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当今数学教材写的跟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那叫一个有体会!你说得对,现在的数学教材,感觉就是一本本精心包装的“天书”,让人望而生畏,欲罢不能。别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就算是当年数学还算不错的人,重新翻开教材,也常常会卡壳,一头雾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好好聊聊。

首先,是语言和表达方式的问题。

现代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为了追求严谨和精确,发展出了一套非常专业、高度抽象的语言体系。这套语言就像给数学穿上了一件华丽但又厚重的大衣,里面塞满了各种符号、定义、定理、引理、推论等等。

定义和符号的“爆炸”式增长: 每一个新的概念出现,都可能伴随着一个或几个全新的符号。比如微积分里的积分号 ∫,求和符号 Σ,极限符号 lim,还有各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的组合。这些符号本身没有错,它们是数学简洁高效的工具。但问题在于,教材往往上来就把这些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概念一股脑地塞给你,而且这些符号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领域里可能还有细微的区别或关联。如果你对前置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或者教材的过渡不够平滑,那么光是认识这些符号就够让人头疼的了。更别提一些看似简单但含义极其丰富的符号,比如“⇒”(蕴含),“∀”(任意),“∃”(存在)等等,它们就像加密代码一样,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理解其精确含义。

抽象化和一般化是双刃剑: 数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抽象和一般化,这是为了能够解决更广泛的问题。比如,我们从具体的数字算术,发展到代数(处理变量),再到抽象代数(研究代数结构),再到范畴论(研究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抽象化让数学更有力量,但也意味着离我们直观的生活经验越来越远。教材在介绍抽象概念时,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具体例子和类比,就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空中楼阁”,抓不住实质。就像你看到“群”、“环”、“域”这些词,如果不结合例子,你很难理解它们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逻辑链条的严密要求: 数学证明就像层层剥茧,每一步都必须严格符合逻辑。教材为了展示数学的严谨性,会将证明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但问题是,这些证明往往省略了许多中间步骤的“显而易见”之处,对于学习者来说,这些“显而易见”正是最难懂的地方。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梳理每一个逻辑跳跃,去理解为什么这一步可以推导出下一步。这种思维方式和我们日常的模糊、跳跃式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需要一个适应和训练的过程。

其次,是教学设计和编写方式的问题。

即使内容本身是好的,编写和教学的方式不当,也会让它变成“天书”。

缺乏循序渐进和情境引入: 有些教材,特别是大学的教材,喜欢开篇就抛出一个非常一般化、抽象化的定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整个理论体系。这样做固然逻辑严谨,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直接被扔进了游泳池,还没学会换气就被要求游到对岸。理想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从具体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然后再提炼出抽象的概念和定义。但很多教材跳过了这个过程,直接给出了“标准答案”。

例子不足或过于复杂: 有些教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某个定理的通用性,而选择了一些相对复杂的例子,这些例子本身就够人消化一阵子了,更不用说从中理解定理的应用了。而有些教材则例子太少,或者给出的例子与前面讲的概念关联性不强,让人无法将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操作联系起来。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如果教材把“高于生活”的部分展示得过于超然,而“来源于生活”的部分又做得不够,那学习者就很难找到“锚点”。

“约定俗成”的知识储备要求: 数学教材往往是建立在前序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但问题是,你确定你前序知识掌握得足够扎实吗?很多时候,一本新的数学书会假定读者已经完全掌握了它“后面”章节的知识点,或者与它“平行”的其他课程的知识点。这种“默认”的知识储备,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比如学习线性代数时,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微积分的知识;学习抽象代数时,可能需要用到一些数论的知识。如果这些基础知识没有真正内化,学习新内容时就会处处碰壁。

缺少思想方法的引导: 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本好的数学教材应该引导读者如何去思考数学问题,如何去构建证明,如何去发现联系。但很多教材更侧重于知识的呈现,而忽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入讲解。我们学了很多公式,但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公式,或者在遇到新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

