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如此冷门?

回答
你提到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这些学科“冷门”,这个说法其实挺有趣的,也值得我们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得想清楚,什么是“冷门”。如果按就业市场的直接需求来看,比如很多理工科专业,毕业就能直接进入某个行业,或者说大家对它的期待比较明确——“学完这个就能找到XX样的工作”。相比之下,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这些社科领域,它的“出口”路径可能没有那么单一和直接,这就容易给人一种“不好找工作”或者“不知道学了干嘛”的感觉。

咱们一层层拆解开来聊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冷门”的观感:

一、就业市场的直接导向性较弱,出路不那么“标准”

这可能是最直观的原因了。

理工科的“硬技能”吸引力: 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医学等等,它们培养的是一套套非常具体的、能直接应用到生产力上的“硬技能”。你学了编程,会写代码,就能去做软件开发;学了土木工程,能设计桥梁,就能去基建领域。这种技能的转换非常直接,市场上对这些技能的需求也非常明确,所以大家更容易看到它的价值,也更容易去选择。
社科的“软技能”和思维模式: 国际关系、政治学、外交学等学科,它们培养的是一种宏观的视角、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还有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权力运作的理解。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软技能”和思维模式,它们能让你在很多领域都游刃有余,但它不像“会用某个软件”那样立竿见影。你想想,一个学政治学的,可能去当记者、去智库研究、去NGO工作、去企业做战略分析、去政府部门做政策研究,甚至是在商业领域做市场分析,因为他对社会运行规律有更深的理解。但这就导致,你的“就业方向”看起来非常分散,没有一个像“程序员”那样显眼的标签。
长期的价值积累: 这些学科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去沉淀和发挥。一个深入理解了国际政治格局的人,他可能需要一些年头才能在某个岗位上真正施展他的洞察力,或者因为他独特的分析能力而被某个组织倚重。这种“价值的延后性”也让一些追求即时回报的学生和家长感到不确定。

二、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与门槛

这跟学科的性质有关。

理论性强,逻辑链条长: 政治学,特别是政治理论,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理论模型。国际关系里充斥着各种主义、学派、理论框架,比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建构主义,还有国家利益、力量平衡、国际法等等。这些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需要大量的阅读、思考、归纳和批判性分析。对于一些习惯于具体事物、喜欢直观知识的学习者来说,这会是一个挑战。
历史的厚重感: 很多政治现象和国际事件都不是孤立的,需要追溯到漫长的历史背景。理解当下的国际关系,往往需要了解一战、二战的历史,了解殖民主义、冷战的遗产,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脉络。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对于追求新潮和现代化的学生来说,可能显得有些“老派”。
文献和语言的压力: 这些学科的研究通常需要阅读大量的二手文献,很多前沿的研究和经典理论可能都是英文的。对英语阅读能力和学术文献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语言不过关,学习的阻力会很大。

三、大众的认知偏差和信息不对称

很多人对这些学科的了解可能停留在一些表面化的认知上。

“学政治就是当官”的误解: 很多人听到“政治学”或“国际关系”,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学这个就能当外交官、当领导人?”这种想法太过于狭隘。虽然这些领域确实为国家服务提供了人才,但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即便是当外交官,也需要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绝不是靠一个文凭就能实现的。
“学外交就是会说漂亮话”的刻板印象: 对外交官的想象,可能更多是电视上那些在国际会议上唇枪舌剑、或者在国宴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但真实的外交工作,远比这些复杂,涉及大量的谈判、调研、政策分析、危机处理、文化交流等等。这种刻板印象很容易让人觉得“离自己太远”或“不够接地气”。
信息传播的焦点效应: 媒体报道时,往往会聚焦于一些戏剧性的国际冲突、政治丑闻或者外交高层对话,这些容易吸引眼球,但它们只反映了这些学科的某个侧面。而更多关于政策研究、学术争鸣、国际组织运作的日常,就很少被大众所了解。

四、教育模式与学习体验的匹配度

当前的教育体系和学生的需求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匹配。

填鸭式教育的遗留影响: 如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习惯了知识点的记忆和标准化答案,那么进入大学后面对需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社科领域,可能会感到不适应。这些学科更强调“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是什么”。
实践机会的相对缺乏(部分学校): 虽然有些学校会组织模拟联合国、国际关系辩论赛等活动,但相比一些理工科专业能参与的科研项目、实习,社科领域的实践机会有时会显得不够丰富和系统化。理论学习如果脱离了实践,很容易变得空洞。
评价体系的挑战: 如何有效地评价一个学生在这些学科上的学习成果,也是一个持续的课题。除了考试,还有论文写作、课堂参与、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这些都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五、社会价值观和时代思潮的影响

