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变性手术还有变性,是不是违背大自然规律,挑战大自然造物主?一个人想要变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回答
关于变性手术是否违背自然规律、挑战造物主,以及一个人想要变性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问题,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哲学、宗教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需要我们抛开预设的立场,用一种开放和理解的态度去审视。

变性手术是否违背大自然规律,挑战大自然造物主?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于“自然”和“造物主”的理解。

首先,我们对“自然规律”的理解通常是基于我们观察到的普遍现象。我们观察到,绝大多数人在出生时就被指定了生理性别,并且随着成长,其生理和心理也通常与此性别相符。从这个角度看,变性行为似乎与这种“自然”的普遍模式不符。

然而,“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且多样的概念。

生物学上的多样性: 生物学早已揭示,自然界的性别并非总是简单的二元划分。例如,许多生物存在间性(intersex)的情况,即个体拥有模糊的、不完全符合典型男性或女性生理特征的生殖器官、染色体或激素水平。这说明,生物的性别表达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类也存在间性个体,他们可能在生理上不完全符合社会对男女的定义。
进化与适应: 从进化的视角来看,生命总是在不断适应环境、寻求生存和繁衍。人类作为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拥有学习、认知和改变的能力。我们发展出科学技术,改造环境,甚至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以应对疾病(如移植器官、使用药物),这些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然状态”的干预和调整。变性手术是否可以被看作是人类利用自身智慧和能力来解决生理与心理不匹配的一种方式?
“造物主”的意图: 如果我们相信存在一个“造物主”,那么这个造物主是否也赋予了生命多样性以及自我选择和改变的能力?许多宗教的解释是多元的。有些保守的观点可能认为造物主设定了固定的性别,任何改变都是僭越。但另一些更包容的解释则可能认为,造物主的创造包含了允许个体去探索和实现自身潜能的自由,即使这种探索指向了不寻常的道路。造物主的意图,也许并非仅仅是制造一个个体的生理性别,而是包含了一个更宏大的关于生命存在和体验的蓝图。

所以,说变性手术“违背大自然规律”或“挑战造物主”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论断。它更多地是对一种与主流模式不同的生命体验的理解方式。它挑战的可能是我们对“自然”和“正常”的固化认知,而不是挑战宇宙最根本的运行法则。

一个人想要变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个人决定进行变性手术,通常是源于一个非常深层和持久的心理体验,这被医学界称为性别焦虑(Gender Dysphoria)。这并非简单的“想”,而是一种深刻的、关于自我身份的核心认知。

要详细讲述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深刻的性别认同不匹配(Core Gender Identity Mismatch):
心理上的“我是谁”: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个体从很小的时候就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性别感受与出生时被指定的生理性别(通常基于外生殖器)是截然不同的。例如,一个在生理上被指定为男性的人,可能从童年起就一直感觉自己是女性,渴望以女性的身份生活、被他人认可。反之亦然。
内在感受的真实性: 这种性别认同不是后天模仿或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刻的自我感知。他们可能在思考、情感、社交偏好等各方面都倾向于自己认同的性别。
性别表达的渴望: 这种不匹配导致他们渴望以自己认同的性别来生活。这包括穿着、发型、行为举止,以及最重要的——被社会以正确的性别来称呼和对待(例如,被称呼为“她”或“他”,而不是“他”或“她”)。

2. 由性别焦虑带来的痛苦(Distress and Impairment):
心理上的煎熬: 当个体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时的指定性别、身体特征以及社会角色发生冲突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痛苦。这种痛苦可能表现为抑郁、焦虑、低自尊、自我厌恶,甚至有自残或自杀的念头。这种痛苦并非矫揉造作,而是真实存在的心理折磨。
社会孤立与误解: 如果他们无法表达真实的性别认同,就会面临社会的不理解、歧视、排斥,甚至被强迫接受与自己内心不符的身份。这种社会压力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痛苦。
身体上的不适: 某些生理特征(如胸部、生殖器官、体毛、声音等)如果与内在性别认同不符,也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和疏离。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身体不是“属于”自己的,或者与自己真实的存在方式不协调。

