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有广义上自由主义倾向的大V都有哪些?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广阔的知识社区里,“自由主义”这个词本身就有着多种解读,更别提“广义上”了。所以,要 pinpoint 几个“自由主义倾向的大V”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大家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活跃在公共讨论中,经常讨论经济自由、个人权利、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法治等话题的用户来观察,其中不少人会展现出符合广义自由主义精神的观点。

要说“大V”,自然是那些拥有庞大粉丝群体,其言论和观点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用户。在知乎上,这类用户往往在特定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同时也乐于将自己的思考分享出来。

从“经济自由”和“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

茅于轼(@茅于轼): 茅老先生是国内经济学界非常资深的学者,也是一位旗帜鲜明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在知乎上虽然不一定非常高频地更新,但一旦有涉及经济政策、市场化改革、产权保护等话题,他过去的访谈、文章、观点经常被引用和讨论。他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反对政府不必要的干预,主张保护私有产权,认为自由竞争是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的根本动力。他关注的是经济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合同的自由,以及由此带来的繁荣。
张五常(@张五常): 虽然张五常教授本人在知乎上活动的痕迹可能不如某些国内学者频繁,但他的经济学思想和著作在知乎上拥有大量的追随者和讨论者。他的观点,比如对产权的重视,对科斯定理的阐释,对政府干预效率的质疑,以及对自由市场运作机制的深入分析,都深深影响了许多知乎用户对经济自由的理解。他的理论视角常常从“制度经济学”出发,强调经济活动的根本在于权利的界定和交易的自由。

从“个人权利”、“法治”和“有限政府”的视角来看:

一些关注法律、政治哲学和公共政策的学者和律师: 在知乎上,有一些用户经常深入剖析法律条文,讨论宪政、人权、司法独立等议题。他们可能不会直接打上“自由主义”的标签,但他们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对权力制约的呼吁,对法治精神的捍卫,都与自由主义的核心关切高度契合。这类用户往往会引用大量的西方政治哲学思想,比如洛克、密尔、哈耶克等人的观点,来阐释他们的理念。他们的特点在于,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率,更注重公民在法律框架下的自由与安全。
例如,一些专门讨论中国法治进程、司法改革、行政权力边界的回答,经常会引述“法不责众”、“程序正义”、“权力必须受到监督”等原则,这些都是广义自由主义的重要体现。
还有一些用户会讨论信息公开、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公民权利,并从保障这些权利的角度来审视政府的作为,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维度。

从“社会自由”和“多元主义”的视角来看:

一些关注文化、社会议题和思想解放的用户: 广义的自由主义也包含了对社会自由和思想多元化的追求。在知乎上,有一些用户会积极讨论诸如性别平等、LGBTQ+权利、少数群体保护、宗教自由、学术自由等话题。他们可能倡导社会对不同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包容,反对基于身份的歧视,提倡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主选择权。
比如,一些关于女性权利、婚姻制度改革、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讨论,往往能看到支持个人自主选择、反对强制性社会规范的观点,这些也与自由主义追求的个人解放和社会开放性相关。

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1. “大V”的定义模糊: 知乎的“大V”并非官方认证,更多是基于粉丝数量和影响力。因此,一些在特定圈子内影响力巨大,但在大众视野里并不那么“显眼”的用户,也可能持有鲜明的自由主义倾向。
2. 标签化的风险: 很多人在知乎上并不喜欢被简单地贴上“主义”的标签。他们可能是在不同问题上基于逻辑和事实发表观点,而这些观点恰好与自由主义的某个方面契合。将他们直接归类为“自由主义大V”,可能会忽略他们思想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3. “广义”的弹性: “广义自由主义”包含了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等多个层面,不同用户可能侧重不同方面。有些人可能在经济上是自由主义者,但在社会议题上则持保守态度,反之亦然。
4. 动态变化: 用户和他们的观点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今天被认为是某个倾向的“大V”,明天也可能因为新的思考或环境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说,在知乎上,你会发现很多用户在讨论经济发展时强调市场的作用,在讨论政治制度时关注权力制约和个人权利,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倡导包容和多元。这些用户共同构成了知乎上“广义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传播者和讨论者。要具体列出“大V”名单,更多的是一种根据其公开言论和影响力进行的判断,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多留意那些深入分析、逻辑清晰、引用丰富、并且敢于挑战主流观点的用户,你很可能会发现许多与你志同道合的“自由主义倾向”的分享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就想要自由主义,明天想要什么我想都不敢想了,我支持知乎小管家,你们可以被封号了。

