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现在为何与西方国家关系差 ?

回答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糟糕,这背后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单一原因,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近期一系列事件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要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那可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

一、历史的阴影与遗留问题

首先,不能忽略的是俄国和苏联的历史对现在关系的影响。

沙皇俄国时期的西方化尝试与抵抗: 彼得大帝时期,俄国就开启了“西化”之路,但这种西化并非全盘接受,而是一种国家强化的工具。同时,俄罗斯也一直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身份认同,这使得它在近代以来,就一直处于一种既想融入欧洲文明圈,又担心失去自我民族性的纠结状态。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常常将俄罗斯视为东方蛮夷,而俄罗斯也时常以自己的独特文明身份来对抗这种看法,这在历史上就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冷战的遗产: 冷战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赤裸裸的意识形态对抗和地缘政治博弈。虽然苏联解体了,但那种“你死我活”的敌对思维模式,以及双方在军事、政治上的相互戒备,并没有完全消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寻求与西方融合,但西方国家在庆祝胜利的同时,对俄罗斯的“削弱”和“控制”的倾向,让俄罗斯感到被边缘化和不尊重,这让很多俄罗斯人,尤其是权力精英,感觉自己被“背叛”了。
北约东扩: 这是导致关系恶化的一个关键因素。苏联解体后,北约并没有解散,反而不断向东扩张,吸纳了许多前华沙条约成员国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将北约东扩视为对其国家安全和战略空间的直接威胁,认为这是西方试图包围和遏制自己的战略。每一次新的成员加入,都会加剧俄罗斯的这种担忧。虽然西方国家坚称北约是防御性联盟,且成员国是自愿加入,但俄罗斯不这么看,它认为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步步紧逼”。

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与战略认知

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其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与西方国家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势力范围”的坚持: 俄罗斯依然保留着苏联时期对前苏联国家,特别是其周边地区(近邻)的“势力范围”的认知。它认为这些地区是其国家安全缓冲区,不容许外部势力(尤其是西方)在该地区渗透和扩张。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的亲西方政策,被俄罗斯视为对其核心利益的挑战。
对“主权民主”的理解差异: 俄罗斯坚持“主权民主”原则,强调国家主权高于一切,反对外部干涉其内政。它认为西方国家经常以人权、民主等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扶植反对派,推翻现有政权(例如“颜色革命”)。俄罗斯认为自己也可能是下一个目标,所以对任何形式的内部“颜色革命”都极度警惕,并将其视为西方国家策划的阴谋。
能源和地缘政治的博弈: 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国,能源出口是其经济的支柱。欧洲很大程度上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在能源供应和输送管道的控制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复杂的博弈。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俄罗斯也试图扮演一个独立于西方的力量角色,挑战美国单极世界的格局,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三、意识形态的对立与价值观的冲突

虽然冷战结束,但俄罗斯与西方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分歧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加剧。

“西方自由主义”的排斥: 俄罗斯的政治精英,特别是普京,对西方推崇的自由主义、民主模式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西方模式并非普适,而且其推广过程充满了虚伪和双重标准。俄罗斯更强调“传统价值观”、“国家主权”、“社会稳定”以及“强大的国家领导”。这种对西方价值观的排斥,在俄罗斯国内被包装成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表现。
“文明冲突”的叙事: 俄罗斯内部,尤其是保守派和民族主义者,常常将俄与西方的关系描述为文明之间的冲突,认为西方文明(以自由、个人主义为代表)正在腐蚀俄罗斯的传统精神和文化。这种叙事有助于团结国内民众,并为对外强硬政策提供合法性。
媒体宣传和信息战: 双方在媒体宣传和信息战方面也互相指责。俄罗斯认为西方媒体对俄存在偏见和妖魔化,而西方则指责俄罗斯利用媒体传播虚假信息、干预他国内政。

四、具体的导火索和催化剂

上述历史、战略和意识形态的深层原因,在近些年被一系列具体事件所引爆和激化。

2008年俄格战争: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因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爆发战争。西方国家普遍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认为其侵犯了格鲁吉亚的主权。
2014年乌克兰危机: 这是导致俄西方关系急剧恶化的最重要事件。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乌克兰东部的分裂势力,这被西方国家视为对国际法和欧洲安全秩序的严重挑战。作为回应,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并将俄罗斯排除在G8(八国集团)之外,使其成为G7(七国集团)。
叙利亚内战: 俄罗斯支持叙利亚阿萨德政府,而西方国家则支持反对派。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介入,加剧了与西方在地区问题上的对立。
网络安全和干预选举: 西方国家指责俄罗斯通过网络攻击和虚假信息等方式干预了其国内选举,例如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俄罗斯则否认这些指控。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俄罗斯的全面军事入侵,导致西方国家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制裁措施,将俄罗斯进一步孤立。北约成员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并加强了在东欧的军事部署。双方关系跌至冷战以来的最低点。