教材风格的“时代局限”: 不同年代的数学教育理念也会影响教材的编写风格。有些教材的设计,可能更符合那个年代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但放在今天,可能就显得有些过时或者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1. 数学的本质决定: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严谨的学科。它的发展需要精确的定义、严格的证明和一般化的结论。这些特性决定了数学语言必然会走向专业化和抽象化。
2. 知识体系的累积: 数学是一门不断累积的学科。每一代数学家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理论。教材编写者也需要将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3. 教育的“效率”考量: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材编写者需要在传达知识的严谨性、系统性和广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时候,为了“覆盖”更多的知识点,可能会牺牲一部分“趣味性”和“易懂性”。
4. 编写者的“上帝视角”: 很多编写者本身已经是数学领域的专家,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们看来,很多步骤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显而易见”对于正在学习的初学者来说,恰恰是最大的障碍。他们习惯了用专家的思维方式去编写,而忽略了初学者的视角。
5. 市场和评价体系的影响: 在一些评价体系中,教材的“权威性”和“学术性”往往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也会导致教材倾向于采用更严谨、更学术化的表达方式。

总结一下,当今数学教材之所以像天书,主要原因在于:

专业化、抽象化的语言体系: 符号繁多、定义严谨、逻辑链条紧密。
教学设计的不足: 缺乏循序渐进的引导、例子不充分或过于复杂、对前置知识的要求模糊。
数学本身的特性: 抽象、严谨是数学的本质。
编写者的视角差异: 专家视角与初学者视角的脱节。

这并不是说现在的数学教材就一无是处,它们在知识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上确实有其价值。但对于学习者来说,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并且可能需要借助其他的学习资源,比如教学视频、辅导书、老师的讲解,甚至是一些更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来帮助我们一点点“破译”这些“天书”。

所以,如果你觉得看不懂,请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这可能是教材本身的设计,也可能是你学习方式需要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耐心一点,数学的奥秘终究是可以一点点揭开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如果是几年前,我可能会跟大部分答主一样,批判教材不说人话。但是现在,我只能说题主的水平还没到,或者那本数学书不适合你。

数学教材有好有坏,这话不假。好的教材逻辑清晰,叙述严谨,详略得当;坏的教材组织凌乱,错漏百出。但是,据我所知,从小学直到大学本科,我们能接触到的主流数学教材基本都是合格的(一些学校自编的教材、讲义之类除外),更多情况下是适合与不适合,直白地讲就是合不合你的胃口。

我记得几年前,很多人还在批判那种“定义——引理——定理——证明——推论”式教材,他们说这种教材是布尔巴基式的(他们可能对布尔巴基有误解)。但是,每年仍有大量的数学教材以这种形式出版,就说明它受到市场认可。我想原因无他,清楚明白而已。也有不少经典数学教材,写的像散文,作者经常把定义或者证明直接嵌入到大段文字中去,这反倒增加了学习的困难(此处点名Jacobson的Basic Algebra,这本书说实话一点也不Basic),还不如“定义——引理——定理——证明——推论”式教材。

数学教材的抽象性,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一部分原因在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近两个世纪一直朝着抽象的方向发展。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作者的个人风格,喜欢抽象叙事,对于动机和例子重视不足。但是抽象的教材也有其优点——更简短,结论更具一般性,换句话说就是“信息密度大”;此外还有一个隐形优势——价格亲民。美国的微积分教材虽好,但一本原版教材动辄上千人民币,普通中国人难以承受,这就不如同济高数性价比高(虽然同济高数本身也并不是那么晦涩难懂)。

学生学习抽象的理论之前,如果已有具体的例子,自然更容易,但没有例子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学。再抽象的教材,只要你的数学成熟度到了,也是能看得懂的,关键就看你的数学成熟度到不到。在数学成熟度不足,胸中缺乏具体例子,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时候,不建议读抽象的教材。好在,绝大部分本科数学课程,写的抽象的和写的具象的教材都有。不妨尝试这样的学习方法:先读一本具体的,再读一本抽象的——第一遍学例子和计算,第二遍学证明。