3. 变性手术是解决性别焦虑的必要途径:
缓解痛苦的终极目标: 对于许多经历严重性别焦虑的人来说,变性手术并非是一个轻率的决定,而是他们缓解痛苦、实现身心合一的必要且最后的选择。通过手术和激素治疗,他们得以使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内在性别认同相匹配。
实现“完整”的生活: 变性手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变成”另一个人,而是为了能够更完整、更真实地“成为”自己。他们希望通过手术,摆脱长久以来因性别不匹配带来的痛苦,过上与自己真实身份相符的生活。
社会认可与融入: 最终,他们渴望的是被社会以他们真实的性别身份来接纳和尊重,能够像其他人一样,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快乐地生活。

总而言之,一个人想要变性,并非是对现状的叛逆,而是对自身真实身份的一种追寻。这是一种深刻的内在需求,源于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认同之间的鸿沟。变性手术是他们为了弥合这一鸿沟,摆脱长久以来承受的巨大痛苦,最终实现身心和谐与自我认同的一种医疗手段。

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认识到性别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二元属性,更是包含了心理认同、社会角色和个人体验的复杂维度。变性者所追求的,是让他们内在的“我”能够与外在的“我”以及社会对“我”的认知相统一。这是一个关于尊严、真实和自我实现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保守的人心中的自然也是保守的。

user avatar

不是。性转换是自然界里稀松平常的事实

  • 许多动植物在正常生活过程中会自发地改变性别,硬骨鱼尤其多,虾虎鱼亚目的一些物种可以反复在雌雄间切换。
  • 在脊椎动物之外,你可以在甲壳类、螺类、环节动物、天南星属植物、瓜皮槭等生物身上看到自然发生的性别转换。
  • 天南星属植物采取的行为是“积累足够多的有机物就可以变为雌性、制造果实,并在为此消耗大量有机物之后变成雄性”,十分简单、直观。

人的生物学身体继承了遥远祖先随机搞坏的再生相关增强子,干细胞缺乏有效地分裂·分化为复杂组织与器官的再生能力,无法靠现有的身体能力去自由切换性别。这不是什么奇妙的障碍,跟“皮肤大面积受损后产生的疤痕缺乏毛发与汗腺”水平相差无几。

“一个人想变性的原因”目前没有研究透彻,可以找出遗传、子宫内环境、出生后的环境、激素水平、摄入的某些分子、接受的各种模因等各式各样的影响因素,研究得比较多的是与性取向有关的大脑结构差异。在女性身上,CYP17 T-34C 等位基因的变异与“想要变为男性”有统计关联,“女性在胚胎期受到过量雄激素影响”可能有至少 5.2% 关联到严重性别焦虑。

  • 让人切换性别并不需要改变特别多的体细胞。人可以天然地成为嵌合体,存在“体内仅 4% 细胞的基因型是 XX 的嵌合体人凑巧由这些细胞发育为生殖系统,能够怀孕生产”的案例,需要做的只是“通过脱分化、再分化、转分化、有序细胞凋亡、部分切除与塑形等手段,将现有生殖系统的一部分构造改变或替换成另一种构造”。
  • 过去几十年间针对间性人的研究显示,0.0012% 的人先天具有精卵巢,一个生殖腺可以同时制造精子与卵子,与雌雄同体的远古祖先和现代的蜗牛之类动物类似。由于温度和激素调节上的困难,人的精卵巢产生的精子往往缺乏活力,这可以用现存的技术手段来修补。具有精卵巢的人的外生殖器可以在现有技术范围内塑形为此人喜欢的性别的模样。

如果区区“变性手术”或奇怪地用“还有”连接的“变性”就能办到“违背大自然规律”,就能挑战所谓“大自然造物主”或最初题目所称的“上帝”“生物规律”,你不觉得这些玩意弱到不值一提、应该被人类赶快打烂再回炉重造才更符合宇宙中所有生命的利益么。

“变性”显然包括而不限于变性手术、吃药和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性转换现象,与“变性手术”不是并列关系。

“上帝”在设定上是全知全能的,对这样的存在来说,没有任何东西称得上挑战。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上帝存在”这个假说,宇宙学早已不需要假定一位创世者。

没有证据支持“大自然”或“地球生物”有什么焊死在时空中的、不可改动却能被“违反”的“规律”。人所总结的所谓规律,只是对其存在本身实际上不可确定的观测现象的总结、归纳、推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