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西方历史上有哪些国王御驾亲征却战死沙场的战役?

回答


东西方历史上,国王亲征且战死沙场的案例众多,以下为详细梳理:



东方案例

1. 项羽(中国)
战役:巨鹿之战(前207年)
背景:秦末乱世,项羽率楚军破釜沉舟,以“破釜沉舟”的决绝之姿击败秦军主力,成为反秦核心力量。
战死:巨鹿之战后,项羽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面对楚军40万被刘邦、韩信等围困,最终在四面楚歌中自刎。
意义:项羽以勇武闻名,但战死后,其部将刘邦建立汉朝,项羽成为“西楚霸王”的悲剧象征。



2.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波斯)
战役:高加索战役(前326年)
背景: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远征印度,因士兵疲惫与地形困难,与印度国王波鲁斯爆发激战。
战死:亚历山大在战役中受伤,最终因伤重与疾病去世,年仅32岁。
意义:他是古代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其军事才能与战死的悲剧成为后世传奇。



3.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
战役:怛罗斯之战(751年)
背景: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后,郭子仪率军与阿拉伯帝国交战。
战死:李世民未直接参与此战,但其子李亨(唐玄宗)曾亲征,但此战未明确记载李世民亲自出征。
注意:李世民本人未战死,但其子李亨(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曾亲征,但未明确战死。
补充:若需战死案例,可参考唐玄宗李隆基在与安禄山叛军的战争中,曾亲自出征但未战死。



4. 阿育王(印度)
战役:征服羯陵伽(公元前268年)
背景:阿育王为统一印度,远征羯陵伽国,以残酷手段征服,但此战导致大量伤亡。
战死:阿育王在战役后因过度劳累与压力去世,年仅50岁。
意义:他被视为佛教传播者,但其征服战争的残酷性与战死结局成为争议焦点。



5. 王莽(中国)
战役:绿林、赤眉起义(公元1723年)
背景:王莽篡汉后,推行改革引发民变,其亲征平叛,但最终被赤眉军击败。
战死:王莽在长安城被赤眉军攻破时,被部将所杀,年仅58岁。
意义: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亲征”失败而被杀的皇帝。



西方案例

1.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波斯)
战役:高加索战役(前326年)
背景:亚历山大远征印度,与波鲁斯国王爆发激战,因地形与士兵疲惫,最终战死。
意义:他是古代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其战死成为“西楚霸王”与“亚历山大传奇”的分水岭。



2. 罗马皇帝提比略(Tiberius)
战役:不列颠远征(公元43年)
背景:罗马元老院派提比略率军征服不列颠,但因气候与地形困难,战事艰难。
战死:提比略未直接参与战斗,但其在远征中因疾病去世,年仅58岁。
!注意:提比略并非因战死,但其远征与病逝成为罗马历史的转折点。



3. 罗马皇帝凯撒(Julius Caesar)
战役:罗马元老院刺杀(前44年)
背景:凯撒在高卢战争后返回罗马,被元老院刺杀,未直接参与战斗。
意义:凯撒的死标志着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但非“战死”。



4. 查理曼(Charlemagne)
战役:西班牙远征(778年)
背景:查理曼率军征服西班牙,遭遇巴斯克人伏击,其部将“洛泰尔”战死,但查理曼本人幸存。
战死:查理曼未直接战死,但其远征与“佩恩塔战役”成为中世纪欧洲的象征。



5. 哥特人国王奥多亚克(Odoacer)
战役: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背景:奥多亚克率军击败西罗马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终结西罗马。
战死:奥多亚克未直接参与战斗,但其在击败罗马后被东哥特人拥立为王,未明确战死。



其他案例

蒙古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未战死,但其子窝阔台、贵由等曾亲征战死。
日本天皇:如桓武天皇曾亲征平定九州,但未战死。
波斯薛西斯一世(Xerxes I):在高加米拉战役中被击败,但未直接战死。



总结
东西方国王亲征战死的案例中,项羽、亚历山大大帝是典型代表,其战死与军事成就形成鲜明对比。其他案例多为君主因战争失败或疾病去世,需注意区分“战死”与“非战死”情况。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成为后世文化、文学的重要题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来点开胃小菜。

