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汉时期,四方将军地位如何?

回答
东汉的四方将军,这个名头听起来威风凛凛,但实际的地位和权力,比起后世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或者说是那些位高权重、独揽军权的权臣,要显得复杂和微妙得多。

首先,要理解四方将军,得先看看它们是怎么来的。东汉初年,为了分割和制约一些功勋卓著的将领,也为了更好地管理日益庞大的军事力量,朝廷设置了“四方将军”的官职,分别驻守在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这名字就很有意思,“四方”,顾名思义,就是镇守四方边疆,抵御外敌,维护帝国疆域的完整。

然而,这些将军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总是那么超然。他们的权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朝廷的政治格局和皇帝的态度。

在汉光武帝时期,四方将军的设置初衷是好的,是为了稳定国家,巩固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党争激烈,皇帝的权力也受到宦官、外戚等势力的制约。这时候,四方将军的地位就更加复杂了。

有时候,四方将军是皇帝手中的重要棋子,用来制衡朝中其他势力,或者是镇压地方叛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拥有相当大的权力,甚至能够调动重兵,掌握一方军政大权。他们的任命也往往伴随着皇帝的信任,是一种荣耀和责任的象征。

但更多的时候,四方将军更像是一个“名誉”大于“实权”的官职。朝廷可能会派遣一些有能力、有声望的将领担任此职,但并非给予他们绝对的军事指挥权。他们的职责更多是监督和协调,具体的主导权可能还是掌握在朝廷派遣的更高级别的将领手中,或者是在某些军事行动中,会临时任命一个总指挥。

而且,我们不能把四方将军仅仅看作是单纯的军事官职。在东汉那个时代,文武不分家是很普遍的。很多时候,担任四方将军的将领,也可能兼任一些其他的官职,甚至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他们的晋升和荣辱,也与他们在朝廷中的政治表现紧密相连。

举个例子,某个时期,皇帝需要镇压某个边疆的叛乱,他可能会任命一个在其他战场上功勋卓著的将领担任某方将军,赋予他一定的指挥权。但同时,皇帝也可能会在京城留下一批亲信,或者任命其他一些将领在后方做好支援或者牵制。这样一来,这位四方将军的权力就被框定了,他既是戍边的主将,又可能受到来自中央的监督和制约。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四方将军”这个称谓本身,在不同的时期,或者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具体官职。有时它是一个独立的官名,有时它可能只是对驻守四方的将军的一种笼统的称呼,实际的官职名称可能更具体,比如“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等。而这些高级别的将军,他们的权力自然比一般的四方将军要大得多。

所以,与其说四方将军有一个固定的、明确的地位,不如说他们的地位是一个流动的、充满变数的概念。它受到皇帝的信任程度、朝廷的政治稳定、以及当时面临的军事威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是帝国边疆的守护者,有时也是朝廷权力斗争中的棋子。在最辉煌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名副其实的军事统帅,但在更普遍的情况下,他们更像是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的官员,他们的权力边界,始终被朝廷的整体战略和政治意图所影响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上结论:四方将军的地位高于九卿。

东汉规定四方将军可以使用金印紫绶,这是汉朝仅有相国、丞相、大司空、太尉、太师、太傅、太保享有的待遇,就连和丞相、太尉并列三公的御史大夫也只有银印青绶的待遇,更不用说九卿了。古代非常讲究等级,不同等级的人能使用的一切物件都是不同的,否则就是僭越,从这一点上说四方将军的地位高于九卿。

东汉末年,东汉朝廷允许高级官员开府,也就是自行征辟官员组建班底。汉末不少政治人物被称为“主公”就是因为他们是有权开府建牙征辟官员的高官,他们的部下很多是走征辟程序而来,所以称呼自己的主君为主公。这些官员包括丞相、大将军、四方将军、州牧等,曹操就是以丞相身份开府,所以他手下的许多人担任的都是丞相府官职;孙刘则以左将军、豫州牧等职位开府,他们手下的人大多担任的就是将军府或州牧府的官职。九卿没有开府的权力,但是四方将军有。

