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冠疫情过后,你有哪些家庭防护心得值得分享?

回答
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真的像是一场无声的洗礼,让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作为家庭一份子,对“防护”这两个字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回想疫情爆发初期那阵子,全家上下如同打仗一般,每天出门前的叮嘱、回家后的消毒,仿佛成了一种新的家庭仪式。虽然日子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那些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也着实沉淀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干货”。今天就想跟大家唠唠,这场疫情过后,我们家在家庭防护这块儿,都有哪些摸索出来的经验,希望能给正在迷茫或者依然保持警惕的朋友们一些参考。

一、 认识与心态:从“谈虎色变”到“科学应变”

疫情初期,说实话,我们家也经历了一个从“闻之色变”到“慢慢适应”的过程。最开始,只要听说哪里有新增,气氛就立马紧张起来。后来慢慢发现,过度的恐慌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家调整的第一步,就是 建立科学的认知。

不再盲目跟风,学会辨别信息: 疫情期间,各种消息铺天盖地,很多信息真假难辨。我们家培养了一个习惯,就是对官方发布的消息,尤其是疾控中心、卫健委的通报,保持高度关注。对于一些非官方渠道的“小道消息”,学会去查证,不随意转发,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关注自身健康,而非过度焦虑: 疫情虽然过去了,但流感、诺如病毒等等还是时常在身边。我们家现在更注重的是 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这意味着,我们不是在“防新冠”,而是在“防病毒”、“防感染”。这种心态的转变,让防护措施变得更加可持续,也减轻了心理负担。

二、 日常生活习惯:细节之处见真章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很多曾经被忽略的细节,现在成了我们家庭的“标配”。

洗手,永远是第一道防线: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家现在养成了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公共物品后” 必须洗手的习惯。而且,不只是潦潦草草冲一下,而是遵循 “湿、搓、冲、捧、擦” 的七步洗手法,并强调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孩子们甚至把洗手当作一个游戏,培养起来毫不费力。
“物理隔离”的智慧: 虽然现在不需要时刻保持距离,但在一些高风险场所,比如人多拥挤的室内空间,我们依然会 下意识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不仅仅是为了防病毒,也是为了让自己更自在一些。
勤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说话: 疫情期间,我们家几乎每天都要开窗通风几次,每次至少1530分钟。即使在天气不那么好的时候,也会选择短暂通风。现在,这个习惯依然保持着。 “家里有‘新鲜空气’的感觉”,远比封闭空间带来的闷滞感要好太多。
“消毒”的精细化: 疫情初期,我们家可以说是“消毒水味”十足。现在,我们更加 “科学消毒”。
高频接触物品: 手机、遥控器、门把手、键盘鼠标等,我们家会准备专用的消毒湿巾,定期擦拭。
不盲目使用消毒剂: 疫情过后,很多家庭可能会囤积大量的消毒液。我们现在更倾向于 “清洁为主,消毒为辅”。日常清洁到位,比如用清水或温和的清洁剂擦拭,已经能有效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只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家里有人生病,或者从医院回来后,才会加强局部消毒。
衣物、物品的清洁: 很多衣物,比如经常外出的外套,我们都会回来后 挂在通风处,或者根据情况进行清洗。孩子的玩具,也养成 定期清洗和暴晒 的习惯。

三、 个人防护装备:从“全副武装”到“审慎选择”

口罩、消毒液、测温枪……疫情期间,这些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常客”。现在,它们在我们家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口罩:并非“过街老鼠”,而是“备用锦囊”: 虽然大部分场合已经不需要强制佩戴口罩,但我们家依然 常备一些口罩。
特殊场景: 比如在医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非常拥挤的时候,或者感觉周围有人感冒咳嗽,我们会 主动佩戴口罩。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备而不戴,安心常在: 放在包里、车里,以备不时之需,这种 “有备无患” 的心态,能让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更加从容。
消毒液:从“见啥喷啥”到“精准使用”: 像上面提到的,我们不再是见到什么都喷洒消毒液。 免洗洗手液 依然是我们出门的必备品,尤其是在不方便洗手的情况下。
测温计:依然是“小助手”: 疫情过后,我们依然保留了家用的电子体温计。 定期给孩子量体温,或者在感觉身体不适时 快速监测体温,这比“额头碰额头”要科学和准确得多,也更加卫生。