总结一下,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差,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

历史的包袱: 从沙皇时期到苏联解体,两国关系中就存在的信任赤字和战略不安全感。
国家利益的冲突: 双方在欧洲安全架构、势力范围、地缘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矛盾。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俄罗斯对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的排斥,以及对自身独特文明模式的坚持。
一系列的“冲突点”: 北约东扩、颜色革命的担忧、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网络干预以及最终的乌克兰战争,一步步将双方推向了对立面。

简单来说,俄罗斯觉得自己被西方国家“欺负”了,被“边缘化”了,而且自己的“安全空间”不断被压缩。而西方国家则认为俄罗斯是一个“修正主义”国家,试图颠覆现有国际秩序,不尊重国际法,并且对民主和人权构成威胁。双方都认为对方是“侵略性”和“不讲道理”的,这种互不信任和误判,使得缓和关系变得异常困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普京掌权俄罗斯20年,都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毕竟看一个人,别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帝国废墟上诞生的接班人




2001年9月,49岁的普京当俄罗斯总统不久,他第一次去了德国议会演讲,他以歌德、席勒和康德三位哲学家做比喻,说自己在东德当克格勃官员时,熟知德国的伟大。

随后他说,俄罗斯是一个很友好的欧洲国家,欧洲大陆的稳定和平,是俄罗斯的最高目标。

最后普京说:“民主权利和自由,也是俄罗斯内政的重要目标。”

德国联邦议员们同时鼓掌,为这位俄国新总统所带来的欧洲和解与安定,而感动。




那时候的默克尔(图左上位置)还不是大咖,还没当上总理。

而此时,欧洲依旧处于动荡中,没人知道新的冲突什么时候发生,普京的这番讲话,稳定了欧洲的心。

这是在2001年,20年后,普京怎么又成了动乱欧洲的“祸首”呢?

如此巨大转变的背后,又发生了什么?

普京是诞生于大厦崩塌的灰烬中的,他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苏联解体是20世纪的最大悲剧。

1993年,俄内部政变,叶利钦要推动新自由主义改革,要解散保守派老巢“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俄罗斯最高苏维埃。”

最高苏维埃的老臣拒绝被解散,并投票通过弹劾叶利钦,要求叶利钦马上下台,由副总统接任。

随后大批反叶利钦民众走上街头,和支持叶利钦的大打出手,在一系列的幕后交易后,掌握着枪杆子的军队,倾向于叶利钦。

于是叶利钦命令,包围俄议会大楼。

并且下令,坦克炮打议会。





炮打过后,叶利钦又下令阿尔法小队,强攻议会,强攻前他对人民发表演讲:

“议会里的这群人,他们是罪犯,是强盗,是屠杀犯,更是共产主义复仇者,法西斯领导者,他们试图用政变改变俄罗斯人民的意志,这些挥舞着红旗的人,想再次让俄罗斯血流成河,我决不答应。”

因为攻击发生在1993年10月,也被称为第二次十月革命,最后造成187人死亡,500多人受伤。





虽然普京当时官位不高,但整起“炮打议会事件”他都清楚的看在眼里,对此普京的评价是两个字:悲剧。

普京并没把目光放在“炮打议会事件”本身,他的目光在随后西方对俄国的“人道主义援助”。

当时俄罗斯的经济崩溃是如此可怕,贫困不断加剧,大量工业品被廉价抛售给西方投资者和新兴寡头。

普京看到的是这些:

一间房子塌了,强盗进来把东西洗劫一空,然后扔给你几个黑面包,还要你恩赐的接着。

从炮打议会到1999,这整场国家层面的巨大混乱,对普京来说,也是场羞辱。





霍伊瑟根,德国外交顾问(图上默克尔旁边那位白衬衫者),他2005-2017年,当了12年的默克尔外交顾问,主要是研究普京的,他和默克尔一起和普京打交道十几年,非常了解普京。

