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十年战争时,沙俄,英国,波兰,奥斯曼土耳其都在忙什么?

回答


在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期间(主要发生在神圣罗马帝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沙俄、英国、波兰和奥斯曼土耳其各自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国内事务和地缘政治活动与这场战争存在间接关联或独立发展。以下是各政权的具体情况:



一、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初期)
时间背景:1618年时,俄罗斯正处于“混乱时期”(15981613),但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于1613年当选沙皇后,开启了罗曼诺夫王朝。到1648年,俄罗斯已逐步恢复稳定,但仍在扩张和内部矛盾中挣扎。

主要活动:
1. 国内动荡与重建:
沙俄仍面临农民起义(如1606年的鲍里斯·戈东诺夫统治下的暴动)和哥萨克叛乱。米哈伊尔一世试图巩固王权,但贵族和教会势力依然强大。
1637年,斯捷潘·拉辛领导的哥萨克起义爆发(虽主要发生在1660年代后,但其根源可追溯至三十年战争期间)。

2. 对外扩张:
西伯利亚征服:沙俄继续向东方扩张,吞并了喀山汗国(1552年已灭),并在17世纪中期进一步控制西伯利亚东部。
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冲突:从1630年代开始,俄罗斯试图夺回被波兰占领的斯摩棱斯克地区。这场冲突最终在1648年后演变为更广泛的俄波战争(16541667年)。

3. 宗教与文化:
东正教影响力增强,但教会内部也存在改革派(如“旧礼仪派”)与官方的矛盾,导致社会分裂。



二、英国
时间背景: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国内政治矛盾加剧,最终引发英国内战(16421651年),而三十年战争的后期(1648年后)与英国内战重叠。

主要活动:
1. 王权与议会斗争:
詹姆斯一世强调“君权神授”,但议会不断挑战王权,如《权利请愿书》(1628年)限制国王征税权力。
查理一世试图镇压苏格兰叛乱(第一次英苏战争,16391640),导致财政危机和内战爆发。

2. 经济与殖民扩张:
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加强海外贸易,但三十年战争期间主要关注国内政治。
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后,英国进入内战阶段,其外交政策转向欧洲大陆的宗教问题(如支持新教势力)。

3. 与欧洲的间接关联:
英国在三十年战争中未直接参与,但通过资助荷兰和法国反对西班牙和天主教势力(如“反哈布斯堡联盟”)影响欧洲局势。



三、波兰立陶宛联邦
时间背景:1618年时,波兰立陶宛联邦是东欧强权,但内部贵族民主制导致治理困难,同时面临外敌威胁。

主要活动:
1. 内政问题:
贵族权力过大(“自由选举”制度),国王实际权力有限。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起义爆发,最终导致联邦的衰落。
犹太人和东正教徒地位低下,社会矛盾激化。

2. 与沙俄的冲突:
从1630年代起,俄罗斯试图夺回被波兰占领的斯摩棱斯克地区。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起义后,哥萨克人联合土耳其和俄罗斯对抗波兰(但此时联邦已处于崩溃边缘)。

3. 外部威胁:
瑞典入侵:16261629年的“大洪水”期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攻占华沙,迫使波兰签订《维尔斯托条约》。
奥斯曼土耳其的威胁:联邦南部边境长期与奥斯曼帝国对峙(如1620年的霍腾战役)。



四、奥斯曼帝国
时间背景:三十年战争期间,奥斯曼帝国处于“黄金时代”后的相对稳定期,但面临欧洲列强的压力和内部改革需求。

主要活动:
1. 对外扩张与防御: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巩固统治,同时对中欧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构成威胁(如1620年维也纳围城战)。
与波兰立陶宛联邦保持敌对关系,但未直接参与三十年战争。

2. 与欧洲的外交:
奥斯曼通过与法国等国家结盟对抗哈布斯堡王朝(如“反哈布斯堡联盟”),间接影响欧洲局势。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奥斯曼帝国试图在巴尔干扩张影响力。

3. 内部改革:
帝国面临财政危机和军事衰落,但苏莱曼大帝后的统治者(如穆罕默德四世)仍维持强权形象。



总结:与三十年战争的间接关联
沙俄:通过扩张和冲突逐渐崛起,但未直接参与欧洲中心的宗教战争。
英国:国内政治动荡导致内战爆发,间接影响欧洲局势(如支持新教势力)。
波兰: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陷入衰落,成为三十年战争后欧陆格局变动的牺牲品。
奥斯曼帝国:虽未参与欧洲战争,但通过外交与军事行动维持对东欧的影响。