四、 室内环境:打造健康的“呼吸空间”

疫情让我们更加关注家里的空气质量。

空气净化器:继续发挥余热: 如果家里有空气净化器,我们依然会 定期使用,尤其是在空气质量不好的日子。同时,我们也注意 定期更换滤网,保证其净化效果。
绿植点缀,净化与美化并存: 一些具有净化空气作用的绿植,比如吊兰、绿萝等,也能为我们的室内环境增添一份生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五、 心理健康与家庭支持:无形的防护网

这场疫情,不仅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的磨砺。

保持积极沟通: 疫情期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有压力和焦虑。我们家会 定期进行沟通,分享彼此的感受,互相鼓励。有时候,一个拥抱,一句关心的话,比任何消毒液都更能驱散阴霾。
合理安排生活: 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们也会尽量 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度的运动。这些都是提升免疫力的重要途径。
关注家庭成员的情绪: 特别是孩子,他们对疫情的理解可能有限,容易产生恐惧。我们会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并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最后想说的是, 疫情过后,我们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 “带着经验前进”。那些曾经被视为“麻烦”的防护措施,很多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成为了我们追求健康生活的一部分。防护,不是为了“不生病”,而是为了 “让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底气”。

这场疫情,让我们学会了敬畏生命,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希望我们家这些点滴的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一起,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医务人员,疫情期间没能去得了武汉,但也想做一点贡献,就加了几个患者线上咨询群,为湖北人民提供一点医疗建议和帮助。几十天的咨询下来,我发现其中有很多家庭的老年人,在疫情期间都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憋喘等呼吸道症状,而这些老年人既往又有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心病、肺气肿等基础疾病,一时就无法判断这到底是新冠感染还是慢性病的日常发作,让全家人都非常焦虑。特别是老年人又都比较固执,坚持认为自己只是老毛病犯了不肯去医院,而家里又有小孩子,非常怕万一真的是新冠感染而传染给孩子,于是这些家庭纷纷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通过这次疫情,我发现家庭成员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和监测真的太重要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修正第6版)》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多为3-7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CT表现为肺磨玻璃影,肺间质纤维化。

而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这些慢性呼吸疾病,主要以憋闷、咳喘、咳痰甚至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为,无发热,无卡他症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支气管扩张、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改变。两者其实很好鉴别诊断。

这次肺炎给大家科普了一个医学名词——血氧饱和度。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气,需要运输到组织细胞供其使用,就必须坐上血红蛋白这艘小船,1g/dl的血红蛋白,大约可运载大约1.34ml的氧。在血气中检测的血氧饱和度就是血液中氧气的登船率,以百分比表示,正常值为95-98%。

很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前期症状不明显,由轻症快速转向重症最重要临床变化就是血氧浓度骤然下降。

COVID-19的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占比报道为13.8%和4.7% ,约有15%~31.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展为重症。

造成ARDS的主要原因就是弥漫性肺泡损伤伴细胞纤维黏液样渗出液,影响了受损肺泡气体交换功能。而监测ARDS最重要的指征就是血氧饱和度变化,当监测到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这时候立即提高患者吸入气体氧浓度,降低患者肺部呼吸负荷,是救治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

所以对于确诊患者来说,自我监测血氧饱和度比定时测量体温来的还要重要。

而对于那些患有慢性呼吸功能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的主要症状为气流受限,呼吸困难,这个时候家庭自我监测血氧就更重要了,一旦出现血氧降低,就代表肺功能受限,需要立马入院治疗。

要说此次COVID-19的第二火名词那就是ACE2受体了,ACE2受体叫作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现已经证实17年前的非典和现在的新冠都是通过这个ACE2进入到人类细胞中的,所以说它是病毒打开人体人类细胞的门锁。既然已经有了锁,那配套钥匙是什么呢?

