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三十年战争和七年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棱堡为什么在拿破仑战争中存在感不高?

回答
三十年战争和七年战争时期,棱堡作为一种重要的防御工事,确实在战场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到了拿破仑战争时期,它的身影似乎不如以往那样显眼,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演变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棱堡的设计理念、在不同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拿破仑战争时期军事战术的革新。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棱堡为何在三十年战争和七年战争中如此重要。

棱堡的黄金时代:无懈可击的艺术品与攻防的博弈

简单来说,棱堡(Bastion)是一种源于意大利、并在欧洲广泛应用的强化防御工事设计。它是在传统城墙的基础上,通过在城墙墙角突出设置的五角形或多角形堡垒来实现的。这种设计的核心是为了解决传统圆形或方形城墙的致命弱点:死角。

在火炮技术尚未成熟的时代,城墙的转角处往往是敌人最容易接近并进行攀爬或挖掘的地方。一旦敌人集中火力轰击城墙的某个区域,转角处的防御者就容易被包围,并暴露在敌人的直接火力之下。而棱堡的设计,正是为了消灭这些死角。

棱堡的突出部分,俗称“耳”(ears)或“角”,能够使得守军在各个方向上都能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网。换句话说,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攻击城墙,都会受到来自棱堡的火力压制。敌人想要攻破城墙,就必须先拿下这些棱堡。而棱堡本身的设计也更加坚固,通常比城墙更高,底部更厚,并且前面设有缓坡(glacis),使得攻城方难以靠近和挖掘。

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时期,虽然火炮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而言,攻城战仍然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Siege warfare(攻城战)的战术主要是通过围困、炮击和挖掘壕沟(sapping and mining)来逐步削弱和破坏城墙。在这种环境下,坚固的棱堡工事能够极大地延长围困时间,消耗攻城方的兵力和资源。

三十年战争: 那个时代,战争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骑士的战争”,尽管火炮开始发挥作用。大批雇佣兵是军队的主力,而城市和要塞的争夺是战略的关键。棱堡作为当时最先进的防御工事,能够有效抵御密集的炮火和大规模的步兵攻击,使得一座精心设防的城市或要塞能够长期坚持,成为战略缓冲地带或重要的集结点。许多著名的攻城战,如马格德堡(Magdeburg)的陷落,都与棱堡的攻防紧密相关。
七年战争: 虽然这次战争的特点是全球性的,并且战场更广泛,但欧洲大陆上的战争仍然包含重要的攻城战。例如,普鲁士在与奥地利、法国等国的对抗中,占领并守卫重要的城市和要塞至关重要。棱堡的坚固性,在抵御越来越强大的火炮轰击时,依然显示出其价值。它能够为守军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平台,进行有效的火力反击和人员集结。

拿破仑战争的变革:一场新的军事革命

然而,到了拿破仑时代(大致从1799年开始到1815年结束),战争的形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直接导致了棱堡在战略和战术上的存在感降低。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炮兵技术的飞跃与“机动性”的崛起:
火炮性能的提升: 拿破仑及其对手们都极大地改进了炮兵的组织、训练和技术。火炮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射速更快,并且开始出现专门用于攻城的重炮。更重要的是,拿破仑对野战炮兵的重视和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能够迅速部署大量的机动性强的野战火炮,集中火力对敌人的阵地进行压倒性的轰击。
机动性成为王道: 拿破仑的军事思想核心之一是速度和机动性。他善于通过快速行军、迂回包抄等战术,避免与敌人进行消耗性的正面攻坚。与此相对应的是,他更倾向于摧毁敌人的野战部队,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去围攻一座坚固的棱堡要塞。如果一座城市或要塞阻碍了他的行军路线,他更倾向于绕过它,或者通过快速的炮击瓦解其防御,而不是陷入长期的围困战。
攻城战的变革: 拿破仑时代的攻城战,虽然仍然存在,但其方式和目标发生了变化。他不再追求像过去那样一点一点地蚕食棱堡,而是更注重利用压倒性的炮火优势,直接摧毁城墙或迫使守军投降。这意味着,传统的、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才能攻克的棱堡工事,面对越来越强大的炮火时,其“坚不可摧”的特性被大大削弱。

2. 兵力部署与战略的重心转移:
大规模野战的兴起: 拿破仑战争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野战之一。 armies(军队)规模空前,参战人数动辄数十万。战争的胜负更多地取决于战场上的正面交锋和军队的战略部署,而非对某个要塞的长期围困。
要塞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虽然重要的要塞(如安特卫普、汉堡)在战略上仍有价值,但它们不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唯一或主要的战略节点。拿破仑更关心的是如何将他的大军快速地部署到关键地点,歼灭敌人的主力部队。如果一个棱堡城市碍事,与其花费数月去攻克,不如将其包围,让其孤立无援,或者直接越过它,去追击敌人的主力。
补给线的重要性: 拿破仑的军队依靠的是庞大的后勤系统,而这条补给线本身也需要保护。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战略要塞可以保障补给线,但总体而言,他更侧重于通过野战的胜利来控制战略态势。