帕提亚人的王储帕科鲁斯(Pacorus),公元前38年,他带领帕提亚军队入侵罗马叙利亚,遭遇马克安东尼的部将文提迪乌斯,他让自己的重骑兵仰攻高地上的罗马军团,结果被投石火力打爆,他本人因为铠甲过于华丽被认出,然后在战场上被罗马人砍死。

————————————————

然后说说正经的罗马皇帝

罗马皇帝戈尔迪安二世,三世纪危机时期的皇帝,跟他爹一起在北非被拥立成皇帝。但是很呵呵的是,北非唯一驻扎的正规军团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下,于是乎父子俩组织了一堆民兵去跟职业军人刚,毫无疑问被打爆了,戈尔迪安二世死在战场上,他爹自杀。

罗马皇帝德西乌斯,三世纪危机时期罕见的皇帝,因为他没有死于内乱,没有死于禁军,没有死于军团哗变,没有死于瘟疫。因为他死在哥特人手里。

罗马皇帝赫伦尼乌斯,德西乌斯的儿子共治帝,跟他爹一起死于哥特人的战斗。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的长子,在其父死了之后跟两个弟弟一起瓜分了帝国,并屠杀了其他有威胁的继承人。但是在屠杀之后,俩弟弟人人都分到了好处,就他毛都没得到,于是对幼弟君士坦斯宣战。浩浩荡荡的入侵意大利,结果死在一场小规模的伏击中。

罗马皇帝尤利安,东征波斯未果,撤退时在一场遭遇战中负伤,最后伤重不治。

——————————————

然后是一些罗马弄死过的其他民族的国王或者类似的什么人

辛布里人的国王Boiorix和Lugius,他们在共和国时期的条顿辛布里战争中曾经对罗马造成了惨重损失,后来在马略掌军的时候,二人都死在决定性的劳迪平原战役。

不列颠部落的国王Togodumnus,在克劳迪时期罗马尝试征服不列颠,这位国王带领不列颠人抵抗,在战斗中被杀。

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在阿提拉入侵欧洲的时候,跟罗马人一起作战,因此避免了被罗马人直接弄死,而是死在了挫败阿提拉的沙隆战役里。

——————————————

还有一个我恰好知道的牛逼人物,波斯萨珊的国王佩洛兹一世。为了对抗嚈哒人在东边的威胁,他率领波斯军队亲征。第一次战争他的军队被伏击,本人被俘,交了一大笔赎金才得以回来。然后他不服气,开始了第二次战争,然后又被生擒了一次,这次除了赎金,还被迫留下了自己的儿子做人质。他头很铁,于是又开始了第三次战争,这一次他比前两次有了巨大的进步,没有被俘,而是被击杀在战场上了。

——————————————

然后有一个虽然不完全切题,但是值得荣誉提名的罗马皇帝。

瓦伦提尼安一世,也称瓦伦提尼安大帝,他的皇帝生涯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西线吊打蛮族。公元375年,他再次带领罗马军队准备对夸迪人开战,夸迪人被迫求和,派出使者前来谈判。但是由于蛮族使者态度不好,言辞激烈,瓦大帝对他破口大骂,过于激动最后血管炸了中风身亡。真-活活气死。

而他的弟弟瓦伦斯,坐镇东部还算兢兢业业,但是在灾难性的阿德里安堡战役中,他的军队被打败,本人逃到一间茅屋中,最后被哥特人活活烧死。

——————————————

最后,是一个经典人物,一个在古典军事历史圈被无数次鞭尸的人,一个可以回答以下所有问题(以及相似问题)的人。

有哪些死的莫名其妙的历史人物?

有哪些死在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手上的大人物?

以及

东西方历史上有哪些国王御驾亲征却战死沙场的战役?

