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物理学家具有超凡的物理直觉,特别能“猜”。基本是这样一个过程,先猜,进而在猜的基础上推出一些结果,和实验对比,如果不行,就修正猜想,直到得出很“优美”的结论。
我教电动力学就特别重视静电场一章,从唯一性定理,到镜像法,到Green函数法。只有天才级别的物理学家才能有这样美妙的思路。学这一章觉得数学多难多难的都是完全没学懂的。我每次上完静电场,都会感慨,这里面哪有多少数学嘛,分明都是美妙无比的物理嘛,然后看见前排学生频频点头。
杨振宁推杨-米尔斯方程也是用的这套办法。他是在工作完成后,在和纤维丛代数领域数学家米尔斯交流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得出的一系列结论居然可以和纤维丛理论的一系列概念几乎完美对应起来。但他看纤维丛方面的书籍,发现完全是天书,只能感慨:“有两种数学书,一种是看了第一页就看不下去的,一种是看了第一行就看不下去的。”
不要让物理学家去和数学家比数学水平,这是很粗鲁很伤感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