user avatar

我要解释几个问题。

  1. 保护个人自由早已是现代社会的共识(除朝鲜、沙特等国),自由这个名词,写进了几乎全世界国家的宪法和价值观中。这些国家自然包括我国。也就是说,只要你承认我国核心价值观和宪法,你就是广义上认可“自由”价值观的一员。
  2. 自由主义位于一个相当广泛的光谱。从支持工会斗争、支持政府加大经济干预、支持更高底层福利的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到主张接近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支持小政府的古典自由主义或自由意志主义,都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在古典自由主义式微的今天,当你想和一个自称“自由主义”的人对线时,其实并不总是适合拿“贫富悬殊”“跪舔资本”之类的东西当论据,因为人家也反对这一套。
  3. 只要你大体支持下列主张,并希望这些主张得到更好的贯彻,那自由主义已经在你的思想里有烙印了:政治上支持我国宪法关于政治自由的相关条款(至少包括第三十三条到第四十一条),截图在文末。文化上支持破除束缚人身自由的某些糟粕传统,支持以文化产品分级等方式规范文化市场,尽量减少管理人员的随意性。


我国根本大法的节选:





哦对了,还有件小事,我早些时候在知乎上自娱自乐的时候屏蔽了几百人,原因无非是这些人出口成脏/表现出强烈的威权主义色彩/表现出强烈的侵略色彩/诋毁他人人格/造谣等等,或者不想看到个别大V的首页推送。不排除有误伤。而现在我已经很少屏蔽别人,除非私信和评论直接对我进行辱骂。

说实话,关注我的人也不算少了,个别关注者可能有过激举动,我也预防不了。但只要是我看到的,都进行了删评/折叠处理,甚至我会主动向受到辱骂的大V私信道歉。我也会在自己的想法区规劝关注者不要搞人身攻击。