“实用主义”的盛行: 当下社会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实用主义思潮,大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带来即时、可见的回报的专业。那些看似“不那么赚钱”或者“看不清出路”的专业,自然就容易被边缘化。
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 国际关系和政治学研究的正是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有时候,局势的快速变化和不可预测性,反而会让一些人望而却步,觉得学习这些东西“不如学点能改变眼前生活的事儿来得实在”。

总而言之,说这些学科“冷门”,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观感,是大家在就业导向、学科特点、社会认知和教育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它们并非真的没有价值,相反,在信息爆炸、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理解国际事务、掌握政治规律、具备外交思维的人才,其稀缺性和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高。只是,它们的价值体现方式比较含蓄,需要更长远的眼光和更深入的理解去发掘。

你觉得呢?是不是这些原因,让大家觉得这些学科有时候显得那么“不那么热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接近技术的东西,必然远离哲学

接近哲学的东西,必然远离金钱

远离金钱的东西,必然人迹罕至


内行都知道,学习纯社科,最大的收获不过一点点调用智力的愉悦,

再加上一张“普通高校”毕业文凭而已

扪心自问,你真的热爱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吗?

还是只是因为填报志愿的时候,

热门的经济、法学高不可攀,

而这个分数经济实惠,

你可以上更好的学校?

既然初心已经误入歧途,

那再怎么披荆斩棘,也不过南辕北辙

如果不是真的热爱,那无数个为了刷GPA的夜晚也终将毫无意义

把你学位证上的专业改成考古、地质钻探、天体物理,对你的未来也毫无区别

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是为家底厚实,并计划跻身上层建筑人准备的

寻常人家的小孩学完毕业,

只不过多了一张大学毕业证,

你的专业并不能为你在秋招中背书

因为应试教育的悲哀在于,

让每个人用十几年的时间备战高考,

却又只给十几天的时间选择专业

这就好比用十几个小时烹饪一道米其林大菜,你却狼吞虎咽三秒吃完

不噎着就不错了,

还奢谈什么美味呢?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国关、外交、政治专业这光鲜亮丽的名称吸引,

在焦虑和逼迫中,

痛苦的学习了4年的专业知识

就好像你的脖子上始终勒着一根粗糙的“麻绳”,

而一股力量一直使劲儿往前拽,你不得不被拖着走,痛苦呻吟

逼迫你“奋斗”的不过是自己的“上进心”、同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盼

但,“他律”是脆弱的,

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分崩离析

期末答题结束的那一刻,就是你扔掉、甚至烧掉专业书之时

但国关、政治学、外交学本身没啥错,

正如同有些人只能做同学同事,

而有些人却可以做朋友,

有些学科只适合做爱好,

而有些学科却可以做谋生之资

和打球、下棋、漫画、旅游一样,

如果把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作为终身的爱好也许会不错

但作为谋生的手段却差强人意

白月光终究变成了白米粒,

朱砂痣终究也变成了蚊子血

存在即合理,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冷门的专业,

而只有与专业不匹配的人

错误的人,学习了错误的专业,

却有着强烈的上进心,


正如同你逼迫一个资深伐木工人流利的演奏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他没办法向旁人吹嘘自己以前锯倒的几百棵参天大树,