死在阿尔戈斯资深掷砖女兵手上的伊比鲁斯国王皮洛士。

user avatar

阿尔比十字军当中的米雷会战。

阿拉贡-巴塞罗那的佩德罗二世国王(作为巴塞罗那伯爵是佩雷一世)在此役当中阵亡,而米雷在军事史上也是和黑斯廷斯、布汶和库特赖齐名的决定性会战之一。

自查理曼的帝国解体以降,位于北法的君王在实质上便失去了对帝国原先南方领土——阿基坦、朗格多克和西班牙边区的控制权。在这些地区的地方豪强将原先的采邑纳为私产,建立属于自己的领地,例如图卢兹、蒙彼利埃、科曼日和富瓦的伯爵,贝亚恩子爵等等。而法王由于实力上的限制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到了12世纪中后期,在南法格外兴盛的清洁派异端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这些贵族或多或少的保护。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六世拒绝对自己领地内的清洁派事务进行干涉。清洁派的强大势力是罗马教廷无法容忍的,尤其是在依诺增爵三世这样一位频繁干涉全欧洲宗教事务的教宗统治之下。于是,教宗颁布十字军敕令讨伐南法的清洁派信徒。借此机会,菲利普·奥古斯都决心利用此次十字军的机会对南法进行干涉。1209年,由王太子狮子路易和西蒙·德·孟福尔率领的阿尔比十字军南下征伐朗格多克。西蒙·德·孟福尔在三年之内取得重大战果,攻占了许多南法贵族的地盘,无论他们是否是直接支持了异端,还仅仅是出于封建义务才支持了图卢兹伯爵。孟福尔将诸多领土纳入自己囊中,俨然以新任图卢兹伯爵的地位自称。

西蒙·德·孟福尔取得的巨大成功令南方的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感到了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讲,佩德罗在南法的地位与金雀花家族十分类似。阿拉贡的国王在南法有不少产业,德·巴塞罗那家族的一个支系统治着普罗旺斯地区。佩德罗本人的妻子,蒙彼利埃的玛丽,是蒙彼利埃的女继承人。佩德罗二世同时也是雷蒙德六世的连襟。1212年,天主教联军在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会战当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因而消除了南方穆斯林对阿拉贡的直接威胁。南法的诸多贵族见此机会便向佩德罗求援。佩德罗向南法地方的教会和教廷申诉,他声称清洁派基本已经被消灭,而现在孟福尔的行动是在侵害南法贵族对自己领地的正当权益。南法当地的高级教士们认为当地贵族不能脱罪,但教宗为了将十字军导向巴勒斯坦,同时也认为孟福尔的行为有所逾矩,便听从了佩德罗的建议,取消了在朗格多克的十字军。对孟福尔更加不利的是,他现在被教廷指控在佩德罗参与对抗摩尔人的战争中,侵害佩德罗在南法的产权,这就意味着他直接侵害了一个十字军战士的领地。教廷敕令孟福尔即刻恢复这些领地的原有秩序。佩德罗向教宗保证,图卢兹伯爵可以让位给自己的儿子,雷蒙德七世,而雷蒙德七世将会处在佩德罗本人的监护之下,以保证他信仰的纯洁性。就这样,地方教会和教宗的意见分歧导致了冲突的激化。

佩德罗在取得小伯爵的监护权之后,进一步宣称自己是图卢兹伯国的宗主。这显然是侵害法兰西国王正当权益的行为。1213年1月27日,其他诸多南法的贵族向他宣誓效忠。南法教会的高级教士进一步向教宗施压,到了5月,教宗本人也意识到佩德罗的真正目的,他要求佩德罗“与图卢兹人民和南法贵族达成的一切协议”均作废。孟福尔向佩德罗求和的努力宣告失败。佩德罗试图与菲利普·奥古斯都进行联姻以占据优势的策略则直接被教宗本人否决。由于1213年英法之间战争的爆发,能够前往南方的法国十字军战士相比以往更加匮乏。孟福尔只得命令有限的部队优先掠袭图卢兹城郊的村镇。同时,他命令一支小部队在图卢兹城东侧约13千米处建立了一座要塞作为据点。图卢兹-阿拉贡联军围攻并占领了这里。孟福尔重整部队,陆续与他的儿子阿莫利,以及来自奥尔良和欧塞尔的两位主教的援兵会合。同时,佩德罗的主力也集结完毕,准备与图卢兹伯爵的部队合兵一处,迎击孟福尔的军队。