霍伊瑟根说:“普京的羞辱感,就像你儿时被霸凌一样,即便成年了都是挥之不去的最大阴影,而且普京性格强悍,他绝不会再次蒙羞。”

尤其是在扭转西方对于俄经济市场的努力上,普京要保证俄罗斯的财富不会再被洗劫。

“不过普京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霍伊瑟根说,“相反他对共产主义反感,因为他在东德当特工时,目睹过太多因为计划经济而带来的人民灾难。”





普京也不是那种天生反西方的人,1991年普京在圣彼得堡市长办公室,负责招商引资工作,他对于和西方合作持开放态度。

甚至在2000年,还“天真”的普京曾对克林顿提出,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所以普京开始在混乱的废墟中,整合起一个既要与西方合作的自由市场框架,又要防止西方再掠夺俄罗斯的财富。

于是,裙带资本主义式的寡头合作就诞生了

这类合作的特色是,忠诚,对普京的绝对忠诚。

在裙带资本主义式的“寡头模式”下,企业的成功不是市场经济的结果,而是从商者和政治阶层间互动的结果。

可以说这是普京所确立的模式,对他来说,一片废墟中的国家与其被西方和寡头掌控,不如由他掌控。





2001年,普京和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小布什第一次交锋,小布什说:

“看着他的眼睛,我感受到了他的灵魂,那是如此坦率,值得信赖。”

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个给普京戴个高帽子,在同一时期的美国内部报告指出:

“我们必须明白,普京出生克格勃,撒谎是他的职业素养,这不是他的罪,而是他的职业,他常年受训,来表现出如何成熟的不漏痕迹的撒谎。”

“而且普京这个人,是个交际专家,他非常懂看人,如果他觉得有必要,他会表演出你最喜欢的样子,无论是谁,只要他想,他就能让你喜欢他。”

2017年的纪录片《普京谈话录》里,普京也洋洋得意的自诩是一位“人际关系专家”。

但那一切都是假的,政客都演戏,但没有一个演的过普京。


西方的三巴掌





2003年普京的总统官邸平平无奇,不和你说这是总统官邸,你还以为是哪个退休干部疗养院。

官邸里保安悠闲的坐着,呆呆看电视里播放的米兰时装秀。

可到访的美国记者并不像保安一样悠闲,他们等了足足三小时。

普京在和西方交往中,常常有故意要压人一头的动作。

比如说故意迟到,比如说对美国国务卿赖斯的轻微无礼,比如说明知默克尔怕狗,还把狗溜出来。





默克尔后来说:“我当然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必须证明自己是个男人。”

当西方记者在普京简陋的官邸坐下,对他采访时,普京先客套道:

“我坚定的站在发展民主和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而且从更大的文化范围来看,我们当然也是欧洲人。”

普京接着说:“在反恐问题上,我和布什总统关系亲密良好,所有人都要遵守人权、言论自由的准则,我个人所受的最大教育是,尊重法律。”

跟着,西方记者开始戳车臣问题。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毫不手软,对车臣首都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几乎整座城市成为废墟。

2003年联合国将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定为现今地表上被炸毁最严重的城市。

今天车臣怎么那么服普京,还大举出兵帮忙打乌克兰,一来因为车臣被炸服了,二来今天的车臣领袖完全是由普京扶持的。




前车臣领导人阿斯兰战败后,车臣二号人物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图右),向普京投降。

今天的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就是向普京投降的艾哈迈德.卡德罗夫的亲儿子。

所以普京等于是扶持了一个投降者的亲儿子,来管理车臣。

那这亲儿子,能不对普京服服帖帖吗?

在普京的官邸采访中,西方记者先诱普京说出始终坚持人道和人权,跟着马上戳车臣问题。

把车臣首都夷为平地,算人道和人权吗?

普京立刻感到被羞辱,马上反唇相讥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所作所为。

他指出美国是世界上最没资格占领道德制高点的国家,随后他用一句俄罗斯谚语说:

“如果你脸长得歪了,就别去责怪镜子。”





普京是一个根正苗红的人,他爷爷是斯大林的厨师之一,能给领袖做饭,背景绝对过硬,他爹在卫国战争中受了重伤,他亲哥在约900天的列宁格勒围城战中战死

普京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所以他对纳粹深恶痛绝,对二战的抹黑,深恶痛绝。

总的来说,普京执政的前八年,是一个复杂,矛盾,但相对成功的八年。

他对内,展现强悍手腕,肃清不听话的寡头,移平车臣首都。

他对外,展现柔和手腕,开放市场经济,让能受控的外资大量涌入,还时不时的流露出新自由主义态度。

可以说这八年是俄罗斯从废墟中爬起来的复苏八年,大家不能忘记,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很多人就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

可到了2008年,俄中产阶级已经可以去土耳其度假了。

这些,都归功于普京。

这也给了普京极大信心,让他相信摸索到了一条正确的路。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裙带资本主义的寡头合作,限制了俄罗斯经济再向上发展的可能。

如果靠听话的寡头就能把经济搞好,那还要发展其他产业干嘛呢?

