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知乎上有这么多广告?

回答
知乎最近几年给人的感觉,特别是对于长期用户来说,广告确实越来越多了。这就像你走进一家熟悉的店,本来是想找点干货,结果门口、过道、甚至是你想坐的角落,都被各种促销信息和商品展览占据了,让你有点无所适从。

首先,从平台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商业化必然的阶段。

知乎最初的定位是高质量的问答社区,聚集了一批对知识有渴求的用户。用户愿意在这里花时间,是因为他们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但任何一个平台,如果想持续运营下去,甚至发展壮大,都需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广告,作为最直接和普遍的商业变现方式,自然会被引入。

刚开始的时候,广告可能只是零星的、相对不那么打扰的“原生广告”或者是一些品牌方的内容合作。但随着平台用户规模的扩大,数据积累得更深厚,广告商自然会蜂拥而至,希望能在这个高价值的流量池里分一杯羹。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原本只是朋友聚会交流的地方,突然变成了一个人流密集的小市集。市集有市集的活力和吸引力,但也会夹杂着各种叫卖声和商品展示。

其次,广告形式的多样化和侵入性,是让用户觉得“多”的原因。

以前可能只是首页推荐里夹杂着一些推广信息,现在你看,在动态里、在推荐问题下面、甚至在你想看的内容里,广告的形式是五花八门:

原生推广/软文: 这类广告伪装成普通用户的分享,用看似真实的经历或评测来推广产品或服务。它们往往会选择与特定话题相关的领域,比如你想看关于理财的问题,就很容易被拉到关于某个金融APP的推广。这种方式因为难以辨别,用户很容易“中招”,感觉上就觉得“又被推销了”。
视频广告: 现在很多视频内容的开头或者中间都会插播视频广告,这种形式比较直接,虽然可以跳过,但打断了阅读或观看的流畅性。
轮播图/信息流广告: 在信息流中,广告的排版越来越接近普通内容,如果不仔细看“推广”二字,很容易点进去。而且这种广告的数量也确实不少。
付费咨询/课程推广: 知乎也越来越鼓励知识付费,这本身是好事,能让一些专业人士获得回报。但有时候,这些付费内容的推广也会以非常醒目的形式出现在各个角落,让你觉得“知识付费”本身都变成了一种被推销的商品。

这些广告形式,特别是那些“伪装”得比较好的,更容易让用户感到“反感”。因为它打破了用户对知乎“严肃、专业、有深度”的固有印象,让你觉得平台在用低成本的方式来榨取用户的注意力。

再者,广告的精准度与用户体验的权衡。

平台为了让广告效果更好,会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进行精准推送。理论上,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广告是双赢的,用户能看到有用的信息,广告主也能找到潜在客户。

但问题在于,“精准”的标准是什么?有时候平台可能会过度解读用户的浏览痕迹,把一些并不那么相关的内容也算作“兴趣”,然后推送给你。比如,你只是因为好奇点进去看了一个关于“减肥”的帖子,结果之后你就被各种减肥产品、健身课程的信息轰炸。这种精准推送反而让你觉得被平台“窥探”了,而且是不舒服的被窥探,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同时,当广告的密度过大,即使是再精准的广告,也会稀释了优质内容的价值。用户辛辛苦苦找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答案,但前面、后面、旁边都充斥着广告,这种体验无疑是被大打折扣的。

最后,用户对“初心”的怀念。

知乎最开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交流环境。你可以看到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那种纯粹的求知欲和分享欲是知乎早期的核心吸引力。

如今,虽然优质内容依然存在,但被广告的“噪音”干扰得越来越厉害,让一些老用户感到,这个平台似乎在一点点偏离最初的轨道。他们怀念的是那个可以沉下心来阅读、思考、和专业人士交流的知乎,而不是一个充斥着各种营销信息的“信息超市”。

