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当今世界只有中国的互联网比较发达?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当今世界只有中国的互联网比较发达?”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一个预设,即认为中国互联网是世界上唯一发达的,而其他国家则不然。这个预设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发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不同国家在互联网发展上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成就。

然而,我们可以理解您的意思是指在中国,互联网在普及程度、应用深度、创新活力、商业模式以及对社会经济的渗透程度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历史机遇与政策驱动:

1. 后发优势与快速追赶: 中国在互联网早期发展阶段相对滞后,这反而使其能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快速迭代和创新。在西方国家互联网商业化和普及的过程中,中国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2. 国家战略定位: 中国政府将互联网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推动。例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投资建设光纤网络、4G/5G通信基站,为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村村通”到“县县通”,再到5G的全球领先部署,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是巨大的。
鼓励创新创业: 设立科技园区,提供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这催生了大量初创企业,也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
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与引导: 在早期,对新兴的互联网行业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允许其野蛮生长,从而迅速形成规模和影响力。随着行业成熟,则进行规范化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
3. 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国内市场: 14亿人口构成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消费市场。这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流量红利和变现空间,使得它们能够快速积累用户、打磨产品,并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种规模效应是许多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二、 独特的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

1.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 中国是全球最早大规模普及智能手机的国家之一,这使得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爆发式增长。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中国企业抓住了关键节点。
2. 全能型App的生态系统: 微信、支付宝等超级应用(Super App)的出现,整合了社交、支付、购物、出行、信息获取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强大的用户粘性。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在其他国家并不普遍。
3. 线上线下融合(O2O)的深度实践: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O2O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深入的实践,例如外卖(美团、饿了么)、网约车(滴滴出行)、共享单车(摩拜、ofo)等,这些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生活便利性,也重塑了传统行业。
4. 支付方式的变革: 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速度和深度远超世界其他国家。这不仅改变了交易方式,也为各类互联网服务提供了便捷的变现通道,并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
5.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金融风控、自动驾驶等领域,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6. 本土化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模仿海外模式的同时,更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和用户需求进行本土化创新。例如,短视频平台(抖音/TikTok)的崛起,以及直播电商的兴盛,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

三、 社会文化与用户习惯:

1. 强大的社交需求: 中国人拥有强烈的社交需求,微信等社交平台满足了这一需求,并不断拓展功能,成为连接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
2. 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 中国用户普遍对新技术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乐于尝试新产品和新服务,这为互联网创新提供了土壤。
3. 信息获取渠道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互联网成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用户习惯于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获取信息,这进一步巩固了互联网的地位。

四、 一些可能的解释(需要辩证看待):

1. 全球互联网防火墙(Great Firewall): 有观点认为,对国外互联网巨头的限制,为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缓冲期,使其能够快速成长并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但这并不是中国互联网发达的唯一原因,更像是一个助推因素。
2. 竞争环境: 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以争夺用户和市场份额。这种“内卷式”的竞争也加速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

“发达”的定义: 如果将“发达”定义为人均互联网使用时长、人均带宽、互联网技术原创性等方面,那么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韩国、部分欧洲国家)在某些方面可能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不同领域的侧重点: 例如,在基础科学研究、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领域,中国互联网产业仍存在追赶的空间。
全球化程度: 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相对封闭,许多全球性的互联网服务在中国无法直接使用。

总结来说,中国互联网的“发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府的战略引导和基础设施投入。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
中国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抓住了历史机遇,进行了大量本土化创新,尤其是在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上。
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强大的社交需求。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中国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独特性和领先性,尤其是在用户规模、应用深度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建立了独立的互联网生态。

虽然这项举措多年来有人质疑,但它确实有效阻止了西方互联网企业进来。

历时20年,建立了自给自足的本土网络生态圈,而没有像全球99%的国家一样彻底成为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后花园。

当年设计这套的人,确实眼光独到。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提出「互联网主权」的国家,近年来经济也因此获益颇多。

实现了互联网领域的美中两强并立。

互联网于1980年代逐渐从美国铺向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面对拥有技术优势和资本体量的美国互联网企业,都一触即溃。