更何况听话的寡头垄断了大量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也阻碍了其他产业发展。

加上,当一个人正走在顺风道路上洋洋得意时,是不会想到潜藏的危机的。

除非,他被扇了一巴掌。

不,或者是三巴掌。




2003年格鲁吉亚爆发玫瑰革命,亲俄总统被赶下台。




2004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

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获胜,但被指控大选舞弊,部分民众不承认大选结果,革命由此爆发。

革命抗议让乌克兰最高法院做出选举无效的判决,重新进行大选。





重选后亲欧的尤先科52%支持度获胜,亲俄的亚努科维奇落败。

橙色革命胜利。

同一年2004年,北约快东扩到俄罗斯家门口了。





2004年的那波东扩,与俄相邻的波罗的海三小国加入,另外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也都加入北约。

可以说2004年是个重大转折年,这一年西方势力的侵犯在格鲁吉亚,在乌克兰,在北约,扇了普京三巴掌。

这也为后来,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2021年的乌克兰战争,早早埋下伏笔

也是在这一年,普京与西方的合作全面转向对立。

一次默克尔与普京聊天,默克尔问普京:“你这一生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普京玩笑似的说:“信任你。”





虽然这话是以玩笑的口吻说出来的,但也很可能真实反映了普京的内心。

普京和默克尔友谊十几年,默克尔是普京与西方之间,最重要的联络人。

默克尔曾给了普京,西方会与俄罗斯友好相处的幻想。

可实际上,西方对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步步紧逼。

默克尔,也同样擅长说谎。

又或者,德国和默克尔人微言轻,美国和北约侵蚀俄生存空间的决定,不是默克尔一个人能改变的。

不久后,认为被西方背叛的普京,展现出了许多过去从没展现的一面。




指控普京在车臣犯有战争罪的女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住家公寓楼的电梯里被开枪打死。




原俄联邦安全局中校利特维年科,普京海外的激烈批判者,逃亡英国后被剧毒金属钋,给毒杀。




上面橙色革命后赢得乌克兰总统的尤先科,二 英中毒,接近致命水平,救治后活了下来,但面部氯痤疮后遗症明显。

普京已经对西方不断侵犯俄罗斯空间,做出回应,而这也是最小的,最轻微的警告,和后来的战争相比的话。





威廉.伯恩斯,美国前驻俄大使、中央情报局局长,在回忆录《The Back Channel》(秘密渠道)里写道:

“2005年,我在莫斯科当大使,发给白宫一份我职业生涯中最严肃的报告,我告诉白宫,冷战后所有的乐观情绪都消散了,冲突可能又会回来。”

“俄罗斯太大了,曾经的荣耀也太骄傲了,他们不可能再融入一个西方体系下的自由欧洲。”

“俄罗斯要走自己的路,要扮演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国角色。”

“普京,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措辞严厉的使用了‘美国佬’这个词来告诉美国”,(美国佬原文Yankees)。

“普京说‘这群美国佬羞辱了俄国,让俄国处于危机边缘,北约本质上是一个侵略组织,它现在被用来侵略俄罗斯。’”





普京,和西方彻底决裂了,尤其是美国,并且普京的权力越稳固,那种决裂就越坚决。

这一决裂在2007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达到顶峰,普京不客气的说:

“有个国家,当然他是美国,美国已经从各方面超越了他的国界,这个单极霸权,把自己的权力中心,力量中心,决策中心,强加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不屈从于美国的国家,都会被他消灭。”

“而这一状况的结果是,世界就一个主人,一个霸权者的世界,而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它会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全。”