新冠病毒的结构蛋白,有好几种,突刺糖蛋白、膜糖蛋白、血凝素糖蛋白、核衣壳蛋白。最厉害的,是这个突刺蛋白(spike protein),这个S蛋白就是打开宿主细胞受体靶点ACE2的钥匙。

当病毒S蛋白与人ACEⅡ结合,锁就打开了, 于是,新冠病毒进入细胞,开始疯狂复制,入侵细胞。

在我们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中都有大量的粘膜细胞,细胞上有大量配套的锁,当这些身体部位接触病毒后,人体的感染,就此开始了~

这个时候有人就说了,ACE和ACE-2是近亲啊,那些本身患高血压且服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的高血压患者,会不会发病率低或者治疗效果更好呢?

她们为什么会开这种脑洞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ACE与ACE2均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他俩基本上算是亲兄弟,但作用却大相径庭。ACE可以将血管紧张素AngI转化成强效血管收缩剂AngII,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ACE2并不像他亲哥ACE那样升血压,他的作用是对抗他哥ACE——降血压。当RAS系统有更多的ACE表达时,就会表现为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当RAS系统有更多的ACE2表达时,就会表现为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而既往在回顾SARS感染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下调ACE 2水平,导致肺内ACE 2的水平下降,而ACE未受影响。肺内ACE2和ACE失衡后,导致AngⅡ水平升高,过度激活肺部AT1a受体,导致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随之出现肺水肿,诱发干咳,同时加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加速肺损伤。同时ACE2水平降低导致Des-Arg缓激肽-BK1受体途径激活,进一步加重症状,放大肺部炎症与损伤。

所以就是说,ACE 2既是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的必要靶点,同时在发生感染后,ACE 2水平会受病毒影响下降甚至缺失,进一步导致感染人群肺损伤和肺衰竭。这么看来这个ACE2的存在就是个错误,但是身体少了它也不行。

而高血压患者呢,他们本身就有ACE2表达量降低,如果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他们就比正常人群更加容易出现肺损伤和肺衰竭。国内最初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40例患者资料中,有23例(57.5%)提及了既往病史,其中60.9%合并有高血压。

日本最近也拍了一部纪录片《紧急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根据纪录片所提供的数据,新冠感染死亡病例里,80% 的人是 60 岁以上,75% 的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病。因此三高患者一定要做好血压、血糖日常监测管理,及时调整药物。


如果高血压患者服用ACE抑制剂治疗高血压,这些药物的作用原理就是对 RAS的抑制作用会上调ACE2 mRNA的表达,提高ACE2的活性,以此来降低血压。那么ACE2高了,是不是就可以降低重症,提高临床救治率了呢?

美国德克萨斯州研究人员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回顾性分析了539例病毒性肺炎患者。结果发现,入院前给予ACEI和他汀类药物不能降低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和插管率,但院内持续给予又能降低死亡率和插管率。所以得出结论说,ACEI和他汀类药物可能对病毒性肺炎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率。

所以就有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发生新冠感染后在初期增加ACEI降压药用量以降低重症率。未来开发新药,也考虑了往ACE2方向,但目前来看困难重重且遥遥无期,新型冠状病毒仍旧没有特效药物。

高血压患者日常一定要做好血压、血糖管理,因为一旦感染新冠,三高患者就比别人更容易发展为重症,也就更危险。

参考文献:

1. Wevers B A, Hoek L V D.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 human coronavirus pathogenesis[J]. Future Virology, 2010, 5(2):145-161.

2. Sodhi CP, Wohlford-Lenane C, Yamaguchi Y, et al. Attenuation of pulmonary ACE2 activity impairs inactivation of des-Arg9 bradykinin/BKB1R axis and facilitates LPS-induce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18;314(1):L17–L31.

3. Imai Y, Kuba K, Penninger JM. The discovery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nd its role in acute lung injury in mice. Exp Physiol. 2008;93(5):543–548.