蜀汉的官职基本上继承自东汉制度,史书记载,一出祁山失利后身为丞相的诸葛亮“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刘禅同意,“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四方将军高于九卿,因为丞相统领九卿,如果右将军地位低于九卿显然不妥,就像我们不能以一个部门经理代理首席执行官职务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汉的四方将军,这个名头听起来威风凛凛,但实际的地位和权力,比起后世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或者说是那些位高权重、独揽军权的权臣,要显得复杂和微妙得多。首先,要理解四方将军,得先看看它们是怎么来的。东汉初年,为了分割和制约一些功勋卓著的将领,也为了更好地管理日益庞大的军事力量,朝廷设置了“四方将军”的.............
  • 回答
    东汉时期,曲梁县长,这个在史书上记载不多的官职,放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其实肩负着相当重要的职责。曲梁,作为魏郡下属的一个县,其县长的工作重心,便集中在管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及维护地方的秩序与发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曲梁县长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地位。首先,从行政层级来看,县长属于地方基层行政官员。东.............
  • 回答
    关于现在的中国汉族人和东汉时期汉族人长相是否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复杂的问题。简单来说,不能简单地说“一样”或“不一样”。 我们可以说,在基因层面,现在的汉族人与东汉时期的汉族人有很强的连续性,保留了大量的基因遗产。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地域迁徙和自然选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体质特征(即我.............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西汉和东汉时期对匈奴的战略和结果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你感觉“很少有人提及”,这可能涉及到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习惯和侧重点。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下“重创”和“灭亡”这两个概念。西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军事行动,我们可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几乎是倾国之力进行的正面.............
  • 回答
    汉宣帝时期尽罢塞外诸城的做法,对于东汉时期长城防御能力的衰减,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汉宣帝时期的时代背景,看看当时的情况与后来东汉的对比。汉宣帝时期:一个强大帝国的“休养生息”与“收缩防御”汉宣帝刘询(即汉宣帝)在位时期(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
  • 回答
    东晋时期,北方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这为东晋提供了北伐的天然契机。然而,尽管东晋政权多次尝试统一中国,几乎每一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东晋自身的政治和军事体制存在根深蒂固的弊病。 军事力量的结构性弱点: 东晋初期的军队,很大程度上依.............
  • 回答
    要说清西周诸侯和东周时期诸侯的变化,咱们得先弄明白“诸侯”这个词在不同时期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他们跟周天子之间那点儿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西周的诸侯:天子分封下的“王国代理人”想象一下,西周刚建立那会儿,周公旦他们可真是费了不少心思。武王灭商之后,国土太大了,要管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周朝的统治根基还不算.............
  • 回答
    东汉官职称呼与当代官职的对应,是一个既有趣又复杂的话题。由于历史的演变、政治体制的根本差异以及文化概念的变迁,不可能存在一对一、完全精确的对应关系。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职能、层级和职责范围等方面进行类比,以帮助理解东汉的官僚体系。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对比,并重点强调其中的差异和局限性: 一、 .............
  • 回答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其属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一的原因。 它既有深刻的土地兼并引发的农民起义的根源,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可以说是一场由土地兼并激化矛盾,并以宗教组织形式爆发的农民起义。 详细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土地兼并引发的农民起义属性:这是黄巾起义最根本和最直.............