1213年9月,佩德罗率大军翻越比利牛斯山。10日,佩德罗部抵达图卢兹南方约18千米处的米雷。这里原本是科曼日伯爵的领地,在1212年被孟福尔攻占,并且也被用作十字军劫掠队的基地。围城开始仅1天,联军通过攻城器械的轰炸消耗守军的力量,之后用一次坚决果断的强攻夺取了外墙。退守主楼的守军发信向孟福尔求援。孟福尔在得知佩德罗进军的消息之后就已经往米雷方向挺近,接到求援信之后便加快脚步继续进军。另一方面,佩德罗也截获了孟福尔方面的信使。他叫停了图卢兹民兵对城堡的强攻,因为他认为孟福尔在得知城堡陷落的消息之后可能会掉头撤退。佩德罗希望诱使孟福尔的军队进入城堡进行防守,通过一场围攻歼灭敌军的主力部队。孟福尔则继续前进,他从米雷东南方向的方约(Fanyeaux)出发,在路上还得到了科尔贝子爵的援助。在布博讷(Boulbonne)的修道院,孟福尔命令部队暂时休整,并为战斗祈祷。在这里他得知,敌军的兵力比他要更为强大。

在等待敌军抵达的过程中,联军也出现了松动。一些图卢兹的市民和教士认为应当听从教宗的谕令,停止为阿拉贡国王效力。为了避免联军的进一步解体,佩德罗拒绝了任何谈判。佩德罗甚至命令部队退出墙外,把敌人主动放进城堡当中。11日,孟福尔已经做好了前进的准备。他把部队分成前后三列,以准备在行军过程中迎敌。于是,孟福尔的军队当晚得以顺利进入城堡驻守。孟福尔命令经过行军之后非常疲惫的士兵休息一晚。

12日清晨,联军召开作战会议。佩德罗希望主动迎战,将孟福尔可能的突围行动直接逼退,而有着数年战斗经验的雷蒙德认为,联军不可低估孟福尔阵前指挥的能力,他们应该加固自己的营地,等待敌人向他们的阵地发起冲锋。即使双方战成平局,被削弱的敌军也难以在接下来的围城战中坚持更久。佩德罗否决了这个提议——他的幕僚指出,雷蒙德在先前的战斗中也使用过这种战术,不过这仅仅阻止了孟福尔的正面攻势,却不能阻止他另外的战术部署。佩德罗将雷蒙德称为懦夫,雷蒙德则回答道:“夜幕降临之前,我们再看看究竟是谁的部队在战场上坚持到了最后一刻。”至于孟福尔一边,他主动迎战的动机存疑。孟福尔麾下军力不过两千有余。皮伊洛朗的纪尧姆(William of Puylaurens)指出,孟福尔麾下有1000士兵;布列塔尼人纪尧姆在《菲利普·奥古斯都传》中认为,孟福尔有240名骑兵、700骑马军士和700步兵。阿拉贡一边,佩德罗之子“征服者”豪梅声称孟福尔手下只有一千余骑兵。无论如何,孟福尔执意以劣势兵力打击敌军。联军的实际兵力存疑。一手资料当中,法国编年史给出的具体数字太大了(170k-200k)而不可采信,其它资料则压根没有提到过兵力数字。法国学者费迪南德·洛特(Ferdinand Lot)经过考证,认为联军一方拥有约800骑兵,1600名骑马军士和2000-4000名步兵。

孟福尔的军马从城西南侧的城门驰出迎敌,其步兵据守城墙。图卢兹人并没能及时阻拦孟福尔的前进,随后,孟福尔将军马按行军路上的部署排成三排。第一排法军由十字军名将纪尧姆·德·巴尔雷(William de Barres)率领。巴尔雷曾经跟随菲利普二世参与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其勇猛善战得到过狮心王的认可。布夏尔·德·马利(Bouchard de Marly)指挥二线。孟福尔本人指挥第三排部队作为预备队。佩德罗在另一边也是早有准备,他的部队排成了相似的三排阵型,富瓦伯爵率本部兵马和一些加泰罗尼亚人打头阵,佩德罗坐镇中军,图卢兹伯爵领导第三排部队。佩德罗本人为了避免被敌人认出,换上了普通士兵的铠甲。孟福尔的部队巧妙地利用地形避开了图卢兹民兵的追击,之后列队迎敌。