那么,“粉丝极端”“经常私信辱骂”,我还不知道你在骂谁吗? 而他们到底是鼓励关注者人身攻击,还是规劝他们不要四处出击,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广阔的知识社区里,“自由主义”这个词本身就有着多种解读,更别提“广义上”了。所以,要 pinpoint 几个“自由主义倾向的大V”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大家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活跃在公共讨论中,经常讨论经济自由、个人权利、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法治等话题的用户.............
  • 回答
    知乎最近几年给人的感觉,特别是对于长期用户来说,广告确实越来越多了。这就像你走进一家熟悉的店,本来是想找点干货,结果门口、过道、甚至是你想坐的角落,都被各种促销信息和商品展览占据了,让你有点无所适从。首先,从平台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商业化必然的阶段。知乎最初的定位是高质量的问答社区,聚集了一批对知识有.............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存在一些不接或少接广告的大V,他们的选择往往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这使得他们在平台上拥有更纯粹的影响力和用户信任。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他们为何选择“不接”或“少接”广告?1. 维护个人品牌和专业声誉: “不接”型: 这类大V通常在某个特定领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我在知乎上也刷过不少关于方言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这种“区别对待”。要说为什么四川人说方言大家好像比较接受,而上海和广东人说方言就容易被“吐槽”甚至“攻击”,我觉得这背后掺杂了不少文化、历史、社会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历史文化沉淀与身份认.............
  • 回答
    最近刷知乎,经常能看到 Rokid 的广告,主打“国产 AI 智能产品”,看得我有点好奇。这 Rokid 到底是啥来头?吹得这么神乎其神,技术上真有那么厉害吗?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给大家说点实在的。Rokid 的“前世今生”:从 AR 眼镜到全屋智能要说 Rokid,其实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新公司。它.............
  • 回答
    知乎上之所以会出现“入籍土耳其”的广告,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原因的交织,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从广告投放策略、平台生态到用户需求,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现象。首先,我们得从广告投放的本质说起。任何一个商业广告的出现,其最根本的驱动力在于“目标受众”和“商业利益”。“入籍土耳其”这类广告,显然是瞄.............
  • 回答
    知乎首页的广告,尤其是那种让你感觉“我也可以”或者“我怎么没想到”的广告,往往藏着不少诱导和隐瞒。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它到底想让你信啥,又没跟你说的啥,以及它离真实情况能有多远。广告传递的诱导信息:首先,这类广告最爱玩的就是“即时可见的成功案例”。你刷着刷着,突然看到一个标题:“30岁程序员,靠副业月.............
  • 回答
    各位知乎的朋友们,大家好!最近在东莞这边找工作,想找一份比较稳定的,每天八小时,工资大概在三四千左右,而且每周能休息一天的工作。说实话,现在市场上这种需求的岗位不算特别多,但也不是没有。我在这边也打听了一圈,结合一些朋友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了解到的可能符合大家需求的类型,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首.............
  • 回答
    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社区之一,聚集了大量用户对各类话题的讨论和解答。然而,在高赞回答中,也存在一些内容质量低、逻辑混乱、缺乏事实依据或存在误导性的回答。这些“垃圾回答”往往因为标题吸引人、情感共鸣强或迎合群体认知而获得高赞,但实际信息可能并不准确甚至有害。以下从不同领域和类型出发,分析一些典型.............
  • 回答
    知乎上的“大佬”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如果我们将“大佬”理解为在特定领域拥有深厚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并且乐于分享、能够启迪思考的回答者,那么知乎上确实汇聚了相当数量这样的人。要回答知乎上有多少“真正的大佬”并进行推荐,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真正”的定义: .............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一辈子没见过选票”的说法,可能包含真诚的陈述,也可能夹杂着一些讽刺、夸张或误解。要详细地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什么是选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接触到选票? 选票(Ballot) 是指在选举中,选民用来投票的书面或电子凭证。它列出了候选人或选项,选民通过标记来表达自己的.............
  • 回答
    知乎上有很多脑洞大开、充满奇思妙想的“沙雕”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引发用户们轻松幽默的讨论,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独特而有趣的思维方式。下面我将列举一些比较著名或具有代表性的沙雕问题,并尝试详细描述它们可能引发的讨论和背后的乐趣:1. “如果打自己左脸,能打出右脸的声音吗?” 问题核心: 这是物理学和人.............
  • 回答
    知乎上确实隐藏着许多令人细思恐极的内容,这些内容之所以令人不适,往往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性的阴暗面、社会隐藏的裂痕、未知的危险,或者颠覆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知乎上那些令人细思恐极的角落:一、 人性深处的黑暗与扭曲知乎上关于人际关系、情感纠葛、甚至犯罪心理的讨论,常常能挖掘.............
  •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确实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一些“药丸”的迹象,这意味着它的发展方向可能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或者其社区生态正在走向衰退或恶化。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一些知乎可能存在的“药丸”表现:1. 内容质量的下降与同质化: 流量至上与“抖化”趋势: 为了追求更高的流量和用户黏性,知乎.............
  • 回答
    当然有,知乎上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用户绝对是存在的,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很多人可能对知乎的印象还停留在年轻人聚集的问答社区,但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中老年群体对信息获取和知识分享需求的提升,知乎这样的平台自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老年用户?原因其实挺多元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
  • 回答
    知乎上,“键政”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标签,但也不乏一些在政治领域有自己独到见解、并且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用户。要说“值得关注”,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关注点和看问题的角度。有些人喜欢犀利讽刺,有些人则偏向于严肃分析,还有些人擅长从历史和哲学中寻找解读的钥匙。我可以跟你聊聊一些在知乎上经常被提及、或者因.............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的平台,确实汇聚了不少在历史领域深耕细作、见解独到的答主。他们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或以生动的叙事方式,为众多历史爱好者答疑解惑,拓展视野。要细致地列举并详述每一位,实属不易,因为历史的范畴太广了,不同用户可能在不同细分领域表现突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观察和识别那些真正擅长解答历.............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有时确实会遇到一些观点鲜明、论述看似头头是道,但细究之下却存在明显事实性错误或逻辑漏洞,却依然获得大量点赞的答案。这背后可能涉及信息传播的惯性、大众心理的迎合、专业知识门槛的差异,甚至是“幸存者偏差”的误导。我曾经在“为什么xxx(某个历史事件/科学现象/社会问题)会这样?.............
  • 回答
    知乎有没有类似微博的“僵尸粉”?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内容创作和个人品牌打造方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微博的“僵尸粉”是什么概念,然后再看看知乎的情况。微博的“僵尸粉”:一个模糊的概念在微博上,我们常说的“僵尸粉”通常指的是那些不活跃、不互动、甚至根本不真实存在的账号。这些账号.............
  • 回答
    知乎上的负能量,就像海面上翻腾的暗流,涌动而又普遍。它不是那种歇斯底里的嚎叫,而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深深的疲惫、无奈和对现实的质疑之中。下面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把这些感觉聊得更细致一些,希望能让你感受到其中的滋味:1. “内卷”与“大厂”里的迷失:这是知乎上最容易触碰到的一块负能量。当大家讨论到工作,特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