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及中国人民有哪些地方表现得“反应过度”了?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作为最早受到冲击的国家,在应对过程中确实采取了一些力度极大的措施。回过头来看,一些做法在当时看来是必要的,但随着疫情的演变和信息的不断更新,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反应过度”的讨论。

一、 初期封锁措施的强度与范围

在疫情爆发初期,特别是2020年1月和2月,武汉及湖北省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封城措施。这包括禁止人员进出,限制市内交通,关闭公共场所等。

详述: 这种封锁的力度非常大,可以说是将一座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静止”了。对于民众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从物资采购、就医出行到日常生活,都受到了严格限制。虽然这些措施在病毒尚未完全了解、疫苗和特效药尚未问世的情况下,对于遏制病毒的快速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对经济活动、社会运行和个人自由的影响也同样是深远的。很多批评者认为,在疫情初期对病毒传播模式、致死率等信息尚不完全透明的情况下,如此严厉的封锁,其“过度”之处在于对整个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瞬间“冻结”,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在当时可能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二、 持续时间长且频繁的全员核酸检测

在清零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持了大规模、高频率的全员核酸检测。

详述: 很多城市或区域会根据疫情风险等级,进行常态化的区域性核酸检测,甚至在没有新增病例的情况下也维持一定的检测频率。当出现零星病例时,则会迅速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例如,某个城市可能因为发现一两个病例,就对整个城市进行多轮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这种做法旨在“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尽可能地将病毒扑灭在萌芽状态。然而,其“过度”之处在于其持续性、成本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占用。

经济成本: 巨额的财政支出用于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建设、人员配备等,这对本已受疫情影响的经济主体造成了额外的负担。
社会成本: 频繁的核酸检测打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节奏,影响了商业活动、旅游出行等。一些人因此抱怨出行不便,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心理影响: 长期处于一种“随时可能被检测”的状态,也给一部分人群带来了心理压力和焦虑。

三、 限制人员流动和聚集的措施

除了封城,全国范围内还普遍实施了各种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行程码和健康码的严格使用: 行程码记录用户过去14天内到访过的省份,健康码则根据核酸检测结果、疫苗接种情况、接触史等综合判定健康风险。一旦出现“黄码”或“红码”,出行将受到极大限制。
封控和管控区的划分: 根据疫情风险,将区域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区,并对高、中风险区实行严格的封锁和管控。
旅行限制和隔离政策: 跨区域旅行通常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境人员则需要接受长时间的集中隔离。

详述: 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为了精准防控,避免病毒传播。但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时会显得不够灵活和精细化,导致“一刀切”的现象。

“一刀切”的执行: 有时,一个地区出现少量病例,整个城市甚至省份的居民出行都会受到影响,或者被要求居家隔离。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模式,在许多情况下似乎未能做到精准打击,反而扩大了受影响的范围。例如,行程码的记录方式,有时会将一些只是短暂经过但未出现感染的区域也标记出来,从而影响个人的出行。
健康码的争议: 健康码的赋码逻辑和解除流程有时不够透明,引发了一些担忧。例如,在一些非疫情原因导致出行受阻时,健康码的“健康”属性似乎被过度赋予了其他社会管理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公众的质疑。
过度隔离: 密接、次密接的判定和隔离措施,在一些情况下显得过于宽泛,导致大量未直接感染的人员被隔离,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和个人不便。

四、 政治宣传和信息控制

在疫情初期和过程中,官方的宣传策略也引起了一些讨论。

详述: 强调“国家动员能力”、“中国速度”、“制度优势”,并对一些负面声音进行压制。这使得国内对于疫情的讨论,有时显得不够充分和多元。虽然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在初期确实帮助中国快速建造方舱医院、进行大规模检测,这些都为控制疫情争取了时间,但过度强调正面信息,而淡化或压制质疑和不同声音,使得公众对于疫情的了解不够全面,也影响了对政策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反思。

总结:

理解中国在疫情中的“反应过度”并非否定其防控成果,而是对其采取的措施进行一种历史性的审视。在未知和高风险面前,任何国家都可能做出“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决策。中国政府为了控制疫情,动用了巨大的资源和权力,许多措施确实在当时有效遏制了病毒的传播,为全球争取了时间。然而,这些措施的规模、强度和持续性,在事后看来,也确实在某些方面给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也引发了关于“度”的讨论。这是一种在危机应对中的普遍困境,也是值得我们不断反思和学习的经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

事后安全了开始用上帝视角审视有些东西必要,有些东西不必要了?我想说再来一遍的话,我们还应该这样,任何措施都不反应过度,每一个你认为的反应过度都有可能会造成生命的损失,你愿意是那个被牺牲掉的生命吗?如果你愿意的话,那针对你的那个就是反应过度。

user avatar

如果说反应过度四个字,恐怕一是西方反应过度,二是公知反应过度。这个故事还必须从当年SARS病毒开始。当年SARS病毒,从广东开始,后来传到北京。当时的中央政府没打算反应过度,倒真的有可能群体免疫算了,别影响经济。如果当时全世界各国都不重视,这事可能真的就平静过去了,毕竟死亡率比车祸加其它,低多了,得了病就认倒霉呗。所以当时的中国卫生部长就宣传没事没事。