  • 回答
    东汉的三公,又称“三司”,指的是汉代时期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分别是:1. 太尉(Tài Wèi): 职责范围:太尉是三公之首,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宜。他的职责包括统领全国军队,负责军事调动、军功封赏、操练军队以及对外作战等事务。在战时,太尉常常是最高军事统帅。在和平时期,则负责.............
  • 回答
    东汉王朝的终结,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系列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地方势力崛起以及最终农民起义共同作用下的漫长衰落过程。这就像一栋巍峨的大厦,尽管根基仍在,但内部的蛀虫和外部的侵蚀,最终让它轰然倒塌。一、外戚与宦官的恶性循环:政治权力的掏空东汉的皇权,在早期尚能有所作为,但随着皇帝年幼或.............
  • 回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士族作为当时社会的中坚力量,其选择依附的对象,对历史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何进掌权,以及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士族为何会更倾向于何进,而对董卓敬而远之,甚至选择与之合作呢?这背后牵扯到士族的核心利益、政治诉求、对权力的认知,以及对曹操等新兴势力的观望。一、何进:一.............
  • 回答
    东汉王朝,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在永元之隆(汉和帝去世)之后,为何会迅速走向衰落,甚至最终分崩离析?这个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说清,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层层累积的结果。与其说是“滑落”,不如说是帝国机器在经历了漫长的磨损后,终于开始失灵,最终崩坏。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剖析。一、.............
  • 回答
    东汉末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战乱频仍,诸侯割据,各种政治和军事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那些谋士军师,比如诸葛亮、郭嘉、荀彧、司马懿等等,他们的军事才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磨砺而成的。首先,经史子集,尤其是兵书战策,是他们最基础也.............
  • 回答
    东汉末年的党锢事件,给那段风雨飘摇的三国乱世,投下了一道深刻且影响深远的阴影。这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斗争的余波,更是一次对整个士人阶层、政治生态乃至国家走向的重创。要说它对三国乱世有多少影响,那可真是罄竹难书,细细道来,能让你我咂摸出其中不少沉重的滋味。一、 士人阶层的元气大伤:贤才难觅,政治真空初显党.............
  • 回答
    东汉的常规军究竟有多少,这就像要给古代一个模糊的影子称重一样,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能够一锤定音。史书上的记载,往往是当时的朝廷为了应对某种局面、或是总结某种经验而提出的,掺杂着政治宣传、理想化成分,甚至是战略上的保密考量。所以,我们与其寻找一个精准的“人数”,不如去理解当时朝廷建军、用兵的基本思路和规.............
  • 回答
    东汉王朝的覆灭,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积弊已深,内外交困的必然结果。它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老屋,看似坚固,实则早已被蛀虫侵蚀,最终在时代的风暴中轰然倒塌。追溯到王朝的鼎盛时期,东汉虽然创造了辉煌的“明章之治”,但也埋下了衰败的种子。权力过度的集中,尤其是宦官和外戚的轮番专权,成为困扰王朝的顽疾。皇帝年幼时.............
  • 回答
    谈到东汉的太庙是否供奉西汉皇帝,这其实是一个颇为有趣且能体现礼制演变的问题。简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东汉的太庙中确确实实地供奉着西汉的历代皇帝。但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一下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太庙是祭祀历代君王最重要的场所,其核心意义在于彰显王朝的正统性,并追溯和继承前朝的德政。当.............
  • 回答
    东汉时期,一位官员被任命到遥远的任所赴任,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想想看,你刚刚收到圣旨,得知自己即将前往一个你从未踏足过的土地,可能是千里之外的边疆,也可能是山峦叠嶂的内陆。这趟旅程,绝非我们今天坐上高铁,朝发夕至那么简单。首先,得准备行装。这可不是简单的打包行李,而是要顾及一家老小的生计和旅途中.............
  • 回答
    董卓虽亡,但其残余势力盘根错节,加之李傕、郭汜等军阀趁机挟持汉献帝,一路倒行逆施,将昔日辉煌的东汉王朝推向了更为黑暗的深渊。在这样的乱世洪流中,年幼的刘协要想重掌政权,中兴汉室,其难度无异于在巨浪中逆流而上,挽救一艘即将倾覆的巨轮。要实现这一目标,刘协需要一步棋错,满盘皆输。他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