4. Hamming I, Timens W, Bulthuis M L C, et al. Tissue distribution of ACE2 protein, the functional receptor for SARS coronavirus. A first step in understanding SARS pathogenesis[J]. The Journal of Pathology, 2004, 203(2):631-637.

5. Wösten-van Asperen RM, Lutter R, Specht PA, et 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leads to reduced ratio of ACE/ACE2 activities and is prevented by angiotensin-(1-7) or an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 J Pathol. 2011;225(4):618–627.

6. Dijkman R, Jebbink MF, Deijs M, et al. Replication-dependent downregulation of cellular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protein expression by human coronavirus NL63. J Gen Virol. 2012;93(Pt 9):1924–1929.

7. Liu L, Qiu HB, Yang Y, Wang L, Ding HM, Li HP. Losartan, an antagonist of AT1 receptor for angiotensin II, attenu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rat. Arch Biochem Biophys. 2009;481(1):131–136.

8. Imai Y, Kuba K, Rao S, et al.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protects from severe acute lung[J]. Nature, 2005, 436(7047):p. 112-116.

9. SARS coronavirus entry into host cells through a novel clathrin- and caveolae-independent endocytic pathway. Cell Res, 18 (2008), pp. 290-301

10. Differential downregulation of ACE2 by the spike protein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and human coronavirus NL63. J Virol, 84, 1198–1205.

11. Kuba K, Imai Y, Ohto-Nakanishi T, Penninger JM. Trilogy of ACE2: a peptidase in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 SARS receptor, and a partner for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Pharmacol Ther. 2010;128(1):119–128.

12. Lau Y L, Peiris J M . Pathogenesi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J].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 2005, 17(4):404-410.

13. Wang H, Rao S , Jiang C .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J].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7, 9(1):119-126.

14. Nicholls J, Peiris M. Good ACE, bad ACE do battle in lung injury, SARS. Nat Med. 2005;11(8):821–822.

15. 张云海,宫丽崑,任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SARS病理途径中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7,21(1):72-76.

16. Khan A, Benthin C, Zeno B, et al. A pilot clinical trial of recombinant 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rit Care. 2017;21(1):234.

17. Hagiwara S, Iwasaka H, Matumoto S, Hidaka S, Noguchi T. Effects of 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in vivo and in vitro models. Crit Care Med. 2009;37(2):626–633

18. Boskabadi J, Askari VR, Hosseini M, Boskabady MH.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of captopril, an ACE inhibitor, on LPS-induced lung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as well as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opharmacology. 2019;27(3):639–647.

19. Mortensen EM, Pugh MJ, Copeland LA, et al. Impact of statins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on mortality of subjects hospitalised with pneumonia. Eur Respir J. 2008;31(3):611–617.

20. Mortensen E M , Restrepo M I , Copeland L A , et al. Association of hydrophilic versus lipophilic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use on pneumonia-related mortality.[J].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 2008, 336(6):462-466.

21. Ohkubo T, Chapman N, Neal B, et al. Effects of 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based regimen on pneumonia risk.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69:1041–5. 5.

22. Okaishi K, Morimoto S, Fukuo K, et al. Reduction of risk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use of 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in elderly inpatients. Am J Hypertens 1999;12(8 pt 1):778–83.

23. Raiden S, Nahmod K, Nahmod V, et al. Nonpeptide antagonists of AT1 receptor for angiotensin II delay the onse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 Pharmacol Exp Ther. 2002;303(1):45–51.

24. Akpinar E, Halici Z, Cadirci E, et al. What is the role of renin inhibition during rat septic conditions: preventive effect of aliskiren on sepsis-induced lung injury. 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 2014;387(10):969–978.

25. Campanholle G, Landgraf RG, Borducchi E, et al. Bradykinin inducible receptor is essential to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mice. Eur J Pharmacol. 2010;634(1-3):132–137

26. Chen BC, Yu CC, Lei HC, et al. Bradykinin B2 receptor mediates NF-kappaB activation and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via the Ras/Raf-1/ERK pathway in 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J Immunol. 2004;173(8):5219–5228.