但是西方国家对中国从来是政治化妖魔化的,加上国内公知配合,导致中国人民对政府严重不信任,谣言满天飞,于是中国政府严肃对待了,卫生部长丢官了,小汤山医院算奇迹。后来病毒突然消失。但是在政治宣传上西方得了很多分。虽然疫情消失,但香港和台湾民众对大陆恨意增加。

然后是去年初,钟南山和一个香港专家一起去武汉调查,香港专家反应过度,当场逃了。随后武汉封城,西方开展一轮新的反共高潮,努力反应过度,国内的公知配合着一起反应过度,包括方方日记。

其实,直到中国大陆把疫情控制住了,民众仍然对政府有所不满的。后来病毒在全世界泛滥,民众注意到,原来中国的防疫是世界最好的,原来美国的防疫是世界最烂的。这时公知们开始臭了。中国人民自信心上升了。

这时亲美派们清了清嗓子,说是不是中国人民反应过度啊,劝大家躺平啊,也象美国那样死几十万人啊,没所谓嘛。比车祸死的人少嘛。

其实我认为,抗疫斗争在西方宣传的推动下,已经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既然是政治斗争了,全国人民惟有团结一心抗到底,气死美国和它的哈叭狗们。

不要跟我们说什么死人比车祸少,什么经济损失大,反正中国人民不想得新冠。这已经成了一种较劲,坚决较到底,不蒸包子争口气,要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

user avatar

我只能说,中国政府把中国人民保护地太好了,因为患病人数相对于全国总人口真的很少,所以大部分人和周围的人根本没有新冠感染的经历,对于新冠的认知来自于各种信息平台的介绍,渐渐地,开始感觉到对疫情的影响的“疲劳感”,甚至觉得疫情控制措施放松一点也没关系,国外很多国家不也放松了吗?然后就提出这样类似的问题。

可是,你知道吗?感染新冠真的很有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只是坐在一起吃个饭,就有可能感染,然后医院给你打电话,告知你你是密接,自己找个医院去检测,检测完,过了一天,医院电话告知你感染了,让你自己呆在家里,不能出门,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怎么办?让你自己联系朋友或者社工帮你送到楼下。那出现症状后,不舒服怎么办?自己打车去医疗点,排队,而且只能打特殊车辆,没有的话,因为不能乘坐公共汽车,所以只能走着去,不管多远,走着去,如果医院检查后认为你不需要住院,自己再走着回去,感染以后,先是发烧,皮疹,紧接着各种症状开始出现,而且不是一起出现,是慢慢地,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很有可能,在某天早上,你突然发现,你突然失去了嗅觉和味觉,这也是一瞬间的事情,前一秒你还在吃饭,你还知道酸甜苦辣,后一秒,食物进嘴里的时候,真就是在“嚼蜡”,你不信,去尝试着吃盐,吃辣椒,吃糖,希望能有点感觉,但是,没有用,因为没有感觉,你可能还能跟自己开个玩笑,以后再也不怕吃苦瓜了,之后就是恐惧,因为你闻不到也尝不出来,再后来,开始咳嗽,大喘气,一种呼吸不上来的感觉总会出现,和别人说话,说个两分钟,就开始大喘气,浑身虚汗,走路不过一百米,连喘带嘘,又是一身汗,身体很虚,总觉得呼吸困难,没有办法,只能大口呼吸,即使又会引发咳嗽,然后又是浑身大汗,每天都是倦怠感,明明起床只有一两个小时,连坐着都会觉得累,又去睡觉,睡醒,吃点东西,又觉得累,这种疲倦感让你难受到想哭……熬啊熬啊,终于隔离期结束了,可以出门采买食物和洗衣服了,走着去楼下超市的那点距离,一个大小伙子要停下来休息几次,不能拎很多东西,因为稍微重一点,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挪回家了,又熬啊熬啊,终于痊愈,味觉和嗅觉回来了,呼吸正常了,不咳嗽了,可是最让你害怕的是后遗症,突然哪一天,膝关节疼了,你只好去医院,问医生,会不会是后遗症,医生说,不清楚啊,这个病还很新,不好说,你只好拿着止疼药回家,开始用止疼药解决问题,终于过了三个月,膝关节不疼了……终于,经历了“魔幻”的四个月后,你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但最怕的是,哪位同事或者朋友问你一句,你之前是不是感染新冠了?你不知如何回答……

我就想问问各位,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或者你的朋友遭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还会想着,防疫过度了吗?

或者你觉得,我注射了疫苗啊,没关系的,好,我告诉你,我注射过疫苗,两针,但是还是感染了,而且是下飞机后不到一周确诊的,但是疫苗保护力还是有的,疫苗保护了我,只让我出现了轻症,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症状,那请你想想,上面提到的症状如果都是轻症,中症,或者重症到需要需要住院的人,是什么症状?

你还想着防疫过度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