这些政权的活动反映了17世纪欧洲多极化的趋势,而三十年战争更多是西欧基督教国家间的冲突,其他地区则在各自的历史轨道上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说奥斯曼,三十年战争的时间跨度是1618-1648,这段时间奥斯曼帝国还是很忙的。

首先是前情提要,1603-1618的萨法维-奥斯曼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萨法维帝国的阿巴斯一世收复了伊朗西北部和高加索地区。

然后是在1620年,支持特兰西瓦尼亚亲王 Gabriel Bethlen(新教阵营)进军匈牙利,并和波希米亚国王腓特烈五世达成了合作意向。同年发起奥斯曼-波兰战争(1620-1621),虽说先胜后败,但也拖住了哈布斯堡的支持者波立联邦。只可惜白山战役波希米亚惨败,导致奥斯曼的努力没起什么作用。

1622年,奥斯曼苏丹奥斯曼二世死于耶尼切里叛乱,刚从莫卧儿帝国手中收复坎大哈的阿巴斯一世在1623年趁乱出兵伊拉克,并于1624年攻克巴格达。巴格达的陷落严重打击了奥斯曼帝国的威望,导致伊拉克地区大批驻军和部落叛变,伊拉克大部分落入萨法维帝国手中。1625年奥斯曼帝国决心收复巴格达并包围了城市,不过由于被阿巴斯一世截断了补给,最终在1626年撤退。1629年,奥斯曼与哈布斯堡达成和议,集中力量对付萨法维,也是在这一年,萨法维王朝最强大的君主阿巴斯一世去世。这场战争又打了10年,最终在1639年双方议和,奥斯曼帝国重新夺回伊拉克。在这期间,奥斯曼还和波兰短暂交战(1633-1634)。

