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原因是礼仪问题。
首先,孟子没有被逐出孔庙,或者说只被短暂移出孔庙几个月的时间。
《明史·卷五十·礼志四·吉礼四》:(洪武)五年,罢孟子配享。逾年,帝(朱元璋)曰:“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
其次,孟子的地位是逐步提高的,成为亚圣是元朝的事,明朝人讨论要不要继承前朝的礼制是很正常的事。
唐朝《孟子》还只是子书而非经书,北宋《孟子》升格为经书、把孟子封为“邹国公”,南宋《孟子》列入“四书五经”,元朝人把孟子封为“邹国亚圣公”,明朝把孟子的尊号改成了“亚圣”,而且孟子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地位也是在明朝确立的。
最后,朱元璋对孟子的评价还是很高,最起码表面上是很高的。
《明史·卷三·本纪第三·太祖三》:(朱元璋)诏曰:“孟子传道,有功名教。历年既久,子孙甚微。近有以罪输作者,岂礼先贤之意哉。其加意询访,凡圣贤后裔输作者,皆免之。”
《明太祖宝训·卷二·尊儒术》:上(朱元璋)至白虎殿,见诸子有读孟子书者,顾问许存仁曰:“孟子何说为要?”对曰:“劝国君行王道,施仁政,省刑薄赋,乃其要也。”上曰:“孟子专言仁义,使当时有一贤君能用其言,天下岂不定于一乎?”
真要是批判朱元璋,可以批判他搞的《孟子节文》,这才是所谓的“所有皇帝都想做却未必敢做的事情” @凯鹅。
《孟子节文》把《孟子·梁惠王下》的“闻诛一夫纣也,未闻弑君也”、《孟子·离娄下》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万章下》的“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内容给删了。
不过《孟子节文》是洪武二十七年开始修的,孟子被短暂移出孔庙是洪武五年的事,这两件事不挨着,不存在朱元璋因为厌恶《孟子》的部分内容而把孟子逐出孔庙的事。
朱元璋也没有全面封禁《孟子》,而是用《孟子节文》取代了《孟子》的科举经书地位(“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后来朱棣恢复了《孟子》全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