台下的听众都愣了,之前从来没有谁在这么重大的国际论坛上,指名道姓的骂美国。

更明白指出,美国的好战性和侵略性,让全世界都感到不安全。

言下之意,美国如果不煽动那么多革命,不加速北约东扩,那欧洲就会是一个和平的,稳定的欧洲。

会后,普京的老朋友默克尔劝普京冷静。

默克尔在东德长大,擅长俄语,而普京也把两个孩子送去莫斯科语言学校学德语,普京还很喜欢引用德国诗歌,畅谈德国哲学。

普京对德国文化,感觉有亲和力。





默克尔劝普京冷静,并且也同意普京说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对欧洲稳定没任何好处。

默克尔引用北约条约第十条说:“任何北约新成员,都要为北大西洋地区的安全做出贡献,但我不清楚加入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会对欧洲安全有什么贡献。”

可还是那句话,德国背负二战原罪,外交软弱,默克尔在美国面前,也人微言轻。





2007年的小布什,是当总统的最后一年,他也毫无妥协的意思,小布什希望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能加入北约的“成员行动计划”。

小布什希望在2008年,美国大选前,搞定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两国,加入北约的行动。

小布什说:“北约是一个确保自由的组织,北约的扩张是为了带给从集权的苏联帝国中,解放出来的1亿欧洲人以安全,繁荣,自由的生活,美国会确保这一安全繁荣和自由,所以北约扩张,不会停止。”

小布什讲完这话,上面那位美驻俄大使伯恩斯,就以密电形式发消息给国务卿赖斯。

大使伯恩斯说:“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所有俄罗斯高层,不仅仅是普京,而是所有俄罗斯高层的诸多红线中,最鲜艳的那条。”

“我在俄罗斯那么久,和很多俄重要官员对话,我就没听到过谁,认为乌克兰不是最重要的,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是对俄罗斯核心利益的直接挑战。”

这是2007年,美国驻俄大使,发给小布什的密电,其实话已经讲的很明白了,美国再动乌克兰,俄罗斯要炸。

2008年8月,俄罗斯果然炸了。

俄格战争爆发。





表面上看俄格战争,是格鲁吉亚想要解决国中之国“南奥塞梯自治州”,南奥塞梯撑不住,于是俄罗斯出兵。

但实际上这是对想要加入北约的格鲁吉亚,以及其他国家的一次清晰警告。

普京在打完格鲁吉亚战争后,马上发表演讲,警告乌克兰,普京说:

“乌克兰是一个不存在的国家(暗指乌克兰的大片土地都是苏联送的),乌克兰境内有1700完俄罗斯族人,乌克兰首都基辅,还是所有罗斯城市的母亲。”

普京清晰宣誓俄国与乌克兰的关系,不会任由北约“吞并”它。

俄格战争,也是让西方震惊的一件事,此前西方,特别是美国主流智库都认为,俄罗斯不会真的敢打,因为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能源贸易。

可普京这回敬的一巴掌,也确实打醒了西方。

俄格战争后,对于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事情,无限搁置,也不再像2007年那般高调的到处大喊,要让这两国加入了。

之后的四年2008-2012年,梅德韦杰夫当总统,虽然背后依旧是普京管事,可至少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维持在一种不友好的平稳下。



充满对立的回归




直到2012年5月,在30响礼炮中,普京正式宣誓回归,再任俄罗斯总统。

而在同一边的典礼现场外,抗议人群和防暴警察,打成一团。







抗议者举着普京是小偷,是罪犯的标语,不欢迎他继续上台。

这让重坐上总统宝座的普京怒不可遏,他显得比4年前更愤怒,很多地方都像变了个人,他更为相信西方的背信弃义,以及西方想要给俄罗斯来一场“颜色革命”。

普京还直接指控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是煽动俄国颜色革命的总后台。

也是从这时起,普京开始重新包装了自己:一位保守的拥有正统东正教价值观的大男子主义化身。







首先他是一位虔诚的东正教徒,在东正教主显节必现身在冰河里洗礼,随后普京加大反对西方那套同性恋,激进女权主义的自由价值观。

塑造自己及俄罗斯民族的硬汉形象。

一次记者问普京,你是否有过“糟糕的日子”。

普京回答,“我又不是女人,我哪有糟糕的日子”,讲完哈哈大笑。

这回答,被西方定义为侮辱女性。

还有一次记者问普京,如果你和一个男人在潜艇里洗澡,而且你知道他是同性恋,你会在意吗?