战斗刚一开始,纪尧姆所部便向富瓦伯爵发起冲锋。纪尧姆不愧其名将的名声,势不可挡地冲破了富瓦伯爵的战线,冲进了佩德罗所在的第二线。随后借友军突破之机,布夏尔率军跟进并加入到肉搏战当中。孟福尔看见己方两支部队均已在正面厮杀,便率领自己的部队从侧翼突进。佩德罗列阵之处的侧翼由联军挖掘的壕沟进行掩护,但孟福尔设法绕过了壕沟冲进了联军的侧方。联军在肉搏战当中逐渐溃败。塞尔奈谷的彼得(Peter Vaux-de-Cernay)声称,纪尧姆的第一轮冲锋就杀死了佩德罗。皮伊洛朗的纪尧姆则声称,许多士兵朝着国王的旗帜的方向发起冲锋,将周围的敌军全部砍倒。由于国王穿着的像一个普通骑士,因此他被杀死时也没有被认出来。国王的倒下招致了联军的大溃败。孟福尔的部队进行了有序的追击。在第一阶段的野战当中,联军被彻底击溃。

此时在城下的图卢兹民兵仍然不知道佩德罗部已经被击溃了。在城内据守的图卢兹主教,马赛的福尔凯(Folquet of Marseilles)试图谈判,但是被拒绝了。这时孟福尔的军马从西边杀到,图卢兹人这才意识到“我军败了”!战斗的剩余部分变成了一边倒的歼灭战,那些没有来得及跳上在加龙河上船只的士兵都惨遭杀害。此时,孟福尔才得知阿拉贡国王在战斗中阵亡的消息。

米雷之战对于阿拉贡在朗格多克地区的地位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接下来的阿尔比十字军当中,北法的王室逐渐瓦解了当地男爵和贵族的抵抗,确立了在南法贵族当中的权威。而阿拉贡在朗格多克的干涉能力则大不如前,其战略中心在征服者豪梅的统治下再度转向地中海方向——在那里阿拉贡人和法兰西人的斗争还将在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继续下去,直到中世纪的尾声。