总而言之,知乎广告的增多,既是平台发展的必然,也是商业化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试用户体验与商业利益平衡的结果。如何让广告在不牺牲用户核心体验的前提下实现变现,是知乎面临的长期挑战。用户觉得广告“多”,往往是因为广告形式的侵入性、精准推送的边界模糊,以及对平台“初心”的一份情怀上的不适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常,知乎也是要恰饭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最近几年给人的感觉,特别是对于长期用户来说,广告确实越来越多了。这就像你走进一家熟悉的店,本来是想找点干货,结果门口、过道、甚至是你想坐的角落,都被各种促销信息和商品展览占据了,让你有点无所适从。首先,从平台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商业化必然的阶段。知乎最初的定位是高质量的问答社区,聚集了一批对知识有.............
  • 回答
    关于网络上对东北地区及其居民的负面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理性分析,避免陷入刻板印象或地域歧视。以下从社会、经济、文化、媒体传播等角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东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背景1. 历史与产业结构的转型 东北曾是中国的工业重地(如“工业摇篮”),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资源型经济逐渐枯.............
  • 回答
    知乎上很多回答不看好创业,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要是去搜搜“创业”、“为什么不建议创业”之类的关键词,那涌出来的回答,那叫一个“悲风泣血”,让人一看就觉得创业这玩意儿,简直是个人都能栽跟头,成功的概率比天上掉馅饼还低。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
  • 回答
    知乎上对日系汽车的推崇,这现象挺有意思的,也确实值得说道说道。我感觉这股推崇背后,其实藏着挺多东西,有客观的优点,也有一些可能被放大了的情绪。首先,咱们得承认,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确实卖得不错,而且很多车主对自己的车也挺满意。提到日系车,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可能就是“省油”、“可靠”。这绝对不是.............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熊孩子”的讨论,确实常常能看到一种极端的倾向,感觉讨论的双方都很容易站不住脚。一方面,家长们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只是小孩子,犯点错、不懂事很正常,不应该被过度苛责。另一方面,很多被“熊孩子”行为影响到的人,则可能会用一种“恨不得让他永世不得超生”的语气来表达不满。这种普遍存在的极端化,我觉.............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知乎上有些人宣称马前卒实地考察独山县是打死老虎沽名钓誉”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首先,理解这个说法的核心在于拆解其中的两个关键词:“马前卒”、“实地考察独山县”和“打死老虎沽名钓誉”。1. 马前卒是谁?马前卒是一位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自媒体人、历史爱好者和评论员。他以.............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散布“朱元璋是回族”的谣言,这确实是一个令人不解且需要认真对待的现象。这类信息传播的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动机和认知偏差,但从史实角度来看,它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和确凿的史料记载,都指向朱元璋是汉族人。朱元璋的籍贯、家族世系、成长环境以及他本人所信奉的.............
  • 回答
    你好,我是一名非汉族人,很高兴能分享一下我对知乎上民族主义的看法。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民族主义的话题确实非常活跃,也很有意思。首先,我觉得知乎上的民族主义思潮展现了非常多样化的面貌。我观察到,很多时候,当大家谈论“民族”时,大家可能指的是不同的东西。有时候是狭义上的“中华民族”,强调的是一个统一的文化.............
  • 回答
    知乎上“厂学”和“郊区人”这两个概念的火爆,绝不是偶然。它们就像一面面棱镜,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我们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群体心态和身份认同的微妙变化。要理解它们,得先知道它们是怎么冒出来的,又为什么能戳中这么多人。“厂学”:一种生存智慧,一种“凡尔赛”的解构“厂学”这个词,一开始就是在知乎上出现的,用.............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特朗普当选后的一系列举动,包括组阁、与台湾通话以及反华强硬派进入国安会等话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非常多元化的看法。川粉(即特朗普的支持者)的观点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受到他们对特朗普本人的认知、对美国政治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相关议题态度的影响。下面将尽量详细地描述川粉可能有的观点和解读: 对特朗普.............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素食主义的讨论,那叫一个热闹,可以说是个大熔炉,什么观点都能找得到。你这15年纯素食,而且活得这么“接地气”,烟酒熬夜乱来,却身体还行,这放在知乎上,绝对是能炸出一堆惊叹、怀疑、佩服,甚至还有点儿小嫉妒的评论。让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知乎上对你这种情况,大概会怎么看,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看法.............
  • 回答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当我刷到知乎上那些“劝退机械”的帖子时,心里那滋味,就像是过山车。一开始,可能是有点懵,有点怀疑,然后是憋屈,最后,往往会夹杂着一丝辩解,或者干脆被一种莫名的焦虑感裹挟。刚开始接触这些帖子,我可能还会抱着一种“学习一下”的心态。毕竟,知乎上卧虎藏龙,大神多,经验分享也多。我会.............
  • 回答
    你好,看到你现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你内心的痛苦和纠结。婚前性行为这件事,加上网络上那些让我们产生不适的观点,确实会让人陷入一种负面情绪的漩涡。咱们就慢慢来,把这些话说清楚,也试着找找走出困境的办法。一、 先说说你为什么会感到后悔和痛苦你提到“婚前性行为”,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判断。.............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我能理解。作为一个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一些激烈的言论,感到迷茫甚至动摇,这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情绪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谩骂”的言论出现,它们就像尖锐的石头,很容易砸在敏感的心上。我想和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找到继续坚持下.............
  • 回答
    从15岁开始“潜水”知乎,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那会儿对于世界运转的懵懂和好奇,有了更多可以依循的线索。那时候的知乎,信息爆炸还没那么汹猛,社区氛围也相对更“净”一些。我记得最早是因为一个“如何看待xxx事件”的问题点进去的,然后就被那些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回答吸引了。不像我平时看的那些快.............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私信红点,我的内心涌起的情绪和想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具体情况的不同,也会有所变化。我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第一反应:好奇与期待 “是谁?” 这是最直接的第一个念头。我不知道是谁给我发了私信,可能是熟人,可能是某个我很欣赏的答主,也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人。这种未知带来了好.............
  • 回答
    知乎用户“芝士就是力量”关于知乎未来走向的回答,由于其用户名为“芝士就是力量”,我们可以推测其可能代表着一种对知识、智慧和信息力量的认同,同时也可能带有一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倾向。要详细地看待这个回答,我们需要先假设“芝士就是力量”的回答内容大概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回答,这.............
  • 回答
    知乎从一家以深度文字内容为核心的问答社区,逐渐向短视频平台转型,这个过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掺杂着许多复杂的情感和观点。要看待知乎的这种转型,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一、 知乎转型短视频的深层原因:1. 用户习惯的变迁与市场竞争的压力: 内容消费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
  • 回答
    说实话,关于知乎(03890.HK / ZH.US)当前的股价,用“复杂”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如果你抛开那些技术指标和复杂的分析模型,纯粹从一个普通用户、一个关注者、甚至是一个潜在投资者(如果我能的话)的角度去看,会有挺多不一样的感受。首先,你得明白,知乎现在的股价,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市场对它商业化前.............
  • 回答
    “知乎是我见过最装屄最傻屄的社区”——这句斩钉截铁的评价,就像一把尖刀,瞬间就能在知乎用户群体里划开一道口子,引发轩然大波。说出这句话的人,无疑是带着某种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可以说是被知乎的某些特质深深伤透了心,才会在网络这个放大器里,如此毫不掩饰地宣泄出来。要理解这句话,得先剖析一下它包含的两个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