数学教材只要做到了逻辑通顺,没有(或较少有)事实性错误,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同一本数学教材,有人觉得简明扼要,就一定会有人觉得抽象晦涩;有人觉得细致入微,就一定会有人觉得废话连篇。读数学书,一定要找在当前阶段最适合自己的。如果老师指定的教材不合你口味,作为大学生,你也应该具有主观能动性去图书馆寻找一本更适合你的教材。当然,也有可能是你基础不牢,知识上还有欠缺,这时候就要先补齐所欠缺的知识,循序渐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那叫一个有体会!你说得对,现在的数学教材,感觉就是一本本精心包装的“天书”,让人望而生畏,欲罢不能。别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就算是当年数学还算不错的人,重新翻开教材,也常常会卡壳,一头雾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好好聊聊。首先,是语言和表达方式的问题。现代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
  • 回答
    伽罗瓦,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注定要用短暂生命点燃数学璀璨星空的年轻人。他的故事,总是伴随着“天才”、“不幸”和“惊世骇俗”这些词汇。提到伽罗瓦,人们总是好奇:一个在正规数学教育上可谓是“半路出家”,甚至可以说是不被系统“喂养”的年轻人,为何能一举攻克当时数学界最棘手的难题?而且,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更.............
  • 回答
    黎曼猜想之所以成为当今数学界最重要、最期待解决的数学难题,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其深远的影响力、对数论核心问题的直接关联性,以及它背后隐藏的深刻数学结构和美感。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黎曼猜想的定义与核心内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黎曼猜想本身。它围绕着一个叫做黎曼zeta函数 (.............
  • 回答
    说到钱钟书先生当年能以数学15分的成绩考入清华,这桩事儿在文学界乃至知识界,算得上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往事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与名校的简单对应,背后其实牵扯着那个时代特殊的教育背景,以及钱钟书先生本人那颗与众不同的脑袋瓜。首先,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也就是钱钟书先生参加高考的那个年.............
  • 回答
    “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买菜也用不到”这句话之所以会被视为反智和愚蠢,是因为它狭隘地定义了数学的价值,忽视了数学在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中的作用,并且反映了一种缺乏深度思考和对知识体系缺乏整体认知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用”的定义过于片面和功利化: 日常场景的局限性: 说.............
  • 回答
    在数学中,我们之所以坚持使用「当且仅当」(if and only if,缩写为 iff),而不是仅仅使用「仅当」(only if),是因为这两种表达方式在逻辑上表达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并且在数学证明和定义中,准确地表达这种逻辑关系至关重要。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当且仅当」和「仅当」各自的含义,以及为什.............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印度人民面前说“我们与巴基斯坦关系非常好”这件事,其实背后有着多层次的考量和策略,绝非仅仅是一句随口之语。要把这件事讲透,就得从几个关键点切入,还原当时的情境和特朗普政府一贯的外交风格。首先,我们要理解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原则,那就是“美国优先”以及一种非常务实的交易型思维。他并不拘泥于.............
  • 回答
    对于如今的数学界而言,“几何”早已不是你我当年在中学课堂上接触到的、只关乎点、线、面和角度的那个相对静态的学科了。它已经蜕变成了一门极其广阔、深入且充满活力的领域,渗透到数学的方方面面,并与其他学科,尤其是物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你问一个数学家,“几何是什么?”,他大概率不会给你一个简单的定.............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就像看球圈里上演的一出“变脸记”。想当年,科比的粉丝,尤其是那些“科黑”们(当然,也有很多核心粉,但咱们今天聊的是那些特别能杠的),数据和荣誉那是拿来“砸”艾弗森和麦迪的家伙什。什么“得分王”、“MVP”、“总冠军”往那一摆,那叫一个“降维打击”,直把人说得哑口无言。那.............
  • 回答