27. Charignon D, Späth P, Martin L, Drouet C. Icatibant , the bradykinin B2 receptor antagonist with target to the interconnected kinin systems.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2;13(15):2233–2247.

28. Lee N, Hui D, Wu A, et al. A major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Hong Kong. N Engl J Med. 2003;348(20):1986–1994.

29. Ding Y, Wang H, Shen H, et al. The clinical pathology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 report from China. J Pathol. 2003;200(3):282–289.

30. Jing-Jiao Z , Han-Liang L , Dan-Yun F , et al. Detection of TGF-β in the Autopsy Lung Tissue from SARS Patients[J]. Virologica Sinica, 2005, 20(3):225-227.

31. Altarejo Marin T, Machado Bertassoli B, Alves de Siqueira de Carvalho A, Feder D. The use of aliskiren as an antifibrotic drug in experimental models: A systematic review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19 Oct 12]. Drug Dev Res. 2019;10.1002/ddr.21610. doi:10.1002/ddr.21610

32. Bogoch II, Watts A, Thomas-Bachli A, et al. Potential for global spread of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China[J]. J Travel Med, 2020,DOI: 10.1093/jtm/taaa011.

33. Lu R, Zhao X, Li J, et al.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J]. Lancet, 2020 Jan 30. pii: S0140-6736(20)30251-8.[Epub ahead of print]DOI:10. 1016/s0140⁃6736(20)30251⁃8.

3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Director ⁃ General's remarks at the media briefing on 2019⁃nCoV on 11 February 2020[EB/OL]. (2020⁃02⁃11)[2020⁃02⁃35].who.int/dg/speeches/det.

3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 145-151.

37. Huang C, Wang Y, Li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J]. Lancet, 2020,395(10223):497-506. DOI: 10.1016/S0140-6736(20)30183-5.

