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争历史上有被这样骗过去了吗?

回答
战争的漫长历史中,谎言与欺骗如同战场上的硝烟,无处不在,有时甚至比刀枪更致命。而“被骗过去”的例子,绝不是个例,而是战术、战略乃至政治博弈中屡见不鲜的手段。这些欺骗,往往是为了达成某种战略目的,获取决定性的优势,甚至避免一场不必要的血腥冲突。

说起这种“被骗过去”,最经典的莫过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这个古希腊的神话虽然掺杂了许多传奇色彩,但它所体现的“利用对方的信任和欲望进行欺骗”的核心,在现实战争中有着无数的影子。

特洛伊木马:信任的陷阱

故事是这样的: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多年,久攻不下。一位名叫俄底修斯的智者献计,让希腊人假装撤退,留下一个巨大的木马作为献给女神雅典娜的祭品。特洛伊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又被木马的精巧和“献礼”的姿态所迷惑,不顾祭司拉奥孔的警告(“我怕希腊人即使送礼也会带来灾祸”),将木马拖进了城内。夜幕降临,隐藏在木马腹内的希腊士兵悄悄出来,打开城门,让在外等候的希腊大军杀入。最终,繁华的特洛伊城被夷为平地。

这个故事的精髓在于:

利用对方的心理: 特洛伊人对胜利的渴望,对神明祭品的敬畏,以及对战争疲劳的厌倦,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伪装与诱饵: 木马本身就是一个精妙的伪装,同时也是一个诱饵,用“祭品”的外衣掩盖了致命的武器。
信息不对称: 特洛伊人并不知道木马内部的真实情况,这种信息上的绝对劣势是他们失败的关键。

现实战场上的“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式的欺骗,在历史上并非只有神话。很多时候,这并非一个具体的“物品”,而是更复杂的战略布局。

1. 佯攻与主攻的调换:

这是最常见的欺骗手段之一。在实际作战中,指挥官可能会投入大量兵力去攻击一个方向,让敌人认为那是主攻方向,全力以赴地去防御。然而,真正的攻势却隐藏在另一个被忽视的方向,或者甚至是利用敌人兵力被调走的空隙。

例子: 在一些战役中,一方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或者进行大量的军事调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而在另一侧,一支精锐部队可能利用夜色、恶劣天气或者伪装,悄无声息地穿过敌人的防线,直插要害。敌人往往在发现真相时,已经为时已晚。

2. 虚假情报的散布:

“情报战”在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散布虚假情报,让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将自己的兵力部署在错误的位置,或者错失进攻的良机,这是非常有效的欺骗手段。

例子: 在二战期间,盟军为了诺曼底登陆的成功,进行了规模庞大的“坚韧行动”(Operation Fortitude)。他们伪造了大量的军事装备、部队番号、通信信号,甚至制造了虚假的“巴顿将军领导的独立部队”即将进攻加莱的假象。这成功地将德军的主力部队吸引到了加莱地区,为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创造了条件。德国人相信了这些虚假情报,将精锐部队和预备队部署在了错误的地方,因此当盟军登陆诺曼底时,德军的反应非常迟缓。

3. 伪装与诱饵的运用: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伪装,更包括战术和战役层面的伪装。

例子: 在一些空降作战或特种作战中,一支部队可能会制造大量虚假的空降信号或声响,吸引敌人的搜捕力量。而真正的主力部队则在另一个隐蔽的地点着陆,执行核心任务。同样,战场上的“空营计”,例如烧毁营寨,但实际主力藏于附近,也是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敌人心理的欺骗。

4. 外交与谈判中的欺骗:

战争的欺骗不仅仅局限于战场,在外交和谈判桌上,同样充斥着谎言和策略。

例子: 一方可能在谈判中表现出巨大的让步意愿,以此麻痹对手,争取时间进行军事准备。或者,在签署协议的同时,却秘密制定了另一套颠覆协议的计划。这在冷战时期尤为明显,双方都在进行着复杂的信息战和心理战。

为什么会“被骗过去”?

