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日俄战争中波罗的海战舰行为?

回答
日俄战争中,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行为无疑是整个战争中最具悲剧色彩、也最具争议性的一幕。要评价这支舰队,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出征前的背景、航行中的种种挑战,以及最终在对马海峡的惨烈结局。

背景的沉重阴影:为何是波罗的海舰队?

首先要理解的是,当俄国远东舰队(太平洋舰队)在旅顺港被日军重创甚至几乎全灭后,波罗的海舰队的出征几乎成了沙皇俄国挽回颜面的唯一希望。然而,这支舰队的组建本身就充满了仓促与无奈。

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现实: 远东舰队的失利发生在1904年,而波罗的海舰队直到1904年底才开始漫长的远征。这说明了俄国政府在战前对战争规模和烈度的判断存在严重失误,远东地区的情报和战略准备都显得不足。
内部的腐败与低效: 俄国海军内部长期存在的腐败、低效以及政治任命远大于能力选拔的现象,也直接影响了舰队的战备水平。许多舰船陈旧,训练不足,官兵士气也不高。
巨大的战略距离: 从波罗的海到远东,这是一段超过18,000海里(约合33,000公里)的漫长航程。这个距离本身就对舰队的补给、维护和官兵的体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当时的通讯技术也不发达,舰队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孤立无援的。

漫漫征途的艰难与惊险:一次炼狱般的旅程

波罗的海舰队的航行本身就是一场史诗般的悲剧。这支由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率领的舰队,从启航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面对无数困难。

英德港事件的惊魂一瞥: 在穿越北海时,舰队误将英国渔船当作日本鱼雷艇,竟然悍然开火,造成了“英德港事件”。这次事件不仅导致无辜的英国渔民死亡,还几乎将英国卷入战争,迫使俄国舰队停靠在西班牙的 Vigo 港解释并接受调查。这暴露了舰队指挥官的紧张、多疑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也给舰队的士气带来了沉重打击。同时,也说明了舰队在航行中缺乏有效的侦察和判断能力。
漫长航程的补给与维护难题: 舰队需要克服多次跨越赤道的严酷气候,这对舰船的机械系统和官兵的健康都是巨大的考验。补给也极不稳定,时常需要依赖第三方国家(如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港口)进行有限的补给。舰船的维护更是个大问题,许多舰艇在长途跋涉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机械故障,而舰队自身的维修能力非常有限。
技术与士气上的差距: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已经在此前的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实战检验,并且在技术上不断更新。日本海军的军舰性能并不落后,甚至在某些方面(如火炮的射速和精度)可能更胜一筹。更关键的是,日本海军的士气高昂,充满必胜的信念,而俄国舰队的官兵则承受着漫长旅途的疲惫和对未知战场的恐惧。

对马海峡的最终审判:一场压倒性的失败

当波罗的海舰队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对马海峡时,等待他们的不是荣耀,而是毁灭。

错误的战略部署与战术安排: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战术部署存在严重问题。他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舰队的火力优势(尽管许多舰船老旧,但俄国战列舰在数量和吨位上依然占优),也没有有效地组织防御。相反,他采取了一种极为被动的姿态,试图穿过日军的封锁线,结果却陷入了日军精心布置的包围圈。
技术与训练的巨大劣势: 在实际交战中,日军舰船的射击精度和速度明显优于俄国舰队。日本海军舰炮的训练水平极高,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命中俄国舰船。俄国舰队的舰炮虽然威力不俗,但因为训练不足和舰载火控系统落后,其有效射程和命中率都大打折扣。
情报的缺乏与误判: 俄国舰队在抵达战场前,对日军舰队的真实位置和兵力部署缺乏准确的情报。他们似乎低估了日本海军的决心和能力,也未能预见到日军会采取如此主动和凶猛的进攻策略。
无线电通讯的制约: 虽然俄国舰队拥有无线电通讯设备,但在实战中未能有效地利用。相对而言,日本海军在无线电通讯和情报收集方面更为出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评价:历史的悲剧,深层的反思

评价波罗的海舰队的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无能”或“胆怯”。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悲剧,其根源在于:

沙皇俄国体制的弊病: 舰队的失败是沙皇俄国体制性问题的缩影。腐败、官僚主义、落后的军事思想以及对现实的脱离,共同导致了这场远征的悲剧性结局。
战略决策的失误: 在战争初期未能有效阻止日本海军的崛起,并在远东舰队覆灭后仓促派遣一支准备不足的舰队,这本身就是一次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技术与训练的落后: 舰队的失败,也是俄国海军在技术、训练和战术理念上全面落后于日本海军的体现。这次战争直接暴露了俄国海军的陈旧,加速了其海军改革的进程。
官兵的牺牲与无奈: 尽管最终战败,但我们不能忽视舰队中的许多普通官兵,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这场近乎不可能完成的远征。他们的牺牲是由于国家体制和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他们本身并没有能力改变历史的走向。

总而言之,波罗的海舰队的行为是一次令人扼腕的失败。它不仅终结了日俄战争的悬念,也深深地打击了沙皇俄国的国威,并直接促成了俄国国内的革命思潮。对这支舰队的评价,更应将其置于当时俄国政治、军事、社会的大背景下,才能理解这场漫长而悲壮的远征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刻历史教训。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史诗,也不是一次单纯的军事演习,而是一面映照出落后与衰败的镜子,让后人得以从中汲取教训,警钟长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千里送人头一点也不假。

就第一太平洋舰队来说,表现不能说完美,但是还是够看的。无法阻止登陆陆军崩了,实际上黄海能撤也就撤了,人品蛋了解一下。

但是你要说波罗的海这群可怜人,那是本来就一点戏也没有,上古铁甲舰,刚完工没有任何磨合训练的次品国产货,横跨半个地球去送死。

君命难违,要你去万里之外送死,那也得去。这种东西说起来很酷听起来很酷轮到自己死谁也不愿意。

有空详细写写:(

先挖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俄战争中,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行为无疑是整个战争中最具悲剧色彩、也最具争议性的一幕。要评价这支舰队,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出征前的背景、航行中的种种挑战,以及最终在对马海峡的惨烈结局。背景的沉重阴影:为何是波罗的海舰队?首先要理解的是,当俄国远东舰队(太平洋舰队)在旅顺港被日军重创甚至几乎全灭后,波罗.............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乌冲突中的俄军指挥体系和行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战略、指挥结构、后勤保障、情报系统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俄军指挥进行详细分析: 一、指挥体系结构1. 中央指挥链 俄军的指挥体系以中央军区(俄联邦安全局)和西部军区(负责乌克兰东部战区)为核心,由总参谋部协调。 总参.............
  • 回答
    关于“幻影部队突袭利沃夫”这一假说,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支持其真实性。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分析、情报来源及可能的动机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地理背景1. 利沃夫的战略地位 利沃夫是乌克兰东部的重要城市,位于第聂伯河畔,历史上曾是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苏联的军事重镇。在俄乌战争中,利沃夫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