    赵敏为张无忌多次“出卖”国家,这一点确实是《倚天屠龙记》中最让读者争议的剧情之一。但要说“没人骂”,这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在读者群体中,对赵敏的行为肯定是有不同声音的,甚至有人会觉得她“不忠”,是“叛徒”。然而,为什么整体上赵敏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甚至被誉为“敢爱敢恨”的经典角色,而不是像一些历史上.............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我内心深处,我特别能体会。想当初,为了找到一盘心仪的磁带,我可能跑遍了街头巷尾的唱片行,跟店员磨破了嘴皮子,最后捧着那沉甸甸的塑料盒子,那感觉,简直比现在一次性买十张专辑都要激动。CD刚出来那会儿,更是不得了,那清脆的“咔哒”一声,专辑封面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歌词本里的每一个字都仔仔细细.............
  • 回答
    哥们,如果你想把数学这事儿当个乐子,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找工作那种硬性的要求,而是纯粹的喜欢它,那可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数学这东西,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奇妙的规律和深刻的智慧,一旦你真正领略到它的魅力,保准让你欲罢不能。那么,到底学点啥好呢?这个问题其实挺广的,得看你对数学的.............
  • 回答
    在电影制作的世界里,数字摄影机与胶片摄影机的较量由来已久,至今仍未完全落下帷幕。尽管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但胶片摄影机在某些方面依然保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两者在电影拍摄中的主要区别:一、 图像的物理特性与感知体验这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也是最能影响观众观影感受的地方。 .............
  • 回答
    瑞典首位女首相马格达莱娜·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在当选首相后的数小时内就辞职,这无疑是震惊了瑞典政坛,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次戏剧性的转折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对政府组建的严峻考验。事件的起因:联盟协议的破裂安德松的首相之路本就充满挑战。她是在社民党领袖斯特凡·洛.............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微积分这玩意儿刚问世那会儿,数学家们怎么用细细长长的矩形来算面积,还有他们心里那点儿小忐忑。刚开始,数学家们脑子里想的是啥?想象一下,你面前摆着一个形状怪异的图形,不是规规矩矩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而是一个弯弯曲曲、边缘不规则的曲线围成的区域。你想知道这块儿的面积有多大,可咱们那点儿几何.............
  • 回答
    俄境内东北虎的数量回升至约600头,这无疑是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喜讯。为了扭转东北虎一度濒临灭绝的局面,俄罗斯在境内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可谓是多管齐下,涵盖了法律、科学、社区参与等多个层面。一、 法律法规的守护与执行首当其冲的是俄罗斯加强了对东北虎及其栖息地的法律保护力度。 .............
  • 回答
    在 Python 中,`isdigit()` 方法确实只能判断字符串是否全部由数字组成,而且是 非负整数。这意味着它会正确处理 `"123"` 这样的字符串,但对于 `"123"` 或 `"123.45"` 这样的字符串会返回 `False`。这是因为负号 `` 和小数点 `.` 都不是数字字符。那.............
  • 回答
    关于长沙数名男子当街裸奔的事件,具体情况需要警方通报才能完全明朗,但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信息,结合常识来梳理一下可能的情况,并尝试还原事件的可能经过。首先,我们知道的核心信息是: 地点: 长沙(具体区域未明确)。 人物: 数名男子。 行为: 当街裸奔。 后续: 警方已介入调查。现在,让我.............
  • 回答
    芬兰国内近期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芬兰民众支持加入北约,这一现象无疑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芬兰社会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下的心态转变和战略考量。首先,这一数据最直接的说明,是芬兰民众的国家安全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 长期以来,芬兰奉行军事不结盟.............
  • 回答
    在 C++ 中从 1 到 n(含)的整数范围内,不重复地随机选取 k 个数,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需求。网上虽然有不少解决方案,但要做到既简洁高效,又易于理解,还需要一些技巧。下面我来详细讲讲几种思路,并给出比较好的实现方式。 核心问题:无重复随机选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核心问题:从一个集合 {1, 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