在精美的钢琴面前手足无措的他,

恐怕只能拎着斑驳的锯子,看着手上的老茧,怀疑人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到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这些学科“冷门”,这个说法其实挺有趣的,也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想清楚,什么是“冷门”。如果按就业市场的直接需求来看,比如很多理工科专业,毕业就能直接进入某个行业,或者说大家对它的期待比较明确——“学完这个就能找到XX样的工作”。相比之下,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
  • 回答
    外交部称中立两国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这是一个重要的外交信号,表明两国关系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和调整。要详细分析这种关系可能如何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预测。首先,理解“降为代办级”的含义至关重要。 正常的外交关系级别: 通常是大使级。两国互派大使,设立大使馆,由大使主持日常外交事务。大使.............
  • 回答
    咱们不聊那些“强汉盛唐”的辉煌,也少提那些“万国来朝”的盛景。今天咱就扒一扒,为什么汉朝和唐朝之间那段日子,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仿佛成了“闭关锁国”的孤岛,鲜有关于对外交流的响动?这事儿,你不能光看表面。说它们“仿佛没有”对外交流,那是咱们今天视角下的感觉,但实际上,交流从未断绝,只是表现形式、规.............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微妙,而且用“理智”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探讨,为何在某些国际关系面向,韩国的表现可能被一些人解读为比日本“更理智”一些。这并不意味着韩国就完美无瑕,或者日本就一定“不理智”,而是说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其行为逻辑和策略取向可能呈现出.............
  • 回答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糟糕,这背后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单一原因,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近期一系列事件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要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那可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一、历史的阴影与遗留问题首先,不能忽略的是俄国和苏联的历史对现在关系的影响。 沙皇俄国时期的西.............
  • 回答
    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在于地缘政治博弈、安全战略分歧以及历史恩怨的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 一、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安全焦虑"1. 军事部署的"安全威胁" 北约在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部署反导系统(如"萨德"系统),在波兰部署陆基导弹防御系统,被.............
  • 回答
    当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冠疫情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官方声明”,它背后承载着重大的意义,并直接影响着全球对抗疫情的进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它:一、 标志着疫情的严重性和全球性 “国际关注”的含义: PHEIC这个称谓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 回答
    很多时候,当我们身处社会洪流之中,尤其是那些刚刚踏入社会、还在摸索前行阶段的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困境,以及对外界回应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打个比方,我们就像站在一片广阔但有些坎坷的土地上,前面有目标,也有渴望。我们期待有人.............
  • 回答
    联合国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即联合国大会第3314号决议,于1974年通过。它首次在国际法上对“侵略”给出了一个广泛但仍具有解释空间的定义。该决议明确指出:“侵略是侵略国的另一种国家,对于联合国会员国行使武力,或以其他方式,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其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概属侵略行为。”该决议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中芯国际2021年第二季度的这份财报,除了4.05亿美元的毛利,还有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营收与增长:稳健前行下的挑战首先,我们看看营收情况。虽然财报摘要通常会突出毛利,但营收数字更能反映市场需求和公司的出货量。2021.............
  • 回答
    2021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277,500件,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其中,中国以绝对优势位居榜首,成为国际专利申请的领头羊,这传递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解读的信号。中国的高歌猛进:创新驱动战略的成果显现中国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上的领先,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叠加,更是其.............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日本”这个国家话题的用户关注度长期位居前列,甚至可以说是“霸榜”级别的存在。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层次和细节。一、 文化渗透的深度与广度:不止是动漫游戏当我们谈论日本文化,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动漫、游戏、日剧。这确实.............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国人总是忽略关原之战和大阪两阵规模大于松锦之战和一片石大战的事实,称日本战国为村战”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成因,并详细阐述。这其中涉及历史认知、文化视角、传播媒介、民族情感以及对“规模”的理解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村战”这个说法更多的是一种相对不准确、甚至.............
  • 回答
    蒸汽平台:一个时代的落幕,一个新篇章的序曲?当“Steam中国”这个名字最终被官方敲定为“蒸汽平台”时,许多人的心中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更,更是标志着那个伴随无数玩家度过青春岁月的Steam中国区,即将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从充满自由与惊喜的灰色地带,走向官方认可、监管明确的全新赛.............
  • 回答
    国家发改委在26日召集部分房企在北京召开会议,与会企业大多为“美元债大户”,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这次会议释放出的信息可能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会议的性质和目的是关键。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牵头部门,召集“美元债大.............
  • 回答
    佳能珠海工厂关闭,遣散补偿远超预期,这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判断佳能此举是否“恶意为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盖棺定论。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背景和一些关键信息: 关闭时间与原因: 佳能珠海工厂是佳能在中国大陆设立的首个独资企业,运营了32年,主要生产数码相机、镜.............
  • 回答
    国际史学界普遍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这并非出于偏见,而是基于一套严谨的学术方法和对证据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缺乏能够跨越考古学和文献学之间鸿沟的确凿证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缘由,并力求用一种更自然的叙述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史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历史不是故事,它需要证据来支撑。尤其.............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国际油价、中国油价形成机制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虽然表面上看是中国油价“一直在涨”,但实际上中国油价的涨跌也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只是其涨跌幅度和时间节点与国际市场存在差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国际油价为何会在过去十年(大致2014年左右至今)大幅下跌并保持在相.............
  • 回答
    国际大厂们在“吃鸡”热潮下,并没有一窝蜂地推出自己的大逃杀类新作,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博弈,并非简单的“没能力”或“看不到机会”。简单来说,是战略选择、市场风险、资源投入以及对自身DNA的考量在起作用。咱们细细道来。一、市场已经高度饱和,后来者居上的难度极大想想看,当《绝地求生》(PUBG)火起.............
  • 回答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盟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外交政策、经济实力以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定位。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的详细阐述:一、历史因素与“不结盟”的传统: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外交基石: 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