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认识的“正确”的科学都是在当前的时间线上认为“正确”的道理。
科学就是在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错误的循环中进步的。也许几百年过后,我们在回头看现在的“正确”的科学知识,可能非常多都会被推翻,都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但不能否认,当下这些知识可以指导人类再往更为“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真理是随着我们对客观世认知在不断深入,越来越符合真实世界的情况的一种描述。
请自信点,把“如果”去掉。
亚里士多德说:物体下落速度和其重量成正比。
毕达哥拉斯说:所有数都是整数或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
周髀算经说:天圆地方
托勒密说:所有星体都绕着地球这个球体运动。
道尔顿说:原子是实心球。
施塔尔说:火焰是由燃素微粒聚集组成的。
…
科学就是这么错着开始的,后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用我说了,题主都看到了。
所以,现在对题主比较有意义的应该是去想想: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是错的科学会变成现在这样?
其实现在也还是不对…
我刚读博的时候瞎找资料,在某个数据库网站里见到了这么一句话,想必很多研究者都见过:
All models are wrong, some of them are useful.
直译就是,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不过有的模型多少还有点用。
当年对这句话感触不深,因为当年我远没有触碰到本领域的边界,在边界之内,我的直观感受是虽然各种理论模型都是近似,但误差一般在一定范围内,只是不够精确,远远称不上错误。所以我仅仅机械地记住了这句话。直到我的研究逐渐深入,接触到了一个涉及本领域知识边界的课题,在该问题下,我们领域原本堪称泛用的一个理论模型出现了极其离谱的失效,几乎不能给出任何符合实际情况的预测,搞得我的模拟几个月内几乎一筹莫展,直到我们组一个合作者跟我们说要不要用另一个几乎没啥人听说过的冷门模型进行模拟,该模型之所以冷门就是因为它在通常情况下计算量需求大,还需要大量调参,给出的结果也很难说多精确,所以听过的人都少,用过的人更少,全球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一两百人听过。但在我们的这个特定问题下,该冷门理论展现了惊人的坚挺,给出了的比较符合实验结果的预测,把我们领域的知识边界往前稍微推了一点点。这时候我再回头看那句话,又觉得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理解。我们领域泛用的模型在大部分时候都无比“正确”,但一旦越过边界,它就会立刻失效,那个冷门模型大部分时候都十分“错误”,但在特殊问题下又展现了惊人的“正确”。而它们本质上其实都错误,因为它们都只是对特定情况下现实的近似罢了。
所有科学理论都是如此,科学的理论与模型从来不存在正确一说,因为它们全都是错的,他们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恰好可以拿来描述与解释一些现象,如果理论失效了,那就搞清楚为什么会失效,弄清楚失效的边界,然后试着整个新理论。如果有人仅仅因为发现某个看似正确的理论错误就觉得有什么东西崩塌,那只能说这个人完全不懂科学
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戕贼,也可以萎死的。
——《坟·未有天才之前》(《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77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