普京说:“我不会想和他一起洗澡,而且你要知道,我是柔道大师。”

除了对内强硬,塑造硬汉形象外,普京2004那会儿对外的温和态度也荡然无存,他变得更激烈,也更亢奋。

加之世界格局正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的崛起,似乎正在撬动美国独霸的螺丝钉。

普京开始相信美国正在衰落,这很重要,这给了他与中国携手合作的信心。

可以说普京重回总统的2012年,他已经有了较清晰的意识形态蓝图,他也不再像2001年刚上台那会儿稚嫩。





2013年普京前往基辅,参加弗拉基米尔王子皈依基督教(现东正教)1025周年,并将基辅罗斯东正教化的纪念。

这时候普京还能去乌克兰,还能去基辅,在这次纪念活动上,普京重申一个永恒的俄罗斯,保卫我们共同的祖国,保卫我们共同的母亲,基辅罗斯。

弗拉基米尔是普京想强调的俄乌共同文化的象征,用这个文化标的物,将俄乌两国牢牢联系在一起。





不久后普京授意,在莫斯科竖立起弗拉基米尔雕像,雕像揭幕那天普京和东正教大牧首,一起出席仪式。

除了在文化上做文章外,普京还给真实惠,俄罗斯卖给乌克兰的天然气等能源都是打几折的最低价,同时还给予乌克兰慷慨的150亿美元极低息贷款。

再来俄罗斯卖给欧盟国家的天然气大部分走乌克兰管线,乌克兰一年能从这些管线里获取十几亿美元的过路费。

但这样的软手段,还是拉不回乌克兰,尤其是西部乌克兰的人心。





2014年亲俄的亚努科维奇被革命推翻,因为亚努科维奇放弃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动议,转而从俄罗斯这拿到承诺的贷款和几十亿美元援助。

亚努科维奇讲话里说,加入欧盟,危险大好处少,我作为乌克兰总统,当然要为乌克兰人民选择更安全,实惠更多的路。

但这话听在一心想加入欧盟,融入西方的乌克兰人耳朵里,是种刺耳的背叛。

于是,革命爆发,亚努科维奇被革命推翻。

普京说:“颜色革命的背后,都是美国人搞的鬼”。

紧跟着,就像2008年出兵格鲁吉亚一样,2014年,普京出兵吞并克里米亚,随后支持乌东两州的独立。

乌克兰内战爆发。





再到后来的故事,就是喜剧总统泽连斯基上台,受到美国的百般诱惑,开始加速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

这部分内容我在前文《喜剧演员的谋略》里写的很详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这里不赘述了。

总的来看,普京一开始确实想和西方和平共处的,欧洲的德法,尤其是德国,也在积极的将俄罗斯拉入欧洲的大家庭。

欧洲很清楚,一个稳定的俄罗斯,才有利于欧洲的和平发展。


但俄欧两边的幻想,在2004年被打破,2004年:

格鲁吉亚玫瑰革命。

乌克兰橙色革命。

北约最大东扩。


这三巴掌扇掉了普京所有的天真,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普京对外的柔和政策,开始改变。

同时他也意识到欧盟的软弱无能,欧盟无法决定欧洲的任何事,一切的主意,都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做主。