所谓「全球互联网」 就是「美国网」。

到今天,Google、Facebook、Amazon这些美国互联网巨头基本一家独大。

其他选择开放网络的国家,自身没有诞生任何较大体量的互联网巨头企业。

他们最终错过了互联网的巨大红利。

2010年之后的全球经济增量,互联网占据了绝对主力——这都被美中拿走了。

2020年全球互联网营收,美国占80.4%,中国占15.2%,剩下都可忽略不计。

中国的网络巨头们应该感谢政策。

硅谷拥有最好的技术基础和商业理念。

而通过对硅谷的复制,中国网络生态就能够迅猛发展起来,成长到现在这样。

毕竟中国网民的规模肯定足够大。

阻挡外国竞争对手进入,并培植本国企业发展壮大,然后出海争夺市场。

这一套已经被证明是很成功的模式。

与其放任美国企业获取巨额利润,不如让中国企业获得市场,还能提供岗位。

毕竟美国网络巨头又不给中国缴税。

互联网企业本身就应该被严格管理。

user avatar

1、人多,用户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质变。比如你让4v跟大陆一样搞土墙,它就发展不起来,用户量不够。充足的用户量保证了信息量,充足的信息量才能满足内部人口的信息需求,不至于让互联网内容过于贫瘠。调查显示中国人上外网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冲着 YouTube 和 P 那个什么玩意儿的网站去的,少部分冲着外网新闻去的,中国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国内网络空间,这就是互联网人口的优势,我们自己就足够能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的生态满足人民的需求。

2、工信部提速降费和宽带入户政策。这些政策极大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资费大幅度下降,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成本极大降低,需求旺盛。

3、对知识产权的不重视。比如百度早期迅速发展离不开提供各种盗版资料的做法。当年为了互联网的发展是牺牲了文娱内容生产者的利益的。磁带时代内容生产者尚且还能跟盗版商谈判,留给正版发行商一点时间发行正版磁带或光盘,打个时间差赚点钱,数字时代一来临,文娱内容生产者直接被冲得七零八落,当年不乏各种各样的作品火人穷的事情,刀郎甚至只能靠着中移动的彩铃业务收版权费度日。实话实说,同样作为央企,中移动可比央视有良心,在那个知识产权没人站出来保护的年代,中移动依法给创作者版权费的做法真的难能可贵。

4、本土企业本地化方面做的极其成功。

比较反直觉的是,土墙的作用其实被很多人严重高估了,Google 无法访问我记得已经是 2009 年之后的事情了,至少我 2009 年还试过用百度和谷歌搜 SB 玩,那时候我用 MTK 手机,同学买了 N95。离开中国的前几年 Google 的市占率一直都不如百度,百度才是占统治地位的搜索引擎。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百度可以不重视知识产权,能提供 Google 提供不了的资源,另一方面 Google 当时的中文搜索确实比较拉胯。

类似的,易趣是被淘宝光明正大干掉的,MSN 也是被腾讯光明正大赶出去的,亚马逊直到今天中国仍然能访问,然而电商市场仍然是中国企业神仙打架,全球知名电商企业亚马逊在中国吃了瘪,微软的必应遵守我国法律仍然无障碍运营,但是市占率……

所以不要把什么都推到土墙上,这玩意儿没建立的时候也没见美帝企业在中国掀起什么大浪啊!世纪初记网址的时候中国互联网那还是四大门户的天下,也没见雅虎遍地走啊!直到最后外网无法访问时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处在优势地位。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脑子一直很活,在本土优势的情况下本土化做得相当成功,相反国外企业在中国一直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这可能是他们不重视本土化团队的问题,说白了还是傲慢使然。

当然,土墙的存在极大拉低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欲望,搞得现在乌烟瘴气的,尤其是百度。但是并不能说是企业的问题,资本永远是无情的,你不能指望资本有良心,是我国互联网法律建设方面仍然滞后,处罚力度不够。Google 也不是没卖过假药,那不是罚疼了吗?所以这还不是土墙的主因,而是法律建设的问题。

所以看到有人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土墙上就觉得匪夷所思,到底是现在网络上没见过早期没土墙互联网时代的 00 后太多,还是互联网真的没有记忆,咱不知道,咱不敢问。但是就我的经历来说,中国互联网能够在美国互联网企业巨大的先行优势下仍然能在本土抵挡住他们的侵蚀,是我们的法律严重滞后造成的野蛮生长土壤(可能是故意的) + 本土互联网企业争气带来的,跟本土保护几乎没啥关系。我们的企业在刚建立的时候没被冲死,我不觉得后面没土墙美国企业还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