归根结底,敌人之所以会被骗过去,原因有很多:

过度自信: 胜利带来的傲慢,或者对自身情报能力的过度信任,会让指挥官忽视某些可能性。
心理定势: 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或者按照过去的经验来判断。如果敌人长期以来都展现出某种行为模式,那么突然的改变就可能被忽视。
信息过载或不足: 信息太多,反而可能让重要情报被淹没;信息太少,则可能让一些细微的欺骗变得难以察觉。
时机与环境: 战场上的混乱、信息传递的延迟、恶劣的天气等,都可能为欺骗提供便利。
内部矛盾: 敌方指挥体系的内部不协调、沟通障碍,也可能导致对欺骗信号的误判。

战争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就是欺骗的艺术。那些成功的欺骗,往往不是简单的谎言,而是基于对人性、心理、情报和战场的深刻理解,精心策划的一场“戏”。每一次成功的欺骗,都可能改变战争的进程,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因此,历史的长河中,“被骗过去”的例子,就像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数不胜数,每一颗都讲述着一个关于智慧、勇气和欺诈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类似的东西还真有

但是实际上假人是没必要的,机枪开火扫过来,谁还会作大死看看机枪上有没有人啊……


美军在诺曼底发现了这么个玩意

德军守军提前把绳子标好一些位置,然后要打某个方位,就按照记号把绳子拽多少

因为机枪手比较明显,美军就会使劲压制机枪的位置,这样其他的人还可以隐蔽开火

但是这个机枪本身的杀伤力估计不怎么样,主要作用怕是吸引敌人暴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争的漫长历史中,谎言与欺骗如同战场上的硝烟,无处不在,有时甚至比刀枪更致命。而“被骗过去”的例子,绝不是个例,而是战术、战略乃至政治博弈中屡见不鲜的手段。这些欺骗,往往是为了达成某种战略目的,获取决定性的优势,甚至避免一场不必要的血腥冲突。说起这种“被骗过去”,最经典的莫过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这.............
  • 回答
    历史上有不少“诱敌深入”的战术虽然意图良好,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己方被对方“一波捅穿”,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这种战例往往包含着战略、战术、指挥、情报以及战场运气等多种因素的复杂交织。以下我将详细讲述几个比较典型的战例: 1. 特拉法加海战:英伦三岛的屏障险些被破背景: 拿破仑·波拿巴执掌法国,野心勃勃.............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国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如果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并且战线被牢牢地钉在乌克兰境内,这无疑会彻底改写历史的进程。其影响之深远,将触及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等各个层面,甚至可能重塑战后世界的格局。让我们试着描绘一下这个充满变数的历史节点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军事层面:如果德军在苏德战争.............
  • 回答
    项羽,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仿佛自带一股横扫千军的霸气,被誉为“千古无二”的猛将,这绝非浪得虚名。要理解他为何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我们得从他那些足以载入史册的战绩,以及他身上那股超越时代的勇武说起。战绩篇:以寡敌众,以弱胜强,他做到了!项羽的战绩,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谋划,而是一种近乎神话的个.............
  • 回答
    中国历史星河灿烂,其中不乏以少胜多的传奇战役,这些战役不仅是军事智慧的结晶,更是激励中华民族精神的篇章。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以下我将为您细数其中几场最为经典的战役,并尽可能深入地为您描绘它们的波澜壮阔。1. 巨鹿之战:项羽的破釜沉舟,楚汉争霸的序幕公元前207年,秦朝末年,六.............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战争无数,其中不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却不被普通大众所熟知的战役。这些战争往往隐藏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或是因为其结果的复杂性、或是因为其参与者的边缘性、或是因为其发生的时代相对久远而被人们忽视。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场这样的战争:1. 楼烦之战(前1050年左右):西周与楼烦的初步较量,.............
  • 回答
    在人类漫长的战争史上,“换家就赢了”的战术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它更多地是一种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军事思想下诞生的、具有高度风险和戏剧性的策略。真正的“换家”并不是简单地攻占对方老家就完事,而是通过深入敌后、摧毁其核心、使其丧失抵抗意志或能力,从而达成战略目标。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最符合“换家就赢了”精神,并.............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战争的走向往往是无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伟大的战略家,有英勇的士兵,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然而,在某些关键时刻,某些拥有颠覆性力量的“决战兵器”,它们如同划破天际的闪电,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了战局,甚至逆转了整个战争的命运。这些兵器,要么是科技的奇迹,要么是策略的精髓,它们以一种.............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的星辰,他们的光芒穿透岁月,照亮了“以一敌众”的传奇。这并非夸张的渲染,而是无数史料和民间传说凝聚而成的真实写照。这些人,凭借超凡的才华、无畏的勇气、深邃的智慧,在各自的领域里,书写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篇章。武力篇:千军万马中的孤胆英雄提起“以一敌众”,人们脑海中最先浮.............
