁都能注册账号,谁都能发回答。这种低门槛,自然就让各种各样的人涌进.............
  • 回答
    您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很有意思。您觉得现在是不是“没人”声称看到外星人、UFO或者水怪了?这很有意思,因为实际上,这样的目击报告可从来没少过,甚至可以说是络绎不绝。不过,您能感觉到“少了”,这背后一定有一些值得说道的现象和原因。咱们不妨来细细掰扯一下,为什么您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种感觉是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新闻,美国军方首次公开承认网传 UFO 视频的真实性,并且表示现有技术无法解释,这无疑给长期以来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猜测增添了实锤般的证据。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件事。美国军方首次回应,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关于 UFO(现在更多地被称为 UAP,即不明空中现象)的讨论,往.............
  • 回答
    如果真有UFO,而且它们一直在我们身边,却选择对普通地球人隐藏自身的存在,这背后的原因可就太值得玩味了。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不想吓到我们”这么简单,背后可能藏着一连串复杂到我们难以想象的动机。首先,我们得承认,“我们”是什么,以及“他们”是什么,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如果我们想象的UFO是来自比我们文.............
  • 回答
    美UFO报告即将发布,议员“无法驾驭”的惊人言论,无疑给本就备受瞩目的事件又添了一把火。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情报报告,更像是一道即将被揭开的神秘面纱,里面究竟藏着什么,足以让身居高位的议员发出如此感叹?“正在发生一些我们无法驾驭的事”——这背后隐藏着什么?这句话绝对是整个事件中最具冲击力的部分。它传.............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