3. 工事设计的新发展与过时:
棱堡的局限性暴露: 尽管棱堡设计在当时仍然是欧洲防御工事的主流,但其缺点也开始暴露。尤其是在面对日益强大的攻城炮火时,棱堡的突出部分虽然能提供交叉火力,但同时也成为敌人集中炮击的目标。大量的炮弹可以集中轰击棱堡的角部,逐步将其摧毁。
新式攻城战术的出现: 拿破仑时代的攻城战术也在发展。例如,围困与封锁变得更为重要。通过切断城市的补给线,迫使守军因饥饿或疾病而投降,这比直接强攻要有效得多。如果一个棱堡工事被严密封锁,其内部的资源和人员消耗也会很快,使其防御效能大打折扣。
“多棱堡”的演变: 尽管如此,棱堡的设计并没有完全被淘汰。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仍然存在许多棱堡式的要塞,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改良设计,例如更深的壕沟、更厚的墙体,以及在棱堡内部设置更多的防御工事。但是,相较于前两个时期,它作为决定性的战场要素的地位已经下降。

4. 拿破仑本人的偏好与战术风格:
“决战”的追求者: 拿破仑的战争哲学更倾向于通过一次或几次关键的野战来赢得战争,而不是通过漫长的消耗战。他是一位战术大师,更擅长在开放的战场上指挥军队,而不是在密闭的要塞工事内进行防御。
“以战养战”的策略: 拿破仑的军队往往是靠占领敌方领土来维持自身运转,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快速行进和占领的地盘,而不是长期坚守的堡垒。因此,他不太会将宝贵的兵力和资源投入到围攻一座意义不大的棱堡上。

总结来看,棱堡在拿破仑战争中存在感不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炮兵技术和战术的革命: 更强大的野战和攻城火炮,以及集中炮击的能力,削弱了棱堡的防御优势。
战争形态的改变: 大规模野战成为主流,战略重心从守卫要塞转向了歼灭敌方主力部队。
拿破仑的军事思想: 对速度、机动性和“决战”的偏爱,使得耗时且资源消耗巨大的攻城战(特别是针对坚固棱堡的攻城战)不再是首选。
“绕过”或“封锁”战术的有效性: 相比于强攻,绕过或围困棱堡工事,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战略目的,并节省兵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棱堡完全消失了。在一些重要的战略要地,依然保留着棱堡式的防御体系,并且在攻防过程中依然发挥作用。例如,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军和普军的部署就受到了地形和一些防御工事的影响。但是,与三十年战争和七年战争时期那种“棱堡是战场的核心”的局面相比,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棱堡,更像是整个宏大战争机器中的一个相对次要的部件了。这场军事上的巨变,标志着军事工程和战术思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拿破仑简化后勤,以现地补给和露营为主。用较短行军队列组织多路行军,形成机动力优势。快速穿越边境要塞后,寻求决战。