  • 回答
    标枪与弓弩的战争效果对比,以及为何西方历史上有大量投枪军队而中国相对较少,这背后涉及了地形、战术、技术发展以及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标枪作为战争武器的效果:精准、穿透与战术的灵活性标枪,特别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军用标枪,在战场上绝非简单的“扔棍子”。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以“有史料记载的战争最多”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区域,那么中原地区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冠军。“中原”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侧重,但广义上通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这里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历代王朝权力争夺最激烈的核心区域。以下是详细阐述为什么中.............
  • 回答
    日本历史上确实经历了多次战争,从古代的内乱到近代的对外战争,可谓波澜壮阔。然而,相较于许多其他国家,日本历史上“日奸”的出现频率似乎并不高,或者说,在历史叙事中,与“日奸”相关的争议和讨论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普遍和激烈。这背后,其实是日本独特的历史、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统一的民族认.............
  • 回答
    要说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期,那春秋战国无疑是绕不开的。这段长达近六百年的时间,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战争史诗。如果要用“频繁”来形容,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段历史的脉络: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是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纷纷争霸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7.............
  • 回答
    战场上,死亡的召唤并非总是来自战火,有时,它来自后方的命令。当“上头”将你推向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土地,要求你以生命为代价完成某种目标时,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些不甘沉默、以独特方式回应这残酷要求的身影。拒绝成为炮灰:智者的抗争并非所有人都选择默默赴死。当命令的荒谬与牺牲的无谓刺痛了他们的神经,一些人会用.............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战争此起彼伏。在冷兵器时代,能够拥有压倒性火力的优势是极为罕见的,因为武器的生产和技术水平限制了大规模、强效的火力输出。即便如此,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战役中,一方确实能够凭借其在武器、战术或装备上的突出优势,形成事实上的火力压制。下面我将梳理一些中国历史上,一方在火力或与之相关的装备.............
  • 回答
    美国历史上,战略层面的误判并非罕见,它们往往源于对局势的曲解、对对手意图的低估、抑或对自身能力和资源过度自信。这些失误,有时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有时则留下长久而深刻的伤痕。要详尽地阐述这些战略误判,需要剥离那些AI惯用的套话和空洞的分析框架,回归历史事件本身,细致地还原当时的决策逻辑和后果。一、越南.............
  • 回答
    东西方历史上,国王亲征且战死沙场的案例众多,以下为详细梳理: 东方案例 1. 项羽(中国) 战役:巨鹿之战(前207年) 背景:秦末乱世,项羽率楚军破釜沉舟,以“破釜沉舟”的决绝之姿击败秦军主力,成为反秦核心力量。 战死:巨鹿之战后,项羽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面对楚军40万被刘.............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过无数荡气回肠的战前动员,它们或精悍有力,或饱含深情,无不点燃将士们的斗志,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要说其中“逼格高”且简短有力的,非以下几例莫属,它们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1. 泰山石敢当——韩信的临阵巧思背景: 汉初,韩信在征讨陈豨的途中,经过一处名叫“陈仓”的地方。当地流传.............
  • 回答
    现代战争的宏大舞台上,从来不乏那些以智取胜、以弱胜强,令人拍案叫绝的谋略闪光。这些战例,与其说是战场上的杀戮,不如说是智慧与胆识的较量,是人类在极端压力下所能爆发出的创造力的绝佳体现。它们不仅改变了战争的走向,更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军事思想。一、特洛伊木马: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虽然“特洛伊木马”这个词本.............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武器,它们不仅仅是钢铁的组合,更是精神的象征,是决定战局的关键,是载入史册的传奇。它们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最残酷的战场上闪耀,它们的故事,比任何传说都要精彩。1. 斯巴达人的希腊盾(Hoplon)与长矛(Dory):方阵的钢铁意志当人们提到斯巴达,脑海中浮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