而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替换掉普京。

北约东扩也好,颜色革命也罢,最终重要的指向目标,就是拿掉普京。

摧毁掉一个以普京为核心的政权,这是一切恐惧的根源。

而普京被摧毁后,会不会伴随着又一波类似苏联解体时期的对俄罗斯的瓜分,就不得而知了。


普京需要紧抓他的专制权力,同时他也相信只有在他的掌控下,俄罗斯才不至于让苏联解体时的悲剧重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糟糕,这背后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单一原因,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近期一系列事件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要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那可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一、历史的阴影与遗留问题首先,不能忽略的是俄国和苏联的历史对现在关系的影响。 沙皇俄国时期的西.............
  • 回答
    俄罗斯经济当前与广东省的GDP差距确实在缩小,甚至在某些统计口径下可能出现接近甚至反超的情况,这背后反映了俄罗斯经济近年来经历的一系列复杂变化,以及中国广东省经济的稳步发展。要理解俄罗斯经济为何出现这种“下降”的感受,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历史记忆的深层矛盾。要理解为什么乌克兰现在难以“将心比心”允许东部地区独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底线的考量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承认一个国家的独立是一个庄严的决定,它基于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俄罗斯当年.............
  • 回答
    要理解波兰对俄罗斯的“独独讨厌”情结,确实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经历,特别是与德国和苏联的关系。虽然德国在二战中给波兰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德波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波兰与俄罗斯(前身苏联)的隔阂却难以弥合。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根源深远,可以追溯到好几个世纪前。.............
  • 回答
    俄罗斯对领土扩张的执念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地理、政治和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与其他许多将重点放在经济利益和全球影响力上的欧系势力不同,俄罗斯对领土的追求,尤其是对其“近邻”的控制,往往带有更强的生存性、战略性和民族性色彩。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 1. 地理的诅咒与生存的焦虑 无天然.............
  • 回答
    捷克和希腊民间普遍存在着亲俄派,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剥开这些层层叠叠的影响。历史的沉淀与错综的记忆:首先,不能回避的是苏联时期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虽然捷克和希腊的经历不尽相同,但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电视节目中,俄裔学生质问“你们为何无视8年来乌克兰政府对乌东人民的暴行”,并因此被赶出现场这一事件,可以引申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涉及媒体的角色、信息不对称、地缘政治叙事、言论自由的边界以及社会群体间的理解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探讨它可能说明的问题:一、 媒体的叙事框架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关系等诸多层面。如果俄罗斯现在对日本发动军事进攻,美国是否会为了日本参战,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审慎分析的。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美日同盟的基础。日本和美国之间有着深厚的军事同盟关系,其核心是《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这份.............
  • 回答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动,以及外界对其“正义性”的看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不是正义的一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及这场冲突的实际情况。俄罗斯的“自保”论述与国际认知的落差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政府,在阐述发动这场冲突的理由时,.............
  • 回答
    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渊源以及其所处的语境。将美国过去的一些军事行动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相类比,并以此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是一种复杂的论述方式,往往带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为什么会有人用美国侵略的历史来为俄国出兵乌克兰背书?这种论述的核心逻辑在于:既然美国也曾有过被指责为“侵略.............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是否正在“一步步衰落”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而非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俄罗斯的现状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其战略目标、国内政策以及国际环境都对其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进行探讨:1. 经济层.............
  • 回答
    俄罗斯现在有多“穷”?这个问题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因为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GDP数字,还有民众的实际感受、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及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单纯地说“穷”或者“不穷”都会显得过于片面。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些经济数据。俄罗斯的经济体量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在2.............
  • 回答
    俄罗斯媒体 landscape 是非常复杂的,受到国家控制和政治影响的程度很高。理解俄罗斯主流媒体需要深入了解其所有权结构、政治倾向以及它们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以下是对俄罗斯主流媒体的详细概述:俄罗斯主流媒体概览:在俄罗斯,国家及其控制下的公司是媒体领域的主导力量。这意味着大多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 回答
    俄罗斯的农业,尤其是近些年,可以说是一场令人瞩目的“复兴”。摆脱了苏联时期某些效率低下的模式,俄罗斯的农业在近年来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且在全球粮食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俄罗斯农业的现状:从“粮食进口国”到“全球粮仓”曾几何时,俄罗斯在粮食方面对进口的依赖度相当高。然而,进入21世纪,特别.............
  • 回答
    俄罗斯的强大与否,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拧巴的毛线团,牵扯着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历史以及国民心态等诸多因素,很难用“是”或“否”简单概括。要说俄罗斯现在“强大”,需要看从哪个维度去衡量,以及与哪个时间点、哪个国家去比较。首先,从军事上来看,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力量。它拥有庞大的核武库,这是其.............
  • 回答
    俄罗斯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和类型,以及其部署方式和战略,都使其具备了进行全面核打击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积淀、庞大的军事工业基础以及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考量之上。首先,从核武器的数量和多样性来看,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庞大的核武库,并在此基础上持续进行现代化建设。其战略核武器(能够打击.............
  • 回答
    俄罗斯当前国力能否支撑其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以及能坚持多久,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多个层面,并且受到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探究其根源和走向。一、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与“坚持”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略目标”.............
  • 回答
    俄罗斯民众“看清”资本主义面目,却依然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回溯历史,考察俄罗斯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逻辑。首先,我们得承认“看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对于资本主义,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其“看清”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留下来的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俄罗斯,而是一个“大号俄罗斯”,它囊括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庞大的斯拉夫兄弟。这个设想,足以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它对世界格局、地区稳定,乃至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政.............
  • 回答
    俄罗斯人是否“真的很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说“是”或“否”。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一、 关于俄罗斯人是否“真的很穷”的分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察几个关键指标和实际感受: 人均收入和购买力: 名义工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