而拿破仑本身具有一人参谋部的才能,能够组织复杂的多路行军协同和预判决战地点。

有人说没有拿破仑就会有X破轮,但是我认为,很难再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十年战争和七年战争时期,棱堡作为一种重要的防御工事,确实在战场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到了拿破仑战争时期,它的身影似乎不如以往那样显眼,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演变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棱堡的设计理念、在不同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拿破仑战争时期军事战术的革新。首先,.............
  • 回答
    法国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支持德意志新教诸侯,这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出于深远政治和战略考量的复杂决策。作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天主教国家,法国的选择颠覆了宗教阵营的传统划分,其背后的原因需要从法国国内、欧洲政治格局以及宗教改革的背景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1. 法国国内的宗教与政治现状:.............
  • 回答
    在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期间(主要发生在神圣罗马帝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沙俄、英国、波兰和奥斯曼土耳其各自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国内事务和地缘政治活动与这场战争存在间接关联或独立发展。以下是各政权的具体情况: 一、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初期)时间背景:1618年时,俄罗斯正处于“混乱时期”(1.............
  • 回答
    2020年3月1日晚,在YY语音平台上,一次原本属于游戏玩家的聚集地,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跨界冲突”而变得异常喧嚣。这场冲突的主角,一边是庞大且活跃的肖战粉丝群体,另一边是《剑侠情缘网络版叁》(简称剑三)这款游戏的忠实玩家。参与人数一度高达四万,场面之激烈,信息量之庞大,至今仍被不少人津津乐道,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起很多科幻迷和文学爱好者的讨论。要判断《三体》在“广度”上是否超越了《战争与和平》,我们得先弄清楚“广度”在这个语境下指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广度”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1. 时间跨度: 《战争与和平》: 这部巨著的时间线相对集中,主要围绕着1805年至1820年这段时.............
  • 回答
    苏波战争(19191921年)期间,波兰军队确实对俘虏的红军士兵以及被怀疑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人员进行了镇压和处决,但这是否构成大规模“屠杀三万共产党人”则需要更严谨地看待。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军事行动以及当时的意识形态冲突,因此需要详细梳理。苏波战争的背景首先要理解,苏波战争并非简单的两国边界冲.............
  • 回答
    要从唐朝统一战争的过程来论证诸葛亮“先在巴蜀、关中站稳,再图晋豫鲁三省”战略设想的可行性,我们需要审视唐朝统一战争与诸葛亮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战略目标有何异同,并通过具体战役、地理形势以及政治经济因素来做对比分析。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诸葛亮的战略设想及其背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核心在于“.............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古代战乱人口锐减是常态,而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中国,虽然经历了军阀混战,还有持续了四年多的全面抗日战争,人口总数却依然维持在四亿多,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对比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战争形态以及人口的构成和影响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
  • 回答
    要说魏忠贤得势的三年(大约是1627年至1629年),明朝能在辽东战场上压着皇太极打,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说,而且这里面水分可不小,不能简单地说“压着打”。首先,咱们得明白,说“压着打”其实是一种相对的说法。在那个时期,辽东战局是一个非常胶着的状态,明朝固然有几次成功的防御和反击,但后金(也就是后.............
  • 回答
    ingredeagle 帮助小方(小竹)妹妹这件事,在微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波澜,可以说是一场情感、道德、法律以及舆论的激烈碰撞。咱们一件一件地说,把来龙去脉都捋清楚。事件的开端:一个令人发指的罪行首先,我们要知道,小方(小竹)妹妹所遭遇的,是一件极其严重、令人发指的罪行——被自己的父亲长期强奸。这种.............
  • 回答
    “三三制”在足球界确实刮起了一阵旋风,很多球队尝试模仿,而且战绩斐然,这背后当然有其过人之处。但说实话,任何战术体系,尤其是那些高度强调整体协作的,都有其难以回避的“软肋”。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三三制”这把好牌,究竟藏着哪些不易察觉的“坑”。首先,咱们得明白,“三三制”最核心的魅力在哪儿?无非就.............
  • 回答
    四代隐身战机与三代战机,这之间的代差,绝非简单的性能升级,而是作战理念和技术实现的根本性飞跃。如果把三代机比作锋利的宝剑,那么四代机就是悄无声息地穿透敌方防线的幽灵。核心区别:隐身是基石,多功能融合是灵魂最直观也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隐身能力。三代机虽然在气动布局、航电系统等方面已相当成熟,但其设计初衷.............
  • 回答
    大学毕业,我选择了回家这条路,希望通过考研这条独木桥,找到一份更理想的工作,或者说,是给自己一个继续深造、提升自我的机会。谁知道,这一条路,我竟然走了这么久,今年,已经是第三次了,结果,还是老样子,失败。刚开始,第一次考研,我充满信心,觉得凭着大学的底子,再认真准备一下,问题不大。然而,现实狠狠地给.............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考虑到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之后的李承晚无意改变现状,所以恢复朝鲜王朝战后不太大可能了”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从而理解为何朝鲜王朝在战后复辟的可能性极低。首先,让我们聚焦“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这一点。三一运动,作为1919年朝鲜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重大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牵扯到历史的偶然性、人性的选择以及清朝统治的脆弱性。如果郑成功当年选择随郑芝龙降清,成为清朝的外藩,然后在三藩之变中起兵反清,他能否取得比郑经更好的战果,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概率事件。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郑成功“不降”的立场和他的政治抱负.............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仔细梳理一下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这两场战役的背景、国军的准备情况以及具体的战术运用。简单地说,八一三淞沪会战并非是国军战术水平的退步,而是国军在面对更严峻的敌人和更复杂的战场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坚持、牺牲和初步的战术改进,尽管最终的结局仍旧是惨烈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
  • 回答
    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之众大败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遭受如此惨败之后,刘邦的阵营不仅没有因此土崩瓦解,反而继续吸引着人才的加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项羽与刘邦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人才在乱世中的考量。项羽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中许三多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差异,这背后是人物成长、心理状态以及环境设定的多重影响。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许三多在仿真演习中“向敌人开枪射击”,以及在真实战斗中“做不到”的描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或者说,我们看到的许三多在两个情境下的表现,.............
  • 回答
    螳臂当车:两千战舰的绝望突围当那宛如恒星般璀璨的水滴,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撕裂宇宙的静寂,向我们这颗渺小的蓝色星球逼近时,地球指挥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在那决定文明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一个疯狂的念头在绝望中升腾:逃!两千多艘战舰,这是人类倾尽半个世纪心血打造出的星际舰队。它们曾是地球的骄傲,是探索宇宙.............
  • 回答
    Tyloo在2021年斯德哥尔摩Major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一胜三负的战绩也让他们止步于小组赛阶段,这个结果对于一支拥有不少经验和粉丝基础的队伍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细究起来,这次失利暴露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很多都是 Tyloo 在过往的比赛中就或多或少显露过的隐患。首先,战术体系的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