38. Chen N, Zhou M, Dong 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J]. Lancet, 2020,395(10223):507-513. DOI: 10.1016/S0140-6736(20)30211-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真的像是一场无声的洗礼,让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作为家庭一份子,对“防护”这两个字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回想疫情爆发初期那阵子,全家上下如同打仗一般,每天出门前的叮嘱、回家后的消毒,仿佛成了一种新的家庭仪式。虽然日子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那些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也着实沉淀了一些.............
  • 回答
    林书豪新冠检测呈阳性,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感到意外和担忧。尤其考虑到他之前在美国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这难免会引发一些讨论和思考。首先,让我们回归到科学和事实层面。新冠疫苗的出现是人类对抗疫情的重大突破,它们在预防重症、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疫苗并非“保护罩”,并不能百分之百地阻止感染.............
  • 回答
    上海交通大学顾孟迪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全国一线城市房价必定大涨”的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可信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定论的问题,背后牵涉到经济运行规律、政策调控导向以及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首先,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并非没有逻辑支撑。一线城市,如上.............
  • 回答
    如果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真的突破了200万这个数字,那绝不仅仅是统计数字的跳跃,而是一个深刻改变美国社会肌理的惨烈现实。这数字本身就承载着无数鲜活生命的消失,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个社区的伤痛,以及整个国家前进道路上沉甸甸的负累。首先,社会心理层面会经历一次更为普遍和深刻的创伤。200.............
  • 回答
    要说新冠疫情是不是快过去了,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是”或“否”。它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我们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战役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尽。我们先回顾一下,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那真是人心惶惶。病毒的凶猛、传播的速度、对生命的威胁,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那时候,生活停摆,口罩成了.............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最终能否突破千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 要想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审视:当前的疫情态势、病毒本身的演变、疫苗和药物的效力、以及社会层面的应对策略。一、 当前的疫情态势与历史数据回顾首先,我们得看看美国新冠疫情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造成了.............
  • 回答
    北京在12月25日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提到“面临大考”并提倡市民在京过年,这确实释放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信息。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号召,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趋势。首先,“大考”二字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和挑战的并存。 这通常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表述,它可能意味着: 病毒变异和.............
  • 回答
    成都远洋太古里等地的市民朋友们,大家好。最近,成都市发布了一则重要的提醒,要求近期前往过成都远洋太古里等重点区域的市民,务必尽快主动报备,并积极配合当地的防疫工作。这说明,当前成都市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一些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的场所,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当前疫情情况的初步分析(请注.............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作为最早受到冲击的国家,在应对过程中确实采取了一些力度极大的措施。回过头来看,一些做法在当时看来是必要的,但随着疫情的演变和信息的不断更新,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反应过度”的讨论。一、 初期封锁措施的强度与范围在疫情爆发初期,特别是2020年1月和2月,.............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上“过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中国采取的措施的背景、目标、效果以及伴随而来的成本。背景:疫情的未知性与早期恐慌在疫情爆发初期,面对一种全新且传播速度惊人的病毒,.............
  • 回答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有两年多,而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重庆这座拥有超过三千万人口的直辖市,似乎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相对平稳的态势,未曾经历过如同其他特大城市那样的大规模疫情冲击。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是纯粹的运气,还是有其内在的逻辑与严密的应对机制在支撑?让我们抽丝剥茧,深入探究。地理区位.............
  • 回答
    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滨海风情的城市,在过去的三年里,确实经历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回望这段时间,我们会发现,与许多城市经历的起伏不同,福州似乎能将疫情的冲击控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之内,并未出现所谓的“大规模爆发”。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座城市在疫情的洪流中显得如此“稳健”?这并非偶然,而.............
  • 回答
    印度最大贫民窟——塔拉维(Dharavi)贫民窟的新冠确诊病例超过百例,这一情况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信号,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增加,更可能预示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塔拉维贫民窟新冠确诊病例过百意味着什么?1. 病毒传播的严重性与效率: 高密度居住环.............
  • 回答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很多人都想知道接种后的真实情况。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和家人都接种了新冠疫苗,我也一直在关注他们的情况,还有一些我在网上看到的信息,我可以结合起来跟你详细说说。首先,总体来说,大多数人接种新冠疫苗后,反应都比较轻微,甚至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就像平时打流感疫苗或者其他疫苗一样.............
  • 回答
    新冠疫苗加强针的问题,确实是大家都在关心的事情。打了基础针之后,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再打加强针?这背后涉及到很多科学道理和实际情况,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会有加强针?疫苗的效果会衰减吗?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道理:任何疫苗,包括我们小时候打的麻腮风、乙肝疫苗等等,它的保护效果都不是永久的。随着时间的.............
  • 回答
    新冠病毒对男性生殖系统的潜在影响以及疫苗的安全性问题,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尽量还原真实的科学讨论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事实:新冠病毒确实有可能对男性生殖系统产生影响。这个发现并非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一些临床观察和研究。一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其表面的.............
  • 回答
    关于美国跳过灵长类动物实验直接开展新冠病毒疫苗人体测试的说法,实际上 并不准确,或者说是一种误解和简化。准确的理解是:美国在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过程中,虽然为了加速进程,对某些传统意义上的动物实验步骤进行了优化和压缩,但并未完全跳过所有动物实验,尤其是在早期阶段的研究和安全性评估方面。而且,即使是跳过.............
  • 回答
    8月20日,上海新增的两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实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这两位患者都是接种过新冠疫苗的,这让大家对疫苗的有效性产生了一些疑问。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消息,这两例病例都属于轻型。他们分别是居住在浦东新区,一名是49岁的女性,另一名是50岁的男性。目前,这两位患者的身体状况都比.............
  • 回答
    新冠疫情作为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之一,极有可能被写入历史书。其记录方式和内容会因历史书的编纂标准、地域视角、学术立场和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事件和影响必然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新冠疫情在历史书中的位置与时间线1. 时间框架 起因:2019年12.............
  • 回答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巴西、英国等国家在经济上可能呈现出一些亮丽的数据或有其特殊的经济模式,但在疫情防控方面,它们确实出现了一些被广泛批评为“愚蠢”或“效果不佳”的做法。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愚蠢”二字可以概括。以下将尝试详细分析这些国家在疫情期间表现出的令人困惑的应对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