参考

Laurence W. Marvin, The Occitan War, A Military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the Albigensian Crusade, 1209–1218, Cambridge, 200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西方历史上,国王亲征且战死沙场的案例众多,以下为详细梳理: 东方案例 1. 项羽(中国) 战役:巨鹿之战(前207年) 背景:秦末乱世,项羽率楚军破釜沉舟,以“破釜沉舟”的决绝之姿击败秦军主力,成为反秦核心力量。 战死:巨鹿之战后,项羽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面对楚军40万被刘.............
  • 回答
    在探索古代东南亚(不含越南)的本土历史典籍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与东亚和南亚一些历史悠久的文明相比,东南亚的许多古代文明,虽然辉煌灿烂,但其本土的书写传统和文字载体,以及后世的保存和流传,存在着许多挑战。因此,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本国原始历史典籍”,其形式和内容往往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史书”.............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传说和误解,其中不乏一些“假东西”比“真东西”更为人所熟知,甚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认知。这些“假东西”的传播往往有其复杂的原因,包括人们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的变迁、政治宣传的需要,以及信息传播的局限性等等。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讲述一些著名的“假东西”: 1. .............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奇特的事件,仿佛是命运的恶作剧,让原本清晰的脉络中“混进了奇怪的东西”,留下了令人津津乐道或匪夷所思的故事。这些“奇怪的东西”可能是人,可能是物,也可能是某种观念的意外植入,它们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催生了新的变化,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咱们就来聊几个这样的例子,尽量细致地讲讲,让这.............
  • 回答
    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但并非所有发明都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有些东西,刚一问世,就因为各种原因,迅速被更优越的替代品所取代,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不下多少痕迹。这种“闪耀即陨落”的命运,总让人觉得有些惋惜,但也恰恰说明了科技进步的迅猛和无情。我曾读到过一些关于这类“短命发明”的有趣故事,这里分享几个我印.............
  • 回答
    说起韩国(或者说朝鲜半岛)的原创,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点名”环节,因为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其根源、演变和独特发展,都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上。它不像一张空白画布,从零开始描绘,更多的是一种吸收、融合、再创新,最终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印记。就拿大家普遍会联想到的“泡菜”来说,腌制蔬菜在世界各地都有悠久的历史,.............
  • 回答
    东亚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无数的社会群体、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建筑服饰风格如繁星般闪耀,其中不乏只在特定时期盛行,后又随时代变迁而逐渐淡出或演变的独特印记。我们不妨深入探寻一番。 一、 中国:王朝兴衰下的短暂剪影在中国广阔的历史画卷中,许多独特的社会群体和风俗.............
  • 回答
    在深入探讨19世纪之前的东亚和东南亚历史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被宏大叙事和主要事件所掩盖的、充满人情味和智慧的外交逸闻。这些故事虽然不常出现在史书的显要位置,却真实地折射出那个时代国家间交往的微妙与复杂,以及那些身处其中的人物的独特风采。朝鲜王朝与日本的“通信使”往来:一场精心编排的文化与情报交流提.............
  • 回答
    在西方历史学界或考古学界早已被证伪,但在中国民间或某些宣传中却依旧流传甚广的“假说”,确实存在不少。这些说法往往披着科学、历史的外衣,但仔细审视,其论据薄弱,甚至与主流认知相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复杂,既有信息传播不对称、民众辨别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某些群体出于特定目的进行宣传的因素。这里选取一个较.............
  •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些东西,它们曾经默默无闻,被置于不起眼的角落,仿佛是遗落的尘埃,无人问津。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次偶然的发现,一次灵感的闪现,让它们褪去了灰暗的伪装,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说起这类事迹,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我们如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细菌。是的,就.............
  • 回答
    “国运”这个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是人们在回顾和解读国家兴衰更替时,一种带有哲学思辨和文化沉淀的表达方式。它不是一个科学的、可量化的指标,而是人们对国家整体命运、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的一种综合性感知和判断。当被问及“历史上有什么事件让你相信有国运这个东西存在?”时,我脑海中会浮现出许多历史片段,它.............
  • 回答
    历史上东南亚确实存在过骑兵(即骑马作战的士兵),但其发展程度、规模和作用因地区、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而异。由于东南亚多雨林、丘陵地形以及气候湿热,骑兵在该地区的军事体系中并不像欧亚大陆中部或东亚那样普遍,但在某些王国和战争背景下,仍有一定的存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骑兵存在的历史背景与地理条.............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不过,根据我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关羽在公元218年背刺东吴,这件事情在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你可能是在知乎上看到了相关的讨论,或者有人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了推测和演绎。历史上的事情,尤其是三国时期,细节非常复杂,很多时候会存在一些误读、推测,甚至是民间传说。我们.............
  • 回答
    希腊的光复之梦:一个跨越百年的追寻提及希腊,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古老的雅典卫城、哲学家们的智慧以及璀璨的古典文明。然而,在近现代的历史长河中,希腊人民心中同样燃烧着另一团炽热的火焰——光复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这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延续千年的辉煌国度。从希腊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1830年)到第.............
  • 回答
    这篇题为《为什么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却有中国最好吃的大米》的文章,从人文和地理的角度,对东北大米为何品质出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实能勾起很多人的好奇心和食欲。抛开“最好吃”这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形容词,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很有说服力的,它将东北大米的优越品质归结于一系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叠加。首先.............
  • 回答
    南北朝,尤其是东西魏、北齐、北周这段历史,堪称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波诡云谲、充满戏剧性的时期。它不像汉唐那样有着清晰的王朝更迭和辉煌的文治武功,却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思想大碰撞、文化大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想深入了解,以下这些书籍会是你的绝佳选择,我将为你一一细致介绍,让你对这段历史有.............
  • 回答
    .......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想了解您家传宝物的迫切心情。您提供的“此物是祖传的,已知最少有100年历史”信息,虽然珍贵,但要准确判断是什么东西、什么朝代以及价值多少,仅仅凭借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我可以非常详细地告诉您,为什么只凭这几句话无法判断,以及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推.............
  • 回答
    6月25日,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藏东南地区彻底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既激动又充满期待。期待:首先,最直接的期待就是出行更便捷了。以前去林芝,要么是飞机,要么是汽车。飞机虽然快,但海拔高,容易有高原反应,而且价格相对较高。汽车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路.............
  • 回答
    中国历史上,南北分治的局面似乎比东西分治要常见得多,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地理、文化以及政治根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地理的制约:天然的界限与经济的差异首先,地理因素是塑造中国政治格局的最核心要素。 黄河与长江:天然的南北分水岭。 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南方则以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