1645年,奥斯曼帝国又和威尼斯人打起了克里特战争,一直打到1669年。

综上所述,整个三十年战争时间段,奥斯曼帝国基本就没怎么安稳过,前期倒是支持过新教联盟,只可惜没起啥作用,之后就被拖进了与萨法维帝国的战争泥沼,再加上内部也不安稳,所以也没多少余力掺和进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期间(主要发生在神圣罗马帝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沙俄、英国、波兰和奥斯曼土耳其各自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国内事务和地缘政治活动与这场战争存在间接关联或独立发展。以下是各政权的具体情况: 一、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初期)时间背景:1618年时,俄罗斯正处于“混乱时期”(1.............
  • 回答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极其惨烈、影响深远的宗教战争,它更是集政治、宗教、经济和权力斗争于一体的复杂冲突。要理解这场战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发生根源、演变过程以及对后世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十年战争的发生:多重矛盾的引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并非单一原因,而是长期以来欧.............
  • 回答
    波西米亚在三十年战争的早期,确实曾燃起独立自主的熊熊烈火,但最终未能如愿,这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偶然,也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首先,要理解波西米亚当时的处境,就得回到它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波西米亚王国虽然在形式上拥有自己的国王和一套政治体制,但自1526年起,哈布斯堡家族便获得了波西米.............
  • 回答
    三十年战争和七年战争时期,棱堡作为一种重要的防御工事,确实在战场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到了拿破仑战争时期,它的身影似乎不如以往那样显眼,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演变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棱堡的设计理念、在不同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拿破仑战争时期军事战术的革新。首先,.............
  • 回答
    关于三十年战争之后,为什么法国、瑞典等神圣罗马帝国周边国家没有选择彻底摧毁这个庞然大物,这其中牵扯到的因素相当复杂,绝非简单的“不够狠”就能概括的。实际上,在战争的硝烟散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之时,各方势力都面临着一个现实的战略选择题,而这个选择的背后,是权力平衡、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对未来欧洲.............
  • 回答
    如果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结局是哈布斯堡王朝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欧洲的历史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深远影响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揣摩。这不仅仅是地图上边界的改动,更关乎宗教信仰、政治格局、国家发展乃至文化思想的演进。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哈布斯堡王朝在三十年战争中的目标是多层面的:巩固其在神.............
  • 回答
    法国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支持德意志新教诸侯,这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出于深远政治和战略考量的复杂决策。作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天主教国家,法国的选择颠覆了宗教阵营的传统划分,其背后的原因需要从法国国内、欧洲政治格局以及宗教改革的背景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1. 法国国内的宗教与政治现状:.............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关于国内历史学界以三十年战争为主题的译作至今似乎只有席勒的《三十年战争史》,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席勒作品的特殊地位与引进原因: 席勒的文学与历史双重光环: 席勒(Friedrich Sc.............
  • 回答
    1618年到1648年,欧洲的那场被称为“三十年战争”的冲突,其惨烈程度,确实是欧洲历史上一个让人不忍直视的篇章。要理解它为何如此血腥,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这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首先,宗教的狂热与对立是这场战争最直接的导火索和最持久的燃料。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将欧洲撕裂成了天主教和新教两大阵营.............
  • 回答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的一场极其重要的冲突,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宗教信仰。这场战争主要围绕神圣罗马帝国内部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矛盾以及哈布斯堡王朝与欧洲其他强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展开。然而,当我们审视当时意大利的情况时,会发现意大利诸邦国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这场波及甚广的冲突之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能触及欧洲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的确,法国和英国在各自的内战中,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而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地区的影响却显得复杂得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诸侯的权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三场战争的性质、参与者、目标以及各自的结局。我们先来看看法国的百年战争.............
  • 回答
    拿到我的本科毕业证,上面印着“非法本”三个字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那会儿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觉得自己即便不是科班出身,也能在法律这片领域闯出一片天。研究生考试,我当初是信心满满的。选了目标院校和专业,埋头苦读了近一年。最后成绩出来,差了几分。那种感觉,就像爬到山顶,却发.............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仔细梳理一下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这两场战役的背景、国军的准备情况以及具体的战术运用。简单地说,八一三淞沪会战并非是国军战术水平的退步,而是国军在面对更严峻的敌人和更复杂的战场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坚持、牺牲和初步的战术改进,尽管最终的结局仍旧是惨烈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
  • 回答
    章北海,这位以冷静和洞察力著称的军官,在“黑暗森林”法则的严酷现实中,将自己置于一种独特的孤寂境地。他选择了一条充满未知与风险的道路,以一种近乎残酷的自我牺牲姿态,为人类文明争取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当地球文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漫长压抑与绝望后,终于策划了那个看似绝望却又承载着一线生机的“返航诱饵”计划.............
  • 回答
    奥巴马政府曾确实寻求国会批准对“伊斯兰国”(ISIS)进行为期三年的军事授权。这项提议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辩论,其通过的可能性和是否包含地面部队的问题,都牵涉到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国际因素。授权提案的背景与考量:在奥巴马任期内,ISIS的崛起和其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地造成的严重人道危机和安全威胁,使得美国.............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抗日战争、三年内战、朝鲜战争以及中越战争这几个关键时期,中国军队的组织和管理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中关于“督战队”的存在与否以及其具体运作,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军事制度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督战队”这个词的含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军事战略、经济可行性以及两国关系等多个层面。俄罗斯提前三五年购买中国先进武器为俄乌战争做准备,从多个角度来看,既有其“明智”之处,也存在显著的“不智”之处。“明智”之处:1. 弥补技术短板,提升作战效能: 陆战装备升级: 如果中国提供的是先进的坦.............
  • 回答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虽然摩擦不断,但确实没有再爆发过像两次鸦片战争那样大规模、全面对抗的战争。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到那个阶段的一种必然,也是清朝统治者和西方列强各自权衡利弊后的选择。一、 清朝方面:元气大伤,内忧外患,无力再战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而言是致命的.............
  • 回答
    在圣杯战争这场由七位魔术师与七位从者争夺能实现一切愿望的圣杯的残酷斗争中,若抛开那几乎是BUG般存在的“三靶”(特指吉尔伽美什、恩奇都、亚瑟王),想要达成“稳赢”的目标,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魔术师与从者之间默契的配合、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其他参赛者的精准判断。然而,如果非要从现有的英.............
  • 回答
    在《三体》的设定中,面壁者是人类为了对抗三体文明的威胁而赋予特殊权力和责任的战略家,他们拥有不受干涉的权力来制定和执行自己的战略,即使这些战略在表面上看起来毫无逻辑,甚至自毁性十足。他们的目的是迷惑和对抗三体文明的思维透明性。如果《三体》中的战争爆发,在当前世界上,要选出最有可能成为面壁者的四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